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官不為”:內(nèi)涵邏輯、類型表現(xiàn)和治理路徑

      2016-03-16 04:53:38
      關鍵詞:為官不為公共行政職責

      楚 迤 斐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

      “為官不為”:內(nèi)涵邏輯、類型表現(xiàn)和治理路徑

      楚 迤 斐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為官不為”是一種不良公共行政行為,它雖說是行政作風問題,但其危害不亞于行政腐敗,或者說是行政領域的一種“變相腐敗”,因此必須強力治理?!盀楣俨粸椤钡念愋捅憩F(xiàn)主要有“現(xiàn)象說”和“主觀說”。前者包括懶政、庸政和怠政,后者包括不愿為、不想為、不敢為和不能為。每一類型都有其不良行為動機,而其共同本質(zhì)都是降低行政的效率和誠信,敗壞公共行政良好形象。治理“為官不為”,必須堅定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用法治思維強化職責義務,用完善的激勵機制管干部,健全行政監(jiān)督與問責機制,用培訓鍛煉提升行政才能。

      為官不為;懶政;庸政;怠政;公共職責;為民服務;問責機制

      近年來,我國公共行政領域馳而不息地開展作風建設,呈現(xiàn)了風清氣正的行政生態(tài)環(huán)境。對此,有些行政官員卻感到不適應,孽生了“為官不為”不良行為,職責意識淡化,工作無所作為,作風疲沓懶散,政策執(zhí)行軟弱,行政效率下滑。公共行政學鼻祖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說過:“與君主制一樣,在共和制的條件下,信任政府官員的唯一根據(jù)是效率。”[1]而“為官不為”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必然失信于民,嚴重損害公共行政的公眾形象,嚴重阻礙公共政策的順利執(zhí)行。對此,我國領導人高度重視,已將其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2015、2016年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均納入了治理“為官不為”的內(nèi)容。本文擬探析“為官不為”的內(nèi)涵邏輯、類型表現(xiàn)和治理路徑,以期對于公共行政領域的政治清明、勤政高效有所裨益。

      一、“為官不為”的內(nèi)涵邏輯

      雖然“為官不為”古來有之、司空見慣,但如果科學解析其內(nèi)涵邏輯,也非輕而易舉。在現(xiàn)代公共行政領域,“為官不為”毋庸置疑是一種應當治理的官場弊病,但在我們解析“為官不為”概念時,必須先搞清楚什么是“為官有為”的內(nèi)涵。行政官員之所以“為官”,是由于官員頭上有官銜(職務)、手中有權力,但這兩者都不是行政官員私有的,而是公共的或公有的。行政官員執(zhí)掌的權力是公共權力,它來自公民的讓渡和授權,即所謂“主權在民”,據(jù)此行政官員就應當運用手中的權力“為人民服務”,謀求公共利益;同理,行政官員頭上的職務是公共職務,它是體現(xiàn)公共部門尤其是政府機關職能職責的符號,職能表明某一政府機關所承擔的工作任務或公共事務,職責表明某一政府機關及其官員為完成工作任務或公共事務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官員就應當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做好工作,無愧于公共職務賦予的職責與義務。否則,行政官員出現(xiàn)不能充分行使公共權力為民服務,或者不能盡心盡力履行公共職責,造成行政效率下降、公共利益受損的工作行為,就是“為官不為”。簡言之,“為官不為”就是為官不謀政,在位不作為。顯然,這是與“為官有為”的內(nèi)涵相矛盾的,也是與行政官員存在的客觀根據(jù)和社會價值相悖的。

      依法行政是政府及其官員活動的基本準則,即政府及其官員必須依照憲法、法律及行政法規(guī),來行使公共職權、采用行政手段、實施行政行為。這是公共職位的固有含義,是官員謀政的政治底線。從行政法意義上講,“為官不為”是行政不作為的違法行為;“行政不作為”屬于行政行為范疇。行政行為分為抽象行政行為和具體行政行為,前者具有普適性,后者具有特別性?!盀楣俨粸椤钡摹靶姓蛔鳛椤卑l(fā)生在具體行政行為中,而究竟什么是“行政不作為”?理論界尚無共識。我們的理解是,如果官員在“公共行政領域負有應當作為的權利義務且具備能夠作為的條件,但在行政法定程序上卻沒有作為或不充分作為的行為”[2],就是“行政不作為”。這表明,政府官員在工作中積極作為不僅是普通道德責任,也不僅是行政法律責任,而且是建立在普通道德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之上的特定行政道德責任,是政府官員法定的責任與義務?;蛘哒f,行政官員在一定的政府機關工作崗位上,有作為是必須的、法定的,做好工作、工作做好是應該的、道德的。同時,行政官員的職務是政府依法授予的,組織為實現(xiàn)其使命,對官員制定有約束其行政行為的紀律,這也是官員在行政工作中必須遵守的,即行政官員有為或不為要受到組織紀律的限制。

      在我們把“為官不為”放在法紀框架探討的同時,有必要進一步思考在行政官員遵紀守法前提下的作為(to act)和不作為(not to act)之間存在著的適度問題。因為,“為官不為”一般都沒有達到違紀犯法的程度,只不過沒有達到既遵紀守法又充分作為的適度。而行政官員在遵紀守法極限內(nèi),一方面在工作崗位上任何事都不干的過度不作為很少見,另一方面在工作崗位上任何事都自己干的過度作為也很少見。這就是說,在行政官員的活動區(qū)間很少存在“兩種極化狀態(tài)”:過度不作為而形成的“為官不為”,或作為太多而形成的“大包大攬”。前者不僅是公共行政效率價值實現(xiàn)的障礙,而且會使政府及其人員的公信力下降;后者實際上就是美國當代著名公共行政學者沙夫里茨((Jay M.Shafritz)領銜編著、在全球公共行政領域頗具影響的《公共行政導論》著作中指出的“過度管理(overmana gement)”,它不僅“導致微觀管理和組織僵化的結果”,而且“阻止形成更高效率的組織單元”[3]。因此,“兩種極化狀態(tài)”對法紀雖不是直接違反,但也是一種間接、隱性違反,都是政府良好治理不愿看到的。問題的關鍵是,我們探討的“為官不為”更多的是指行政官員在工作崗位上的“有所作為而沒有充分作為”的行為現(xiàn)象。如何考量“有所作為而沒有充分作為”呢?一是要根據(jù)工作職責考量,行政官員如果對于工作職責范圍內(nèi)的常規(guī)性工作沒有做充分或者做得效率低、質(zhì)量差,那就是“為官不為”;二是如果行政官員僅僅把常規(guī)性工作做得充分且效率高,而在工作中不能積極主動、開拓創(chuàng)新地提升工作的水平和境界,尤其是遇到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突發(fā)事件時不敢擔當責任,錯失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良機,那么這些無疑也是“為官不為”。無論哪一種情況,都將不利于公共行政為社會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

      公共行政的根本屬性是公共性,它決定了大公無私、為民服務是行政官員的工作本性。1883年問世的《彭德爾頓法案》規(guī)定,行政職位不是黨派私產(chǎn),而是一種公共職責[4],其工作本質(zhì)是公共服務。美國當代著名公共行政學者登哈特夫婦指出,公共服務工作要求“作為一名公共行政人員,你不僅有義務實現(xiàn)效率和效能,還要對許多幫助界定公共利益的實體作出回應,這些實體包括民選官員、立法機構成員、顧客或選民團體以及普通公民等。……要完成這樣的重任,其途徑是相當復雜的,當然回報也是特別的。在為公眾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你可以獲得一種特殊的成就感和個人滿足感,這一切都源于為他人提供服務以及對公共利益的追求”[5]。這表明,行政官員在工作崗位上,基于對行政公共性的維護,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作為,敢于作為,高效作為,優(yōu)質(zhì)作為,這不僅是理所當然的公共職責,而且是一種彰顯公共性的社會理想抱負。行政官員倘若“為官不為”,無論其出發(fā)點還是落腳點都會留下自私、狹隘的腳印,都是與公共行政本質(zhì)相背離的,都是與公共職責的社會使命不相容的,不僅不利于實現(xiàn)公共利益,甚至在以隱蔽的形式化公為私。因此,對于“為官不為”及其危害性萬不可小覷,它雖是生長在政府機體上的慢性病,但任其滋蔓,必會養(yǎng)癰為患,不僅官員個體會步入違紀犯法的泥潭,而且會使政府墜入失信于民、腐敗無能的深淵。

      二、“為官不為”的類型表現(xiàn)

      研究“為官不為”的類型表現(xiàn)有助于在現(xiàn)實中對行政官員“作為”“不作為”的外延把握,但“為官不為”作為公共行政領域的一種頑疾,其滋蔓要受政府組織內(nèi)外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制約,這就造成了厘清行政官員“作為”“不作為”邊界的問題。在客觀上,政府組織是一個錯綜復雜的龐大系統(tǒng),處在這一復雜組織系統(tǒng)中的行政官員,其所作所為的情況十分復雜,這就造成了對體現(xiàn)官員“作為”與“不作為”的效能、效率和效益的考評困難,對一個行政官員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的行為哪些是“作為”的、哪些是“不作為”的表現(xiàn)難以作出精準判定,即便有種種法紀及職責的規(guī)則為標尺。因此,對于“為官不為”類型表現(xiàn)的研究,學術界及實務界還未形成共識,造成在實際中對“為官不為”的判定處在原則性指導、案例性參照的窘境。

      “為官不為”在公共行政領域有哪些類型表現(xiàn)?這一問題不單是一個實務性問題,而且是一個學術性問題。當然,這兩個問題并非完全分割的,即使對“為官不為”的類型表現(xiàn)進行學術上的探討,也離不開對其實務性的研究,甚至只有通過對其實務性研究,才能上升到理論層面的學術探討。就學術界來講,關于“為官不為”類型表現(xiàn)的研究主要有兩種觀點:“現(xiàn)象說”和“主觀說”。前者是以“為官不為”的表現(xiàn)特性為依據(jù)的分類,后者是以“為官不為”的主觀屬性為依據(jù)的分類。

      “現(xiàn)象說”將“為官不為”分為懶政、庸政和怠政。其一,“懶政”。它是與“勤政”相對應的概念,二者的根本區(qū)別在于“懶”和“勤”?!皯小钡淖至x是沒興趣、不自覺(做某事);“勤”的字義是主動盡力(做某事)。由此可以說,懶政者并不是沒有能力做事,而是出于安逸享受的價值觀對工作不感興趣、不自覺盡力。其二,“庸政”。庸即為平庸、碌碌無為。但“平庸”與“平凡”并不等值,平庸者甘于平凡,而平凡者不滿足于平庸。庸者的思想意識為得過且過、貪圖安逸、推卸責任、懼怕?lián)敗⒁蜓嘏f;庸者的行為表現(xiàn)是只顧眼前利益,滿足現(xiàn)狀,不思進取,工作能力差、水平低。庸政與懶政是一對孿生兄弟,甚至在內(nèi)涵上相交相融。其三,怠政。怠即為懶惰、松懈之義。如“怠”字用在行政工作語境中,它就表現(xiàn)為有意識地不積極工作,使工作效率降低;如“怠”字用于政府對人民群眾的工作服務的語境中,它就表現(xiàn)為對群眾接待上的冷淡,說客套話,不辦實事。當然,怠政與懶政之間的關系是難解難分的。由于庸政、怠政、懶政的內(nèi)涵相容,三者雖都屬于“為官不為”,但彼此間的外延差異也不很大,所以,有時可以用“懶政”這一概念統(tǒng)稱之,或者“廣義的懶政”與“為官不為”可以等量齊觀,包括庸政、怠政和“狹義的懶政”。

      “主觀說”的“為官不為”分類認識不完全一致,有的將“為官不為”三分成“不想為”“不敢為”和“不會為”,而另一種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不愿為”的類型,我們可以稱其為“四分法”。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指出:“當前‘為官不為’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能力不足而‘不能為’,二是動力不足而‘不想為’,三是擔當不足而‘不敢為’?!盵6]這是對“為官不為”類型“三分法”的典型解讀,并在劃分中從工作能力、發(fā)展動力和責任擔當分別指出了每一類型產(chǎn)生的原因。我們在接受這一解讀的前提下,認為學術界有人主張“為官不為”的“四分法”也是有道理的。

      “不愿為”。其關鍵在“愿”,即愿望,它泛指心中期望實現(xiàn)的想法,但凸顯對某一特定事物或情感的欲望、向往或強烈傾向性?!安辉笧椤钡摹盀楣俨粸椤笔侵冈诠ぷ髦型宰约旱呐d趣、喜歡偏好來選擇性地干工作,合乎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就干,不合乎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就應付湊合走形式、弄虛作假圖清閑。其表現(xiàn)為:或者對上級部署囫圇吞棗、斷章取義,執(zhí)行上級決定照本宣科、等因奉批,甚至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以前怎么做就怎么做,別人怎么做就怎么做;或者不愿到艱苦困難的地方或崗位工作,不愿幫助基層和群眾排憂解難,不愿同基層和群眾打交道;或者工作上喜歡造聲勢、出風頭,搞“形象工程”。“不愿為”者怕到基層吃苦、怕動腦筋勞神、怕多工作吃虧、怕群眾找麻煩,實質(zhì)上是形式主義和享樂主義在作怪。

      “不想為”。其關鍵在“想”,即思索、想辦法?!安幌霝椤钡谋玖x就是不深入思考、不想法設法地把工作干好。雖然在“不愿為”中也有“想法”的意思,但它偏重于對所干工作的感性認識、興趣愛好;而“不想為”中的“想法”則偏重于對所干工作本質(zhì)上把握的理性思維。“不想為”在工作中的表現(xiàn)是:滿足現(xiàn)狀、不思進取,保守封閉、守攤應付,只想做官、不想做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精神頹廢、缺乏熱情,遇到問題繞道走,碰到矛盾就上交,工作任務不是“一退六二五”,就是“踢皮球”“擊鼓傳花”。這類“為官不為”既非“不敢為”也非“不能為”,而是工作的私利心重,甚或是腐敗分子,但迫于反腐強勢,擔心“露馬腳”,于是“不做事、不惹事、不犯事”;或者認為“多干工作”不合算,不如業(yè)余做生意、搞兼職。這兩者在本質(zhì)上都是利用公共權力謀求私利,不過是形式不同而已。

      “不敢為”。它的相對概念是“敢作為”,其體現(xiàn)在公共行政領域必須是以遵守法紀為底線的。即行政官員要弄清楚在法紀框架內(nèi),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心存為官做事的尺度?!安桓覟椤笔窃谛拇鏋楣僮鍪鲁叨鹊那疤嵯拢ぷ髦姓J定“刷碗必打碗,刷碗越多打碗越多”的歪理,膽小如鼠、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干事,怕工作失誤擔責任,怕踩到紅線擔風險,職責盡量少擔,任務能推則推,滿足差不多就行,做“多栽花,少挑刺”的“老好人”,對群眾服務推諉扯皮、敷衍塞責、婉言謝絕,把群眾的苦樂冷暖“當兒戲”。這類“為官不為”絕非法紀理念下的謹言慎行,而是一種工作無責任心的謹小慎微,盡管它“并非退化為不行動”,但它“非常容易變得麻痹癱瘓”,“對已知行為的重復”,使政策執(zhí)行力弱化、工作任務擱淺、發(fā)展機遇錯失[7]。其本質(zhì)是個人安全主義,即利己主義在作怪。

      “不會為”。其中的“會”是懂得怎樣做事或有能力做事。“不會為”在工作中,往往表現(xiàn)為素質(zhì)低、能力差,對深化改革、調(diào)整結構、轉(zhuǎn)變方式等新形勢不研究,對與適應經(jīng)濟新常態(tài)的要求不熟悉,對做好工作的新知識、真本領和好辦法不學習,工作中沒主見、沒思路,時常束手無策、捉襟見肘、丟三落四,善于做表面文章、搞“面子工程”。這類“為官不為”大致發(fā)生在兩類人身上:一是混進公職人員隊伍的庸才。他們不學無術、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諳悉阿諛奉承、溜須拍馬“搞關系”,甚至認定“喝酒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喝酒”,沉迷于吃喝玩樂混朋友。二是不想再努力工作的“老同志”。他們年事已高、晉升無望,抱著“船到碼頭、車到站”的觀念,“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身在崗位不作為,拿著薪酬不做事,“一張報紙一支煙,優(yōu)哉游哉過一天”。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甚至是對公共財富的變相掠奪。

      二、治理“為官不為”的路徑

      “為官不為”導致行政效率降低、行政作風敗壞、行政生態(tài)破壞,嚴重侵蝕公共利益,已被黨和政府定性為“變相腐敗”。因此,必須以反腐倡廉之強勢,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之精神,采取有力措施治理“為官不為”之時弊。

      (一)堅定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

      為民服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理念,以良好行為為民服務是行政官員的根本職責。威爾遜認為,所謂良好行為,一是“對其為之服務的政府的政策具有堅定而強烈的忠誠”;二是“經(jīng)常感興趣的是盡他的才智作最大的努力,用他的良心”為公眾作最大的服務[8]1-27。在我國公共行政領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及其人員的根本宗旨,它決定著行政官員的世界觀、權力觀和事業(yè)觀。據(jù)此,行政官員要情系人民、權為民用、滿足民需、造福于民。而“為官不為”喪失或淡化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工作中過多地考慮個人得失,尸位素餐,占著職位不做事,對其決不可等閑視之。因此,要通過經(jīng)常性的為民服務教育,使行政官員不斷提升為民服務的自覺,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良好動機,充分認識為官要有為、有為必勤政,把為民服務實實在在體現(xiàn)在最崇高的工作事業(yè)當中。

      (二)用法治思維強化職責義務

      公共行政的工作內(nèi)容無論有多大差異,但具有共同的法定職責。行政官員必須依法行政,用完備的方式信守法律,并承擔違法失責的后果。但“為官不為”往往缺乏法治思維,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權比法大、依言代法、以權壓法,甚或靠鉆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的“空子”辦事工作。當依法行政上升到工作規(guī)程,“為官不為”者就喪失了工作積極性,為了不出事,干脆不做事,滿足于做“太平官”;出工不出力,出力不盡力,逃避法定責任與義務。因此,要依法治理“為官不為”:一方面,要切實履行法定職責。依法規(guī)范、約束行政官員的行為,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依法辦事、為民負責,為民服務、造福于民。另一方面,不得法外設定權力。即不得沒有法律法規(guī)依據(jù),而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增加其義務的決定,切實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積極回應公民訴求,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接受責任后果的獎懲。

      (三)用完善的激勵機制管干部

      要使公共行政充滿活力,就應引進競爭激勵機制?!盀楣俨粸椤毕飧刹筷犖樵煅δ埽档凸残姓倪M步動力與活力。其原因很多,其中就包括競爭激勵機制不完善或激勵機制與干部管理無關的因素。在有些行政機關中,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成績?nèi)巳擞泄?、失誤個個有責,受獎勵人人有份、遭處罰個個不少;人人不是創(chuàng)先爭優(yōu),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碌碌無為。改變這種局面就要做到:科學設定績效考核的指標、程序,客觀公正評估政績,褒勤貶懶,獎優(yōu)罰劣;推行公開承諾制,根據(jù)職責承諾的事必須按時保質(zhì)保量完成,實施階段性考核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全面考評干部德能勤績廉,健全優(yōu)勝劣汰機制,重用積極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優(yōu)秀干部,淘汰消極不為、品低能差的平庸干部;實行公開選拔、民主評議、競爭上崗,為那些德才兼?zhèn)洹⒐ぷ髑趭^、業(yè)績顯著、清正廉潔,贏得群眾擁護、同事認可、下級滿意、領導肯定的干部提供充分的進步空間。

      (四)健全行政監(jiān)督與問責機制

      行政監(jiān)督的關鍵是對權力的監(jiān)督。行政權力依法獲得與行使,是一種來自于民、用之于民的公共權力。按照洛克(John Locke)的說法,公共權力“既然只是為社會謀幸福,因而不應該是專斷的和憑一時高興的,而是應該根據(jù)既定的和公布的法律來行使;這樣,一方面使人民可以知道他們的責任并在法律范圍內(nèi)得到安全和保障,另一方面,也使統(tǒng)治者被限制在他們的適當范圍之內(nèi),不致為他們所擁有的權力所誘惑,利用他們本來不熟悉的或不愿承認的手段來行使權力,以達到上述目的”[9]?!盀楣俨粸椤庇袡嗖蛔鳛椤⒂新毑槐M責,甚至脫離法定軌道濫用權力,這就改變了公共權力“只是為社會謀幸?!钡某踔浴R虼?,治理“為官不為”必須加強行政監(jiān)督:在權力集中的部門實行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分事行權,定期輪崗,強化工作流程控制;實行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同時,“為官不為”的突出特征是不履行或未正確履行法定職責,為此,必須嚴格行政問責。行政問責制是對因故意或過失不履行法定職責或未正確履行法定職責,使行政的秩序失?;蛐氏陆?,或者對損害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敗壞行政機關形象和威信的行為進行內(nèi)部監(jiān)督和責任追究的制度。我國現(xiàn)已制定了承擔行政不作為責任的標準及其處理辦法,這雖是道德層面的問責,但標志著對官員工作有了制度性要求。具體就是:嚴格實行事先定責、事中查責、事后追責制度;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問責,權大擔大責、權小擔小責,責大重處理,責小輕處理;敢于問責,無論官大官小、有無“靠山”,一旦發(fā)現(xiàn)“為官不為”就問責;正確處理問責結果,健全責令公開道歉、停職檢查、引咎辭職、責令辭職、罷免等問責方式。

      (五)用培訓鍛煉提升行政才能

      為官,光有勤之愿、勤之勇不行,尚需有勤之能。而能力來自善學善用、培訓鍛煉。早在公共行政學創(chuàng)立之時,威爾遜說過:“僅僅依靠沒有經(jīng)過訓練的辦事天才,是不能把我們從行政管理方面可悲的嚴重失誤中拯救出來的?!薄霸谌魏吻闆r下,我們都必須有一支受過充分訓練的、以良好行為進行服務的官員隊伍?!盵8]1-27但是,“為官不為”者滿足現(xiàn)狀、平庸頹廢,學習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習慣于文山會海、花拳繡腿,貪圖虛名、弄虛作假,基層調(diào)研走馬觀花,甚至為了出鏡頭、露露臉,坐在車上轉(zhuǎn),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如同群眾諷刺說“調(diào)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zhí)行隔座山”。如此,是不能適應新形勢、提升能力水平的。所以,必須加強培訓學習、基層鍛煉,增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本事,避免墜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局。一要培訓學習常態(tài)化,分期分批針對行政官員工作實際中的突出問題,進行專題培訓學習;二要嚴格實施干部定期基層調(diào)研制,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沉下心、鉆進去,全面看、用心看,看真情、摸實底、求實效;三要切實執(zhí)行青年干部基層掛職鍛煉的規(guī)定,重視干部提拔基層工作經(jīng)歷和階梯式升遷經(jīng)歷,限制沒有基層經(jīng)歷或跨越式提拔者的晉升或重用空間。

      [1]理查德·D.賓厄姆,等.美國地方政府的管理:實踐中的公共行政[M].陳玲玲,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7.

      [2]楚迤斐.依法行政論域的治理“懶政”探析[J].中州學刊,2015(6).

      [3]杰伊·M.沙夫里茨,等.公共行政導論(第6版)[M].劉俊生,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300-301.

      [4]張乾友.公共行政的非正典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14.

      [5]羅伯特·登哈特,珍妮特·登哈特.公共行政:一門行動的學問[M].譚功榮,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6]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0.

      [7]史蒂文·科恩,威廉·埃米克.新有效公共管理者:在變革的政府中追求成功(第2版)[M].王巧玲,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20-21.

      [8]伍德羅·威爾遜.行政學研究[G]//彭和平,等,編譯.國外公共行政理論精選.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

      [9]約翰·洛克.政府論:下篇[M].葉啟,瞿菊農(nóng),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86.

      [責任編輯 張家鹿]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6.008

      2016-06-20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16BZZ006);河南省政府決策研究課題招標項目(2016B279);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團隊支持計劃(2017-CXTD-08)

      D630.1

      A

      1000-2359(2016)06-0059-05

      楚迤斐(1981-),女,河南新密人,管理學博士,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為官不為公共行政職責
      《公共行政評論》2023年總目錄
      LNG安全監(jiān)管職責的探討
      滿腔熱血盡職責 直面疫情寫忠誠
      人大建設(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0
      徐鉦淇:“引進來”“走出去”,都是我們的職責
      外國如何治理“為官不為”
      著力整治“為官不為”,助力民營企業(yè)發(fā)展
      人民論壇(2016年28期)2016-12-23 18:29:39
      “為官不為”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33:03
      基于反身性理論對公共行政學實踐教學局限性的解讀與探析
      各級老促會的新職責
      我國公共行政的系統(tǒng)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學習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08
      平山县| 泸西县| 桃园县| 中山市| 盘锦市| 驻马店市| 饶阳县| 岑溪市| 格尔木市| 炉霍县| 景德镇市| 和田市| 信阳市| 旬邑县| 玛曲县| 江西省| 鹤壁市| 铜鼓县| 周口市| 罗山县| 华池县| 昌黎县| 突泉县| 通化县| 澄城县| 塔城市| 乃东县| 阳朔县| 锡林浩特市| 杭州市| 句容市| 扶沟县| 万载县| 衢州市| 安西县| 同江市| 定远县| 印江| 慈利县| 汤原县|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