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章軍
(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保定 071002)
《兒童文學概論》的整體視閾
聶章軍
(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保定 071002)
繼《重繪中國兒童文學地圖》《童年再現(xiàn)與兒童文學重構》與《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等重要論著出版,譚旭東又出版了新著《兒童文學概論》(以下簡稱《概論》),這部新著被列入“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又一次展示了譚旭東的理論創(chuàng)新力。這部著作將兒童文學基礎理論、中外兒童文學史、兒童文學名作導讀放置在一起整合,在兒童文學的整體視閾下進行通盤考察。全書理論、歷史、作品閱讀相結合,條理清晰,通俗易懂,可讀性強,真正做到了“概論”所要求的以概括了的調查研究來綜述或描述。與熱鬧的兒童圖書出版相比,兒童文學的理論批評、研究就顯得“冷清”了不少。在文學殿堂之中,兒童文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受到的重視并不足夠,兒童文學的相關教材更是缺乏。譚旭東的《兒童文學概論》正是應此迫切需要而創(chuàng)作的。
一
《概論》在保留傳統(tǒng)兒童文學教材框架的基礎上,以簡明、清晰的方式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一本好的文學教材一定是“多元共存”的,對不同觀點兼容并蓄的同時,敘述又要清晰而不雜亂。兒童文學的研究內容無疑是十分龐大的,做相關研究肯定需要不斷地擴張、增長,也就是“做加法”;但是作為教材,有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作為概論性質的教科書也畢竟篇幅有限,這就要對這些內容進行篩選、整合,也就是所謂“做減法”。《概論》正是做到了這一點。
首先,在對兒童文學的相關概念進行梳理以及介紹兒童文學的生產與傳播方面,本書做到了條理清晰,明白曉暢。以書中第一章第一節(jié)“如何理解兒童文學”為例,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與清晰的邏輯對兒童文學這一概念進行了梳理。關于“概念性”的東西往往是最根本的問題。兒童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類型,自然有它不同于其它文學類型的審美內涵和精神本質。作者指出,兒童文學的接受對象是兒童,而兒童是成長的生命,“成長”這一內在主體就成了兒童文學始終要表現(xiàn)的內容,即兒童文學也可以說是成長文學。結合對兒童文學的普遍認識,在現(xiàn)代文化的觀照下,作者對兒童文學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兒童文學可以說是現(xiàn)代文學環(huán)境下產生的,是隨著現(xiàn)代學校教育和出版文化而出現(xiàn)的;它是有意區(qū)別成年人與兒童的文本,是作家們有意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適合兒童閱讀,能激發(fā)兒童閱讀興趣,對兒童的成長具有引領性的文學作品。”[1]7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突破式的開放,對兒童文學的概念,這一根本性的內容進行了清晰的論述。
其次,《概論》對中外兒童文學追本溯源式梳理,以有限的篇幅勾勒出了中外兒童文學一百多年間的發(fā)展脈絡。中國的兒童文學發(fā)展有其特殊性。從晚清至今,中國的兒童文學發(fā)展已逾百年,作者論述了中國兒童文學的起源、發(fā)展,不同時期的時代特征和審美追求,并具體分析了葉圣陶、鄭振鐸、趙景深、冰心的兒童文學活動及創(chuàng)作;對當代兒童文學思潮、風貌以及基本創(chuàng)作傾向有相關論述,對港臺的兒童文學基本情況也進行了介紹;最后提出了中國兒童文學存在的問題。內容很多,卻又不失重點。在介紹外國兒童文學方面,作者著重介紹外國兒童文學中的經(jīng)典品質和外國兒童文學的基本理論,以及這些作品、理論在中國的接受。誠然,我國的兒童文學,在作品創(chuàng)作和相關研究方面和國外兒童文學還存在著一些差距,了解外國的目的是充實、提高我們自己的水平。我國的兒童文學起步較晚,在尋找、明確自身發(fā)展方向的同時,學習國外兒童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中那些優(yōu)秀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作者特別指出,我國的兒童文學理論相對滯后,許多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理論直到21世紀才被系統(tǒng)地譯介、出版到我國。西方的兒童文學理論研究與主流文藝理論、文化研究等最新潮的研究方向已形成良性互動,而我國的兒童文學理論運用還有固守一隅的傾向,在這方面做得還顯不足。
再次,本書在介紹兒童文學的各種文體方面,作者沒有按照傳統(tǒng)的寫法,將兒童文學的體裁分為韻文體、敘事體、幻想體、多媒體等等,而是采用了更加貼近教學,新鮮生動的方法,突出了各種門類的特殊性、自足性;在論述每種文類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之上,梳理其發(fā)展軌跡,并介紹了每一門類的經(jīng)典作家作品,加深讀者的認知。這樣就做到了抓住重點,突出內涵,綱舉目張,讓讀者對兒童文學的種種類別有更清晰的理解。
二
《概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在時間上、空間上和視野上均有所突破,在保持學術原創(chuàng)性的同時,有獨到的觀點。
一方面,作者以敏銳的學術眼光將新的理論方法引入了兒童文學研究,拓寬了研究視野,并將一些新的研究對象引入兒童文學,十分注重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兒童文學的內涵時,作者指出兒童文學是現(xiàn)代文化的一部分。柄谷行人曾在《日本現(xiàn)代文學的起源》一書中說:“誰都覺得兒童作為客觀的存在是不證自明的,然而,實際上我們所認為的‘兒童’不過是晚近才被發(fā)現(xiàn)而逐漸形成的東西?!盵2]在這方面,譚旭東和柄谷行人的觀點可以相互印證。
詩人北島在《給孩子的詩》一書序言中寫道:“每個出生長大的孩子,處在不同的階段,特別是青少年時期——更敏感多變,突如其來,跨越不同的邊界,開拓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性。”[3]兒童文學中,有一條不變的主題,就是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與創(chuàng)造力。在論述兒童文學概念時,作者摒棄了傳統(tǒng)的兒童文學分層法,即將兒童文學分為幼年文學、童年文學、少年文學三個層次的做法。傳統(tǒng)上認為兒童閱讀有一條定律,即什么年齡段的孩子看什么書。誠然,成長中的小孩子,可以說在身體、心智上每天都在發(fā)生著變化;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對文學的題材內容、藝術形式、表現(xiàn)手法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但年齡分層問題,屬于心理學和教育學的討論內容,過分糾結于此會脫離文學的范疇,會偏離作為兒童文學教材的主旨。
同時,作者提出了將文化研究引入兒童文學研究的重要性。兒童文學的批評與研究怎樣突破固有的藩籬,實現(xiàn)話語更新是十分關鍵的一步。僅僅從審美角度來研究文學是遠遠不夠的,審美批評和文化研究相互借重與共生才是未來研究的方向。文化學研究源于西方,目前我國的文學理論批評中,文化學的運用僅限于成人文學范疇。在兒童文學的研究領域里,這一實用的研究方法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運用。尤其是在如今媒介引導消費文化的時代,借助文化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來對兒童文學進行由外入內的考察,有助于研究者了解兒童文學的本義,這樣才能全面地考察兒童文學的方方面面,由內而外地觀照中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和變革。
另一方面,《概論》注重外國兒童文學基本理論介紹的同時強調我國兒童文學發(fā)展的獨特性。在“外國兒童文學基本理論”一節(jié),作者介紹了童話的心理分析,兒童文學的文化研究,兒童文學敘事學研究,兒童閱讀理論,女性主義批評等理論。這些外國兒童文學理論的引入,既為我國兒童文學理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和新的課題,又豐富了我國兒童文學研究的內涵。
在如今多元的文化氛圍中,中國兒童的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面臨著挑戰(zhàn)。這些國外文藝學的本土化也是十分重要的課題。作為后發(fā)現(xiàn)代性國家,如果一味套用西方的理論只會導致我國理論界的集體失語。我國的兒童文學發(fā)展有其自身的特點。作者鮮明地指出:“但進入21世紀,兒童文學理論幾乎進入了停滯時期,年齡大一些的評論者本來就少,還沒有創(chuàng)作經(jīng)驗,年輕的又缺乏成長的平臺,而且理論著作發(fā)表、出版和推廣也很難?!盵1]65曹文軒在第53屆意大利博洛尼亞國際童話書展上獲獎的消息使我們感到振奮,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獲得權威的童書出版獎“國際安徒生獎”,實現(xiàn)了華人作家在這方面零的突破。在為此感到振奮的同時,不應忽視我國兒童文學發(fā)展當前存在的問題。可以說,我國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研究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任重而道遠。
三
作為教材的《兒童文學概論》有四個鮮明的特點:
首先,對本書應起到的作用有明確的定位。長期以來,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與出版較為繁榮,兒童文學寫作的商業(yè)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客觀事實,這也使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走向了浮躁。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缺乏審美品質的支撐,沒有較高的精神內涵,最多只有一時的暢銷,自然也經(jīng)受不住時間的篩選。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與國內對兒童文學的不重視乃至輕視是分不開的。朱自強教授曾把國內兒童文學得不到足夠重視的原因總結為:“一是社會潛意識里對關于兒童的文化的輕視,二是對以西方為代表的世界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寶庫和學術研究缺乏了解,三是我們自己的兒童文學歷史較淺,學術研究的水準不盡如人意?!盵4]理論建設的相對滯后,讀者的審美水平不到位,這與當前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跟風、唯利現(xiàn)象是分不開的。兒童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用一本書來幫助圖書出版編輯、中小學語文老師、兒童閱讀推廣人、兒童文學愛好者以及家長們了解兒童文學,了解與兒童文學有關的知識,以提高對兒童文學的認識,對童書的認識,對各類兒童文學作品的認識,乃至引領國內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是十分迫切的需要?!秲和膶W概論》即是以此為定位的。
其次,本書貼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本書章節(jié)的安排適合教師課堂講授,詳略得當。作者在編寫時特別注重其內容和形式安排上的可操作性,也兼顧了其作為課堂教學教材的靈活性。全書共分為五章二十八節(jié),其中第五章,兒童文學的各類文體較為重要,一些文體就可以兩個學時講一節(jié),其它章節(jié)的學時安排也方便靈活掌握。全書每一節(jié)附有延伸閱讀,每一章又附有思考題,這就突出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益于學生拓展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也方便了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作者譚旭東既是目前中國最活躍的新銳批評家和青年兒童文學學者,又是第一線的兒童文學作家,同時又在高校任教,且多年潛心于理論探索,這使其對我國兒童文學的理論、寫作、出版、教育等現(xiàn)狀有清晰的認識。
再次,本書適合高校學生和兒童文學愛好者進行自學。國內高校的中文系普遍缺乏兒童文學的課程設置。即使是一些師范類院校的中文系和教育系也有未開設兒童文學課程的現(xiàn)象。大部分學校的兒童文學課程只作為選修課的形式出現(xiàn)。同時,兒童文學的地位也不夠獨立,只有幾所師范大學招收兒童文學方向的碩士、博士。這與兒童文學理論界的迫切需求相比是遠遠不夠的。面對如此現(xiàn)狀,在校大學生的自學就成了一個很必要的補充部分。作者史論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使讀者可以對兒童文學的全貌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本書理論、文學史、作品閱讀的論述架構,脈絡清晰,于開闊中見精微。學生在自學教材時,最害怕的是面對枯燥、乏味的理論或史料堆砌。一本好的教材往往是既有作者獨到的見解,又具有簡明通俗的可讀性?!秲和膶W概論》就做到了這一點。
此外,《概論》特別強調了學習兒童文學需要把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寫作能力是每一個中文系乃至所有學生都應具備的。兒童文學的寫作是很困難的,看看世界上的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寥寥可數(shù)就可以知道;但從某些方面來說,兒童文學的創(chuàng)作又是最容易的。博爾赫斯說過一句話,“一切偉大的文學最終都趨向于兒童文學?!盵5]每個人心中都存有最本真、最原始的感覺,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的過程就是尋找自身靈魂中最透亮的那一部分。
我國擁有兩三億的未成年人讀者群,當下的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與出版市場也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繁榮。而與之相對的,我國目前還沒有一部大家公認的經(jīng)典性兒童文學教材。作為新編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的《兒童文學概論》可謂正是應時而生?!陡耪摗吩谡w視閾下的通盤考察,通過一本書引導讀者全方位地理解兒童文學,將兒童文學的相關理論、兒童文學史、兒童文學的經(jīng)典作品融會貫通,把恰當?shù)姆治?、明確的概述和作品的導讀結合在一起,使作品通俗易懂的同時保證了其實用性。最后,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兒童文學在將來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迎來新的輝煌。
[1]譚旭東.兒童文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2]柄谷行人.日本現(xiàn)代文學的起源[M].趙京華,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93.
[3]北島,選編.給孩子的詩[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7.
[4]朱自強.對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方法論的思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80.
[5]巴恩斯通.博爾赫斯八十憶舊[M].西川,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04:137.
責任編校 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