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青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英語學習者的句子加工機制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張曉青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英語句子加工是英語閱讀研究領(lǐng)域關(guān)注的核心問題之一。讀者句子加工路徑的選擇直接影響到閱讀速度以及句子理解的準確性。心理語言學研究表明英語學習者與母語者的句子加工機制不存在質(zhì)的區(qū)別,只是數(shù)量上的差別。在閱讀過程中二者都能夠運用句法加工與語義加工兩種路徑,這兩種路徑是并存的,是一個多與少的問題,而非是與否的問題。同時加工路徑的差別取決于句法結(jié)構(gòu)、語義信息、閱讀任務(wù)以及英語水平等因素的影響。這一加工機制對英語的教與學都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英語閱讀;句法加工;語義加工
近年來,二語習得領(lǐng)域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量的研究揭示了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可以習得什么(語言知識)。研究同時也關(guān)注第二語言是如何使用的(語言運用)。因為二語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足夠的語言語法知識,還要能夠恰當?shù)剡\用加工方法來處理加工語言材料,從而更好地更熟練地掌握這門語言,運用這門語言。相應(yīng)的問題是:學習者二語水平的差異是否根源于或者部分根源于二語加工機制。
閱讀是一項復雜的能力,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加工過程,而這些加工程序又作用于不同層面的知識。一般來說閱讀主要涉及一下過程:(1)激活次詞匯記憶單元:正字法以及音位信息。(2)激活詞匯形式:單詞意義以及相關(guān)句法信息。(3)句子理解:依據(jù)詞匯意義、句法分析結(jié)果以及背景知識構(gòu)建句子的意義。(4)構(gòu)建文章的心理表現(xiàn)形式,并不斷升級,幫助讀者解決指代、銜接等問題。
在閱讀過程中,單詞識別和句子加工是兩個核心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閱讀的速度以及閱讀理解的準確度。這兩個過程也是當今心理語言學研究關(guān)注的重要領(lǐng)域,聚集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主要論述了二語句子加工領(lǐng)域的主要研究成果:二語句子加工的路徑及其相互關(guān)系;二語句子加工的主要影響因素;二語句子加工與閱讀速度以及理解準確度之間的關(guān)系。同時也分析了其對我們進行英語教與學活動的啟示。
最近幾年來,一些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被廣泛應(yīng)用于該領(lǐng)域的研究,這些方法主要包括:自定速閱讀(self-paced reading)、眼動追蹤(eye-tracking)、腦電位技術(shù)(ERP)等。運用這些技術(shù),學者們對二語學習者在閱讀句子過程中即時處理語言的方式進行了研究,試圖發(fā)現(xiàn)在在線閱讀理解過程中二語學習者是如何運用詞匯知識和句法知識的。針對這一問題,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淺結(jié)構(gòu)假說(SSH)和足夠好理論(GE)。隨著越來越多的心理語言學研究的開展,相關(guān)的成果逐步驗證了足夠好理論(GE)的假設(shè),學者們也更加傾向于運用這一理論來解釋相關(guān)的語言加工現(xiàn)象。
(一)淺結(jié)構(gòu)假說(SSH)
Clahsen&Felser于 2006年提出了“the 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指出在在線句子理解過程中,二語學習者不具備母語讀者的句法處理能力,即不能形成完整的句法分析從而構(gòu)建具體詳實的句法結(jié)構(gòu),而是要依靠詞匯意義或語用知識來彌補這一缺陷。因此二語學習者與母語讀者在句子加工機制上存在質(zhì)的差別。二語學習者主要運用語義知識來處理加工句子,而母語讀者則綜合運用句法加工和語義加工兩種加工途徑來處理句子。
(二)足夠好理論(GE)
Ferreira&Patson(2007)以及Christianson&Luke (2011)提出了“the good enough approach”。這一理論指出在句子理解過程中,句法加工與語義加工同時存在。二語學習者與母語者的句子加工機制在量上有差別,而不存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只要二語學習者具有足夠的句法知識,句法加工就不受阻礙。然而由于二語學習者早已經(jīng)熟悉了周圍世界的相關(guān)知識,而對于二語句法結(jié)構(gòu)還不夠熟悉或尚未完成掌握,在句法分析基礎(chǔ)上所形成的句法心理表征是非常脆弱的,不能充分地完全地與語義加工的結(jié)果相結(jié)合,很容易被語義加工的結(jié)果推翻尤其當語義加工的結(jié)果聽起來“足夠好”的時候。由于句法加工的結(jié)果與語義加工的結(jié)果缺少完全充分地結(jié)合,閱讀理解的結(jié)果就可能會不忠于原語言輸入,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很大的差別,產(chǎn)生誤解。
1.句法結(jié)構(gòu)與句子加工
讀者對于出現(xiàn)頻率較低的、較復雜的句法結(jié)構(gòu)的理解的正確率遠遠低于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簡單的句法結(jié)構(gòu)。一般來說,主語關(guān)系從句較賓語關(guān)系從句容易處理,主動句較被動句容易處理?;诰浞ɑA(chǔ)的解釋方案是這樣闡述的:在加工較為復雜的賓語關(guān)系從句時,讀者既要把一個名詞短語(如下面例句3中的the mouse)看作主句的主語,同時又要把其看作從句的賓語,這也意味著這個名詞短語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不同的主題角色(thematic role)。確定并賦予同一個名詞短語不同的句法角色和主題角色無疑增加了句子加工的難度。
如果再加上語義因素的影響,當出現(xiàn)頻率較低的、較復雜的句法結(jié)構(gòu)用于描述與語用常識相反的現(xiàn)象時,讀者理解時出現(xiàn)偏差的可能性是最高的。以下面四個句子為例:
(1)The cat that chased the mouse was fast.(SRC-plausible)(2)The mouse that chased the cat was fast.(SRC-implausible)
(3)The mouse that the cat chased was fast.(ORC-plausible)(4)The cat that the mouse chased was fast.(ORC-implausible)
句子(1)和(2)中都包含有主語關(guān)系從句,即先行詞在從句中作主語;句子(3)和(4)中則含有賓語關(guān)系從句,即先行詞在從句中作賓語;句子(1)和(3)描述的現(xiàn)象更符合語用常識,而句子(2)與(4)則相反。實驗研究顯示句子(4)的處理難度最大,讀者要花最長的時間來處理該句子,準確率也最低;而句子(1)則最容易。
以上表明在句子加工過程中L2讀者會同時激活句法知識和語義知識,從而產(chǎn)生相應(yīng)的心理表征。使用頻率較高的句法結(jié)構(gòu)的心理表征比較強烈,能夠與語義心理表征充分結(jié)合,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準確程度。而對于使用頻率較低的句法結(jié)構(gòu),讀者在句法分析基礎(chǔ)上所形成的句法心理表征是非常脆弱的,不能完全地與語義表征相結(jié)合,很容易被語義加工的結(jié)果推翻,尤其是當句法信息與語義信息不一致而語義加工的結(jié)果聽起來“足夠好”的時候,這同時也表明讀者此時主要依靠語義信息來處理句子。
2.閱讀任務(wù)與句子加工
GE理論同時指出閱讀任務(wù)會影響讀者加工路徑的選擇及其程度。Lim&Christianson(2013)研究發(fā)現(xiàn)在閱讀-理解句子的任務(wù)中讀者更多地選擇語義加工,閱讀速度較快;在完成閱讀-翻譯句子的任務(wù)時,讀者則更多地運用句法加工,閱讀時間也相應(yīng)變長。這說明閱讀-理解與閱讀-翻譯這兩項任務(wù)對于讀者的要求是不同的。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與一般閱讀過程相比,翻譯過程由于需要在兩種語言之間同時并行建立語義與句法兩個層面上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因此增加了讀者的注意力和認知負擔。在閱讀-重復句子的任務(wù)中讀者所用時間最短,閱讀速度也最快。此外在閱讀-理解句子的任務(wù)中,不同類型的理解問題也會影響讀者加工路徑的選擇以及閱讀速度。
3.二語水平與句子加工
二語水平的高低也會影響讀者加工路徑的選擇以及句子加工的效果。二語水平較高的讀者通常較高程度地依靠句法加工,理解的準確率也較高;二語水平較低的讀者更多依賴語義加工,準確程度也相對偏低。黃文紅(2013)研究發(fā)現(xiàn)碩士組能夠像母語讀者那樣使用句法驅(qū)動的積極填充詞策略和語義信息去閱讀加工句子,而高中組仍然不能運用句法驅(qū)動的策略去閱讀加工句子。作者依此推論: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學習者能擺脫單純對語義信息的依賴,更多地像母語者那樣使用句法信息來加工句子。
綜上所述,二語學習者在在線句子閱讀過程中會綜合運用句法加工與語義加工兩種加工路徑,二者之間是程度上的問題即多與少的問題,而非是與否的問題。加工路徑的選擇與運用程度受句法結(jié)構(gòu)、語義信息、閱讀任務(wù)、要求以及二語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與制約。
二語句子在線加工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豐富了二語閱讀研究的成果。同時也給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了一些有價值的啟示。英語作為外語與英語作為二語從性質(zhì)上講都屬于雙語現(xiàn)象,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英語閱讀水平是語言運用能力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眾多語言能力之中使用范圍最廣,應(yīng)用最頻繁的一項技能。如何才能提高外語學習者的英語閱讀水平?以下是從英語句子加工機制的角度得出的一些啟示與建議。
(1)充分認識句法水平對英語閱讀的影響。要提高二語學習者的英語水平,就要提高其自動運用句法知識來理解加工句子的能力。一方面在課堂上加強句法知識的講授,不斷提高學生的句法意識和句法分析能力。同時適當增加斷句練習,尤其要針對一些不常用的復雜的句式,而這些句式常出現(xiàn)在科技、文學等文體中。要把句法看成一項技能或者一個動態(tài)過程,而不是僅僅把它當作靜態(tài)的知識去講授。同時,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關(guān)于中英句子結(jié)構(gòu)差異的意識。比如漢語和英語通常都是主語+謂語+賓語(SVO)結(jié)構(gòu),但是對于關(guān)系從句,漢語屬于“中心詞在后”(head-final), 而英語則是“中心詞在前”(head-initial)。較高的句法意識,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恰當?shù)財嗑洌瑴蚀_把握句子含義,從而提高閱讀速度。
(2)高度重視對詞匯對英語句子加工理解的影響。一方面要加強詞匯教學,不斷擴充詞匯含義,防止主觀臆斷和思維定勢。如名詞性別思維定勢:“secretary”就一定是女秘書;動詞主題角色思維定勢:“chase”的施動者一定是貓而非老鼠。另一方面學生的詞匯學習應(yīng)與語境相聯(lián)系,盡量克服二語詞匯習得過程中概念重構(gòu)這一難題(吳詩玉,2013),防止語義石化,實現(xiàn)英語詞匯含義與母語(漢語)概念的有機結(jié)合,從而提高英語句子加工理解的效率。
(3)加強閱讀策略的訓練,提升學生的閱讀策略意識。研究表明閱讀策略的運用能有效提高閱讀效率。即使已經(jīng)具備了相關(guān)的句法知識和語義知識,閱讀策略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讀者可以更加策略性地規(guī)劃何時需要激活以及如何激活相關(guān)的儲備知識,即讀者可以針對不同文章體裁、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恰當有效的閱讀策略。常用的閱讀策略有:目的動機策略、預測策略、略讀、尋讀、結(jié)構(gòu)分析、推論評價等。
[1]黃文紅.基于自定步速閱讀實驗的英語關(guān)系從句加工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5):30-35.
[2]吳詩玉.英語閱讀中的“超讀障礙”研究[J].當代外語研究,2013,(11):36-42.
[3]Christianson,K.,&Luke,S.G.Context strengthens initial misinterpretations of text [J].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2011, 15:136-166.
[4]Clahsen,H.,&Felser,C.Continuity and shallow structures in language processing[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6,27:107-126.
[5]Ferreira,F.,&Patson,N.D.The‘good-enough’approach to language comprehension[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2007,1(1-2):71-83.
[6]Lim,J.H.,&Christianson,K.Second language sentence processing in reading for comprehension and translation [J].Bilingualism:Language and Cognition,2013,16(3):518-537.
Sentence Processing Mechanism of English Learners and It's Implications to English Teaching
ZHANG Xiao-qing
(Weifan 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Weifang261061,China)
OneofthecorefocusesofstudiesonEnglishreadingishowEnglishsentencesareprocessed.Howareader makesuseofprocessingrouteshasgreateffectonreadingspeedandultimatelyreadingaccuracy.ThefindingsofpsycholinguisticstudiessuggestthatEnglishsentenceprocessingisquantitativelyratherthanqualitativelydifferentfrom that ofL1.That is tosay,both syntactic processingroute and semantic processingroute are available duringonline readingforbothnativeandEnglishreaders.Thetworoutesareparallelandcoexisting,resultinginaproblemofmore orlessratherthanyesorno.What'smore,factorssuchassyntacticstructure,semanticorheuristicinput,readingtask andEnglishproficiencyplayimportantrolesinEnglishsentenceprocessing.Thisprocessingmechanismshedslight onhowEnglishreaderscomprehendEnglishsentencesduringreadingandevenoffersmanyimplicationstoourEnglishteachingaswellasacquisitionactivities.
English reading;syntactic processing;semantic processing;
G642
A
1671-4288(2016)05-0114-02
2016-08-21
張曉青(1980-),女,山東濰坊人,濰坊科技學院外語與旅游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應(yīng)用語言學與英語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