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海關總署緝私局,北京 100730)
藝術品走私及“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研究
張博
(海關總署緝私局,北京100730)
近年來,國內文化藝術品市場火爆,催生了藝術品走私行業(yè)的興起。海關緝私部門堅持“網上緝私、情報先導”的偵辦理念,總結創(chuàng)建了一套特有的“網上緝私”作戰(zhàn)體系,實現了海關、公安、社會等各類信息的綜合研判,達到集“動態(tài)掌控、主動發(fā)現、分析研判、精確打擊”于一體,通過加強針對藝術品走私案件的研究,連續(xù)偵破多起案件。北京海關緝私局“丹青”系列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為偵辦藝術品走私案件積累下了豐富的理論知識與實戰(zhàn)素材。
藝術品;走私;網上緝私
2014年3月1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走私普通貨物、物品罪一審判處諾亞洲際藝術品進出口(北京)有限公司罰金8000萬元,判處諾亞藝術品運輸代理(北京)有限公司罰金5000萬元;判處上述兩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民有期徒刑13年。司法機關查明,李某民于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間,在兩家諾亞公司代理他人進口貨物、物品的過程中,親自或指使三名業(yè)務員走私藝術品、古董、家具等貨物、物品110余票,經北京海關關稅處計核,偷逃稅款共計1.23億余元。從2012年3月李某民等4名被告人先后被海關緝私部門采取強制措施至法庭宣判,該案在藝術品領域持續(xù)得到高度關注。
藝術品,一般指造型藝術的作品?!段幕a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商務部、中宣部、外交部、財政部、文化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公告2012年第3號)指出,藝術品是指原創(chuàng)的繪畫作品、書法纂刻作品、雕塑雕刻作品、藝術攝影作品、裝置藝術作品及有上述作品授權的有限復制品,文物有限仿復品,利用傳統(tǒng)技藝手工制作的裝飾性物品等。一般的藝術品可視為含有兩個成分:一是作品上的線、形、色、光、音、調的配合,尋常稱為“形式的成分”或“直接的成分”;一是題材,尋常稱為“表現的成分”或“聯想的成分”。
在我國進出口稅則中,藝術品在稅則號列中屬于第二十一類第九十七章,稅號從97.01 至97.03,其具體范圍有:稅則號列97.01包括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拼貼畫及類似裝飾板;稅則號列97.02包括雕版畫、印制畫、石印畫的原本;稅則號列97.03包括各種材料制的雕塑品原件。
藝術品進出境形式多樣,管理相對人成分復雜,有以藝術品進出口為主營業(yè)務的企業(yè),也有受貨主或其代理公司委托,以一般貨物進出口貿易為主營業(yè)務的貿易公司,還包括大量的旅客。申報進出口方式包括一般貿易方式、暫時進出境、加工貿易及其他非貿方式;進出境的主要渠道有旅客自帶、行李托運及分運、快件、郵遞、貨運等渠道。
(一)文物走私出境
目前,藝術品走私出境最為突出的是文物走私。文物是文化財產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我國文物因工藝精湛、收藏價值高而廣受國外收藏人士青睞,在國家管制的形勢下不法分子鋌而走險企圖通過非法渠道走私販賣文物,我國也因此成為文物走私的重災區(qū),截至2011年,我國已經有約1700萬件文物流失海外,大量珍貴文物外流對國家和民族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藝術品走私進境
因為藝術品被列為進口商品的第21類,雖與奢侈品同屬一類,但不屬于稅收認定中的奢侈品,雖可以免繳消費稅,但還得繳17%增值稅。再加上保證金或滯納金,以及銷售環(huán)節(jié)再繳的增值稅,稅率總額超過30%以上。
近年來,國內文化藝術品市場火爆。2008年至2014年,華人在倫敦、紐約、香港三大拍賣市場日益活躍,僅境內居民在香港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家拍賣行拍得的部分書畫藝術品成交額就達62億元,根據成交額初步估算,在進出口環(huán)節(jié)海關應收稅款可達20億元,但海關實際入庫的藝術品進口稅款卻遠低于此,可以推斷這些拍品中大部分采用各種方法走私入境。
(一)構建海關“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的必要性
1.是“把好國門”的需要
在新的形勢下,海關總署提出“把好國門、做好服務、防好風險、帶好隊伍”的海關工作總體要求。于廣洲署長指出:“把好國門是海關的職責所在,是海關的立足之本”。緝私部門必須樹立情報信息主導警務的理念,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情報網絡,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作戰(zhàn)指揮網絡,做到“耳聰目明”、“四肢協(xié)調”、敵動我知、精準打擊,才能適應新的工作要求,有效履行“把好國門”的光榮職責。
2.是反走私斗爭的需要
從反走私形勢看,我國高外貿依存度、高進出口綜合稅率和存在龐大的消費市場等因素,決定了走私違法犯罪活動仍將處于高發(fā)、多發(fā)期,在社會信息化、動態(tài)化的背景下,走私違法犯罪活動更多地呈現出智能化、網絡化、動態(tài)化、行業(yè)化特征。緝私部門必須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全面而不是局部、聯網而不是孤立的作戰(zhàn)體系,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同走私活動作斗爭的需要,牢牢把握反走私的主動權。
3.是海關業(yè)務改革的需要
近幾年來,以信息化應用管理為主要特征的區(qū)域通關一體化、分類通關、無紙化通關等一系列海關業(yè)務改革不斷深入,網絡化管理以及通關數據的電子化,給緝私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作為海關綜合監(jiān)管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緝私工作必須以信息化的緝私工作模式適應信息化的海關管理改革,盡快實現自我“轉型升級”,才能夠同步跟進、無縫銜接海關各項業(yè)務改革。
4.是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需要
近年來,公安部作出了“加強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經過幾年的努力,全國公安機關已初步建立了“執(zhí)法信息網上錄入、執(zhí)法流程網上管理、執(zhí)法活動網上監(jiān)督、執(zhí)法質量網上考核”以及“一長四必”的執(zhí)法辦案新模式,加強了對執(zhí)法活動的即時性、過程性、系統(tǒng)性管理,大大提升了執(zhí)法效能。運用這種執(zhí)法辦案新模式,已成為公安部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工作要求。緝私部門將這種執(zhí)法辦案新模式作為“網上緝私”新模式的組成部分,既是落實公安部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的工作要求的需要,也有利于規(guī)范執(zhí)法行為、強化執(zhí)法監(jiān)督、提高執(zhí)法質量。
(二)“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的概念
2012年以來,海關總署和各級海關緝私部門積極借鑒公安機關“網上作戰(zhàn)”的先進經驗,探索“網上緝私、情報先導”的發(fā)展方向,總結創(chuàng)建了一套特有的“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熬W上緝私”是指海關緝私部門依托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綜合運用海關大情報系統(tǒng)、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緝私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提升緝私主動發(fā)現能力、防控打擊能力、規(guī)范執(zhí)法能力的新型緝私模式。
(三)“網上緝私”各組成部分的內在聯系
建設綜合運用而又相互作用的海關大情報系統(tǒng)、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緝私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是構建“網上緝私”模式的必要條件。通過海關大情報系統(tǒng)實現對各類信息資源搜集和科學研判,提升緝私主動發(fā)現能力;通過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實現對信息資源的規(guī)模應用和深度應用,提升緝私防控打擊能力;通過緝私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的應用,規(guī)范執(zhí)法程序、強化執(zhí)法監(jiān)督、提高執(zhí)法質量,提升緝私規(guī)范執(zhí)法能力,將使緝私工作能力建設水平得到系統(tǒng)性提升。
三大系統(tǒng)彼此依托,相互促進,其中海關大情報系統(tǒng)、緝私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是基礎,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是紐帶。首先,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是海關大情報系統(tǒng)應用和展示的平臺,可以將靜態(tài)數據分析、研判的成果,及時轉化成為動態(tài)行動的決策和指令,提高緝私工作反應速度、打擊精準度和效率;其次,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對緝私執(zhí)法辦案過程實施全程監(jiān)督和指揮,促進執(zhí)法規(guī)范,并為民警執(zhí)法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執(zhí)法產生的信息數據通過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同步應用于大情報系統(tǒng),成為“網上緝私”的重要數據基礎。海關大情報系統(tǒng)和緝私執(zhí)法辦案系統(tǒng)共同支撐緝私監(jiān)控指揮系統(tǒng)發(fā)揮實時監(jiān)控、作戰(zhàn)指揮、信息支持、集中研判等功能,通過三大系統(tǒng)的綜合運用和相互作用,形成具有信息化、合成化、整體化、規(guī)范化作戰(zhàn)特點的“網上緝私”偵查模式。
海關緝私部門在探索“網上緝私”偵查模式過程中,逐步總結完善了海關網、公安網、互聯網“三網聯動”實戰(zhàn)分析法,實現了海關、公安、社會等各類信息的綜合研判,達到集“動態(tài)掌控、主動發(fā)現、分析研判、精確打擊”于一體,是“網上緝私”偵查模式中較為成熟的戰(zhàn)術戰(zhàn)法。通過近年來的實戰(zhàn)檢驗,該戰(zhàn)法日趨成熟,連續(xù)指導破獲多起案件。
(一)傳統(tǒng)緝私辦案模式面臨的難題
1.立案前進入公司實地取證已不適合現代辦案需要
在傳統(tǒng)模式中,接線索、舉報后,多采取進入公司實地取證方式進行調查,伴隨著走私分子日益增強的反偵查意識,早已將真實發(fā)票、賬冊等單據銷毀,利用傳統(tǒng)模式在公司內搜尋到證據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2.未立案前傳統(tǒng)調查手段不健全
在立案前的分析工作僅僅是屬于前期調查,尚不能采取強制性搜查、調查取證、訊問等強制措施,且當今公司、個人的法律意識普遍完善,對自身權益保護方面要求嚴格,使得盲目進入公司的效果有限,若遇到不配合的情況也極易產生執(zhí)法風險。
3.傳統(tǒng)模式費時費力費財
傳統(tǒng)模式中外出調查工作占了較大比重,但考慮到目前的辦案環(huán)境,警力、城市交通等方面的壓力使得外出調查工作所耗費的人、財、物、時成本較大,客觀上外出辦案越來越困難。
(二)“三網”組成要素
1.海關金關工程提供技術支持
通過開展金關工程建設,大部分海關業(yè)務操作已實現了信息化,緝私部門已形成了初步的情報信息專業(yè)研判、風險預警輔助決策客觀有效的警務模式雛形。通過對海關內部數據資源的整合,緝私部門將海關的價格、風險預警、進出口數據、違法信息等進行有機地結合,形成更加完整全面的數據信息,基于此進行初期的排查、比對、篩選、甄別、分析、深挖擴線,把廣泛的信息加工成實用的情報信息,研判出更加準確的走私動態(tài),并進行組織經營和指導查緝。
2.信息化偵查提供戰(zhàn)術保證
現階段,公安網絡建設基本普及,公安部八大信息庫已成規(guī)模,信息化偵查是全國公安機關偵查工作適應當前犯罪演進形勢的必然要求。海關緝私部門作為專門打擊走私犯罪的公安機關,運用現代信息化偵查理念、思路、方法開展緝私工作,是適應走私犯罪形勢變化的必然要求。通過以公安機關信息化為先導,輔之以傳統(tǒng)偵查模式,實現在緝私工作中以商品為切入點,從商品到公司、從公司到責任人的聯接,對定點打擊犯罪、提高反走私戰(zhàn)術水平、把握反走私主動權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3.互聯網提供重要延伸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許多商業(yè)貿易信息、動態(tài)等都逐步公開化、透明化。緝私部門可以直接在互聯網上搜集、了解到相關商品價格、行業(yè)數據、市場趨勢等方面的異常與否,將之與緝私工作有機整合,可以有效地預測走私動態(tài),發(fā)覺違法犯罪蹤跡和線索,進行情報搜集和專業(yè)分析。
(三)“聯動”工作模式
“三網”雖然在結構功能、信息范圍、處理模式上存在差異,但實踐證明,其在海關緝私的綜合分析研判中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共同組建起一個“廣泛搜集、專業(yè)研判、科學處置、共享互聯”的符合海關大情報體系建設要求的綜合平臺,在緝私實戰(zhàn)分析中發(fā)揮著互為主動、互為補充、互為印證的功能。
海關緝私部門可以調取海關進出口申報數據來進行初步的研判分析,通過選擇排序、分類匯總、條件篩選、數據匯總、圖表透視、總體標準偏差法等操作,對海關風險管理平臺中所獲取的數據進行橫向、縱向或交叉的比對,實現對原信息的層層剖析,最終研判出其中高風險的走私嫌疑。單一使用海關網的風險管理平臺進行風險分析研判,有較大的局限性,需要借助外界互聯網上的信息進行聯動分析,這便是“三網聯動”中海關網與互聯網的聯動,二者互相補充、互相印證,共同主動分析發(fā)現走私嫌疑對象。最后,利用公安網的執(zhí)法資源對嫌疑對象進行追蹤、定位和控制,做到“從商品到案,再到人”,實現對走私活動的“精確制導、定點打擊”。
在緝私實戰(zhàn)分析中,針對具體不同的案件情況,三網是互為主動、互為補充、互為印證的。例如在一般價格瞞報類案件中,分析研判以海關網和互聯網為主、公安網為輔指揮打擊;而在偽報、夾藏類案件中,因為此種情況在海關網中顯示模糊甚至毫無蹤跡,則選擇將目標公司為切入點,以其在互聯網上具體的商品銷售及涉及人員在公安網內信息為主動分析的出發(fā)點;而在對走私毒品、水客的打擊中,則著重利用公安網的人員進出境記錄和住宿信息,實現由人到案的查證。在“三網聯動”的分析研判基礎上,下一步通過外圍取證工作,與之前在“三網”中獲取到的證據及聯動分析結論進行相互印證、加以證實。
(一)簡要案情
2012年,北京海關緝私局利用自創(chuàng)的“三網聯動”實戰(zhàn)分析法,充分開展網上分析工作,以對數據資源的整合運用及分析研判為突破口,深入推進“網上緝私”工作模式,成功經營并破獲全國首起走私名畫等藝術品系列案件。自2012年3月28日開展打擊藝術品市場走私專項行動(即“丹青”行動)以來,先后共刑事立案7起,陸續(xù)偵破諾亞洲際藝術品進出口(北京)有限公司等低報價走私藝術品進境案,總案值11.38億元,涉嫌偷逃稅額2.36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查扣了總價值近5億元的油畫、國畫、瓷器、古董家具等涉案私貨,取得了顯著戰(zhàn)績,有效遏制了關區(qū)內藝術品市場走私的囂張氣焰,被列為海關總署一級掛牌督辦案件。
(二)案件線索來源
近年來,北京海關緝私局依據關區(qū)內的商品特色,將奢侈品、藝術品、醫(yī)療器械、精密儀器等高稅率和敏感商品納入重點監(jiān)控范圍。辦案人員在對互聯網上行業(yè)市場動態(tài)掌控中發(fā)現:2006年后,國內藝術品市場愈發(fā)活躍,海外回流作品逐年增多,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市場上最具有活力、最有成長性的地區(qū)。拍賣記錄顯示,不管是國內一流畫家還是二三流水平的畫家,作品在國際上的拍賣成交價格都在幾萬幾十萬美元以上不等。但據海關通關數據統(tǒng)計,2006至2011年間北京關區(qū)申報進口的藝術品類作品多達4.8萬件,其中油畫作品的申報價格卻僅每幅30至3000美元不等,遠遠低于互聯網上所反映出的價格。據此,情報人員敏銳地捕捉到了關區(qū)內藝術品進口存在走私的巨大風險。
(二)案件偵辦難點
此次偵辦的藝術品走私案屬全國首例,尚無可借鑒利用的經驗。辦案人員對該商品、該行業(yè)從未有過接觸,以致對藝術品市場行情、價格認定、交易方式、進口模式以及作品的唯一性標識與保存條件要求等都十分模糊,取證方向更是不明確,亟需確定一個科學準確的偵查方向。面臨這樣一個陌生的行業(yè),辦案人員決定不貿然出擊,轉而充分利用起手中的資源開展分析研判,按照“三網聯動”分析法中“商品—企業(yè)—人員”的思路,從商品入手,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展開工作。
(三)案件偵辦過程
1.商品入手,開展互聯網調研
在先期缺少實地調研條件的情況下,辦案人員對互聯網上的藝術品行業(yè)專業(yè)網站、論壇等進行廣泛涉獵、細心歸納。首先對影響藝術品價格的因素進行了整體了解,以輔助價格研判。經調研,作品的價格由藝術家本人身價決定,不同藝術家的“潤格”(潤格即作品每平尺價格,就是對一位藝術家作品價格的初步預算,可以說是作品賣出的最低價格)不同,其作品價格也不同,同一個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創(chuàng)作差異也很大,其中以代表作、成品作價格最高。其次,辦案人員經相關資訊進一步了解到,藝術品市場的交易模式不同于一般普通貨物,不管是海外還是國內,其交易模式為畫廊經營及拍賣行拍賣兩種,這其中,拍賣行占據了整個藝術品市場中最大的交易量,拍賣會對其交易內容有著公開透明的特點,往往是在拍賣前有預展、公告,拍賣后有報道、公示,這使得拍品的具體信息及成交價格都是有據可查的。這種特有的交易方式,也給實際辦案指明了取證方向,在本案中,通過佳士得、蘇富比等拍賣行的官方網站,明確查詢到了涉案作品在海外拍賣會上的競拍詳細信息及成交價格。
2.進口分析,發(fā)現可疑風險點
辦案人員通過海關網對關區(qū)內藝術品的進口申報情況展開了工作:一是掌握了藝術品進口程序。藝術品在進口過程中需要向文化部門備案,接受內容上的審核;在海關監(jiān)管方式中,臨時進口參展類藝術品因涉及到后期的二次申報,退運、退稅等問題,手續(xù)復雜且有時限要求,存在諸多不便,所以藝術品的進口多選擇一般貿易渠道。事實上,2012年開展“丹青”行動時,我國尚無文化保稅政策,藝術品也多采用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完稅后在國內展覽和銷售。二是通過分析海關申報記錄發(fā)現諸多風險點:(1)作品申報信息不規(guī)范,重要的作品名稱及中文翻譯、作者姓名等申報得十分模糊,有逃避海關監(jiān)管的風險;(2)不同級別的作品申報價格差額度較小,有時在行業(yè)網站中標注十分明確的兩個級別的作者,卻有著申報價格近似的作品,這與作品價格受藝術家本人身價影響的市場規(guī)律不符;(3)申報價格普遍低于市場行情,辦案人員從互聯網中了解到,不管是國內一流畫家還是二三流水平的畫家,作品在國際上的拍賣成交的價格也均在幾萬幾十萬美元以上不等,而北京關區(qū)內油畫(手繪原件) 進口申報價格則普遍在300~2000美元/幅不等,這與調研情況明顯有悖,且這種情況在進口量排名靠前的幾家代理公司身上體現地更為集中,存在行業(yè)性普遍低報的風險。
3.科學決策,選定分析突破口
在此基礎上,辦案人員通過互聯網進行了更為廣泛深入的調研。得知2008年后我國藝術品價格飆升,尤其以當代名家的畫作為代表。對此,辦案人員針對海關申報記錄中所體現出的藝術家名錄,在互聯網上進行一一相應的資訊查詢,充分了解各位藝術家的簡歷、業(yè)界地位、繪畫風格、潤格及主要創(chuàng)作等。經過上述分析研判工作,最終確定了以當代名家的進口油畫為研析突破口,將作品“拍賣價格”和藝術家“潤格”作為重要的價格依據。
4.聯動分析,獲取低報價事實
辦案人員以名家姓名為篩選條件,對關區(qū)內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名家油畫作品進行了篩選匯總,一一整理出每位名家的畫作進口記錄,并按照申報價格的高低進行了排序,便于清楚地了解到每一位名家作品在進口中申報價格的大體區(qū)間,及相應的進口油畫名稱、題材、尺寸等。辦案人員將整理出的藝術家姓名、作品名稱題材作為查詢條件輸入到“雅昌藝術網”及佳士得、蘇富比等拍賣行的官方網站中,查找相應的拍賣時間、地點及拍品名稱、成交價格等。將從互聯網上獲取到的作品“拍賣價格”作為參考價格,再結合藝術家的“潤格”,與申報價格進行比對,通過聯動分析后,確定低報價的事實,再按照風險高低進行排序,找出低報幅度偏大的代理公司。利用此方法,辦案人員對近15萬條申報記錄進行了大量的比對分析工作,陸續(xù)發(fā)現了諾亞洲際藝術品進出口(北京)有限公司等8家代理公司存在重大走私嫌疑。
5.統(tǒng)計風險,初算逃稅額度
確定嫌疑公司后,辦案人員利用海關風險管理平臺,匯總每一家嫌疑公司的所有進口記錄,查看其所涉及的主要藝術品種類、名稱、規(guī)格、作者等,再據此進入互聯網中查找相同或相似作品的拍賣價格,通過整合固定,初步核算出每家嫌疑公司涉嫌偷逃稅款的大概額度。
6.實地調研,印證分析結果
在“三網聯動”分析研判基礎上,辦案人員在后期集中對798藝術區(qū)、拍賣行、業(yè)內人士等進行了暗中走訪與實地調研,了解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發(fā)展行情、藝術家作品的潤格、藝術品銷售模式等,與之前“三網聯動”分析得到的結論互相印證。
7.目標落地,實施精確打擊
辦案人員結合“三網”資源,如公司網站、招聘消息、采訪報道、工商社保、人口查詢等對目標公司的辦公地址、主要人員、部門組成、名下車輛、業(yè)務郵箱、手機電話等信息要件進行廣泛搜集、挖掘。同時,在重視信息化手段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tǒng)辦案方法,通過外圍的摸排、踩點工作加以配合,進行實地印證、掌握活動規(guī)律,為下一步的行動及突破口供提供支持。
通過上述工作,辦案部門在開案前已明確判定出關區(qū)內藝術品市場存在行業(yè)性重大走私風險,并充分掌握了嫌疑企業(yè)、人員信息及違法事實證據,為開案后的偵辦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本案中,辦案人員以整合現有信息資源為主線,強化數據資源的統(tǒng)一集中利用與共享,以提升信息搜集、研判、處理能力,綜合發(fā)揮出了“網上緝私、情報先導”這種現代緝私模式所帶來的優(yōu)勢。可以說,三網所開放的資源就是目前現有的緝私情報庫,如何在“網上緝私”的整個過程中協(xié)調使用這些資源、技術來取得良好的實戰(zhàn)效果,則需要一個統(tǒng)一思想作為指導,這就是“聯動”分析的思想,即通過聯動,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來實現偵查的最優(yōu)化,獲取最大的打私效益。
“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的構建,是科技強警的必然要求,是網絡信息技術時代緝私職能實現方式的重大轉變,是提高反走私戰(zhàn)斗力的重要途徑,更是現代海關緝私工作的發(fā)展方向。雖然緝私部門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進步,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沒有完全樹立情報信息主導緝私警務的理念、缺乏對現有信息資源的整合運用、“網上緝私”工作機制不夠健全、“網上緝私”裝備保障嚴重不足、未能依托信息化全面推進執(zhí)法規(guī)范化等。目前,緝私部門正在從網上發(fā)現、網上經營、網上評估、網上設計、網上指揮、網上辦案、網上審查、網上監(jiān)督、網上反饋、網上協(xié)同等方面著手,致力于實現“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的“流程化、標準化、模板化”,幫助緝私民警和緝私部門各級領導提升意識、理順思路、抓住重點,進而規(guī)范“網上緝私”偵查模式,由此提高“網上緝私”的效率和質量。海關緝私部門必須跟上時代發(fā)展步伐,在實踐中探索、豐富和發(fā)展“網上緝私”偵查模式,不斷提高信息化作戰(zhàn)能力和水平,才能切實擔負起把好國門的光榮職責,牢牢掌握反走私斗爭的主動權。
[1]許文榮.網上緝私工作研究[G].2014.6-8.
[2]于改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qū)藝術品進出境(區(qū))法律規(guī)制研究[M].2015.3-10.
The Art Smuggling and Online Investigation Model of Anti-Smuggling
ZHANGBo
(Anti-smuggling bureau of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Beijing,100730)
In recent years,art market in China is very hot,led to the rise of art smuggling.The antismuggling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art smuggling cases.Adhere to the“anti-smuggling online, intelligence-led”detection concept,create a unique“anti-smuggling online”detection model,implement the customs,public security,social and other kinds of information,to get the effect of“Dynamic control,take the initiative to find,analyze,precision strike“,solved many cases.Beijing anti-smuggling bureau has probed typical cases,accumulated ri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material for probing the art smuggling cases.
art;smuggling;anti-smuggling online
D631.2
A
2095-1140(2016)04-0082-07
2016-05-18
張博(1982- ),男,河北邯鄲人,海關總署緝私局緝私一處主任科員,主要從事偵查學、物證技術學研究。
(責任編輯:天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