□向陽(四川文軒職業(yè)學院 四川 成都 611330)
高職體育教學的問題研究與探討
□向陽(四川文軒職業(yè)學院 四川 成都 611330)
世界在發(fā)展,社會在發(fā)展,如今體育運動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方式,在新時期它也被賦予了新角色。映射在高職院校中,素質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要求高職體育教學應秉承“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理念,這使大學的體育教育改革勢在必行。高職體育教學的完善離不開對體育教學的深入研究,本文通過對現(xiàn)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指導性意見,期望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高職體育 教學 現(xiàn)狀 以人為本 終身體育 措施
1.1、課程性質
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要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人才。大學生只有同時具備知識素養(yǎng)和體育素養(yǎng)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高職體育教學不同于普通體育教學,它具備四個基本屬性:教育性、健身性、職業(yè)性和文化性。
1.2、高職體育教學的課程目標
(1)體育傳遞正能量。
通過對體育的學習、實踐及在體育競賽過程中的磨練,倡導的相互理解、團結友誼、公平競爭的理念會得到更大的發(fā)揚和體現(xiàn),這些理念在社會上傳遞正能量的同時也增強了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輔以“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大學生,不僅是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更是為建設繁榮昌盛的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的有效渠道之一。
(2)體育審美與體育實踐的完美結合。
體育教學主要由兩方面內容,一是體育審美,二是體育實踐。體育審美是德、智、體、美四者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寓教于樂中感受體育中蘊含的美與智慧。體育實踐是結合所學到的知識,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育審美教育是通過體育教育幫助學生從體育活動項目中發(fā)現(xiàn)體育之美、力量之美,從而吸引學生熱愛體育,積極投入到體育實踐中。
(3)體育筑就信仰。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隨處都蘊含著機遇和挑戰(zhàn),因此大學生應有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的去迎接挑戰(zhàn),把握機遇。而一條有效的磨練抗壓能力的就是體育。體育教學能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學生能夠從體育運動中學到拼搏奮斗的精神,并能夠培養(yǎng)自己堅忍不拔的良好品格,增強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1、兩單一:體育教材單一,體育課程設置單一
體育教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健康大學生為目的的課程,一方面體育實踐在一個“度”的標準下,通過適量身體運動來增強大學生的體質,培養(yǎng)堅毅的性格并養(yǎng)成終身鍛煉的習慣。另一方面通過體育教材理論的學習能夠基本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術,能夠科學有效的進行體育活動。而現(xiàn)行的大部分體育課教材多強調運動技能,缺乏創(chuàng)新和改變,仍以競技教材為主,因此大部分學生對內容晦澀陳舊,缺少新意的體育課本沒有學習的熱情。在體育實踐課上,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的運動形式,高職體育課程設置上只注重共性發(fā)展目標而忽視了個性發(fā)展,體育課程方案單一,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性格。
2.2、體育教學的方式較傳統(tǒng)
體育教材和體育課程設置的單一化勢必會造成教學方式的單一化,在授課形式上缺乏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使用,上課形式單一,教師往往只注重傳授技術而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是否有興趣學習,只是按照課本和課程的設置來教授學生知識,成了課本知識的搬運工,是一種“灌輸式”的指導者的角色。教學過程單調,總是從講解動作要領和示范動作開始,然后再進行輔助、分解練習,最后進行匯總,讓學生自己反復練習直到熟練掌握動作要領為止。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少了交流和探討,無法帶動課堂氛圍。
2.3、課外體育鍛煉組織散漫,紀律性差,學生積極性不高
體育教學的組織非常關鍵,體育教學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體育課的組織實施,體育課課堂組織好的話,課堂秩序井然、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效率也高,體育課時一周兩課時,往往不能兼顧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體育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體育課作為一項選修課程,往往不能引起學生和老師的足夠重視,而且由于是自主選擇體育課程,體育班人數(shù)會不一致,有些人數(shù)會爆滿,而有些學生數(shù)量則不足,人數(shù)過多不利于管理,人數(shù)過少則體育課程開展不起來。同時體育課程的選擇是面向全校,因此選擇同一門課程的學生會來自各個學院,這樣同學之間彼此都不了解和認識,管理難度較大,易給組織教學帶來一定的影響。
2.4、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不足
體育教學硬件設施是指體育鍛煉的物質資源,也就是專業(yè)安全的訓練器材和體育場館;軟件設施主要包括體育文化環(huán)境和雄厚的師資力量。但目前高職院校對各種場館建設明顯不夠重視,往往是一個場館多種用途,硬件設施也不夠完善,各校體育器材的擁有數(shù)量也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有些往往需要學生自備運動器材,對于一些家庭比較貧困的學生易造成壓力,甚至有些喜歡這項體育課程的學生因為器材開支而放棄選擇這門課程。
2.5、體育教學的目標模糊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目標應與職業(yè)教育的總體培養(yǎng)目標相一致。但我國高等職業(yè)院校的體育教學培養(yǎng)目標較模糊,缺乏高職院校的個性,不能適應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此外,高職院校的學生的學習具有特定的職業(yè)性,而現(xiàn)行的體育課程結構并沒有圍繞高職學生學習特點和職業(yè)技能特點進行體育知識的學習,仍然只是“應試教育”,阻礙了學生體育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調動不了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6、體育審美與體育實踐相分離
如今許多高職學校對體育審美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教師應首先具備高質量的體育審美能力,熱愛體育,才能引導學生掌握體育審美能力,但是現(xiàn)在我國高職院校體育審美教育得不到重視,當教師將體育基礎知識教給學生后,并沒有及時引導和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理解甚至有些學校并不真正的開展體育活動,導致有的學生在畢業(yè)后都不知道課程講的是什么,更不知道該怎樣正確有效地開展體育鍛煉。
3.1、高職學生應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離不開學生的支持和配合,身為大學生,應該積極結合自己的專業(yè)特點及興趣愛好合理地選擇自己的體育運動方式,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參與,積極與教師交流,積極參與到團體活動中,在實踐中掌握實際運用技能。因此,作為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并給予教師一定的教學成果展示和反饋,尊重教師勞動,樹立終身體育觀念。
3.2、優(yōu)化考核與評價體系
學生的身體機能和運動技能都存在著差異,而在體育考核上卻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統(tǒng)一的項目,這樣有失公平和科學。因此必須打破過去的統(tǒng)一標準,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努力程度與進步幅度,使人人都能體驗成功,增強學習興趣。考核項目應該多樣化,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考核項目,學生通過努力學習,既可以發(fā)展特長、提高興趣,又可以取得良好的鍛煉效果與理想的考核成績。
3.3、促進體育審美與體育實踐的完美結合
保障知識正確、充分地教給學生,讓學生們對于體育運動有更加正確的認識,前提是需要有足夠的課時數(shù),因此,高等職業(yè)學校的領導應重視大學體育課程,重視對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和選拔,并將體育審美與體育實踐納入正規(guī)的教育大綱,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正常的授課,才能通過正規(guī)的途徑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水平和知識能力。同時應加快對體育欣賞課程的實踐與理論探究,形成具體的教學體系,提高整體教學質量。在講授完體育課本知識后應留出一定時間給學生進行體育實踐活動,并為學生進行示范和引導,使學生能靈活運用課本知識,同時老師應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尊重學生意見,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對學生不正確的見解應及時給與恰當?shù)募m正。
3.4、探究正確的體育教學模式,使高職體育與終身體育接軌
現(xiàn)代是21世紀的新時期,因此體育教學模式應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秉承終身體育思想。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為目的,同時要促進個體社會化發(fā)展。同時應綜合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摒棄缺點,革故鼎新。教學模式的設計應以學生為本,在發(fā)展學生運動能力的同時,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的對不同的群體或個體實施不同的教材內容和練習手段,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進行鍛煉。
在上課時,體育教師應加強對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究,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通過精心設計練習場地、充分利用器材,按健身性和娛樂性原則改造競技運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創(chuàng)新激情??梢猿浞职l(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布置開放性體育作業(yè),并讓學生互相進行評價,然后教師應充分鼓勵,提出改進意見。這樣不僅會激發(fā)學生的體育熱情,還會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3.5、體育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作用,轉變課堂教學程序,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動體。教師要積極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體育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誘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還應積極引導學生理解體育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斷開闊眼界。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積極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重視研究開發(fā)和應用體育教學軟件,不斷學習新技術,運用新技術來增加體育課的趣味性和直觀性。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如學生摔傷、肌肉拉傷、中暑等問題,教師應隨機應變,沉著冷靜的立即采取必要的救護措施,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運動損傷急救知識。同時還應有威嚴,控制好課堂,切不可放任不管,應及時消除其他同學的緊張心理,以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為避免學生損傷,教師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了解本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心理變化和行為,準確判斷學生的身體和技能狀況,制定好教學計劃,把握教材難易度程度,科學安排合理的教學教法,平時還應加強對運動器材的檢查和保養(yǎng)。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關鍵是要積極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把健康的體育理念傳播給學生,同時充分認清高職體育課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探究正確的解決辦法,以學生為本,以樹立終身體育學習為目標,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增強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打好基礎,也為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打通通道,使高等職業(yè)體育教育得到科學發(fā)展。
[1]張力為.運動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楊金土.我國高職教育形勢芻.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3,(26).
[3]馮天瑾.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體育教師觀念轉變的理論探討[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06).
[4]張貽春.高職學院體育教學中存在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西部科技,2006(04).
[5]向亦明.試論高職學院體育師資隊伍建設[J].浙江體育科學, 2007(02).
G807
A
1006-8902-(2016)-06-LT
向陽(1987-),男,助教,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