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里大規(guī)模的通宵熬夜,除了除夕夜守歲,就要數(shù)2月18日等待凌晨5點正式入華的Apple Pay了。無論是果粉、銀行,還是時刻準備吐槽的段子手都一片沸騰。
就連蘋果公司的CEO庫克,也一大清早就在新浪微博上搖旗吶喊:Apple Pay于今日正式登陸中國,歡迎大家踴躍嘗試,體驗它卓越的便捷性!
據報道,Apple Pay在中國首批接入的銀行有19家,從2月17日下午開始,各家銀行就陸續(xù)通過微信和微博發(fā)布Apple Pay的相關消息,有的銀行公號甚至半天連發(fā)三文,從講Apple Pay的好處到安全性再到各種優(yōu)惠措施。網友們立刻吐槽:“講真,銀監(jiān)會都沒能讓各家銀行這么齊心過?!?/p>
在相當比例的國人已習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當下,姍姍來遲的Apple Pay,究竟能掀起多大的浪?
“我給Apple Pay入華的首日表現(xiàn)打1000分,因為用戶實在太熱情了?!?月19日,Apple Pay副總裁珍妮弗·貝利(Jennifer Baily)接受界面采訪時表示,相比于美國或者全球任何其他國家,中國用戶對移動支付的接受程度最高。面對路透社的采訪,貝利甚至說:“我們認為中國可能是最大的‘蘋果支付市場?!?/p>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Apple Pay入華首日綁卡數(shù)量遠超3000萬張,新華網也報道稱每分鐘綁定銀行卡、信用卡的數(shù)量達到8萬張。雖然這個數(shù)字相對于動輒用戶數(shù)過億的支付寶以及微信看似不大,但實際上激活的用戶比例已經非常高。
受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無線通信)技術限制,Apple Pay只能在iPhone 6以上機型和Apple Watch上使用。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發(fā)布的數(shù)據顯示,在中國支持NFC功能的蘋果手機用戶數(shù)低于7200萬,Apple Watch過去一年的銷量為1200萬臺。這意味著,目前在中國支持NFC功能的設備低于8400萬臺。若忽略單機多卡的綁定情況——目前每個蘋果賬號最多支持綁定8張卡,3000萬的綁卡數(shù)已經超過Apple Pay可用設備的1/3。
眾多商家也表現(xiàn)出對Apple Pay的極大支持。線上主流商戶包括攜程、去哪兒、唯品會、美團、大眾點評、聚美優(yōu)品、當當?shù)?線下全國連鎖商戶麥當勞、星巴克、哈根達斯、家樂福、全家等紛紛貼上Apple Pay的付款標簽。
銀行和商家的表現(xiàn)不錯,用戶體驗卻有不同的聲音。“我把手機地區(qū)改成美國,在美團上訂了個餐。”Apple Pay在中國上線第一天,蘋果公司采取了分批推送的機制,逐步開通用戶的Apple Pay功能,沒能成為首批用戶的“果粉”張小平(化名)通過修改手機地區(qū)設置,繞過了蘋果公司的限制,綁定銀行卡后成功嘗鮮。
張小平還算是幸運的。2月18日一大早,朋友圈里吐槽Apple Pay綁卡體驗太差的用戶簡直多如牛毛?!皫讉€小時都沒綁定上一張銀行卡,蘋果的極致服務這次折在Pay上面?!庇芯W友調侃稱,聽說王思聰怒了,已經摔了6部手機,到現(xiàn)在也沒綁上他的黑卡。
雖然Apple Pay上線第一天因人流量過大出現(xiàn)不少綁卡故障,但不用點開APP,不用亮屏就能直接支付的操作還是讓很多果粉大呼便利、快捷。
“我特地沒有點亮屏幕,就用手機靠近支付終端。手機自己亮屏,出現(xiàn)默認支付的銀行卡只需把手指放在touchID上進行驗證,就這樣滴一聲支付成功。整個過程不超過3秒鐘?!币患以邴湲攧隗w驗了Apple Pay的果粉描述說。
中國是繼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后全球第五個、亞洲首個開通Apple Pay服務的國家。類似于蘋果的新品首發(fā),Apple Pay首日的綁卡數(shù)也受到人們獵奇心理的驅使。
事實上,早在2003年NFC技術就已由飛利浦半導體(現(xiàn)恩智浦半導體公司)、諾基亞和索尼共同研制開發(fā)出來。諾基亞還曾經期望通過這一技術打造NFC手機。只可惜,飛利浦半導體改名了,諾基亞也被微軟收購了,NFC進入中國已超過10年卻不聲不響。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蘋果支付對用戶的強大號召力,或許會引爆這項“古老”的技術。相比二維碼支付,NFC支付無需連接網絡。支付寶和微信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僅支持1000元以下的小額支付。不過,NFC更加依賴硬件的支持,而二維碼支付則無需這方面的考慮。
在模式上,支付寶和微信的支付革命具有顛覆性,一只腳踢開收單機構和卡組織,另一只腳把銀行踹到自己身后。銀行與支付寶們之間是相愛相殺,時髦點叫“競合”,但銀行也不甘心當一個默默無聞的提款機,也要走上前臺獲取用戶。而Apple Pay在整個支付過程中則需基于發(fā)卡銀行、卡組織、收單機構等傳統(tǒng)支付體系,其更多的是一個介質或者工具。可以說對傳統(tǒng)的銀行和卡組織天然無公害,更加符合原有金融體系的各方利益。
不過,想要抓住用戶的心,Apple Pay還要更努力。剛剛用上Apple Pay的廣東人阿超去喜士多買東西,該店不支持NFC支付,但被告知QQ錢包在搞滿減活動,“一堆人在那里排隊用QQ錢包付款,至于是否快兩秒誰還關心,簡單粗暴直接,才是接地氣的中國式推廣。”
更何況,Apple Pay目前的使用場景主要是在商戶現(xiàn)場進行近場支付。移動支付中的很多場景,如手機購物時線上支付、手機轉賬、移動繳費、社交紅包等都無法覆蓋。易觀智庫數(shù)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43914億元人民幣,其中,支付寶以71.51%的市場占有率繼續(xù)居首;騰訊財付通位列第二,市場份額為15.99%。Apple Pay如何撼動這兩把交椅?
2014年9月,“庫克船長”在蘋果秋季新品發(fā)布會上演示了Apple Pay的便捷支付,并自信地表述“Thats it”,讓人們不禁猜測蘋果又要引領一場支付革命。當年10月20日,Apple Pay在美國正式上線。
不過,現(xiàn)實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美好,美國“果粉”對移動支付的熱情遠不及中國用戶高。調研機構Kantar調查顯示,截至2015年4月,超75%的iPhone 6和6 Plus美國用戶沒用過這個服務。
事實上,Apple Pay自發(fā)布以來便一直試圖進入中國。2014年10月庫克訪華,據說一個主要任務就是Apple Pay登陸中國的談判。
要知道,2015年第一財季,蘋果大中華區(qū)營收達到161億美元,同比增長70%。此外,中國是目前蘋果應用程序下載量第二大的國家。蘋果資深副總裁Eddy Cue曾對《紐約時報》表示,“我們希望能用最簡便的方式讓用戶可以直接下載程序。”一直以來,中國的蘋果用戶想在App store下載付費程序,要先建立一個預付費賬戶,預存至少50人民幣才能完成購買。
Apple Pay入華,一直卡在“中國銀聯(lián)”這一關口,要知道中國銀聯(lián)系統(tǒng)是中國唯一使用 NFC 支付的渠道。
據Market Watch報道,Apple Pay遇阻主要出在利潤分配上。在美國,Apple Pay可以得到2%的銀行交易費中的0.15%,另外消費者每次使用銀行卡,蘋果便額外收取半美分。不過這樣的費用標準在銀聯(lián)看來極不合理,更何況,中國的銀行都有比較成熟的網絡銷售渠道,沒有必要因為Apple Pay而放棄利潤。
庫克足足花費了一年多才說服中國銀聯(lián)同意合作,但雙方的分成比例仍對外保密。
通過上線Apple Pay,蘋果這家全球最賺錢的手機公司將業(yè)務延伸到了同樣很賺錢的金融支付領域,并與銀聯(lián)一同向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正式“開戰(zhàn)”。
如果只是單兵作戰(zhàn),蘋果的Apple Pay顯然不是支付寶和微信的對手。不過,蘋果的“盟友”們已經開始列陣了。
作為NFC支付的主要終端,POS機正在發(fā)生著改變。目前,市場上流行一種新型終端互聯(lián)網POS機,這種機器巧妙地將銀聯(lián)支付、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支付方式“合體”?!盎ヂ?lián)網POS除具備銀行卡受理、繳費、轉賬等功能外,還可以與銀行、行業(yè)平臺及第三方機構平臺對接,與傳統(tǒng)POS相比,互聯(lián)網POS運維效率提高20多倍,且無需人工現(xiàn)場維護?!被ヂ?lián)網POS的技術合作方介紹說。
第三方支付的陣營也在發(fā)生變化,支付領域有淘汰也有新生。隨著京東、百度、支付寶、微信、銀聯(lián)、萬達快錢、平安壹錢包等多方的加入,移動支付酣戰(zhàn)正在升級。決心收復失地的中國銀聯(lián)在移動支付領域動作更是頻繁,先是2015年12月聯(lián)合20余家商業(yè)銀行推出了“云閃付”,以閃付為基礎發(fā)展手機支付;隨后,“大度”地同意Apple Pay入華,拉來一個巨頭為自己撐場。
作為與蘋果相愛相殺多年的三星也在手機支付上磨刀霍霍。據報道,三星的移動支付應用Samsung Pay中文名擬定為“三星智付”,于2月24日在中國市場展開公測。畢竟,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蘋果在NFC支付領域又多了一位暫時的盟友。
據悉,為了確保更多的商店支持移動支付,三星想到了更聰明的技術。Samsung Pay支付設備本身包含的小線圈可以發(fā)射磁碼(magnetic code),那些只讀卡的刷卡終端實際上也是從你的信用卡中獲取這種信息,所以Samsung Pay支持的終端范圍大大擴展。
移動支付大戰(zhàn)再次升級,參戰(zhàn)方們到底會采用什么戰(zhàn)術,誰會取勝,最終還要看誰能真正讀懂中國消費者們的所需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