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桂西北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文化取向

      2016-03-15 23:17:07
      河池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文化內(nèi)涵

      楊 東

      (廣西民族大學 文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6)

      ?

      桂西北當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文化取向

      楊東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廣西南寧530006)

      [摘要]桂西北詩歌是當代詩壇的重要組成部分。解放以后,以包玉堂、楊克為代表的詩人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有藝術價值、有影響力的詩歌作品。從創(chuàng)作靈感的產(chǎn)生、題材的選取、創(chuàng)作的風格等方面來看,桂西北作家群的詩歌創(chuàng)作或多或少體現(xiàn)著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色彩。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也深刻影響了桂西北詩人們創(chuàng)作理念,在桂西北這個多元文化場中,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植根于民間神話傳說土壤,接納和使用民歌形式,謳歌“紅色文化”,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取向。

      [關鍵詞]桂西北;當代詩歌;文化內(nèi)涵

      詩歌往往擷取生活中有意義的一個斷面、個別場景,情感宣泄流暢明快,這與散文有同工之妙。與小說往往采用全景式記錄、保持相對客觀相比,詩歌和散文在文化內(nèi)涵表達上的主觀意味較濃,更多的表現(xiàn)出作家作為主體的審美趣味和個人傾向。桂西北深山峻嶺、河多林密的地理景觀,構成了作家們的自然家園,而寬厚包容、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則構成了作家們的精神家園。桂西北作家們在家園中棲居,因此筆下都不同程度的充滿了對所在地區(qū)各民族和土地的敬畏、對故土和親友的溫情,也積淀和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共同文化精神。這些文化精神如同文化基因一樣被一代又一代繼承下去,并在實踐之中不斷被完善。它為桂西北作家群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價值導向和精神源泉,成為桂西北作家群的“群魂”,也成為作家個體思想靈魂的核心所在。結合桂西北詩歌創(chuàng)作的歷程,我們可以明確地看出,作家的審美趣味等等是如何受到了“群魂”的引導的。

      一、桂西北詩歌創(chuàng)作概述

      桂西北地區(qū)在解放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舊體詩為主。如1929年伍游的《吊馬君武先生》:“幾多門弟稱慈父,無數(shù)英才似愛兒。惆悵仙壇云已暗,天涯瞻望總依依?!庇秩?935年羅恒新《時事懷感》詩:“一年容易又秋風,滿目凄然到處同。遙望山河云渺渺,漫思國事霧重重。和平談判都成幻,會議協(xié)商盡落空。戰(zhàn)火從斯休盼熄,侵尋南北與西東?!苯▏院螅f體詩的創(chuàng)作減少,黃福林等作家曾寫過一些并結集出版,但總的來說,新詩迅速抬頭并成為主流。

      (一)十七年期間桂西北詩歌創(chuàng)作

      十七年期間桂西北的詩歌創(chuàng)作,形式自由的新詩取代了舊體詩的地位。1962年11月,《羊城晚報》刊登了河池鎮(zhèn)伍應祿的《瑤山行》,開頭幾句是:“雨蒙蒙,云濃濃,彌漫高山幾萬重。石階路,似長龍,一頭扎進大山中。千里,萬里,高峰,低峰,山高路遠見英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當時詩歌內(nèi)容上流行謳歌英雄、崇敬英雄的特點。1965年譚亞洲在《廣西文藝》發(fā)表新詩《郵遞員之歌》《接郵包》,“風中跑呵雨中跑,我為各族人民送書報”,這是毛南族白話文學的最早萌芽,也是毛南族第一首新詩。

      這一時期,桂西北最著名的詩人是仫佬族的包玉堂。包玉堂的創(chuàng)作之路以敘事長詩《虹》的發(fā)表為轉(zhuǎn)折。在《虹》發(fā)表之前,他在家鄉(xiāng)羅城縣石門中心小學任教時就曾編唱發(fā)表了一些新民歌,受到當時老校長盧良玉鼓勵。之后,反映知識青年畢業(yè)回鄉(xiāng)參加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建設的第一首詩《謝豪光》于1955年在《宜山農(nóng)民報》連載發(fā)表,不過并沒有引起轟動。1956年,他采用民歌形式,取材苗族民間傳說創(chuàng)作了描述聰明能干的花姐姐和皇帝作斗爭的長詩《虹》,發(fā)表于《廣西文藝》7月號后引起了文藝界的關注?!逗纭繁徽J為是仫佬族文學作品的開山之作,包玉堂被認為是仫佬族現(xiàn)當代第一位詩人。

      《虹》發(fā)表之后到1963年,包玉堂經(jīng)歷了個人創(chuàng)作的第一次高峰期。他自己喜歡的15篇作品(包括《虹》《歌唱我的民族》《進京前夕》《回音壁》《春雷》《山城的早晨》《西水謠》《清清的泉水》《走坡組詩》《下枧河上》《題花山壁畫》《蘆笙匠》《侗寨情思》《高山瑤寨春常駐》等),有13篇是1963年以前發(fā)表的,只有《清清的泉水》和《高山瑤寨春常駐》兩篇不甚有名的作品分別在1963年和1964年發(fā)表。在這一時期,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量多質(zhì)高”的特點,也確立了他畢生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方向——民族風情。

      (二)新時期的桂西北詩歌創(chuàng)作

      “文革”以后,桂西北涌現(xiàn)出一大批實力派詩人。南丹縣苗族詩人龍怡凡的詩歌《苗山短歌》獲首屆(1981年)“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評獎”。1991年3月,漓江出版社出版了壯族詩人潘泉脈的詩集《紅水河,母親的河》《南國詩叢·第三輯》,由包玉堂作序,分“彩色的思緒”“山寨情思”“紅水河之戀”3輯,收入43首詩歌,共4萬余字。詩歌主要抒發(fā)“紅水河兒女”的情懷,歌唱紅水河兩岸壯鄉(xiāng)瑤寨的風土人情、壯麗景色和建設生活。1993年3月,民族出版了譚亞洲的詩集《愛情的瀑布》和龍怡凡的詩集《苗山木葉聲》《繁花詩叢·第一輯》,其中《愛情的瀑布》是毛南族第一部新詩集,收入《愛的呼救》《紅豆》《春的憂思》等30余首詩歌。此外,龍京才出版了長詩《蛇郎》(與人合作)。韋秋桐的《兩個小店》《啊,林?!贰秶娪可暾埖那迦返茸髌钒l(fā)表在《民族文學》《廣西日報》《河池日報》等刊物上。這一時期的詩歌還有謝光先的《插秧時節(jié)》《春燕》,魏升焜的《忠貞》,梁瑞光的《我在白的對面》,銀波的《春草吟》,潘琦的《三月三 九月九》,龍殿寶的《走坡素描》《媽媽留下一把鑰匙》《斗雞》,吳運彪的《牧歸》,常劍均的《銀漢情思——七夕致牛郎》,梁榮志的《黎明的腳步》,包柳泉的《面對邕江》《漓水尋夢》,吳才宏的《門》,謝和安的《懷戀夏天》,溫遠濤的《晨犁》等。

      楊克,1957年生,廣西南丹人,是桂西北走出的影響力最大的詩人之一。他從20世紀70年代起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出版了《太陽鳥》《圖騰的困惑》《向日葵和夏時制》《陌生的十字路口》《笨拙的手指》等多部詩集,曾獲得廣西文藝創(chuàng)作最高獎“銅鼓獎”。楊克作為“打破了現(xiàn)實與幻想的界限,抹掉了傳說與現(xiàn)實的分野”的“百越境界”的主要發(fā)起人,致力于對廣西本土文化的探索,代表作有贊頌紅水河的《深谷流火》,探索壯族發(fā)展之源的《走向花山》等。中后期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對個人精神的探索和城市體驗性作品,代表作有《夏時制》《寫寫大師》《火車站》《天河城廣場》等。其中后期的詩歌“為中國當代城市詩歌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照,這些詩歌以自己的獨特價值成為了中國商業(yè)時代的城市詩歌典型。”[1]

      《廣西文學》于2010年組織“河池作家專號”,詩歌方面收錄陳代云、費城、潘瑩宇、八兩、莎金、卜安、那超等12位桂西北新銳詩人的作品。其中,1984年出生的青年詩人費城引人注目,他文思新穎,富有才情,比如《秋來》:“多么盛大的秋天,一對螞蟻/將深秋的淚痕涂抹在光陰的樹上/……屋頂上,田野上,那些不知名的蟲鳴/就像散落的谷粒越來越蓬勃了?!痹娋淠?、深邃、冷靜而富有想象力,令人印象深刻。

      二、桂西北當代詩歌的民族性與地域性

      桂西北詩人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其成長和生活經(jīng)歷環(huán)境緊密相關,其創(chuàng)作是伴隨著對區(qū)域、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生態(tài)的思索而進行的。

      毫無疑問,桂西北的詩歌創(chuàng)作廣泛地吸收了民族生活的豐富元素,加以錘煉,具有了富于地域風情的文化內(nèi)涵。被過偉稱為20世紀毛南族舊體詩詞之魁的譚魁,有詩:“毛南好,巴嶺接云霄,俯瞰南川水蕩漾,仰觀皓月倍嬌燒,春色是今朝”[2];龍殿寶獲“廣西少數(shù)民族文學優(yōu)秀作品獎”的組詩《走坡素描》,謳歌他所熟悉的仫佬族人民的精神風貌;桂西北詩壇的“長青樹”包玉堂,他的《歌唱我的民族》《鳳凰山下百花開》《清清的泉水》《春歌不歇》《紅水河畔三月三》《鄉(xiāng)情集》等詩集取材于他耳熟能詳?shù)募t水河畔少數(shù)民族生活,成名長詩《虹》直接來源于苗族民間傳說,開篇是:“苗山寨,住苗人,山山環(huán)抱苗山寨,山上花香百里聞?!盵3]211他對于桂西北風俗、景物有著濃重的迷戀與細膩的感受,山水景色描寫在他的筆下非常常見,如《仫佬山鄉(xiāng)八景歌》《大瑤山行吟》《桂林風情》《海邊雜詠》等等。他極擅長截取最精致的細節(jié)、最生動的鏡頭來表現(xiàn)他所衷心喜愛的少數(shù)民族美好生活,如在《走坡組詩》中描寫姑娘們在早晨離開時的情形:“輕輕打開了自家后門/在隔壁窗下喚醒了同伴/手提竹籃,草帽遮著羞紅的臉/悄悄地從菜園里溜到村子外面?!盵4]39

      桂西北燦爛豐富的民族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在包玉堂之后的桂西北詩人的作品中,則有秀麗的鳳凰山、奔騰的龍江河、幽幽的甘泉水、青青的石板路;還有甜甜的米酒、火紅的地爐、涼爽的草鞋、柔軟的草凳;以及香脆的小米錐、可口的甜竹筍、鮮美的紅蘑菇、噴香的糯糍粑;當然少不了走坡的花傘、騰躍的草龍、醉人的山歌、古老的故事。且看楊克具有“尋根”意味的組詩《走向花山》:“歐唷唷——/我是血的禮贊,我是火的膜拜/從野豬兇狠的獠牙上來/從雉雞發(fā)抖的羽翎中來/從神秘的圖騰和飾佩的獸骨上來/我撲滅了餓狼眼中饕餮的綠火/我震懾了猛虎額門斑斕的光焰/追逐利箭的錚鏦而來 /踐踏斃獸的抽搐而來/血喲,火喲/獰厲的美喲/我們舉劍而來,擊鼓而來,鳴金而來/——尼羅!”。值得注意的是,桂西北的詩歌中也有與時代融入、交匯而產(chǎn)生的新氣象。在潘泉脈的詩歌中這樣寫道:“老鎮(zhèn)長牽來了高壓線/古鎮(zhèn)掛上了月明珠/雪白的燈光下/蝙蝠衫與迪斯科的風采/響徹山城的流行曲/巴達巴達的木屣聲/以及掉了牙的搖籃曲/為夜的古鎮(zhèn)添幾分神韻”(《山寨古鎮(zhèn)》)就寫出了在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下,古鎮(zhèn)出現(xiàn)的新舊交替、欣欣向榮的景象。同樣,譚亞洲說:“已經(jīng)走得太累太累了/可仍然不斷地把城市的色彩/都裝進背上的竹簍/醉醺醺地轉(zhuǎn)會山寨/高喊一聲——啊——周圍的群眾撕裂的回響/擊碎了榕樹上千年的古鐘”“迪斯科的旋律和古老的木臼/同時叩擊山寨千年的沉寂”(《山的民族》)這個山的民族不斷地吸收著外來的文化,以開放姿態(tài)迎接現(xiàn)代文明的到來。

      三、民間文學與“紅色文化”對桂西北當代詩歌的影響

      不同歷史時期的桂西北文化場為詩人們提供了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在閱讀桂西北詩人作品時,我們會很容易發(fā)現(xiàn)如下一些特質(zhì):

      首先,桂西北的詩歌創(chuàng)作多植根于民間神話傳說。在對民間文學的利用方面,有的詩人采用了改編的方式,這就涉及到在時代的要求下材料的取舍、情節(jié)和語言的文字轉(zhuǎn)換等問題。包玉堂的成名長詩《虹》即是如此。包玉堂在“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原則下塑造的人物形象清晰,栩栩如生且各有特色?;ń憬闶羌儤闵屏嫉膭趧尤嗣裥蜗螅钦驹诟锩斑M一方的群眾代表,站在花姐姐對立面的則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皇帝,包玉堂塑造了他殘暴貪婪、陰險毒辣的一面,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場——而這也是長詩主題所暗示的歷史必然。與改編不同,有的詩人對民間神話傳說進行提煉,點綴在詩歌中。流傳于民間的莫一大王、劉三姐、岑遜、布洛陀、布伯、龍女等意象進入詩歌,激發(fā)了詩人的靈感,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涵。如包玉堂的《山谷里的故事》將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chǎn)黨比作民間流傳的心地善良、樂于助人的“仙姑”:“家鄉(xiāng)的山谷/是一塊寶地/在古老的年代里/常降落一群“仙女”。/美麗的“仙女們”/唱著動人的歌聲/把花朵撒在山坡上/把春天帶給仫佬人。/誰要是遇到那些“仙姑”/他就會無比的幸福/仙姑隨便送你一點禮物/你就有吃有穿再不受窮苦?!盵3]5

      其次,桂西北詩歌創(chuàng)作對民歌體的接納和使用,使詩歌雅俗交融。一方面,民歌的表現(xiàn)手法比較簡潔、活潑,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的特點。就如韋其麟所言:“運用群眾語言……他們的語言是極其豐富多采的,同時又是驚人的準確和形象的……不但描寫了人物,并且也染上了一層地方色彩?!盵5]另一方面,民歌頻繁使用比喻、起興、夸張(如 “上千斤的大石滾,十個人才抬得動,古卡雙手一掀,輕輕地舉起象把草”)、重復(如“古卡上山的時候,公雞啼三聲,古卡回來的時候,公雞啼三聲”)、對比(如“露珠最晶瑩了,和依娌一起就干了。星星最玲瓏了,和依娌一起就暗了”)等手法,對桂西北詩人啟發(fā)不小。桂西北詩人大多從小熟稔民歌。譚亞洲祖父母、父親、兄姐均為毛南地區(qū)的知名歌手,包玉堂“從小便聽大人們講劉三姐的故事,跟大人們學唱劉三姐的山歌”[6],“(仫佬族)不論男女老少,普遍愛唱山歌,有的用仫佬話演唱,有的用漢語方言‘土拐話’演唱。每個村寨都有能歌善唱的歌手,他們既有許多世代傳抄的歌本,又有觸景生情,隨編隨唱的短歌?!盵7]豐富的民歌藝術哺育了包玉堂、譚玉洲這些土生土長的詩人,他們試圖將現(xiàn)代詩歌與民歌揉和在一起就顯得理所當然。包玉堂詩歌體裁非常接近民歌——有敘事性的長歌,有表現(xiàn)風土人情的散歌,有比才斗智的盤歌,有談情說愛的情歌,有傾訴仇恨的苦歌;民歌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準確性和深刻性,對包玉堂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而譚亞洲則說自己“有意把民間歌謠中濃烈的鄉(xiāng)土味揉到現(xiàn)代詩的當代意識中去,使之成為介于傳統(tǒng)民歌與現(xiàn)代詩派之間的一種‘鄉(xiāng)土詩’”[8]。以吳奇洪的《誰要你那假盒盒》為例,根本就是民歌中以男女對唱的形式“唱”出來的詩歌:

      男:八月中秋月艷陽天,哥買月餅送童年。

      哥心就像月餅樣,表皮淡淡心頭甜。

      女:哥的月餅香又甜,妹嘗一只醉三天,

      今早起來刷牙齒,刷了三遍嘴還甜。[4]79

      受到“紅色文化”和時代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詩人將對英雄的贊頌作為創(chuàng)作方向。如黃福林的詩集《紅太陽永遠照南疆》和《心韻集》,內(nèi)容以謳歌左右江革命根據(jù)地的豐功偉績?yōu)橹鳎H鏘有力,熱情豪放?!缎捻嵓返墓朋w詩詞以舊韻寫新篇。比如《沖寒驚冷(臨江仙)》:“萬木驚秋風雨劇,看來霜早雪蓮。如此這般只等閑。誰學墻頭草,充作時髦賢。何當梅破臨春近,山青水綠天藍。萬紫千紅晝夜間。寒凝冬殆老,斗艷正當前?!盵9]25一批成長于20世紀60年代的老一輩詩人受到紅色文化熏陶亦深。包玉堂的《百色城即興》借百色起義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表達了詩人對壯鄉(xiāng)人民響應中國共產(chǎn)黨的號召積極參與武裝革命的歌頌:“古老的百色城啊/光榮的百色城/壯家人民斗爭的見證/右江革命勝利的見證!當年毛委員在井岡/點亮了武裝斗爭的紅燈/紅燈照亮右江的兩岸/百色城打響了起義的槍聲?!盵3]121伍應祿的《瑤山行》則有“雨蒙蒙,云濃濃,彌漫高山幾萬重?!薄扒Ю?,萬里,高峰,低峰,山高路遠見英雄”的詩句,足見受“英雄文化”“紅色文化”影響之深。

      四、桂西北當代詩歌的反思與重認

      當代桂西北詩歌對當代社會文化有一個由崇敬、歌頌到反思、重認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思想文化領域活躍,無論是關于真理標準的討論,還是新鮮的西方文藝理論、現(xiàn)代文化的涌入,都促使作家群體開始反思,反思時代也反思自身,這促進了作家主體性的成長。折射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以“詩歌照亮現(xiàn)實”,反映人的生存狀貌成為詩人的著眼點。誠然,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創(chuàng)作在桂西北文壇一直存在,比如包玉堂《鼓樓情思》:“在這和平建設的時候/鼓樓上常常聚集著老歌手/彈響懷里的牛腿琴/丁冬的琴聲啊/滿寨飄悠悠!”[3]46不過“老歌手”的“現(xiàn)實”,卻缺少一種深刻的文化批判性。

      在“88新反思”后是選擇重復或模仿20世紀60年代以來包玉堂等老一輩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語言體式和敘述模式,還是重新審視廣西作家眼界和思維與當代生活脫節(jié)以及存在于廣西作家思維中的“溫順”的“兔型性格”問題,成了詩人創(chuàng)作中必須思考的內(nèi)容。與在全國文壇頗有影響力的包玉堂、楊克等人不同,費城、黃土路、吳真謀、八兩、巴雷河、桐雨等桂西北青年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技巧上已經(jīng)逐漸有了新的嘗試,其詩歌主題往往不局限于民族或地域,但尚未獲得廣泛認可,其影響力相對較小。同時,這種反思也必須結合當下語境:桂西北已經(jīng)不再是以往那個封閉落后的山鄉(xiāng),多元的社會就如同一個“坩堝”將不同文化和認同意識一鍋煮。廣西詩歌創(chuàng)作轉(zhuǎn)向的同時,桂西北獨特的苦難精神、自由精神以及對于民族文化的崇奉還有多少能在年輕的桂西北詩人作品中得到延續(xù),這實在是個令人疑慮的問題。

      張燕玲評論譚亞洲的《山的民族》時說:“民族原有的生存方式在時代的沖擊下獲得新生。這個山的民族吮吸山外的文化,同化著山外的文化,使現(xiàn)代因素改變民族,也改變現(xiàn)代因素本身,從而形成一種僅僅屬于毛南民族的新的鄉(xiāng)土文化形式?!盵8]在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碰撞中,青年詩人費城及其詩歌值得注意,同為“80后”的桂西北青年詩人牛依河稱費城為“一塊思想中的石頭”,這其實來源于費城的《思想的石頭》:“那些貧窮的,憂傷的,面龐清瘦的石頭/那些疼痛的,抒情的,十指冰涼的石頭/那些沉默的,不說話的,土地上奔跑的石頭/都是坐滿我內(nèi)心的,不快樂的石頭”[10]在費城的詩歌中,世界是破碎的、荒涼的、冷漠的,他的詩仿佛訴說著在現(xiàn)代文明角落里個體難以自處的苦悶,訴說著走向現(xiàn)代的桂西北新一代詩人的心靈軌跡。當下的桂西北的詩歌創(chuàng)作朝氣蓬勃,在桂西北文化熏陶下,相信會有更多更優(yōu)秀的詩作涌現(xiàn)。正如毛南族詩人譚友燕所說的:“有太陽的存在就會有生命涌現(xiàn)。讓自己重新發(fā)芽吧,現(xiàn)在正是春天!”

      參考文獻:

      [1]黎學銳.從大地尋根到城市漫步——文化詩學視野中的楊克詩歌創(chuàng)作[J].歌海,2011(5):81-84.

      [2]過偉.朝氣蓬勃的毛南族文學[J].民族文學,2001(2):91-96.

      [3]包玉堂.廣西當代少數(shù)民族作家叢書:包玉堂卷[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

      [4]周岳云,過偉.仫佬族20世紀文學作品選[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3.

      [5]韋其麟.寫《百鳥衣》的一些感受和體會[J].長江文藝,1955(12).

      [6]包玉堂.從地獄唱到天堂[J].南方文壇,2009(1):44-46.

      [7]包玉堂.仫佬族民歌的格式和韻律[J].河池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87(4):1-11.

      [8]張燕玲.譚亞洲和他的現(xiàn)代鄉(xiāng)土作品[J].民族文學研究,1992(1):84-86.

      [9]黃福林.心韻集[M].香港: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3.

      [10]費城.費城詩歌及詩觀[J].詩選刊,2006(11):30-31.

      [責任編輯羅傳清]

      [中圖分類號]I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021(2016)03-0011-05

      [作者簡介]楊東(1982-),男,新疆庫爾勒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文2015級在讀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藝學。

      [基金項目]2015年廣西高??蒲许椖俊皬V西當代作家對民族詩意棲居的探索”(KY2015LX799)。

      收稿日期2016-01-18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of Northwest Guangxi’s Contemporary Poetry

      YANG Dong

      ( College of Liberal Arts,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 530006,China)

      [Abstract]The poetry of northwest Guangxi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emporary poetry world. Many important poets, represented by Bao Yutang and Yang Ke, created a lot of poems which were of great artistic value and influential after liberation. The poetic creation of northwest Guangxi reflects more or less national and local characters in terms of poetry inspirations, subjects, and writing styles. The poets’ creation ideas are also deeply affected by the historical heritages, such as the folk myths and legends, folk songs and “red culture”. All of them result in the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 poetry of northwest Guangxi.

      [Key words]northwest Guangxi; contemporary poetry; cultural connotation

      猜你喜歡
      文化內(nèi)涵
      張愛玲小說服飾的文化意蘊
      現(xiàn)代中國歌劇表演的藝術形式與價值體現(xiàn)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18:55
      廣西賀州過山瑤尖頭頭飾藝術特征及文化內(nèi)涵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46:16
      淺議蛙崇拜及其文化內(nèi)涵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2:15
      對中國傳統(tǒng)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7:10:58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48:48
      墨江哈尼族扭鼓舞的文化差異性研究
      淺談對傳統(tǒng)紫砂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英漢動物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對比分析
      格尔木市| 固阳县| 大英县| 宁强县| 拜泉县| 桦甸市| 措勤县| 繁昌县| 汉寿县| 凌海市| 安远县| 贵港市| 莎车县| 湖州市| 怀化市| 壤塘县| 渭源县| 和硕县| 平遥县| 门头沟区| 镇宁| 舟曲县| 竹北市| 镇沅| 平顺县| 邯郸县| 甘南县| 雷波县| 保靖县| 浠水县| 普陀区| 唐山市| 石泉县| 自治县| 浮梁县| 承德县| 宣汉县| 会昌县| 柯坪县| 常德市| 大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