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智英
(忻州師范學院??撇炕A部,山西忻州034000)
孫發(fā)緒在山西村治中的作用探析
任智英
(忻州師范學院??撇炕A部,山西忻州034000)
作為民初活躍的政治人物,孫發(fā)緒一度出任山西省長。之前,他以推動定州翟城村治聞名全國。在山西期間,孫發(fā)緒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組織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以推動山西鄉(xiāng)村治理的變革。但是,受制于閻錫山舊有班底的限制,孫發(fā)緒村治事業(yè)僅僅播下一個村治的種子。孫發(fā)緒的村治資源來自翟城,與閻錫山村治同路的是重視自上而下,可以視作官辦村治;同時,忽視了村民的自主性,更多重視鄉(xiāng)紳的力量。閻錫山的山西村治即是孫發(fā)緒的事業(yè)繼續(xù),最終影響了民國村治。雖然孫發(fā)緒的山西村治未被閻錫山承認,但他的實踐實際上是山西村治的濫觴,孫發(fā)緒本人在期間發(fā)揮了引路人的作用。
孫發(fā)緒;閻錫山;山西村治;引路人
20世紀90年代以來,研究山西村治的文章層出不窮。許多論著將焦點主要集中在閻錫山在1917年到1928年10余年間的村治實踐①。即便有論著提到孫發(fā)緒和后來閻錫山開展村治的關系,也主要是說孫發(fā)緒的事業(yè)為閻錫山所繼承②。具體到孫發(fā)緒在山西緣何開展村治以及孫借重的村治資源何在,則無人詳細論及。這一段史實實際上事關山西村治的前傳,有必要做一個鞭辟入里的研究。但是囿于資料和個人水平,筆者只能做一個淺要探討,以期拋磚引玉。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指正。
孫發(fā)緒(1871-?)字莼齋,又號琴齋,遠公,安徽桐城人。胡覺非認為他混跡于晚清封疆大吏、武昌起義湖北集團和北洋軍閥之間,擅長抓住時機,進行挑撥離間,為自己贏得政治利益[1]626-629。辛亥時期,孫發(fā)緒本受孫家寶所派刺探武昌軍情,但他很快轉(zhuǎn)向革命,成為黎元洪的親信和重要謀士。當黎元洪到北京就任民國副總統(tǒng)的時候,孫發(fā)緒隨其北上。
1914年,不甘政治上無所作為的孫發(fā)緒通過黎元洪向袁世凱上書,請求以州縣效命。袁世凱任命他為河北定縣(現(xiàn)為定州市)縣長。當時,定縣有一個鄉(xiāng)紳家族——即開創(chuàng)晚清民國鄉(xiāng)村建設先河的米氏家族。這個家族從1902年起就開始了立足于村莊的自治運動,并且辦得有聲有色[2]。孫發(fā)緒就任定縣縣長的當年,米氏家族的米迪剛恰好留學日本歸來。米迪剛后來擔任過河北省省議會副議長,在政界有一定的知名度。雙方在樹立翟城為模范村方面達成共識。為推動翟城鄉(xiāng)村建設的實效,孫發(fā)緒撥款350元以示支持。米迪剛在其父米春明舊有村治建設的基礎上加以進一步推動,從而使翟城村治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孫發(fā)緒將翟城的經(jīng)驗向全縣推廣,掀起了創(chuàng)辦模范村治的潮流。之后,孫發(fā)緒將定縣村治經(jīng)驗報告給河北省政府,從而引發(fā)了更大范圍的關注。黎元洪肯定了孫發(fā)緒在定縣的政績,說他“所辦模范村錚錚有聲”[3]57。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民國總統(tǒng)。以孫發(fā)緒在定縣的政績,先后任命他擔任山東和山西省長。因為孫發(fā)緒的靠山黎元洪本身就是一個泥菩薩,所以孫發(fā)緒先后為張懷芝和閻錫山所驅(qū)逐,在任時間都不長,但是他還是在促進山西開展村治建設方面發(fā)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從而使他在定縣的事業(yè)推廣到了山西。
孫發(fā)緒在山西的村治是其政治生涯的亮點,他在引領山西村治走向近代化方面有不小的成績。但是囿于閻錫山在山西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孫發(fā)緒的村治事業(yè)受到很多限制以致未能成功。即便如此,孫發(fā)緒對山西村治仍然產(chǎn)生很大影響。詳述如下:
(一)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
孫發(fā)緒鑒于山西省內(nèi)的實力派閻錫山掌握山西軍政實權,他無意也不能得罪。為了爭取在山西立足,避免觸動閻錫山的敏銳神經(jīng)。在政治上,孫發(fā)緒就以推動山西村治為主要抓手。1916年,在他就任山西省長后,召集全省士紳,以地方自治為號召,擬定了《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章程》,同時成立了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聯(lián)合全省民眾推動建成完全的自治制度。
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組織架構非常完備,決議、執(zhí)行、日常運作方面都有較為完善的設計。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設名譽會長1人,會長1人,副會長2人。會長綜理會內(nèi)一切事務,并且負責督促副會長和各科干事處理所有會務工作。如果遇到會長缺席,則由副會長和干事代行其職權。同時設置審查員5名,主管會員入會資格,要求入會的人員需要經(jīng)過3人介紹并且由審查員審查合格才能入會;評議部評議148人,同時設置評議長1人主管其事。評議部相當于議事機構,主要負責評議一切會內(nèi)的緊急與重大疑難事務。遇到討論職員行為的時候,可以隨時召開特別評議會。
該會下設5個科,即總務、調(diào)查、法制、文牘和交際。各科分別處理會務、調(diào)查和督促、涉及地方自治的法律、文件與記錄、聯(lián)絡與執(zhí)行等相關事務。
會議方面則包括全體大會、評議會、干事會和特別評議會4種。其中全體大會和評議會的召開由職員和評議員負責組織,后兩種會由評議員組織,特別評議會有發(fā)起召開人員的限制,需要5名以上的評議員聯(lián)名提議方可召開。
該會還附設有自治研究所、自治白話報以及自治演講團等機構。
孫發(fā)緒成立的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其成員主要倚重的是山西地方派系。在該會的組織機構負責人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山西地方實力派的比重,名譽會長是閻錫山老師田應璜,會長是山西省議會議長杜上化,副會長是賈景德和劉錦訓。審議長是南桂馨,評議長是趙戴文。這些人全部都是閻錫山的親近,如何推動工作,可想而知。但是,畢竟在山西實力派高層中間播下了地方自治的種子,為以后閻錫山推動山西村治奠定了基礎。
從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的成立就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個由政府組織的自上而下地推動自治的機構。這個和閻錫山后來搞的自上而下的村治有一定的共通之處。米迪剛后來在參觀山西村治時就指出,山西村治是自上而下的,不是村民自發(fā)搞起來的。
民國初年,地方自治是一個波及全國的潮流。從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的成立來看,作為名義上的山西省長,孫發(fā)緒很想在推動山西地方自治,主要是村治上有所作為。從山西省地方自治促進會機構組織來看,主要是側(cè)重于發(fā)起推動,還不涉及地方自治的具體內(nèi)容和如何開展的問題。由于資料所限,目前我們看不到孫發(fā)緒更多的實際成績。殘留在山西的村治歷史中的最重要的就是山西地方自治促進會這一個內(nèi)容。
(二)孫發(fā)緒的村治資源
在規(guī)劃民國山西村治方面,嚴格地講來,孫發(fā)緒只是個搬運工。他的村治資源主要來源于米迪剛等人在翟城的實踐。翟城實踐最主要的是建設一個不同于傳統(tǒng)鄉(xiāng)村治理的村級行政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涵蓋財政經(jīng)濟、教育衛(wèi)生、風俗改良、安全保衛(wèi)、社會調(diào)查以及村治人才的培養(yǎng)等許多方面,是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地改造鄉(xiāng)村的工作??陀^地講,有一定的近代化取向。
即便如此,兩者也有分歧。米迪剛“村治主張的制度設計是以村治為基礎,以國治為指歸,要建設村本政治。”[4]11米迪剛的村治重視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這個和孫發(fā)緒在山西搞的方向正好相反。米迪剛要依靠鄉(xiāng)紳來實施村治,而孫發(fā)緒的村治則要政府來推動。孫發(fā)緒規(guī)定“凡自治行政事宜須開會研究條陳意見報于行政長官”[4]155,行政長官的首肯是村治得以實施的前提。
第二個分歧就是村民自治的基礎是村民,這就有民治的問題。孫發(fā)緒在山西推動的地方自治促進會雖然以推動地方自治為宗旨,但是參加者需要具備“品行端正、具有普通自治學識的山西人民”[5]155,且需要有人介紹并通過審查才可以加入。這個規(guī)定就把最廣大的民眾實際上排除在外。這個可以視作是當政者與在野者對待民眾的區(qū)別。雖然米迪剛在推動民治方面本質(zhì)上還是鄉(xiāng)紳(主要是地主)主導,但是他已經(jīng)注意到村民的選舉權的問題,容許村民擁有相當程度上的政治權力。
(三)與閻錫山村治的關聯(lián)
孫發(fā)緒去職后,閻錫山掌握了山西省政。他很快就重打鼓另開張,組建了自己的班底和機構來推動山西村治。閻錫山在推動山西村治的時候,這樣表達自己的初衷。他說:“民國六年(1917年)錫山兼綰民政,究其患貧之困,積弱之源,思所以開發(fā)而挽救之?!保?]1從字里行間我們看不出孫發(fā)緒的一點痕跡。后來,閻錫山題名邢振基著的《山西村政總要》一書中,也看不到關于孫發(fā)緒在山西推動村治的一字一句。這些實際上是有意忽視孫發(fā)緒在推動山西村治發(fā)展的引路人作用,是不公道的。即便是近年來編寫的《山西土地史話》[7]307也沒有提及孫發(fā)緒和山西村治的關系,讓人遺憾。
閻錫山村治的初期核心就是“六政三事”,歸結(jié)起來就是經(jīng)濟民生的改善。何以實現(xiàn)“六政三事”?閻錫山希望借由民眾實現(xiàn)政治目標,故對村級政權建設非常重視,就有了所謂的“用民政治”。如果仔細分析閻錫山村治建設中的村級政權建構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閻錫山的村級政權有村民會議、村公所、村監(jiān)察委員會,此外還有村禁約——類似村憲。制度設計和民眾訓練是閻錫山村治雙重推動的方向,是全面貫通的。以至于有人指出,山西村治比較重視民眾的政治能力的提升,甚至拔高到憲政訓練的程度。“作為一種憲政訓練,今天也還沒有設計出比山西村政建設中更有操作性的制度”[8]38。這個結(jié)論當然值得探討,畢竟閻錫山的村治最終歸于破產(chǎn)。閻錫山的村治雖然也是以村為本的政治,但是山西村治采取合議分權制,村會的決策和決議的實施是兩個環(huán)節(jié),避免了一手決策一手實施,決議和實施者均在一人之手的弊端。雖然后來遵國民政府令,山西也實行了保甲制度,但是此前閻錫山的村治建設也有很多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地方,值得肯定。孫發(fā)緒將定縣村治發(fā)揚到一個省份,山西后來被民國政府評定為“模范省治”。山西村治由此在民國鄉(xiāng)村建設實踐中留下了明顯的印記,有著獨特而重要的歷史地位。
“從地域上來看,中國的村治經(jīng)歷了‘翟城村→定縣→山西→全國’影響逐步擴大的四個階段。”[9]在翟城向定縣、定縣向山西推進的歷史過程中,孫發(fā)緒發(fā)揮了關鍵性的傳承作用。當然,如果沒有孫發(fā)緒,民國村治也會以其歷史的內(nèi)在邏輯發(fā)展,但是面貌會有很大不同。孫發(fā)緒雖然是個依偎于多重政治力量之間的政客,但是我們絕不能因人廢事,對于孫發(fā)緒在山西村治建設引路人方面應當給予肯定。
注釋:
①如董江愛.山西村治與軍閥政治(1917-1927)[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再如《晉陽學刊》2001年第5期連登兩篇涉及閻錫山和山西村治關系的文章,即李德芳《閻錫山與山西村制變革》與孟令梅《民國初期山西村治述評》;還有不少碩博士論文也談及此點,如祖秋紅.“山西村治”:國家行政與鄉(xiāng)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
②如孟令梅指出孫發(fā)緒“嘗試將定縣的村治模式移植到山西?!薄伴愬a山繼任省長后,繼續(xù)村治模式的探索與嘗試?!币娒狭蠲?民國初期山西村治述評[J].《晉陽學刊》,2001(5),第74頁。
[1]胡覺非.辛亥武昌起義首義人物傳(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2.
[2]李德芳.民國鄉(xiāng)村自治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尹仲才.村制學講義(第2冊)[M].上海:大中書局,1938.
[4]任智英.變與不變之間:翟城鄉(xiāng)村建設50年(1902-1952)[D].河北大學,2008.
[5]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山西通志·政務志·政府篇[M].北京:中華書局,1999.
[6]山西六政三事匯編序·卷一[M].太原:山西村政處,1929.
[7]李枝榮.山西土地史話[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8]謝泳.山西村政建設中的“制度設計”[J].博覽群書,2003(7).
[9]肖立輝,孟令梅.民國早期山西村治的理論與實踐[C].2001年“轉(zhuǎn)型期鄉(xiāng)村社會性質(zhì)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Discussion of Sun faxu's Rural Governance in Shanxi
REN Zhi-ying
(Department of Basic,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 034000)
As a active political figure,Sun Faxu was appointed governor of Shanxi.He was famous for promoting Zhai Cheng's village governance.During the Shanxi period,Sun Faxu's main job was to organize the promotion of local self-government in Shanxi Provin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rural governance in Shanxi province.However,Sun faxu's village career just sow a seed in Shanxi because which subjected to the old Yan Xishan's political team.Sun Faxu's rural governance resources from Zhaicheng village,he took a top-down governance model which liked Yan Xishan.At the same time,he ignored the autonomy of the villagers. On the contrary,h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wer of the squire.Yan Xishan continued the cause of Sun Faxu,and ultimately affected the Republic of China's village governance.Sun Faxu himself played a lead role in rural construction of Shanxi.
Sun Faxu;Yan Xishan;rural governance in Shanxi;guide
K292.5
A
1673—8861(2016)04—0122—03
[責任編輯]張琴芳
2016-09-13
任智英(1978-),男,河北懷安人,忻州師范學院??撇炕A部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代鄉(xiāng)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