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鳳榮
(石家莊學院 河北·石家莊)
西柏坡時期中共文化建設是指在西柏坡時期,我黨為了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自覺建立、完善經濟、政治、法律等制度機制、塑造和傳播人民當家作主、平等、自由、法治等文化精神,進行物質文化環(huán)境、思想、精神、制度、行為、作風建設,形成與其價值追求相一致的思維、共識、行為習慣和環(huán)境的過程。西柏坡時期我黨通過系統(tǒng)的文化建設,為順利實現(xiàn)由戰(zhàn)爭向和平、由革命向建設的轉折提供了必要的精神、制度和實踐保障。西柏坡時期積累了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
西柏坡時期中共文化建設高度自覺性與一致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形成了我黨的核心價值體系。西柏坡精神是在中國開啟革命和建設這兩條道路的歷史交匯處和轉折期形成的,它既體現(xiàn)了幾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所匯聚的文化精神,更體現(xiàn)了西柏坡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法制等建設的創(chuàng)新成果,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形成黨從革命到建設的完整的核心價值體系,奠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基因和雛形。盡管當時沒有提出“核心價值”這個概念,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本精神與要素卻貫穿其中。西柏坡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形成了建立人民聯(lián)合政府,實現(xiàn)人民民主專政,建設獨立、自由、文明富強的國家的共同理想。從價值觀上基本形成了自覺堅持愛國、獨立、自主、和平、平等、民主、自由、法治等價值追求。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道德觀和以愛祖國、愛人民、勤勞節(jié)儉、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等光榮觀。黨自覺把這些價值觀時刻貫穿并體現(xiàn)于精神制度和行為文化建設中,貫穿體現(xiàn)于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的文化建設中,讓這些價值體現(xiàn)在工作生活中,讓人民群眾能夠實實在在看到這個黨是個什么樣的黨,是否選擇跟她走。而人民選擇了跟著共產黨,就是對這種價值追求的認同。
第二,自覺保持文化內部各要素之間的一致性。文化內部要素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的物質載體等。而內部要素的一致性,并非意味著從未相互偏離,而是表現(xiàn)為對這種一致性的自覺和發(fā)現(xiàn)偏離及時糾偏,確保其一致性的回歸。西柏坡時期,我黨尤其是領導干部特別重視自覺保持文化要素的內在一致性。如人民當家作主是我黨一貫追求的核心價值之一。其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是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黨在文化精神方面強調人民民主;從制度建設上、領導和決策制度上,實行新三三制,農民代表大會制、領導干部到基層調查研究并及時請示匯報制、政治協(xié)商制等,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民主之精神;從方法上強調走群眾路線,反對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從行為上,大量歷史事實表明,從井岡山到西柏坡,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黨人都是尊重群眾、愛護人民,為人民謀幸福的典范,所以取得了群眾的信任。并通過整頓黨和干部的思想、組織、作風等方式及時糾錯。正因如此,共產黨及其軍隊才能夠在敵人的圍追堵截、傾力消滅中頑強的生存發(fā)展,才有了甘當小學生、趕考、兩個務必的精神思想,共產黨才走出西柏坡成為執(zhí)政黨,新中國的國體法定為人民民主專政,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才喊出人民萬歲的心聲。可見,黨在文化建設中,成功做到了精神、制度、行為的高度一致。同時,領導干部在各領域執(zhí)行政策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西柏坡時期,體現(xiàn)了價值精神的宣傳與追求、制度所維護的精神、利益和領導干部行為實踐、工作、生活作風所體現(xiàn)的思想精神傾向的高度一致性,是黨順利完成歷史性轉折,建立新中國不可或缺的文化保障。
第三,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法治文化、黨建文化、文藝文化等建設一致性。政治、經濟、法治、黨建、文藝、宣傳文化建設的一致性集中體現(xiàn)在它們內涵相同的價值追求。毛澤東早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提出了具有長期指導意義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即新民主主義的文化是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指出了其民族性、科學性、人民性,為文化發(fā)展指明方向。1947年5月3日,毛澤東修改新華社稿件《五四運動二十八周年》加寫到,沒有五四運動所開始的新文化事業(yè),“革命戰(zhàn)爭和革命建設的勝利是不可能的……我們十分需要廣大有力的革命文化事業(yè),為戰(zhàn)勝敵人克服困難之共同目標而奮斗,為獨立、民主、和平的新民主主義中國而奮斗”。強調發(fā)展文化事業(yè)的重要性,明確提出我們的文化價值追求和奮斗目標。在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文藝宣傳文化、黨建文化、法治文化等不同領域文化建設之中,均體現(xiàn)了這些價值精神。政治上,黨加強這些價值精神的宣傳,制定和完善保障民主決策、民主議事、民主參與的制度和渠道。土改中真正決策機關是黨領導下的農會,參與如何分配利益等決策;華北人民政府權力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等。在黨的自身建設上,主要是在思想和行動上堅定為人民謀利益,強調發(fā)揚人民民主,強調走群眾路線,堅持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反對官僚主義、主觀主義、脫離群眾和實際的現(xiàn)象。文學藝術方面,文化藝術作品反應和宣傳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和平等自由民主的價值,積極反應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宣傳上,引導、教育、團結人民追求光明與真理。劉少奇在1948年10月對華北記者團的談話中講到“報紙辦得好,就能引導人民向好的方向走,引導人民前進,引導人民團結,引導人們走向真理。如果辦得不好,就存在很大危險性,會散布落后的錯誤的東西,而且會導致人民的分裂,導致他們相互摩擦……如果和群眾聯(lián)系不好……黨什么也不怕,就怕這一項……有人說,老百姓算社么,有點官僚主義算什么!這就比一萬美國軍隊更可怕……”。在法制方面,華北人民政府在短短13個月里,頒布了訓令、法令、條例、規(guī)章、通則、細則和辦法就有一百多項,幾乎涉及支援前線、經濟建設、金融財政、立法、司法、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領域,為新中國成立奠定了政治、經濟、社會、法制等層面的基本法律制度。注重保障法制能夠公平公正分配當事人合法權利與義務,并有效維護民眾平等、自由、當家作主等合法權益。1947年董必武在土改會議上關于土改后農村生產和負擔問題的報告中提出,嚴禁貪污,謹防腐化,建議完善懲辦貪污法令,反對特權。這些無不反映平等性、人民性等新民主主義文化特質,無不體現(xiàn)黨關于民主、平等、公正的價值精神。因此,不同領域文化建設具體的內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反映的核心價值和精神追求是一致的。
西柏坡時期我黨面臨即將成為執(zhí)政黨的考驗,在與國民黨進行決戰(zhàn)的同時,為誰執(zhí)政,如何執(zhí)好政,如何不斷提高執(zhí)政能力,提高治理能力的內涵等成為黨和毛澤東必須思考的、根本性的重大歷史課題。為此,我黨進行了系統(tǒng)性文化建設。
第一,突出黨自身的思想文化建設。轉折時期要減少曲折,就要明確轉折的依據、主要問題和矛盾,有清晰而堅定的轉折方向、轉折目標、轉折方式和路徑;有思想、組織、制度、作風的保障;有理論、業(yè)務素養(yǎng)的干部隊伍和黨內富有活力的優(yōu)良文化生態(tài)。這需要加強黨自身文化建設,一方面向全黨講清為什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方向。為此,毛澤東用歷史的方法,用聯(lián)系的方法說明我們黨為什么要堅持信仰馬克思主義?!白詮囊话怂牧隳犋f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候,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求真理……向日本、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派遣留學生之多,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認為這些可以救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俄國人舉行了十月革命……也只有這時,中國人從思想到生活,才出現(xiàn)一個嶄新的時期。”說明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強調堅持馬克思主主義政黨領導的重要性。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黨二十八年的三大寶貴經驗時,第一條就是“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lián)系人民群眾的黨”。因此,每到歷史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總要整頓自己的思想和隊伍,目的就是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討論、直面問題、明辨是非,批評與自我批評,從而統(tǒng)一思想,進一步提高黨員干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水平,堅定信念與奮斗目標,改善黨的作風,以適應新時期的新特點,保障完成新的任務。
第二,黨對自身問題及時警醒和解決。西柏坡時期整黨與以往不同,要解決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zhàn)與以往不同。以往是爭取黨和軍隊生存發(fā)展壯大,現(xiàn)在是面對蔣介石撕破和平建國協(xié)議,悍然發(fā)動內戰(zhàn)的挑戰(zhàn),我黨我軍要徹底消滅國民黨反動派,建立新中國,真正實現(xiàn)民族獨立與人民解放。在這歷史性轉折關頭,黨對自己隊伍的整體現(xiàn)狀和存在問題及其影響具有真切的把握和清晰的認知,并予以及時整頓和解決。如黨內不純的問題。彭真《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報告》中認真分析了黨內存在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不純的三種情況。并尖銳批評投機思想:黨內投機分子主要靠兩面派,領導喜歡什么便說什么,不是從實際出發(fā)……翻云覆雨、吹拍騙、投機思想全有。明確指出對這三種黨員三種處理辦法,即具體通過走群眾路線,打通思想;批評與自我批評;組織整頓解決。劉少奇在全國土地會議上的結論中指出,土改不徹底的三個原因是政策不徹底,黨內不純,官僚主義的領導。提出“要發(fā)揚民主,訂立一臺民主制度,便利群眾去監(jiān)督……所謂群眾路線就是領導者走群眾路線,問題是領導者決定政策、考慮問題、決定辦法時,要有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人們利益高于一切……測量政策正確與否,要以最大多數(shù)人的最大利益為標準”。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同志嚴正指出,要保持黨的純潔性、戰(zhàn)斗性和先進性。警醒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的要求。體現(xiàn)了我黨在面對轉折時具有正確的自我定位、自我教育、自律意識和強烈的問題意識。不僅清晰認知存在的問題,還要有勇氣自我清潔,有明確具體的解決措施,以提高黨的領導力、隊伍的純潔性和凝聚力。
第三,加強和創(chuàng)新制度建設,促進價值精神更好實現(xiàn)。一是加強集體領導與決策制,反對個人專斷。在1948年的中央九月會議上,對健全黨委制度作出了原則性的條文規(guī)定:必須建立健全黨委會議制度,一切重要的問題,均須交委員會討論,由到會委員充分發(fā)表意見后,做出明確決定,然后分別執(zhí)行強調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二者不可偏廢。并對黨委集體討論和做出決定問題提出了詳細規(guī)定;二是加強紀律與法治建設。加強黨內紀律建設。如強調黨員對黨章的遵守,強化黨內保密紀律,黨內組織紀律、廉政紀律等。面對建立新中國對新的法律體系的需要,西柏坡時期成為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最重視法治建設的時期。而且把制定和實施法律與實現(xiàn)我黨價值追求,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人權與合法權益緊密結合統(tǒng)一起來,強調平等立法、執(zhí)法、司法、守法相統(tǒng)一;強調黨員干部率先守法;三是堅持黨內生活民主制和黨內監(jiān)督制。通過黨內生活民主制和黨內監(jiān)督,保證黨的自潔、自我更新功能。這是維護黨的團結統(tǒng)一,提高黨的領導力的重要法寶;四是強化群眾監(jiān)督機制。如任弼時在中央機關工作人員黨總支聯(lián)席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是人民子弟兵……群眾利益就是我們的利益,群眾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群眾的損失就是我們的損失”。規(guī)定干部要接受領導和群眾雙重考察和鑒定。
第四,培育經得起考驗的干部隊伍。干部是執(zhí)行落實政策方針、把信息準確傳遞給群眾的橋梁,是黨的思想精神的體現(xiàn)者。面對執(zhí)政的考驗,必須培養(yǎng)大批經得起考驗的干部。因此,毛澤東重視黨員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強調提高其理論、政策水平,加強紀律性。特別重視黨內學習、教育和提高修養(yǎng),注重在實踐中的考驗與鍛煉。西柏坡時期,黨內有許多新知識分子和工農干部,對許多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不清楚,對許多問題不會解釋;面對和平環(huán)境,我們的干部要面對權、利、名等各種誘惑,而黨的干部在重大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思想上的任何困惑與動搖,都直接影響著黨的價值目標和精神的追求與實現(xiàn),影響著黨群關系和工作的效果。因此,黨特別重視通過辦學校、培訓班、實踐中鍛煉等方式,從理論上、思想上、組織上和實踐中培養(yǎng)、考驗和使用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
西柏坡時期,我黨特別重視黨內部、黨員干部與群眾、黨與民主人士等各界群眾的溝通,建立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加強指導,及時解決問題的溝通機制。而這種順暢溝通是保障全面真實地掌握情況,落實和強化群眾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工作,糾正偏失,保障工作正確方向和任務順利完成的法寶。
第一,建立情況掌握機制。一是調研即領導干部與最基層民眾的溝通。中央領導重視基層調研,他們利用一切工作機會與基層民眾交談接觸,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指導工作;二是我們的工作機關向群眾開放。讓群眾有問題敢說、能說,有地方說,群眾意見能夠順暢上傳;三是上級及時聽取下級工作匯報。通過會議、討論反映工作中的問題和難處,統(tǒng)一思想和商議解決問題的對策,這是最常見的溝通方式。但要實事求是真正反映問題不易。西柏坡時期真正做到問題擺在桌面上。董必武強調:大家要不怕講錯話。共產黨員不是神,是各種元素組成的一個實體,每個人都有講錯話的可能……不要人講錯話,就是不讓人阻止同志的發(fā)言……你有講錯話之權,別人有批評錯話之權。領導開放、真誠與信任的態(tài)度,是來自第一線的同志反映真實情況的前提。這為全面了解情況,科學決策奠定了基礎。
第二,建立工作指導機制。工作任務不是布置下去了就完成了,發(fā)現(xiàn)問題不是批評就算了,而是針對不同階段、環(huán)節(jié)、工作對象和面臨的具體問題,給予思想、方法等及時提醒、明確指導。劉少奇在關于土改問題給晉綏同志的一封信中指出:我們沒有把群眾發(fā)動起來的重要因素是群眾不了解我們,“許多干部違背群眾路線,沒有把這項任務一一向群眾解釋,而用很惡劣的方法去執(zhí)行”。指導基層干部多向群眾做耐心細致地解釋工作。劉少奇特別強調,“對于受群眾批評和反對的干部向群眾實施任何報復的行為……必須給予懲處?!庇辛ΡU狭苏鎸嶍槙车臏贤ń涣?。統(tǒng)計顯示,僅在《西柏坡紀實》中明文記載的,中央在一個月中,關于部隊作戰(zhàn)、城市工作、干部工作、蔣管區(qū)群眾工作、青年工作等批示、指示、回復等就有200多個。部隊、工委、后委向中央請示、匯報等有十幾個,工委聽取匯報和對地方工作調查指導的電信有近20個。
第三,注重與民主人士的溝通協(xié)商。西柏坡時期,傳承了我黨一貫聯(lián)合民主黨派的政策。并以會面、信件、會議、報紙等形式與民主人士溝通信息,促進理解和共識。據雷潔瓊回憶,1948年冬天,接到民主促進會負責人馬敘倫來函,通知雷潔瓊和他的愛人嚴景耀到華北解放區(qū)參加中共召開民主黨派會議。毛澤東談到:民主黨派選擇自己應走道路問題,希望民族黨派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與共產黨真誠合作問題;革命勝利后召開新政協(xié)會議問題,希望廣大知識分子在全國解放后,積極參加經濟建設和科教文化事業(yè)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等問題(西柏坡記憶第四卷)。1949年1月22日,中央給東北局的《中共中央關于對待民主人士的指示》中提出我黨對待民主人士的方針是:“以徹底坦白與誠懇的態(tài)度,向他們解釋政治的及有關我黨的政策的一切問題……除黨的秘密和某些策略外,一切可以公開談的都可以談……以加強共同努力的精神?!闭俏尹h真誠與民主人士溝通,真心與之共同協(xié)商建設新中國大業(yè)的真情實感,爭得了民主人士的支持。
第四,注重與全國人民的溝通。通過溝通讓全國人民知道戰(zhàn)爭進程、發(fā)展趨勢,宣傳解釋我們的政策,讓廣大民眾堅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必勝的信念,從而達到鼓舞士氣、爭取中間力量,打擊孤立敵人,獲得支持的目的。僅在1947年4月、5月兩個月份,毛澤東就親自撰寫或修改新華社稿件就有六篇。5月30日毛澤東撰寫新華社稿:關于當前時局的評論,揭露“和全民為敵的蔣介石政府,現(xiàn)在已經發(fā)現(xiàn)它自己處在全民包圍中……并想不出逃脫的辦法?!边@些有力地鼓舞和團結了全國人民,分化和孤立了敵人。
第一,保護和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共表現(xiàn)出了繼承、保護與揚棄的態(tài)度。如西柏坡時期我黨十分重視對文物等物質文化的保護,對優(yōu)秀精神文化的傳承。如1948年11月華北人民政府頒布《關于文物古跡征集管理問題的規(guī)定》,12月頒布《關于保護文物古跡的訓令》,明文規(guī)定禁止軍隊拆毀占用,“古寺、廟、觀、庵、亭、塔、牌坊、行宮”和“碑碣、塑像、雕刻、壁畫、冢墓、古跡發(fā)掘遺址、名人故里之特殊建筑,以及其他有紀念意義之附屬物等”均屬保護之列。軍事上,傳承了為國為民、不怕犧牲、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思想理念;個人修行上,傳承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內勝精神;理想志向上,傳承了修身治國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等思想。從中共領導者身上看到他們謙虛善學、修養(yǎng)自身、勤勉工作、以民為本、忠勇愛國的優(yōu)良品質。
第二,我黨十分重視總結和傳承黨在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西柏坡時期,我黨十分注重傳承紅軍時期、抗戰(zhàn)時期等不同歷史階段我黨我軍積淀下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作風。1947年6月,朱德在把《把紅軍優(yōu)良傳統(tǒng)恢復起來》的講話中,批評部隊在勝利面前,脫離群眾的不良風氣。他說:“我們的紅軍改編成八路軍……帝國主義也都知道,因此最怕他,警覺性也很高,就是因為我們有鐵的紀律,它與人們血肉相連,能得到人民擁護??墒俏覀冊S多同志忘了……我們的軍隊是人們的勤務員,在人民之下而不是在人民之上,軍隊打罵群眾,就是勤務員打罵主人,主人就會不要你,軍隊就會脫離群眾走向失敗……我們的衙門與國民黨不同,國民黨縣衙門必須有層層警衛(wèi),衙門深似海,人民不敢進出。我們的干部沒有官架子,更不需要那一套威風,老百姓不怕,敢進去,敢說話,一切都能講清楚就很好?!泵鎸Ω锩鼊倮烷_啟建設之路的挑戰(zhàn),黨必須發(fā)揚三大優(yōu)良作風,這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之一。這些超越時空的傳統(tǒng),至今仍閃耀著中華民族對愛國、平等、公正、民主、自由、和平、幸福等精神的不屈追求之光輝,永遠激勵著后來者為了這些精神和價值而奮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