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開“比慘大會”是一種理性回歸
龍敏飛
近年來,各地頻頻爆出高校助學金申請會淪為“比慘大會”,學生很無奈的新聞。11月14日,云南省教育廳發(fā)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評議認定不得要求申請認定學生在公開場合陳述申請理由。(春城晚報)
什么樣的學生是貧困生?什么樣的貧困生可以獲得助學金?近年來,在一些高校,主要通過“比慘大會”的方式來確定。比如,昆明理工大學某學院就曾通過“比慘”演講挑選所謂的“貧二代”,讓他們獲得助學金資格。
很多人覺得學校的貧困生評定機制太過封閉,存在“非貧困生領取助學金”的問題。那么如今的“比慘大會”就比學校的評定機制更加公平嗎?未必!通過“比慘大會”獲得貧困生資格,看起來是更加公開公正了,但誰能確保學生講的就是實話呢?誰能確保真正的貧困生不會因害怕傷自尊而選擇退出呢?
此外,“比慘大會”還存在侵犯學生隱私權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次云南的高校評定貧困生禁開“比慘大會”的規(guī)定,無疑是一種回歸理性、回歸本義的做法。
簡而言之,貧困生也有尊嚴,也有隱私權,我們應該進行保護,通過“比慘大會”確定貧困生的方法應該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