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張風采獨具的文化名片
      ——陳炳熙誕辰80周年感懷

      2016-03-16 03:26:15許臨星
      濰坊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關鍵詞:濰坊小說

      許臨星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一張風采獨具的文化名片
      ——陳炳熙誕辰80周年感懷

      許臨星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一)

      2014年11月5日,我應邀參加了由民間組織濰坊中國國學會主辦的陳炳熙教授誕辰80周年座談會,認真聽取了文化界各位朋友有備而來的發(fā)言,我也忍不住做了即席發(fā)言,就我所了解的陳炳熙先生談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一致認為,陳炳熙先生是新中國成立后對濰坊文化做出突出貢獻的第一人,不愧為濰坊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亦可稱之為濰坊的文化大家。他不論在教書育人方面,或者在文學創(chuàng)作(小說、詩歌、散文)方面,在文學研究方面,再如在書法、繪畫方面,在戲曲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極其輝煌的成就,可以說是無人堪與比肩。稱他為學富五車的學者,才高八斗的作家,都不算是過譽之辭。他應該算是濰坊一張風采獨具的文化名片,但如今這張文化名片的價值卻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作為文化名片,濰坊美術界做得比較好,已建成了郭味蕖美術館、于希寧美術館,劉大為美術館也正在建設(可惜的是把一位不該忘記的陳壽榮給忘卻了)。文學界又做了些什么呢?陳炳熙先生在2007年過世后,并沒有得到有關領導、有關部門的重視。雖然2012年《濰坊晚報》主持“濰坊人文”版的馬道遠在第52期上刊載過約請陸萬勝教授撰寫的長篇散文《永遠的陳炳熙》,系統(tǒng)而全面地介紹了陳炳熙先生的情狀,滿足了部分讀者的需要。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

      (二)

      陳炳熙先生是1982年7月調入昌濰師專中文系任教的。我早他5年入校,那時我已調到教務處任副處長,但仍在中文系兼任《文學概論》課,我們由同事而相識。之前我知道,他在1948年14歲時即考取了濰坊文工團,在歌劇《三世仇》中扮演過主角虎子。17歲時即在《戲曲報》上發(fā)表了長達3000字的戲劇評論《對〈三世仇〉的意見》,對上海京劇院陶雄改編的京劇《三世仇》的失誤和敗筆,提出了尖銳的批評。1954年,他以同等學歷的身份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1958年大學畢業(yè),他沒有選擇在大城市就職,而是自愿回到故鄉(xiāng),先后在昌濰師范、濰坊一中、濰坊三中任教達20余年。他在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上海文學》等報刊上發(fā)表了60余首詩歌,其中短詩《串山》、《山村女貨郎》、長詩《一條小河綠油油》等都寫得清新、空靈、雋永,受到了不少青年讀者的喜愛。

      我還知道,在十年“文革”中,他曾受到過惡意中傷與迫害,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甚至在其父病危彌留之際,都不得歸家與父親相見。他被批斗、游街、審訊,但始終沒說過一句違心的話。他從來沒有屈服過,沒有揭發(fā)過別人一件不實之事,更沒有對朋友落井下石,那錚錚傲骨,令人佩服。

      我也聽說過,他在三中時不讓他教課,下放到學校標牌廠去勞動。下班后,無所事事,不能寫文章,他就在家里畫動物畫。他畫的這些畫,1979年參加了山東省第一屆科普美展,獲一等獎,并到北京美術館展出。中國科學院的有關專家,這樣評價他的動物畫譜:逼真形似勝攝影,生動傳神壓丹青。稍后,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動物畫集》。國畫大師于希寧在拜讀了他的畫作后,曾致函陳炳熙,內中寫道:“在受磨難期致力于藝道,精神難得,功力驚人,至佩!吾鄉(xiāng)真是藏龍臥虎之地也?!?/p>

      我還聽別人言及,陳炳熙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遠繼唐宋之顏真卿、米芾,近取何紹基、于右任、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當年“濰坊工藝美術服務部”的榜書題名,除“濰坊”外是郭沫若的字,“濰坊”兩字是由陳炳熙配寫的,誰看了都感到陳的字與郭的字渾然一體,珠聯(lián)璧合,如出一人之手。難怪人們說,陳炳熙的行草,是真正的郭沫若體。而今我們能見到的《濰坊廣播電視報》仍沿用著陳炳熙的題簽。更令人贊賞的濰坊一大景觀——奎文閣上的一副楹聯(lián):“宗闕艷陽風光永駐,重樓皓月景色常新”,撰稿和書寫均為陳炳熙所為,這將是對陳炳熙的永久性紀念。

      我還曾讀過他的幾篇論文。1980年他在《讀書》上發(fā)表的《郁達夫著作不能湮沒無聞》,是最早呼吁為郁達夫平反昭雪的文章。正是看了這篇文章,素不相識的現(xiàn)代文學研究的前輩田仲濟先生,曾下決心調陳炳熙去山師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室專門從事研究工作。雖未成行,卻留下了一段文壇佳話。他對《紅樓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他與劉督寬合作發(fā)表于1982年《文學評論·叢刊》上的《論賈政形象的時代意義》,特別批評那些積非成是的想當然臆說,主張從小說文字本身研究評論小說中的人物。這一觀點,很為學術界所賞識。而他在《文學理論研究》發(fā)表的《論〈紅樓夢〉的文字竟究何本優(yōu)》,在對脂本、程本進行認真對比中,首肯流行200余年的程本最優(yōu)。該文發(fā)表后,才有歐陽健、宛青、曲沐等幾位贊同其觀點的南北方學者著文問世。

      (三)

      陳炳熙先生從1982年起到2007年仙逝,這是他生命中的最后25年,也是他最輝煌燦爛的25年。盡管他于1996年離休,但是他一刻也沒有停息過他的寫作與研究。他的兩部散文作品《陳壽榮傳》和《裴星川竹枝詞話》,他的學術成果《聊齋境界》,都是在離休后出版的。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是他小說創(chuàng)作的高峰期,先后寫出了90余篇短篇小說,兩部中篇小說《小城,風氣初開》、《幸福》,這些作品均已在《收獲》、《當代》、《十月》等著名刊物上發(fā)表。只有一部長篇小說《綠裙》,本是出版社的組稿作品,后因寫的是反右題材被封殺。作家從已發(fā)表的90余篇小說中選取了83篇編成三個集子,這就是1989年由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流動演員》,1996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雍和宮的雪》和1997年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市場街的夜》。著名文學評論家丁爾綱說:“小說是陳炳熙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此言確矣!他的小說一開始就出手不凡。其處女作《夜歌》寫出后寄給了《當代》,當即受到主編之一孟偉哉的賞識,不但采用了這篇作品,還兩次給陳炳熙來信囑咐他寫出新的作品仍然寄給《當代》。陳炳熙說:“若沒有這次的鞭策與鼓舞,我未必有信心繼續(xù)寫小說?!焙髞碛质艿健妒隆?、《收獲》等大型刊物的嘉勉與支持,這才使他一發(fā)而不可收,一鼓作氣寫出了90余篇小說,而且大都為上乘之作。這三部小說集的序言作者都是現(xiàn)代文學研究大家。當時已年逾80的田仲濟先生在《流動演員》序中說:“使我始料不及的是,我的視力甚壞,本來計劃只看一部分,或者二分之一左右就可以了,想不到竟被吸引著,一篇一篇地看下去,直到看完,猶有未足。文字并不絢麗,是怎樣美么?若說美的話是自然美,不是艷抹濃妝似的人工美,是樸素、流暢、自然,所謂‘行云流水’,大概就是如此了。不見刀斧痕跡,不見匠心所在,好像是自然形成的,也像一對老友多年相逢,遇見后促膝談心,別長話多,娓娓而談,那又用著什么修飾和雕琢呢?這就是它自然真實、情真意誠的原因,也是它引人入勝的原因?!边@真是無以復加的夫子之道,令人不得不信服。

      陳炳煕在華東師大的老師、曾因倡導“文學即人學”被批判了近20年而始終未屈服的錢谷融先生為《雍和宮的雪》所寫的序言,曾先期在《上海文學》上發(fā)表。他在序中說:“我之所以遲遲沒有動筆,那就是炳煕在我的心靈上、感情上所占的地位和分量之重,使我感到我的序文要能與之相稱,實在很不容易?!薄八且粋€真誠的人,樸實的人,他是用他的心靈,用他的整個生命在寫作,他的作品處處流淌著真性情,躍動著他心臟跳動的內在節(jié)奏,因而使人感到親切、醇厚?!薄白髌分袧庥舳毺氐氖闱槲?,我想就來源于他的真誠,來源于其中躍動著的他的真性情。”知生莫如師,這些話也可以說是寫到家了。

      前兩位都是長輩,第三位作序的丁爾綱先生可算是同輩了。丁先生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為山東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1988年他承擔了一項重大的社會科學課題,由他主編了一部大型的《山東當代作家論》。之前他不認識陳炳熙,也沒讀過他的作品。書印出后,有人向他推薦了陳炳熙,他讀過之后異常振奮、異常激動,為自己不認識這位文學圣手而抱愧;也為《山東當代作家論》未編入陳炳熙而遺憾。為彌補這種不足,他閱讀了陳炳熙的全部小說,嘔心瀝血寫出了分量十分厚重的長達15000字的《陳炳熙論》,首先在《青島大學學報》予以發(fā)表。這篇論文深得陳炳熙的喜愛。他說:“爾綱先生算是一位知我者,在評論我的文章中,此篇堪稱深得我心?!币蚨鴪?zhí)意把這篇論文作為《市場街的夜》的代序,放在了書前。丁爾綱先生寫道:“如果說悲劇色彩與感傷情調是陳炳熙小說審美表現(xiàn)的特色之一,那么,詩情畫意,就是其另一重要特色,兩者合一,構成了審美表現(xiàn)的兩翼。在這里,孕含著引人注目的美的創(chuàng)造?!薄捌湫≌f的詩的意境,充分汲取了民族傳統(tǒng)的滋養(yǎng)。他把意境作為詩意、詩情、詩思的外化形體和表現(xiàn)形式,把富有歷史情思的意象作為凝成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的骨干,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小說意境美的追求中?!贝蛑羞€強調指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炳熙小說的結尾藝術。他特別希望借助結尾收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審美效果。因此他每一篇小說都有一個精彩的結尾,或精辟剔透,或余韻綿綿,或詩意盎然,或哲思深沉,或出人意料,或戛然而止?!边@種被丁爾綱先生稱之為的“陳炳熙結尾”,實在是美不勝收。

      陳炳熙先生的小說,每當發(fā)表都送我看,三個集子也都送我。讀后我每每都覺著好,卻常常一時說不出好在哪里。有的小說,即使當時感覺很好,讀過以后,就不想再讀了。而陳炳熙的小說卻使人百讀不厭。我一直把他的三本小說置于床頭柜上,晚上一時難以入眠就找出來讀上一篇。再是有一個現(xiàn)象很值得人思索,陳炳熙的小說雖然大都發(fā)表在著名刊物上,卻像汪曾祺一樣,從來沒發(fā)過頭條。主要因為他很少寫那些所謂“重大題材”,寫的大都是凡人凡事。而就藝術性而言,卻大部分都是上乘之作。惟其如此,才有著長久的生命力。藝術性是作品的生命,沒有藝術性還有什么生命可言。以上從三位大家的評論中,我們略微領略到了陳炳熙小說的藝術的真諦。

      這期間,除了小說之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散文與雜文,共計60余篇。其中刊于《人民日報》副刊頭條的《莫把檀楠當柴燒》以及《顧名不能思義》、《達夫先生兩故居》等都引來了不少好評。提到陳炳熙先生的散文著作,我們更不應該忘記他的由山東文藝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陳壽榮傳》和《裴星川竹枝詞話》。他曾說:“在曾經(jīng)出過不少文學家和藝術家的我們的故鄉(xiāng),我覺得特別有才氣而其作品又特別為我所愛好的,在本世紀(指20世紀)中便只有裴星川和陳壽榮兩位。裴星川先生是詩人,陳壽榮先生則是詩書畫印的全才?!薄蛾悏蹣s傳》是一本“可以說具有小說、評傳、隨筆共有的灑脫風格”的“傳記文學”作品。作家“寫《陳壽榮傳》是為了給這位本應享有盛譽,但因種種原因仍處于寂寞的藝術家做一次全面的介紹,使人們能夠真正了解他并從而給他以公正的評價?!倍杜嵝谴ㄖ裰υ~話》則是對裴星川先生的“堪稱本世紀初濰城生活風俗畫卷”的巨制《濰縣春節(jié)即事百詠》的全面而系統(tǒng)的考訂與演義。該書的責任編輯馬道遠則稱《裴星川竹枝詞話》為“文學化了的歷史”,實在是切中要害。

      在整體形勢比較好的上世紀80年代,也曾出現(xiàn)過不和諧的音符,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就是一例。當時省委宣傳部在全省定了七篇重點批判文章,不期昌濰師專就占了三篇。它們是:劉全復的《歷史唯物主義大綱》、王學堅的《馬克思異化理論新論三題》,再就是陳炳熙的小說《小三姑娘》。當時形勢相當緊張。好在黨委提出只能背靠背批判,不準面對面斗爭。劉全復和王學堅的論文意識超前,具有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陳炳熙的《小三姑娘》明明是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欺凌與蹂躪的,卻硬被說成甘愿受鬼子的污辱。面對鋪天蓋地的批判,陳炳熙只表示愿意聽取大家的意見,卻未做一句違心的檢查。

      (四)

      1987年秋天我和陳炳熙先生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交談中我得知田仲濟先生曾動員陳炳熙寫一點學術研究文章,我也順便談了我的意見。我說:“高校的職稱評定,主要看教學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再高,也不能作為評職稱的條件。你是否可以把小說創(chuàng)作暫時放一放,寫點理論文章。你當初關于郁達夫的文章以及論《紅樓夢》中賈政的形象都是非常漂亮的論文,對你來說寫學術論文應是駕輕就熟的事情?!睂ξ疫@一番話,他并沒有直接回應,只是微笑著點頭說:“讓我考慮考慮。”實際上他早已是胸有成竹,他多年來對古典短篇小說的研究,終于派上了用場。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他先后在《齊魯學刊》、《東岳論叢》、《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了12篇關于古典短篇小說研究的長篇論文,最后結集為《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于1991年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陳炳熙之所以以此為研究對象,“主要原因是這幾年蔑視傳統(tǒng)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言論聽得太多了,好像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不過是一抔腐土,或者干脆就是一片空白,于是鞭策我讀了一點被哄抬的不亦樂乎的國外的‘新東西’特別是被某些人奉為圭臬的種種‘流派作品’,然而我驚訝那些東西并不如所想象的那么高明,也并不比我們傳統(tǒng)文學中的成熟之作有多少劃時代的刷新和發(fā)展。”“既然小說是擁有最多讀者的文學品種,而中國古典短篇小說又由來最久遠,所以我選擇了這一個方面,試做一點藝術的開掘,證明一下當前某些宏論的未必公允?!笨磥碜髡叩拈_掘完全達到了他的目的。這部論著的序言由華東師范大學著名的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郭豫適先生撰寫。他在開篇處即指出:“《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的問世,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方面是一個新的收獲,值得我們大家高興?!边M而指出:“我覺得陳炳熙同志這部著作有兩個主要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注意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的結合,對中國古代文言小說進行了整體性研究。第二個特點是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結合、評論和欣賞的結合,學術評論文字有較強的可接受性。”它多方面地探索了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的藝術特點和藝術經(jīng)驗,這不但對當代小說的讀者有益,即便對于小說作者乃至小說理論工作者也是有益的。把理論和鑒賞結合起來是陳炳熙的一個創(chuàng)造,所以讀起來給人的感覺相當舒服,一點也不感到枯燥乏味。正是憑著這本功底扎實的論著,陳炳熙于1993年晉升為教授。我雖然也在這一年被評審為教授,但與陳炳熙比起來,卻深感汗顏。正是依據(jù)著這些年所取得的成就,陳炳熙于1993年被濰坊市定為“拔尖人才”并榮獲全國高等師范院?!霸鴳楄鹘虒W獎”。

      (五)

      《聊齋境界》乃陳炳熙先生離休以后于2003年出版的最后一部學術專著。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它是《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的姊妹篇。前者是對中國古典短篇小說的全面考評,后者卻是對蒲松齡的古典文言小說《聊齋志異》的系統(tǒng)評價。這本書的出版也頗為蹊蹺,本來湖南美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著名油畫家蕭沛蒼先生非常欣賞陳炳熙先生的動物畫,于1994年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動物畫譜與畫法研究》,收彩色動物畫84幅,畫論一篇。由他親自擔任責任編輯,并撰文評論說:“陳炳熙先生,中文教授,以文學為業(yè)。但對動物的喜愛和處事執(zhí)著的癡迷韌勁,使他在動物圖譜的繪制上頗有建樹。他曾感嘆理想的動物圖譜并不多見,殊不知他努力地實踐,已為動物圖譜繪制補此缺憾,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闭驗檫@次出書的交往,兩人成為朋友。而當蕭沛蒼先生得知陳炳熙先生正在撰寫有關《聊齋志異》的系列論文,有的如《關于〈聊齋志異〉批評、公論、價值與地位》、《論〈聊齋志異〉的‘人情味’》等已在有關刊物上陸續(xù)發(fā)表,于是他當即拍板,決定跨界出版陳炳熙先生的這部文學研究著作。這就是蕭沛蒼先生任責任編輯,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聊齋境界》。這實在可以稱之為一樁藝壇趣聞。

      我認為蕭沛蒼先生是有眼光的。在我看來《聊齋境界》是一部難得的學術著作,其學術價值應在他的《古典短篇小說藝術新探》之上,只是目前還沒有引起學界的廣泛關注。他從《批評、公論、價值與地位》、《孤憤之書》、《故事性》、《人情味》、《愛情》、《鬼情》、《狐情》、《物怪》、《小文》到《對唐代小說的超越》、《對清代文言小說的影響》,多視角、多側面、多層次地評價了《聊齋志異》的深邃思想和審美表現(xiàn),論述精辟、新穎、獨到。很少見到有人以這種方式評價聊齋?!读凝S境界》不啻為一部有著獨特的學術風景的理論著作。陳炳熙先生在書的自序中說:“誰都知道《聊齋志異》是一部悲憤之作,是反映作者一生的悲憤之思的。它的優(yōu)秀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在與唐代小說及清代文言小說的對比中,這一點可以確信?!蔽蚁M诺湮膶W的研究專家及廣大古典文學愛好者都能來讀讀這部著作。

      (六)

      1997年退休之際,為給自己留下點印記,我計劃出一本《述懷詩草》,我心中無底,就拿去請陳炳熙先生審閱,我原以為讓他看看提點意見也就是了。不期他卻以蠅頭小楷逐篇予以修訂,最后還為這本詩集撰寫了前言。我看后真不知說什么好,這恐怕就是他對人的友情吧?我過去知道他寫舊體詩,未予發(fā)表也輕易不示人,這次我才領略到他對格律詩的深厚功力。

      晚年之后,不知何種原因,他再次萌發(fā)了寫詩的興趣,而且專攻格律詩,幾年下來大約共寫了300多首,公開發(fā)表的也達110首?!对娍肪庉嫴亢苁强粗兴脑娮?,曾在2005年《詩刊》第一期“本期聚焦”欄目一氣刊發(fā)了他的8首絕句,并配有詩人照片及創(chuàng)作心得一文。文中數(shù)語似乎可視為陳炳熙先生創(chuàng)作舊體詩的準則與追求:“舊體所以為舊體,就因為有格律,格律廢弛,韻味頓失,故不能輕忽。當然格律精嚴未必就是好詩。好詩還必須有詩情、意境、文采、哲思。感情真切,語言清新,耐人尋味者,才是詩的上乘?!边@就是陳炳熙先生對格律詩的見解。

      陳炳熙先生在戲曲研究上也頗有建樹。曾寫有大量的戲曲評論,如《〈打漁殺家〉正名》、《從〈鴛鴦劍〉到〈尤三姐〉》等都是很有見地的論述。20世紀50年代初,他就曾參與過戲曲改革,對戲曲腳本多有涉獵與鉆研,也接觸過許多戲曲名角。他特別喜愛京劇,對梅派藝術情有獨鐘,對荀派藝術也很專注。他曾以梅蘭芳、荀慧生兩位大師為人物原型,撰寫了兩篇小說:《最精彩的表演》和《大師的選擇》。前者寫了梅先生“誓不媚敵、潔身自好”蓄須明志與敵人虛以委蛇的傲岸風骨;后者則寫了荀先生以“工于抒情、撩人心弦”的唱腔,實踐了他“寧愿天下人負我,也不愿負天下人”的高尚情懷。如果沒有對兩位大師的深切了解以及對京劇藝術的深厚功力,是絕對無法寫出這種小說的。有一年梅蘭芳先生的嫡傳弟子杜近芳先生來濰獻藝,招待會上陳炳熙先生被安排與杜近芳先生同席,作為主要陪客。杜先生作為梅派傳人,無疑要談到梅派京劇。陳炳熙對杜先生提出的問題一一道來,將梅派藝術的流變與神韻,如數(shù)家珍,令杜先生大為驚愕。接著陳炳熙又在杜近芳先生的盛情邀請下,演唱了一段梅派唱段。那字正腔圓,委婉細潤的梅派韻味,令杜近芳先生感嘆不已,唱畢她帶頭起立鼓掌。她想不到,竟然在濰坊這個小地方,覓得了久違的知己。

      陳炳熙先生取得的成就確實是全方位的,在濰坊是無人能夠企及的。但是有誰知道,他的這些成就是在多么艱難的情況下取得的。動亂之后,“文革”的煎熬剛剛結束,他就患上了銀屑病,雖經(jīng)多方求醫(yī)卻始終不見好轉,而且還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有一次我去看他,他竟全身涂滿黑色藥膏,不能著衣,把自己關在一間房間里,其疼痛難忍的景況,令人心碎。由此他基本上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一切海產(chǎn)品都不能吃,生活極其清苦。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仍堅持小說創(chuàng)作,堅持寫詩,堅持文學理論研究。我們可以想象,他心中忍受著多么大的苦難,而把美把歡笑獻給了他所摯愛的人們。

      (七)

      陳炳熙先生生前有兩件大事始終縈繞在他的心間而未能如愿。一是房子問題,一是文集出版。2003年當濰坊學院擬在學院對面建新宿舍區(qū)的時候,大部分教職工都登記要房,陳炳熙卻沒要,我曾登門去做動員工作。他說:“我的親戚朋友大都在城區(qū)西半部居住,我要搬過去離他們就越來越遠了;再者,我沒有錢!”對前一個理由我還想再勸他幾句,而對后一個理由我卻無話可說,只能在心中表示遺憾。關于出文集的事,陳炳熙一直掛在心上,他曾對他的家人說過,作為一個文人不出個人文集是件可悲的事情。誰知事情卻出現(xiàn)了變故,2005年末,陳炳熙先生感到身體不適,到醫(yī)院進行檢查,意想不到竟被確診為白血病,這無疑為晴天霹靂,把他和家人全部擊到了。這時有人建議到省城復查,希望能否定以前的檢查結果。歷經(jīng)磨難的陳炳熙先生對于死亡已無所畏懼,但他難以割舍的出文集的心愿還未實現(xiàn),他和家人一樣多么希望這是一次誤診。于是一家人趕赴省城進行了又一次檢查,誰知結果出來以后,與原來的診斷完全一致。這天晚上陳炳熙先生與老伴都難以入眠,暗自悲泣。陳炳熙一生清白為人,老實工作,不吸煙,不喝酒,無不良嗜好,但仍積蓄無多。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把一生所寫的文字編成文集,以給家人親朋留下一個念想。他一直在向這一方面努力。

      自此以后,陳炳熙先生一面積極治療與疾病抗爭,一面偷空伏案,整理文稿,把近二百萬字的作品一一審讀一遍,然后進行系統(tǒng)的編纂。這需要付出多么艱辛的勞動?對于正常人來說,這也是一種不輕的負擔,何況對一個需要定期進行化療的白血病患者。他的毅力確實令人驚嘆!就這樣,經(jīng)過幾個月的勞作,當2007年杏花綻放的時節(jié),五卷本的《陳炳熙文集》終于基本編定。山東文藝出版社的資深編輯劉煥魯先生,曾是陳炳熙先生第一本小說集《流動演員》的責任編輯,他仰慕陳炳熙先生的人品與文品,積極將文集推薦給了作家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很快答復可以出版。但根據(jù)規(guī)定需要繳納一定的定金,陳炳熙先生一一應諾。

      2007年7月中旬,我到府上去探望陳炳熙先生,那天畫家韓子芬先生為他畫的大幅肖像畫剛剛裝裱完畢取回,我看后感到畫得十分傳神,陳炳熙先生也很滿意。他還特意告訴我:“最近到省城醫(yī)院進行了復查,結果血液的各項指標都大致正常,這實在是一個難得的喜訊。誰知沒過多久,他突然感到不適,入院后病情出現(xiàn)了大的反復,醫(yī)院馬上進行搶救,但不久就出現(xiàn)昏迷。我和于培杰、陸萬勝曾兩次到醫(yī)院探望,看到他那痛苦掙扎的情景,心中十分難受。最后陳炳熙先生一句話也沒有留下就永遠地離開了他所摯愛的世界,文集出版也由此而擱淺。

      陳炳熙先生于2007年7月25日仙逝,7月27日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儀式莊嚴,肅穆,卻并不十分隆重,許多社會上的朋友因未接到通知都未能前往。他的面相還算安詳,像是已靜靜地睡去。我心中暗自思忖,他自強不息地奮斗了一生,總該好好的休息了。當時我曾擬出一幅挽聯(lián),代表張克云、于培杰、陸萬勝和我,由張克云書寫,懸掛于靈堂正面陳炳熙先生的肖像兩側,既寄托了我們的哀思,也抒發(fā)了我們對他的無限敬仰之情:

      家學淵源,翰墨流芳,書畫詩文冠齊魯;

      世出名門,風骨猶存,高山景行啟后塵。

      陳炳熙先生已經(jīng)離開我們7個年頭了,為我們留下了無限豐富的寶貴遺產(chǎn),他的天資、風骨、才情也已深深地鐫刻在我們的心中。但是我們未真正地認識到他的永恒的價值,尤其是在大力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開展新文化建設的今天。我認為高密可以建莫言文學館,濰坊為什么不可以建陳炳熙文學館(或藝術館)?為什么不能出版《陳炳熙文集》?

      我要向社會大聲呼吁:陳炳熙,這張風采獨具的文化名片不應被丟棄!

      責任編輯:陳冬梅

      I206.7

      A

      1671-4288(2016)-03-0086-05

      2016-04-05

      許臨星(1937-),男,山東招遠人,濰坊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學理論與美學。

      猜你喜歡
      濰坊小說
      在濰坊,共話中日韓合作
      金橋(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46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箏”艷濰坊四月天
      金橋(2018年6期)2018-09-22 02:18:56
      四月春光看濰坊——濰坊“三大盛會”側記
      金橋(2017年5期)2017-07-05 08:14:44
      風箏之都濰坊
      濰坊 巧用資源做好加法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濰坊和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都江堰市| 南宫市| 鸡东县| 邵阳市| 汉阴县| 荆州市| 新津县| 迭部县| 荣成市| 武邑县| 芮城县| 永康市| 买车| 民勤县| 晋中市| 建阳市| 上杭县| 临海市| 巨鹿县| 南乐县| 龙州县| 宜君县| 大石桥市| 郁南县| 卢氏县| 渭南市| 饶河县| 博野县| 鲁甸县| 芒康县| 博客| 黄梅县| 昌黎县| 孟村| 新田县| 大厂| 萍乡市| 繁昌县| 溧水县| 和静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