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探析

      2016-03-15 09:28:54吳銘
      關鍵詞:理論課道德意識

      吳銘

      (安徽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安徽 滁州 239000)

      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探析

      吳銘

      (安徽滁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部,安徽 滁州 239000)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途徑之一。對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更需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針對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困境,找尋一條符合學生實際、教育規(guī)律和時代發(fā)展的道德意識培養(yǎng)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思政課;實踐教學;道德意識

      實踐是意識的來源,也是提高認識水平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必要途徑之一。對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更需要加大實踐教學力度。通過有目的層次化的實踐活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實踐教學,強化學生道德認知,培養(yǎng)道德情感,端正道德行為,從而促進社會道德基本要求的內化和學生道德意識的外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實踐教學是在施教者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有組織的校內外實踐課程或項目,驗證自己掌握既有道德理論的真理性和至善性,自覺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對道德規(guī)范的自覺。實踐教學應該是指教學內容中探尋“社會實踐問題”的活動,而不是單純的社會實踐活動。[1]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道德意識培養(yǎng)是指施教者或受教者創(chuàng)造適宜道德實踐的條件或環(huán)境,并在道德意識培養(yǎng)實踐活動中不斷形成合乎預先設定合目的性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論體系的過程,其中,實踐教學活動是手段,道德意識培養(yǎng)是根本目的。

      一、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困境

      (一)施教者困境

      首先,作為高校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施教者不應僅僅局限于思政課教師,應指在“大思政”視域下所有參與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主體,如輔導員,團學人員、黨政人員等。其次,此類高校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響應,機構健全,但在制度落實,經(jīng)費支持,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嚴重滯后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需要;應用型高校辦學目的中強調專業(yè)課實踐教學,但對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第三,施教者自身素質有待提高。應用型高校轉制于??圃盒R约爸袑V屑紝W校,思政課教師來源多樣,有的學校還存在部分教授專業(yè)課能力欠缺教師轉為教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xiàn)象,這使得思政教師自身素質難以保證。第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流于形式,課堂實踐活動主要是學生自我介紹、演講、道德小品等,社會活動局限于參觀考察、公益性勞動(如學生上街擔當交通志愿者、慰問敬老院、公交站臺保潔)等,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達不到預先設定的教學效果。

      (二)教育主體困境

      大學生受社會、校園、家庭等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但網(wǎng)絡環(huán)境影響尤為突出,社會各種道德現(xiàn)象通過網(wǎng)絡的折射,很快印入學生的頭腦,并在一定程度上占據(jù)主導,固有的道德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加之青少年期學生強烈的自主意識,他們逐漸形成自己一套思想道德理念、行為模式及評價標準,簡單的說教,強硬的灌輸難以切入他們的心靈深處,甚至可能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之間存在著差異,存在嚴重的知行脫節(jié)現(xiàn)象,進而出現(xiàn)了道德意識式微、生活行為失范等現(xiàn)象。大學生主體意識開始自覺,不希望外在的道德力量對自我的束縛,希望盡快掙脫家長和老師的監(jiān)護,用自我維系起來的道德評價標準“丈量世界”。但標準的脆弱性,主體自控力不強,同時缺乏引導,大學生一般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高尚與卑劣、誠實與虛偽、公正與偏私的界限,極易墮入主體道德意識與現(xiàn)實行為規(guī)范的失衡狀態(tài)。

      (三)教育體制機制的困境

      從宏觀層面看,經(jīng)濟領域內的快速變革帶來了社會各方面的變革,思想文化領域的多元化思潮,直接引發(fā)了價值觀的多元化,這些勢必影響社會的不同領域和層面,進而影響大學生道德價值觀念,并有可能引發(fā)道德價值沖突,使得受教育者無所適從,突出表現(xiàn)在道德權威的弱化和道德灌輸教育乏力。從中觀層面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平臺的不足。組織體系形式化,缺乏頂層設計和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教師教學理論化,只教給學生道德的相關理論,卻不教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道德的內涵。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較為薄弱,校內外實踐活動的緊密度和結合度不夠,實踐教學外表熱熱鬧鬧,內在鮮有實效。從微觀層面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還沒有建立一整套科學性、規(guī)范性和可操作性的運行機制。實踐教學中道德意識培養(yǎng)目標不夠明確,教學過程往往因不同教師的組織實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道德意識培養(yǎng)與實踐的結合度不夠,實踐教學中沒有構建模塊化和項目化教學模式,缺乏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二、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理性分析

      (一)實踐性

      道德意識不是先天產(chǎn)生,是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是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因此實踐性是開展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內生動力。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有很強的實踐性。離開了人群,離開了實踐,人們無法開展道德認知,更無法將社會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自覺。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是道德主體自律與他律相互結合作用完成。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一切浪費都是由于學校和現(xiàn)實隔離開來……一切教育都是通過個人參與人類的社會意識而進行的。中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說“習與性成”[2]也就是說只有通過長期的實踐,形成自覺的習慣,才能將社會外在“道”內化自律性的“德”。

      (二)滲透性

      滲透性是指施教者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圍繞道德意識培養(yǎng)目標,有意識地選擇和運用實踐教育資源,使受教育者在感受和體會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根本上來說,個體道德意識培養(yǎng)呈現(xiàn)自由、自覺和自主性,這就需要大學生個體具有自我駕馭、自我選擇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準則的能力,并據(jù)此指導自我道德行為,使自己成為道德的主人。[3]當代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過程是一個積極互動的過程,施教者承擔著積極引導的責任,從而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學會理性思考,不斷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意識。人的道德成長是在不斷解決道德沖突的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4]

      (三)系統(tǒng)性

      列寧指出,應當牢記這樣一個準則,在社會科學中,研究的對象為大量的事件而不是個別。”[5]大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同樣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道德意識形成過程,就是指在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下,在教育者的引導下,受教育者從道德認識到道德實踐,再到道德認識這樣一個循環(huán)往復,不斷螺旋上升,不斷揚棄的過程。道德教育內在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教育的系統(tǒng)性教育。因此,道德意識培養(yǎng)并不是單一的行為,應該包括大學生道德觀鍛造,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意志的凝練,在活動參與中實現(xiàn)道德素質的提升。同時,系統(tǒng)性還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組織活動當中,包括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目標設定、動力機制、教學模式、反饋機制等。

      三、應用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學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路徑選擇

      (一)明確思政課實踐教學目標

      教育部 《關于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引領職業(yè)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校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加強學生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注重實踐育人。從中可以看出,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作為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目標,推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二)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動力機制

      首先,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理念,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搭建實踐教學平臺,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完善實踐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其次,強化施教者實踐教學基本功,施教者的基本功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素材的挖掘能力、實踐教學過程的組織能力、實踐教學深度合作能力等。實現(xiàn)達到施教者尤其是思政課教師從理論講授型向實踐指導型轉變,通過專題培訓、課題研究、典型示范,項目驅動,提高施教者開展實踐性教學的本領。通過施教者的指導,讓受教者在活動中自主參與,自覺自悟,培養(yǎng)學生運用道德理論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自我道德素質,完善自我。

      (三)科學設計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

      思政課實踐教學應以實踐育人為目標,貼近實際、貼近專業(yè)、貼近學生,形成“以活動為平臺,以創(chuàng)新為引領,以道德意識培養(yǎng)為目標”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xiàn)理論灌輸、實踐活動、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一體化。

      首先,調查研究型教學模式——施教者有針對性圍繞道德意識培養(yǎng)重心,合理切分課程模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制發(fā)調查問卷,分組進行校內外調研,以大學生自由探究、自我認知、自覺感悟的方式,讓受教者在自我體驗中加深對課堂理論的理解內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其次,活動體驗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學校其他職能部門組織的活動,活動前先設定目標,明確各活動在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中對道德意識培養(yǎng)的不同訓練作用。通過實踐活動消解道德認知沖突,培養(yǎng)道德情感,錘煉道德意志,端正道德行為。再次,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采用以項目化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思修課》為例,根據(jù)各章節(jié)重點,設計教學項目,如“我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主題升旗儀式”“身邊好人”等一系列緊扣教學目標,符合教學規(guī)律、迎合學生喜好的項目。

      (四)創(chuàng)新思政課實踐教學評價機制

      從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本質不難看出:實踐是手段,實踐中的持續(xù)感知獲得是過程,大學生良好道德意識的養(yǎng)成是教學目的。實踐教學評價原則是實踐育人,也就是評價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并形成良好道德意識。因此,在評價方法上,既要把握過程評價,又要兼顧結果評價;既要評價教學效果,更要評價學生學習效果,也就是對整個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對學生整體道德素質提升的檢驗。為此,需采用三維評價手段,既評價受教者道德意識素質、也評價施教者實踐教學能力,更要評價整個實踐教學過程運行效果,實踐教學效果是評價的重點,實踐教學形式是評價的側重點,施教者教學能力評價寓于上述評價之中,但具有獨立的評價意義。

      (注: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項目“思政課視角下高職生道德意識培養(yǎng)研究”, 項目編號:2013szxm127)

      [1]李木柳.對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內涵及路徑的探析[J].職教論壇,2012,(23):35-36.

      [2]王夫之.船山全書(第六冊)[M].長沙:岳麓書社,1998.962.

      [3]宣云鳳.論個體道德意識的特殊功能[J],江海學刊,2003,(6):27.

      [4]傅維利.真實的道德沖突與學生的道德成長[J].新華文摘,2005,(13):126.

      [5]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651.

      猜你喜歡
      理論課道德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增強“四個意識”發(fā)揮“四大作用”
      人大建設(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意識不會死
      奧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人大建設(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創(chuàng)新
      學習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養(yǎng)模式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改革
      學習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五河县| 河北省| 喀喇沁旗| 汉沽区| 布尔津县| 兴和县| 瑞安市| 凌源市| 武宁县| 正阳县| 德令哈市| 宁海县| 扎赉特旗| 绍兴县| 嘉黎县| 淮滨县| 巴里| 济宁市| 苍山县| 南充市| 德安县| 朝阳区| 阿拉尔市| 容城县| 阜城县| 时尚| 九台市| 克山县| 莫力| 湘阴县| 金昌市| 清镇市| 滦平县| 扶风县| 东乡族自治县| 页游| 双辽市| 堆龙德庆县| 中卫市| 开平市|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