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地域景觀的塑造:黃庭堅影響下的快閣書寫

      2016-03-14 23:54:25范金晶
      湖北社會科學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太和黃庭堅山谷

      范金晶

      (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人文視野·文學·語言

      地域景觀的塑造:黃庭堅影響下的快閣書寫

      范金晶

      (南京大學文學院,江蘇南京210046)

      景觀是文化地理學中的重要概念,在古代,景觀內(nèi)涵的形成及書寫與中國文化類型息息相關(guān)。元豐五年黃庭堅登臨快閣,并創(chuàng)作《登快閣》一詩,從此快閣成為太和縣的知名景觀。作為建筑類文化景觀,快閣提供了可供登臨的空間,使得人們在登臨中不斷喚起文化心理記憶??扉w在歷史上的存毀,說明快閣景觀的本質(zhì)是黃庭堅詩歌文本構(gòu)建出來的心理空間,快閣的物質(zhì)存在只是心理空間的物質(zhì)載體,其具體形態(tài)無關(guān)緊要?!兜强扉w》詩歌文本中的晴、鷗、江、月等人格化的風景,凝固成為穩(wěn)定的快閣風景。黃庭堅登臨快閣之快,與去世前淋雨之快,被人們理解為不以外物為意的心性修養(yǎng),這是宋代政治文化語境下的特殊理解,遺失了黃庭堅人格中從容自適的一面。

      文化景觀;黃庭堅;快閣書寫;宋代

      隨著文化地理學被引入文學研究,一些處于學科交叉點的新問題逐漸得到研究者們的關(guān)注。作為文化地理學的核心研究主題之一,“景觀”(landscape)已成為廣泛使用的概念。關(guān)于“景觀”的理解與研究范式,有過三次重大轉(zhuǎn)變,[1](p391-392)其中第一次轉(zhuǎn)變以20世紀早期的卡爾·索爾及伯克利學派為代表,他們將景觀看作施加于自然之上的人工行為的結(jié)果,并認為人文地理學的核心便是解釋文化景觀。文化地理學中的“景觀”概念,將司空見慣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及其內(nèi)涵的形成,理解為人類精神、物質(zhì)活動的結(jié)果。這一饒有趣味的視角促使我們反思,中國傳統(tǒng)中的一些現(xiàn)象是否也有著層疊的文化累積,又是如何形成了現(xiàn)在的面貌。但是,每一門學科都以其對世界的前理解為前提,文化地理學本以西方現(xiàn)代社會為思考對象,所以當借鑒其視角來觀察中國古代的文化現(xiàn)象時,我們強調(diào)它是一種視角,而非某種固定的方法。此視角對于古代文學研究的啟示是多方位的:在中國古代,景觀有著什么樣的內(nèi)涵?它是如何形成?人們?nèi)绾卫斫饩坝^?中國傳統(tǒng)中的文化景觀有著什么樣的特點?本文擬以快閣的個案為例,探索這個文化地理學中的重要問題。

      位處江南西路太和縣的快閣,在歷史上原本汲汲無名。元豐五年(1082)黃庭堅任太和縣令時,在公務之余登臨望遠,并作《登快閣》一詩,快閣遂因此而知名。在文化地理學中,快閣作為人工造物,是典型的文化景觀。當黃庭堅詩賦予快閣聲名之后,人們對它的登臨、觀看與理解,才產(chǎn)生了更豐富的意義。人們?nèi)绾慰创幕坝^,會產(chǎn)生何種感受,雖然實際上一直在發(fā)生,但是未必能夠有足夠的數(shù)據(jù)供我們考察。幸運的是,關(guān)于快閣留存了一部分數(shù)據(jù),使得這個問題能夠得以細致考察。本文的目的,便是解讀作為文化景觀的快閣:人們是抱著什么心理登臨快閣?當?shù)巧峡扉w,人們是否對眼前的景象抱有期待?如果有,那它是什么樣的期待?以及最終

      要追問的:作為文化景觀的快閣是什么樣的存在,具有什么樣的內(nèi)涵?

      一、地方景觀:作為空間與名勝的快閣

      快閣最初修建的歷史已湮滅無聞,尚可追溯的是,它位于唐干符元年建造的慈恩寺內(nèi),[2](卷三十九)初名慈氏閣,[3](p4)北宋初太常博士沈遵任太和縣令時,將其改名為快閣。[4](卷十三)作為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形式,亭臺樓閣通常會被相提并論。據(jù)馬曉《中國古代木樓閣》的考察,“閣”最初指下方有支撐、底層空間不具備使用功能的建筑,一般供人暫時居處,而非用來居住,故藏書之處往往命名為閣,如秘閣、石渠閣等等。而“樓”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建在高臺上的建筑,未必要兩層以上,二是《說文》中所釋“重屋也”,指將房屋豎向累加、二層以上的建筑。但隨著時間流逝,樓、閣逐漸混同,它們的特征往往會出現(xiàn)在同一建筑上,不再有根本的區(qū)別。[5](p59-74)

      文化景觀的類型多種多樣,與快閣類似的物質(zhì)痕跡至少有以下幾類:黃鶴樓、滕王閣等人造建筑類;廬山、西湖等由于相關(guān)文本累積而逐漸人文化了的自然風景;在自然上雕刻出人工痕跡的摩崖石刻;非建筑類人造物,如石碑、華表等。其中快閣、黃鶴樓等樓閣類建筑的特點是,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暫時停駐的公共空間。廬山、西湖雖然同樣如此,但是它們的范圍比快閣大得多,包含許多小型景點,主體對它們的經(jīng)驗,是通過時空皆不斷變化的游覽實現(xiàn)的。而摩崖石刻通常是一面山壁,在壁下可以對石刻進行觀摩欣賞,但其他的活動便不適合了。石碑與華表,如表面刻有文字則可供閱讀,若無文字,便只具備象征性含義了——它們不適合長期駐足,并且往往作為其他建筑的配件存在。在此不厭其煩的將幾類景觀的特點一一列出,是由于我們將會逐漸發(fā)現(xiàn),人們對景觀的經(jīng)驗與觀看方式,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景觀文化內(nèi)涵,與景觀自身的物質(zhì)存在形式息息相關(guān)。

      快閣提供了一個可以暫時停駐的公共空間,它是太和縣一處具備功能性的物質(zhì)存在。首先,快閣作為臨江而建的高層建筑,可以供人們登高望遠。中國向來有登高的傳統(tǒng),快閣位于澄江之上,“江山廣遠,景物清華,”[6](p3483)眼界得以開闊,心胸遂獲蕩滌。其次,閣內(nèi)的空間,可供人們在此聚會宴飲、過路小憩、賞觀字畫等,還曾被用作驛館[7](第49冊p280)及禱雨[8](卷一)之所。南宋中期詩人趙蕃,因任太和主簿而暫居太和,期間便常常登臨快閣,出游時在快閣休息,[9](p281)晨起登高望遠[9](p437)等等。主要活動于寧、理宗朝的徐鹿卿,也曾在快閣作詩寫信。[10](p36940)正是由于快閣的功能性,使得人們不斷地登臨快閣,也隨之不斷喚起對快閣的文化心理記憶。

      黃庭堅《登快閣》,是快閣得以成名的原因,所謂“一經(jīng)品題,名重天下,”[11](p11)“得山谷詩而名益彰?!盵9](p182)但太和乃江南小縣,快閣所恃的文化資本只有山谷詩,始終不似黃鶴樓、滕王閣等那般題詠眾多、唐代便已聞名天下的名樓。對快閣合適的定位,是知名的地域景觀。

      對本地人來說,一方面快閣是家鄉(xiāng)的名片,若有外地朋友來訪,便一定要請他登臨。趙蕃雖不是太和人,但他在任太和主簿的三年中,頗有以本地人自居的心態(tài)。他在寄給朋友的詩中說“快閣江山我亦披,”[9](p310)自己作為太和主簿,腳下以快閣為代表的鄉(xiāng)土,似乎也和自己融為一體,一榮俱榮。淳熙七年(1180)楊萬里赴官廣東時路過太和,趙蕃看望他時也主動邀請:“先生欲登臨快閣乎?”[12](p3089)遂聯(lián)騎往觀。趙蕃甚至在并未登上快閣,只是坐船自太和往別處去時,依然會創(chuàng)作以“發(fā)舟快閣下”[9](p163)為題的詩,而太和人劉過在遠離故鄉(xiāng)的地方談起故鄉(xiāng)時,也會說“快閣水云多,”[10](p31854)說明在他們的心目中,快閣已經(jīng)成為太和的標志性景觀,是太和縣的代表,促使他們產(chǎn)生地域認同。另一方面,快閣作為太和的一處建筑,成為人們居處空間的一部分,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之中,使得他們看待快閣,不會有皇宮那般由于政治權(quán)力賦予的神圣性。在某些時刻,他們會喚起對快閣的文化心理記憶,但在更多的時候,快閣是他們身邊一棟日常經(jīng)行的親切建筑。有時候詩文中有意無意的提到快閣,“一閣巍巍映此心”[13](p103)、“江臨快閣我辭君,”[14](p78)并沒有啟動快閣的文化含義。

      對偶至此地的外地人來說,快閣是值得一訪的當?shù)孛麆?。隆興元年(1163)六月辛巳,周必大早上行至太和,便與知縣等一同訪問快閣,卻因閣中有別客而不可登,行程緊促的周必大當日巳時便發(fā)舟離開,導致心中“頗以為恨?!盵7](第50冊p427)姚勉送陳縣尉赴太和任的詩,雖并未親至其地,而想象陳尉赴任后的生活:“古來尉自號神遷,況是棲身快閣天?!盵15](卷十四)楊萬里給太和人贈詩或題跋,也總會提到快閣:“西昌有客學南昌,衣缽真?zhèn)骺扉w旁?!盵12](p1877)“天

      風吹上南斗邊,砰然墮在快閣旁。”[12](p2007)楊萬里同樣將快閣看作太和的標志性景觀,并明了快閣為人所知是因為山谷詩,而以“快閣”來代指黃庭堅,在“衣缽真?zhèn)骺扉w旁”之后,他繼續(xù)寫道:“若畫江西后宗派,不愁禽賊不禽王?!蹦纤螘r期是中國轉(zhuǎn)向內(nèi)在的重要時期,由于黨爭、權(quán)相、祠祿制度的實施[16]、學術(shù)斗爭等原因,士大夫?qū)⒁徊糠志τ糜诘胤浇ㄔO,修訂家譜等現(xiàn)象逐漸出現(xiàn)。生活的地域性增強,也導致人們的地域意識更加強烈,中唐《元和郡縣志》尚側(cè)重于行政區(qū)劃與歷史沿革,北宋《元豐九域志》已開始簡略記錄各地古跡,南宋編撰的地志《方輿勝覽》、《輿地紀勝》等,非常詳細的記錄當?shù)赜忻坝^人物,以《方輿勝覽·臨安府》為例,所設門類有事要、形勝、山川、宮殿、宗廟、太社、苑囿、學校、公廨、堂亭、樓閣、佛寺、道觀、祠廟、古跡、題詠、四六,達十七類,每類下的每條目都有詳細解釋?!遁浀丶o勝》大致沿襲《方輿勝覽》分類,略有增補,而所錄加詳??扉w成為太和名勝,與南宋時興起的地域意識密切相關(guān)。

      二、存毀之間:快閣景觀的本質(zhì)

      中國古代建筑多為木架構(gòu),隨著時間流逝較易損毀,也容易遭受火災之類的意外,所以需要不斷修繕。在宋代歷史上,快閣經(jīng)歷了數(shù)次存毀,從有限的資料中,尚可復原出快閣在北宋末至南宋末近二百年間的幾次損毀與重修。由于沒有更早的記錄,目前只知黃庭堅元豐五年(1082)登臨時,快閣是完好的。南北宋之際戰(zhàn)亂頻仍,江西也被金人占領(lǐng),快閣大概于此時被毀,十幾年后的紹興十年(1140),靖康后寓居臨川的范正國重經(jīng)此地,快閣依然是損毀狀態(tài),只有附近的跨牛庵尚存。[10](p16567)紹興十七年(1147)攝太和令的馮迪德寫道:“快閣重興物象雄。”[13](p108)說明在此時間點前后快閣已得重建。紹熙二年(1191)左右,趙師奭任太和守,重修快閣。[7](第48冊p691)到劉辰翁寫作《西昌重修快閣記》[8](卷一)時,快閣又一次頹圮,此時一位大約是廬陵郡郡守、名為“治中”的人,因祈雨閣上,遂捐出俸祿倡導民眾修繕快閣,而快閣遂得一新。此文未出現(xiàn)明顯的時間信息,考辰翁生于理宗年間,卒于元初,那么修繕快閣之事也大概是晚宋、元初之時(1253-1297)。

      為什么要考察快閣的存毀情況?因為它關(guān)系到我們關(guān)心的另一個問題:作為文化景觀,快閣的物質(zhì)存在究竟重不重要,應該如何去理解?

      登臨、路過快閣而作詩,是基于自己的真實經(jīng)驗。再進一步,可能會出現(xiàn)這樣的寫作:知道對方要去太和(例如送對方赴任太和)或者居于太和,在自己并未親臨的情況下,因快閣是太和的知名景觀,而將對于快閣風景或與快閣有關(guān)的生活經(jīng)驗的想象寫入詩中,如上文舉出的楊萬里、姚勉詩。這是人們熟諳的心理模式,在寫作中被廣泛接受。此時快閣書寫與親臨快閣之間出現(xiàn)了松動,但是還不夠明顯,不足以凸顯快閣物質(zhì)存在的意義,所以還須更進一步。由南宋入元的程鉅夫,在元延祐元年(1314)應人之請作了《太和州重修快閣記》[4](卷十三),記錄下快閣的又一次修繕過程。至大四年(1311)邦侯擬修快閣,因隨后被召為監(jiān)察御史,便留下自己的俸祿,囑咐尹嚴主持此事。此次修繕歷時三年完成,“為屋三重,重十楹,前為閣,后祠太史,中為燕休之堂”,第四年,也即延祐元年,尹嚴之孫尹莊至京城,出示快閣圖請程鉅夫為此事作記。程鉅夫在記中首先記敘了快閣成名的緣由及其地理之形勝,重修之事從商議至完成的始末,甚至還描寫了登上新修快閣看到的風景:“天高水夐,陽開陰翕,禾黍滿野,舟行如飛。”實際上,作記者程鉅夫與求記者尹莊都知道他并未登臨快閣,卻毫不妨礙他將修繕快閣視作德政,欣然寫下:“予雖未登茲閣,竊為之一快?!笨扉w的本質(zhì)在這個過程中凸顯出來。

      在這個故事中,程鉅夫明了快閣與黃庭堅的淵源,在聽聞重修始末與觀看快閣圖畫之后,他便提筆寫了《太和州重修快閣記》。在此需要再重復一次:快閣是太和縣的一處建筑,因黃庭堅詩而知名。如果是一棟無名建筑,比如快閣以外的太和建筑、普通民眾的住所等,除了居住在其中的人,誰知道它的存在?誰會在遙遠的地方想起一棟與自己無關(guān)的無名建筑?自從黃庭堅登臨快閣,創(chuàng)作了他有名的詩歌之后,快閣才隨著黃庭堅成為有宋一代的文化偶像,在其詩歌的文字編織中承載了風景、人物與文化含義??扉w是歷史遺留下的痕跡,也是開啟閱讀經(jīng)驗與人物緬懷的觸媒。它雖然是一棟建筑,但它的本質(zhì)并不是一棟建筑,它是在黃庭堅的登臨與寫作中獲得了相應的文化內(nèi)涵,并在以黃庭堅為文化偶像的時代受到關(guān)注,它的本質(zhì)是由相關(guān)文本建構(gòu)起來的心理空間,作為建筑和物質(zhì)存在的快閣,不過是承載此心理空間的物質(zhì)實體罷了。所以,不需要真正的登臨,只是目睹圖畫,只是通過想象,

      便可以進入快閣所凝聚的心理空間。

      那么人們是如何看待快閣的物質(zhì)存在呢?實際上,在我國的傳統(tǒng)觀念中,是重視帶有文化內(nèi)涵的歷史遺存的。由于黃庭堅持續(xù)地享有聲名,人們希望在太和縣看到快閣,有責任感與經(jīng)濟能力的地方官會努力將它修繕一新,但是將快閣理解為承載文化心理空間的物質(zhì)實體,使得人們并不要求它是最初建造的那個快閣。也即,人們并不會把最早建立的快閣視作文物來好好保存,破敗了就重新修繕,至于體制、樣式是否完全一樣并不重要,只要有快閣存在即可。物質(zhì)痕跡只是文化心理空間的承載物,它本身的物質(zhì)性被忽略,只是起到喚起人們心理空間的作用。實際上在進入現(xiàn)代社會之前,中國建筑的歷史命運往往如此,在戰(zhàn)火、天災、意外等的沖擊中經(jīng)歷一次次重建,而最初的建筑樣式及物質(zhì)遺骸,因為在人們觀念中是不重要的,并沒有得到足夠的保護。中國古代對待建筑物物質(zhì)遺骸的態(tài)度,深深受到對景觀內(nèi)涵理解方式的影響。

      三、晴、鷗、江、月:黃庭堅塑造下的快閣風景

      黃庭堅《登快閣》不僅使快閣成為名閣,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后人的快閣書寫。這一部分的目的,是探討山谷詩對快閣風物的描寫,如何影響著后來者的視界,使快閣風景凝固下來,開始具備穩(wěn)定的文化內(nèi)涵。黃庭堅的快閣詩不僅《登快閣》一首,還有《和李才甫先輩快閣五首》一組七絕,但只有前者發(fā)生了較大影響?!兜强扉w》在黃庭堅詩中也是其代表作:

      癡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元豐五年黃庭堅詩已進入成熟時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首七律用典自然,風格明快,境界闊大,在山谷詩中也并不多見。首句寫自己忙完公務登上快閣,暗用《晉書·傅咸傳》:“生子癡,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癡,復為快耳?!庇檬虑擅?,黃庭堅充分藉助了文本之間的互文性,不僅合乎自己身份,還暗中點題,應和快閣之“快”。忙于公事的駑鈍“癡兒”,了卻公事之后心中暢快,在此心境下登臨快閣。首句便集聚了充沛的暢快之感,留待后文抒發(fā)。作者倚立快閣之上,看到一個美好的晴日傍晚在慢慢結(jié)束,遠山層迭的背景中,月亮映照在江心中央,澄澈又闊大,是風景也是心境。在感受到與天地一體的共鳴之后,作者開始祈盼知己,當自己不再以功名為念,朋友之間的理解、與道共存的信念便成為生存在世最值得珍視的寶藏:自己的志向,不過是像《列子》中能與鷗鳥嬉戲、毫無機心的人一樣,自在的生活于天地之間。鷗鳥之盟,代表著黃庭堅的自我期許,是他人生理想的象征。它的意味不僅僅是表面上的脫離官場隱居鄉(xiāng)間,更是精神上的自在無礙。方東樹《昭昧詹言》評此詩曰:“起四句且敘且寫,一往浩然。五、六句對意流行。收尤豪放,此所謂寓單行之氣于排偶之中者?!盵17](p451)

      當后來者踏上因黃庭堅詩而知名的快閣,他望向遠方的目光首先要經(jīng)過《登快閣》編織出來的文本,才能到達真實存在的風景。只有個性強烈并具備明確自我意識的作者才能在穿越黃庭堅構(gòu)造的字句叢林之后,還致力于抽離、擠壓出屬于自我的感受,不被黃庭堅的文本全部占領(lǐng)。這當然是困難和稀有的,更多的人甫一登臨便不由自主的受到黃庭堅詩歌文本的牽引。

      在科技不發(fā)達的古代,天氣不能被人力影響,陰晴不定方為天氣的正常狀態(tài),所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但是快閣的天氣卻在詩歌中永遠地定格為“晴”。“登臨仍值雨初晴”[10](p17495)、“更約倚晴登快閣”[7](第49冊p130)、“快閣東西,鷗邊問、晚晴可喜”[18](卷五)、“故并培翁快閣晴?!盵8](卷七)幾乎沒有人目睹或者關(guān)注,快閣在陰雨連綿與大雪紛飛時是什么景象,人們在晴日登上快閣,留在記憶中的也只有“快閣晴”。同樣地,登臨快閣之后,人們總會看到白鷗,想起鷗盟:“快閣江鷗遠避人”[12](p2057)、“快閣鷗鷺渚”[14](p42)、“不跨揚州鶴,來尋快閣鷗”[19](卷十五)、“盟鷗狎鷺中。”[20](p110)也總會看到江、月、山、落葉,感受到秋意蕭瑟,如趙蕃《曉登快閣》:“庭中但覺木搖落,江上始知秋氣髙。不待月明飛鏡夜,此時自可數(shù)秋毫?!鄙踔劣腥艘庾R到了這個心理過程,提出“料得涪山為拈出,當時千尺不應然,”[10](p34301)是黃庭堅將遠山寫入詩歌,使得原本也許暗淡平常、不為人所關(guān)注的山成為前景,如同舞臺上被聚光燈照亮的一隅,它的暗淡普通在照耀下顯得神采奕奕,讓后來者不由自主的關(guān)注。黃庭堅登臨的時候,寫作的大概是眼前實景,而山谷詩的存在引導著后來者的視界,晴、鷗、江、月、山、落木,在后世登臨者的快閣詩中頻頻出現(xiàn),這些天氣與意象從黃庭堅詩中脫胎出來,凝固成穩(wěn)定的快閣風景。

      在黃庭堅之后的快閣書寫中,有兩類值得特別關(guān)注,一類是次韻《登快閣》,一類為檃栝《登快閣》而成。保存至今的次韻詩至少有九首:李正民《快閣》[10](p17495)、戴復古《登快閣黃明府強使和山谷先生留題之韻》[21](卷六)、劉敏求《次山谷先生韻》、嚴執(zhí)中《和張侯蒞快閣次山谷韻》、張?zhí)N《快閣次山谷先生韻》、徐安國《快閣次山谷先生韻》、馮迪德《快閣》、陳讜《快閣次山谷先生韻》、張垓《快閣次山谷先生韻》。[13](p104-111)從題目便可見出黃庭堅的影響,且《登快閣》韻腳為晴、明、橫、盟,容易將寫作者引向黃庭堅筆下的快閣風景。至于上片全為檃栝《登快閣》而成的兩首詞,劉仙倫《滿江紅·題快閣和徐宰韻》與嚴次山《蝶戀花·快閣》,[18](卷五)更全是山谷筆下的快閣:“杰閣青紅天半倚,萬里歸舟,更近闌干艤。木落山寒鳧雁起,一聲漁笛滄洲尾?!保▏来紊剑┒娙烁呒摹犊扉w》,雖為詩體,亦是檃栝山谷詩的基礎上又加入自己的感慨:“不跨揚州鶴,來尋快閣鷗。澄江依舊月,落木幾番秋。山色橫青眼,交情嘆白頭。一聲何處笛,我欲理歸舟。”在后來者的快閣書寫中,上述兩類尤為集中的凸顯出黃庭堅筆下的快閣風景。

      晴、鷗、江、月、山、落木,這些風景有什么特點呢?它們所在的文本《登快閣》,展現(xiàn)出黃庭堅自在無礙的精神境界,它們并不是普通的風景,而是人格化了的景觀,帶有強烈的自得品質(zhì)。這恰好是黃庭堅人格在宋代歷史中被忽略的方面。黃庭堅生活在政治上黨爭激烈、思想上恰逢轉(zhuǎn)型的時代,作為黨爭中失敗的一方,他面對權(quán)力時的不卑不亢被視作氣節(jié)的表現(xiàn)廣為傳頌,而肇始于北宋、延續(xù)至南宋的儒學復興促使人們加強了對內(nèi)在修養(yǎng)的關(guān)注,在此背景下,黃庭堅喜怒不形于色的心性修養(yǎng)與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的人格品質(zhì),在兩宋時期受到廣泛注目與稱贊,但是黃庭堅人格中閑散、自適的層面卻遺失了。而在以蘇黃為典范的日本五山文學中,由于寫作者以僧侶為主,故惠洪發(fā)掘出的“叢林韻人”[22](p1222)形象成為黃庭堅人格的主要方面,“江南野水碧于天,中有白鷗閑似我”[23](p68)的閑適自得也成為五山時期人們心目中黃庭堅的典型形象。[24]

      四、逆順竟殊同一快:黃庭堅生平的兩次“快哉”

      快閣作為文化景觀,承載的不僅是風景,也寄托著人們對黃庭堅的追思與紀念。黃庭堅對后來者的影響程度深淺不一:有的人來到快閣是因為它的名氣;有的人看到的風景經(jīng)過了《登快閣》文本的過濾;有的人在詩歌中會像提到快閣風景一樣提到黃庭堅,在這種情況下,黃庭堅也成為構(gòu)成快閣文化景觀的一個符號;而有的人登臨快閣或?qū)懽骺扉w詩的初衷,便是緬懷山谷,或者說,對黃庭堅的追思成為他們寫作的主題。例如與嚴羽、嚴參并稱“邵武三嚴”的嚴仁,其《蝶戀花·快閣》上片描寫了(凝固在山谷詩中的)快閣風景,下片便表達了對黃庭堅的崇敬:“千古文章黃太史,捫虱髙風,長照冰壺里。何以薦君秋菊蘂,癯瓢為酌西江水?!盵18](卷五)曾豐《過快閣》則體現(xiàn)出對黃庭堅人格風范與精神境界的認同:“宜州乃事一朝去,快閣之詩千古傳。正恐癡兒小癡耳,大癡身自與名全?!盵10](p30301)

      此外,人們還通過刻石、修建祠堂、立碑等物質(zhì)形式來表達對黃庭堅的崇敬與緬懷。楊萬里淳熙七年(1180)登快閣時,閣旁有山谷詩石刻可供觀覽,后來太和宰卓士直重以山谷快閣詩真跡刻石,并寄拓本于楊萬里,“舊碑未必是真題,”[12](p2057)可見先前的石刻也是以山谷真跡的名義得刻的,只是重新發(fā)現(xiàn)真跡之后將其更新。除此之外,快閣右側(cè)還有山谷祠堂,是趙師奭任太和宰時修建的,[2](卷一百八)時間約為紹熙二年(1191)左右。成書于慶元五年(1199)的黃《山谷先生年譜》在《登快閣》下記載:“閣在太和,今有先生祠堂。”[25](p166)時間恰好吻合。趙師奭還將其伯祖趙鑒堂《和山谷太和快閣詩》也一并刻石。歷來重修快閣的記也刻碑立于快閣旁。[4](卷十三)可見,在快閣附近形成了與黃庭堅、快閣有關(guān)的一批物質(zhì)痕跡與文本群,即使不知黃庭堅與快閣之淵源的登臨者,在閱讀了相關(guān)真跡、碑記之后,也會建立起相應的文化心理。

      理宗寶應二年(1226)的進士李昂英,曾創(chuàng)作過一首絕句,此詩今已佚,因韋居安將其錄入《梅礀詩話》而得以保存:

      賦詩江閣憑欄日,伸足城樓濯雨時。逆順竟殊同一快,先生學力豈專詩。自注:山谷謫居宜州城樓,得熱疾,病中以檐溜濯足,連稱快哉,未幾仙去。

      韋居安對此詩贊不絕口,認為自黃庭堅登臨之后,快閣“一經(jīng)品題,名重天下,前后和者無慮數(shù)百篇,罕有杰出者”,而李昂英一絕“命意造語俱切?!盵11](p11)那么,要想理解韋居安的稱贊,必須首先了解黃庭堅宜州濯雨是在什么背景下發(fā)生的,以及南宋

      對北宋晚期政治的普遍認知。

      從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主持變法開始,北宋政治便進入新舊黨爭的漩渦。由于南北宋之際復雜的政治、文化背景,南宋輿論中存在著“元祐敘事”[26]現(xiàn)象,元祐政治被理想化為宋代治世的代表。一方面徽宗時的權(quán)相蔡京為王安石婿蔡卞之弟,他主持下的政治變得非常糟糕,徽宗在金人的進攻下禪位于欽宗后,二程弟子楊時率先將導致國家危機的原因由蔡京追溯至王安石,北宋滅亡后此歸罪便成為慣常思路,另外也由于舊黨在黨爭中長期處于劣勢導致的輿論反彈,以及高宗權(quán)力合法性來源于哲宗廢后元祐皇后等原因,元祐時期被視作人文薈萃的理想治世。宋代武功貧弱,宋人對本朝的認同感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文治的鼎盛:“東坡之門,若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儒學文藝俱有切磋琢磨之益。交朋之風,不其盛歟?此我朝之治,所以遠過漢唐也?!盵27](p7)而元祐大臣們也成為典范人物,在一般人的認知中,他們是被小人彈壓的君子,遭遇貶謫等不公正的磨難,卻依然表現(xiàn)出值得敬仰的人格質(zhì)量。黃庭堅作為元祐末已與蘇軾并稱“蘇黃”的詩歌名家,且為影響波及整個南宋詩壇的江西詩派的首領(lǐng),是元祐人物中頗受關(guān)注的一位。

      作為元祐舊黨,黃庭堅因所修神宗實錄被指為誹謗,于紹圣元年(1094)被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元符三年(1100),因哲宗去世后朝廷欲調(diào)和新舊黨爭,得以召回。崇寧元年(1102)形勢轉(zhuǎn)變,舊黨又遭到新一輪貶謫,黃庭堅因所作《承天塔記》被指為幸災謗國,于崇寧二年底除名編管宜州,他次年至貶所,四年九月便在宜州辭世。黃庭堅作為一名元祐文化偶像,在黨爭中表現(xiàn)出寵辱不驚的人格品質(zhì),而紹圣審問史官的細節(jié)、再貶宜州的原因等問題,由于史無明文,一直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據(jù)猜測,黃庭堅再貶宜州是因為陳舉上書,而時任宰相的趙挺之與他有嫌隙,遂促成宜州之貶。且除名編管是極嚴重的處罰,不僅剝奪進身以來的全部官爵,還須定期至地方長官處“旬呈,”[28](p12086)在居住、衣食、社交、活動范圍等方面都受到嚴格限制。故在人們的理解中,黃庭堅再貶宜州是極大的不公,對他在宜州的生活細節(jié)也很關(guān)心。

      因天氣炎熱,黃庭堅將家人安置在荊湖南路的永州,只身趕赴宜州。至宜州后,更換了幾處住所,最后居于南樓上。關(guān)于黃庭堅淋雨至去世的經(jīng)過,陸游《老學庵筆記》中講述的較為詳細:“范廖言魯直至宜州,州無亭驛,又無民居可蹴,止一僧舍可寓,而適為崇寧萬壽寺,法所不許,乃居一城樓上,亦極湫隘。秋暑方熾,幾不可過。一日忽小雨,魯直飲薄醉,坐胡床,自欄楯間伸足出外以受雨,顧謂廖曰:信中,吾平生無此快也。未幾而卒。”[29](p34)黃庭堅人生的最后十年幾乎都是在貶謫中度過的,但是他并沒有沉浸在怨憤與悲哀之中,而是以心性修養(yǎng)對抗磨難,受到時人的景仰:“魯直每有書來,寒溫而已。瑩中尚多言,訊至動輒盈軸。志完依舊一腳向前,一腳向后。若庭堅則不然,雖白刃在前,一色元祐?!盵30](p5)《乙酉家乘》是他崇寧四年的日記,簡單記錄每日生活,心境淡泊,不悲不喜。所以,這個講述黃庭堅臨終情況的凄慘故事,記錄了在不幸、委頓、不公中,黃庭堅尚有心境體會到酷暑落雨的“涼”而心生快意,既讓人同情,也讓人敬佩。琢磨李昂英詩意,將早年登快閣之快與臨終淋雨之快并置,無論順遂或不幸,黃庭堅都以“快”——自得來應對,他不僅是一名卓有成就的詩人,而且有著卓越的心性修養(yǎng),才使得他在面對磨難時,依然能夠保持曾經(jīng)的快意。

      李昂英的詩,在快閣書寫中是一個極致,表現(xiàn)出黃庭堅在其中的壓倒性作用。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李昂英對黃庭堅詩歌、人格的接受與贊頌,依然以黨爭語境為基礎,登快閣與淋雨的快意自得,并非指向閑適、從容的精神境界,而是指向?qū)櫲璨惑@的道德心性,這正是有宋一代理解黃庭堅及蘇軾等元祐人物的輿論背景。韋居安將其詩拈出,說明在一部分人心中,快閣景觀只是黃庭堅留下的文化遺存,黃庭堅的心性修養(yǎng)與人格品質(zhì),才是后人所要追隨與致敬的對象。而這種理解,也成為快閣景觀內(nèi)涵的一部分,保存在快閣書寫之中。

      [1][英]凱·安德森,等.文化地理學手冊[M].李蕾蕾,張景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2](康熙)江西通志[A].文淵閣四庫全書[C].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3]陳君.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中國古代快閣詩研究[D].華東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2015.

      [4](元)程鉅夫.雪樓集·太和州重修快閣記[A].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5冊)[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

      司,1988.

      [5]馬曉.中國古代木樓閣[M].北京:中華書局,2007.

      [6](明)李賢,萬安等纂修.大明一統(tǒng)志(第7冊)[M].臺北:臺聯(lián)國風出版社,景印國立中央圖書館珍藏善本,1977.

      [7](宋)周必大.明澹生堂鈔本.周益公文集[A].四川大學古籍所編.宋集珍本叢刊[C].北京:線裝書局,2004.

      [8](宋)劉辰翁.須溪集[A].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2冊)[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9](宋)趙蕃.淳熙稿[A].叢書集成初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5.

      [10]傅璇琮等主編,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11](宋)韋居安.梅礀詩話[A].叢書集成初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5.

      [12](宋)楊萬里.楊萬里集箋校[M].辛更儒箋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

      [13]泰和縣文史資料選輯[M].第三輯·歷代名人快閣詩選.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泰和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1988.

      [14](宋)趙蕃.章泉稿[A].叢書集成初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5.

      [15](宋)姚勉.雪坡舍人集[A].叢書集成續(xù)編(第131冊)[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

      [16]侯體健.南宋祠祿官制與地域詩人群體:以福建為中心的考察[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17](清)方東樹.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

      [18(]宋)黃升輯.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19(]宋)陳起編.江湖后集[A].文淵閣四庫全書[C].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20(]宋)徐鹿卿.清正存稿[A].叢書集成續(xù)編[C].第13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21(]宋)戴復古.石屏詩集[A].四部叢刊續(xù)編[C].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34.

      [22(]宋)惠洪.注石門文字禪·山谷老人贊[M]. [日]廓門,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23(]宋)黃庭堅.黃庭堅詩集注·演雅[M](.宋)任淵,等,注.劉尚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3.

      [24]曹逸梅.日本五山禪林的典范選擇與詩歌創(chuàng)作[D].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15.

      [26]沈松勤.論“元祐學術(shù)”與“元祐敘事”[J].中華文史論叢,2007,(04).

      [27(]宋)謝采伯.密齋筆記[A].叢書集成初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5.

      [28(]宋)李燾撰.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34冊)[M].北京:中華書局,1993.

      [29(]宋)陸游.老學庵筆記[M].李劍雄,劉德權(quán)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79.

      [30(]宋)吳坰.五總志[A].叢書集成初編[C].北京:中華書局,1985.

      責任編輯 鄧年

      I207

      A

      1003-8477(2016)11-0099-07

      范金晶(1988—),女,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猜你喜歡
      太和黃庭堅山谷
      山谷里的居民
      淺談“太和壺”的藝術(shù)風格
      山東陶瓷(2021年5期)2022-01-17 02:36:00
      天一閣舊藏《太和正音譜》考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38
      睡吧,山谷
      鹽谷溫《太和正音譜》排印本研究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08
      黃山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詭異的山谷
      奧秘(2016年7期)2016-07-30 17:24:27
      智出山谷
      桐庐县| 宁阳县| 喀什市| 陵水| 郴州市| 浮山县| 河北省| 通山县| 南和县| 汨罗市| 原平市| 太仆寺旗| 武冈市| 屏边| 长丰县| 湛江市| 吉木乃县| 浦东新区| 四会市| 云和县| 唐河县| 蓝山县| 黄大仙区| 汤原县| 芦溪县| 重庆市| 临江市| 开原市| 新巴尔虎右旗| 河源市| 镇平县| 修文县| 康保县| 鄯善县| 恭城| 彭山县| 宜都市| 含山县| 朝阳市| 金湖县|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