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空間視域下的東坡赤壁及其文化表征

      2016-03-16 11:38:03
      關鍵詞:赤壁黃州東坡

      郭 茜

      (西北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

      空間視域下的東坡赤壁及其文化表征

      郭 茜

      (西北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9)

      自北宋烏臺詩案之后,東坡躬耕于黃州,并時常攜友清游赤壁,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此后,人們便常于黃州赤壁紀念東坡。至清代,黃州赤壁定名為東坡赤壁。作為地理空間,東坡赤壁有斷崖壁立,江水平闊,景致殊異。作為記憶空間,自東坡泛舟寫下二賦一詞之后,文人們于東坡赤壁泛舟、新建建筑、舉行儀式,在與東坡相同的空間中懷念東坡、體味其人生興味。作為想象空間,無論是赤壁圖、戲劇或是他處山水,人們都于其中寄予了對東坡赤壁空間的向往,凝結了思考與情感。而東坡赤壁空間所蘊含的符號化內(nèi)容是對東坡人格精神的體悟與追思、對自身內(nèi)在精神的認同。

      東坡;東坡赤壁;空間;文化記憶

      作為北宋杰出的文人,蘇東坡文字與人格對后世影響深遠。烏臺詩案是東坡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語,并媒蘗所為詩以為訕謗,逮赴臺獄,欲置之死,鍛煉久之不決。神宗獨憐之,以黃州團練副使安置。軾與田父野老,相從溪山間,筑室于東坡,自號‘東坡居士’”[1]。東坡赤壁作為東坡居住與清游之地,不僅對于東坡個人意義重大,對整個文化史也有很大影響。

      少年成名、睥睨王侯的東坡在黃州生活困頓,躬耕自給。黃州五載,東坡躬耕于田野,融入百姓民生,又多次攜友共游赤壁,于陡壁江山之中、清風明月之間感喟人世空漠。正是前所未有的人生挫折、被推到生死邊緣的切身體驗,使得東坡在痛苦中深潛、思考,重新認識自我與外在世界?!肚俺啾谫x》、《后赤壁賦》與《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呈現(xiàn)出的對人生的浩渺幽思、對待困厄的襟懷與態(tài)度、對生命與解脫的反思,無不表明東坡的內(nèi)在自我從混沌頓走向了清朗,從憂懼走向了曠達自適。其中既有深刻真摯的退隱哲思:“蘇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即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它不是對政治殺戮的恐懼哀傷,而是對整個人生、世上紛紛擾擾究竟有何目的和意義這個根本問題的懷疑、厭倦和企求解脫與舍棄,”[2]也有豁達開闊的自在自適的人生觀念:“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盵3]這些為后代的文人們提供了一種新的人格范式,以使他們安頓內(nèi)心、慰藉情感,并于仕途沉浮間保持精神的獨立與自由,以自適自在的姿態(tài)去尋找、發(fā)現(xiàn)審美化的生活。

      黃州尤其是東坡二賦一詞提及的赤壁,則從此進入了文化視野之中,從地理空間逐漸成為了記憶空間、想象空間,成為后人紀念東坡、延續(xù)關于東坡的文化記憶的路徑之一。

      一、作為地理空間的東坡赤壁

      東坡赤壁的歷史悠久,地貌特征明確,作為地理空間而言,它有三個顯著特征:一、地貌特異,其狀如鼻。東坡赤壁亦曾名為“赤鼻磯”,“赤鼻者,乃一大石突出于外,形如象鼻,其色微赤,故名?!盵4]其特異的地貌很早便引起人們的注意。 二、東坡赤壁占據(jù)了特殊的地理位置,呈現(xiàn)出獨特的自然景致。長江自三峽入江漢平原,水勢平緩。至東坡赤壁一段,既有陡峭聳立的江岸,又因赤壁磯于江心突起,使得水流受阻,進而呈現(xiàn)出了湖面一般的安靜、浩瀚,背靠高崖、面臨大江,使得山光水色在這里匯聚,成為不可多得的峭壁、靜水共存之境。如《水經(jīng)注》中所載:“江水左經(jīng)赤鼻山南,山側(cè)臨江川?!盵5]而赤壁磯下游,則一改其靜、深之態(tài),奔騰而下,咆哮湍急,正如蘇轍所描繪的,“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濤瀾洶涌,風云開合,晝則舟楫出沒于前,夜則魚龍悲嘯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盵6]其上游、下游風景迥異,令人驚嘆,卻各具情致,吸引著文人墨客們吟賞山水。 有學者實地考察赤壁風景,并與東坡二賦一詞中所描述的空間嘗試聯(lián)系對應起來?!皩嶋H地形表明:‘入江’而象鼻子的磯頭,‘虎豹’似的‘峻峙石崖’,‘壁立’‘穿空’的‘亂石’,在赤壁山臨江一線,惟有南面這一磯頭與之相吻合。同時,‘后賦’中還如實地再現(xiàn)了磯頭上之陰森氣氛:‘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畨粢坏朗俊?,化作‘孤鶴橫江東來’。這種‘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陰森氣氛,‘夢一道士’化作‘孤鶴橫江東來’的幻境,只有在上述那種險峻的磯勢和環(huán)境中才能形成?!盵7]92三、東坡赤壁的建筑。最早的人工建筑可以追溯到晉朝的橫江館,唐宋之際建筑不斷增多,例如棲霞樓建于赤壁山較高之處,可俯看江景。直至北宋元豐年間,蘇東坡被貶之后,在赤壁磯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頗具規(guī)模的紀念東坡建筑群,包括了東坡、雪堂、南堂、黃泥坂、遺愛亭、快哉亭等,這些建筑在蘇東坡離開后,幾經(jīng)興廢,作為東坡重要的遺跡,文人們紛紛前往以此追憶東坡。例如南宋的陸游曾在《入蜀記》記載了當時建筑。

      至東坡,則地勢平曠平豁,東起一壟頗高。有屋三間,一龜頭,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頗雄,四壁皆畫雪,堂中有蘇公像,烏帽紫裘,橫按筇杖,是為雪堂。堂東大柳,傳以為公手植。……又有四望亭,正與雪堂相值,在高阜上,覽觀江山,為一郡之最,亭名見蘇公及張文潛集中。坡西竹林,古氏故物,號南坡。今已殘伐無幾,地亦不在古氏矣。[8]

      明代以后,赤壁建筑不斷擴大,且都以紀念東坡,取東坡詞賦中名句命名,諸如酹江亭、臨江亭、羨江樓、水月亭、東白亭、浮春亭、問鶴亭、共適軒、萬仞堂、暗井等。不幸,這些建筑均在明末的戰(zhàn)火中被毀。清代康熙年間,于成龍重修赤壁,同治七年黃岡人劉維貞再修赤壁。1982年以后,赤壁再次修繕,增加了新的景點,現(xiàn)有建筑物為東坡紀念堂、二賦堂、棲霞樓、涵暉樓、挹爽樓、碑閣、酹江亭、坡仙亭、睡仙亭、放龜亭、問鶴亭等,氣勢宏偉[7]101。時至今日,東坡赤壁建筑林立、游人如織,然而,已經(jīng)無法確定東坡當年的舊跡所在,人們依然對于東坡當年躬耕的“東坡”所在地發(fā)表不同觀點。

      二、作為記憶空間的東坡赤壁

      黃州的生活之于東坡,是困厄也是成全?!拔迥甑狞S州生涯不僅為東坡的詩文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使他的人生態(tài)度更加堅毅、沉穩(wěn)。從這個意義上說,不僅‘東坡居士’這個別號產(chǎn)生于黃州,連東坡這個人物也是誕生在黃州”[9]。而赤壁則更明顯地成了凝結記憶的空間存在。不僅如此,東坡在二賦一詞中吊古懷今,將自身的際遇思考、赤壁的歷史資源乃至整個的文化積累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的“整理”,在不脫離實在的東坡赤壁空間的基礎上,形成、發(fā)展出了三種具有符號性的文化記憶空間。

      第一種是作為“被喚醒的空間”的東坡赤壁?!盎貞浶蜗笮枰粋€特定的空間使其被物質(zhì)化”[10]31,東坡赤壁正是這樣一個實在的客觀存在的空間,二賦一詞所描述的山水景致、甚至東坡生前遺跡皆可以構成空間載體,喚起讀者對于東坡其人的品評及閱讀其詩詞作品時的思考與審美體驗。

      文人們游覽東坡赤壁之余,體味人生況味、吟詩作賦者多矣。謝功肅輯《東坡赤壁藝文志》中李開侁的序言說:“東坡后八百余年,盛衰存敗幻若奕棋,過客騷人何止億萬?!盵11]1謝功肅自序中也說:“自宋以及,吾黃文教稱盛,坡仙賦后題詠必多?!盵11]1當然,這個過程必然與文字緊密相聯(lián),只有熟讀東坡二賦一詞及其他作品,或是了解其生平與人格魅力的人們進入此空間之后,記憶才會被喚起,否則被喚起記憶的功能將會非常有限。而具有不同的東坡詩詞文本閱讀體驗的主體,其體現(xiàn)出的記憶角度與方式也迥然相異。

      譬如,以赤壁山水實物空間喚起對東坡的記憶。清代陳浩詩曰:“江風如此清,江月如此明。惟公不可見,使我心屏營。我欲乘此月,泠然御風行。左攜羨門子,右拉安期生。飛渡紫沂海,尋公白玉京。握手一歡笑,用慰千載情。”[11]13詩人觀赤壁山水,于江風明月之中慕東坡為人,恨不能跨越時代相見。清代金德嘉《赤壁懷古二首》,一以詩為東坡寫傳,一以憑吊東坡,引為知己,感慨他早已逝去:“赤壁今夜溶溶月,猶照先生古時居。先生一去雪堂虛,何人堂上夜半呼斗酒?!盵11]24清代彭心錦《赤壁放歌》曰:“坡公生平歷坎坷,牢騷這尚留山崖。公之官窮窮于詩,公之人奇奇于才。至今兩賦光萬丈,照我顏色開幽懷。青山不改壬戌歲,吹簫客去空徘徊。……我得縱飲山之巔,直與坡老相周旋。登虬踞虎隨沿緣,胸中塊壘消萬千?!盵11]22多是與二賦一詞的文本相聯(lián)系,憑借所感受的赤壁實物山水空間去抵消時間的間隔,表達對東坡的敬慕與交往的渴望。

      再如,以東坡赤壁為赤壁之戰(zhàn)的古戰(zhàn)場,并比較赤壁之戰(zhàn)與東坡貶謫所占的地位。明代楊師孔《茅伯符招飲赤壁席間賦》,認為霸業(yè)不如文章:“有時載酒秋月白,有時乘風軍火紅。乘風載酒成何事?霸圖不過銷一醉。十萬軸艫化作灰,兩篇詞賦照天地。……老瞞今已隨流水,回首東風亦羽毛。獨在坡仙重茲明代土,泛舟抽毫駕千古。”[11]21清代英啟《重修赤壁懷古詩》云:“造物置人各有地,赤壁巍峨江之隅。周郎壁壘空想象,坡公氣節(jié)高持扶。”[11]27清代劉子壯《赤壁》云:“雖無一矩周郎烈,卻有三秋蘇子詞。道士夢中猶借鶴,將軍江上豈憑龜。山川自為文人重,誰起泉途問是非?”[12]87

      又如,因東坡赤壁的景致空間喚起與東坡二賦一詞相似的思想與情感。或借東坡表達自己的體悟。明代張元忭的古文《游赤壁記》,先討論赤壁之戰(zhàn)的戰(zhàn)場遺跡在哪里并不重要,并陳說友人夢見東坡訴說平生困頓,竟相持而哭。張元忭不以為然,因為在他看來,東坡入苦海視入仙都、凈土,“何其達也”!通過東坡而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唯有大覺之后方知大夢[11]1?;蚋锌挠邢蓿瑲v史的變遷與人世的流轉(zhuǎn)滄桑。明代方孝孺《赤壁歌》:“東夏口,西武昌,赤壁峭絕當中央。奸雄將軍氣蓋世,敗卒零落慚周郎。得鱸魚,沽美酒,孰若黃州蘇子瞻,謫向江湖動星斗。噫呼嚱!曹公氣勢,蘇子文章,銷鑠塵跡荒涼。惟有江水千古萬古空流長。”[11]15

      第二種是作為“紀念空間”的東坡赤壁。紀念空間可以根據(jù)社會學的分類,分為個人紀念空間與社會紀念空間,紀念空間一般由紀念物和歷史環(huán)境所構成,而紀念空間的指向是文化記憶,故而紀念空間有塑造記憶的功能。其中,建筑是紀念空間的基本元素。

      東坡赤壁自東坡躬耕生活之后,形成了“東坡諸勝”,然而這些建筑在戰(zhàn)火烽煙中屢被摧毀,卻又被景仰東坡的人們不斷重建。除了東坡在黃州時期的建筑,后代又于東坡赤壁修建了許多紀念東坡的建筑。值得注意的是,在重建、增修的東坡赤壁建筑中,往往都會加上東坡的塑像、東坡畫像、刻有東坡文字的石碑等,以明確紀念東坡的主旨。例如在東坡去世后多年,陸游來到東坡雪堂,“看見堂的正中間掛有東坡身著紫袍,頭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坐的畫像。很顯然,雪堂還是瞻仰東坡的勝地?!盵7]108又如留仙閣,于光緒年間為紀念東坡貶謫黃州八百年而興建,位于二賦堂之東,“光緒十年秋,禹初陳廣文、山平濮參軍、星門楊茂才招同人,醵金錢,鳩工飭材,堊墻壁,髹桷楹。雙扉正開,疏牗洞達。置龕其中,塑東坡像于左。其右一像,道裝,手一物,遙望若長笛,蓋洞蕭也”[13]47。 再如萬仞堂,是明清時期東坡赤壁中的主體建筑之一,供奉有東坡之像,又名曰蘇文忠公祠。同樣是明清建筑的坡仙亭,其中呈現(xiàn)了東坡親筆書畫碑刻14塊,既有《行香子·述懷》,又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同時還有東坡親筆《月梅圖》、《佛壽圖》等。

      從細節(jié)來講,這些建筑“運用隱喻、暗示、聯(lián)想等環(huán)境手段來引導人們的思考,啟發(fā)人們的想象力,從而表達出空間的紀念性”[14]。從性質(zhì)來講,這些建筑都屬于公共紀念空間,由大眾在對紀念建筑,尤其是東坡像、塑像、書法作品明確紀念物的游覽的過程中,充分喚起有關東坡的歷史,塑造、強化人們對東坡的記憶。

      第三種是作為儀式所發(fā)生的空間,通過儀式傳遞信息?!皟x式通過定義超越日常生活和日常行為目的的視野,指向一個更高級、更普遍、更高一級的領域,這個領域以象征的形式出現(xiàn)”[15]5。這樣的象征性行為往往能夠賦予建筑、實物以某些神圣性色彩,進而塑造人們的相關記憶。在赤壁修建、重修、擴建各種紀念東坡的建筑、景點,塑東坡像,其中的奠基、揭幕、刻碑等儀式,都是不可缺少的記憶方式。例如留仙閣落成之日,程寶澍、濮文彬、楊鴻鈞等人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坡仙的儀式。而當時的黃州知府英啟親筆寫下《留仙閣記》,記其盛事、刻于石碑,亦列于留仙閣之中。

      三、作為想象空間的東坡赤壁。

      脫離實物的黃州東坡赤壁空間,在抽象的知識回憶與期待、知識與經(jīng)驗的空間中依然可以發(fā)現(xiàn)作為想象的東坡赤壁空間。這個空間一方面完全超離時間與空間,旨在“著眼于賦予精神的內(nèi)心和中間世界以穩(wěn)定性和持續(xù)性,取消其易逝性和生命的短暫性”[15]4。另一方面,著重于審美與精神的寄予,具有藝術性。

      首先,赤壁圖中的空間。以赤壁為題材的歷代繪畫作品中,幾乎全部以東坡二賦一詞的內(nèi)容為中心展開畫面與意境,表達對東坡夜游赤壁的空間體驗。其形制或以長卷,或以山水。東坡與諸客、小舟、江水、峭壁是赤壁圖空間中的必選項目。還有一些以二賦為內(nèi)容展衍開來的畫作,還會出現(xiàn)道士、仙鶴等要素。 然而,不同畫家所構思、描繪出的赤壁圖空間亦呈現(xiàn)出多樣化,例如金代武元直《赤壁圖》[16]第四冊166臨江石壁嶙峋挺拔,江中隱隱翻動波濤。東坡與客坐于舟中,互相交談。而張靈《赤壁后游圖》[17]卷六234,山色蒼茫,巨石嶙峋,東坡與客行于樹間,一葉小舟,停在山崖邊,半掩入蘆葦之中,整幅畫頗有高士雅逸之風。郭純《赤壁圖》[18]第十卷37,山壁聳立,翠色欲滴。壁下水色空曠,煙波浩渺,一扁舟載東坡與客正駛向彼岸,意境幽遠。仇英《后赤壁圖》[19]第三冊66,以東坡與友人泛舟江上為主景,以遠山近壁烘托畫境,頗有“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的意境。清代任頤《赤壁賦詩意圖》[19]第五冊424,畫面空間中既沒有峭壁,也沒有江濤,只有東坡立于崖石,舉目遠眺,若有所思的形象,且題寫了《后赤壁賦》的原句。

      赤壁圖數(shù)量之多,不足枚舉?!鞍讶烤敖缃M織成一幅氣韻生動、有節(jié)奏有和諧的藝術畫面,不是機械的照相。這畫面上的空間組織,是受著畫中全部節(jié)奏及表情所支配”[20]。但大多數(shù)赤壁圖空間中充塞的不是東坡貶黃時的憂懼掙扎,而是其新的人格范式確立之后面對世事的清醒與豁達,超逸與寧靜。赤壁圖中的空間體驗是藝術性的,文人們在創(chuàng)作、欣賞赤壁圖時,往往將自己的仕途沉伏、情感體驗投入藝術化的東坡赤壁想象之中,在東坡的襟懷中尋求釋放、共鳴與力量?!额}東坡游赤壁圖》中有:“坡仙一去今幾年,兩賦擲地聲鏗然。當時權奸肆排擊,不啻腐鼠誰復憐。我昔謫宦長沙日,滿擬經(jīng)過訪遺跡。典衣沽酒酹英靈,一吐輪囷豁胸臆?!盵21]

      其次,關于東坡赤壁的戲劇。米歇爾提出文學空間有四種類型:“字面層,即文本的物理存在;描述層,即作品中表征、模仿或所指的世界;文本表現(xiàn)的事件序列,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時間形式;故事背后的形而上空間,可以把它理解為生成意義的系統(tǒng)?!盵22]在東坡赤壁戲劇中,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故事背后的空間,對于東坡赤壁之游、二賦一詞的意義生成與解讀的系統(tǒng)。

      興起于“勾欄瓦肆”的傳統(tǒng)戲劇本身就帶著強烈的娛樂氣息,以市井的方式重新理解東坡的赤壁之游,沒有幽思古戰(zhàn)的情思,《蘇子瞻醉寫赤壁賦》正是如此?!睹忌叫恪芬苍诖肆?,只是在調(diào)笑之外,還鋪展東坡后賦中的情境。而許潮的《赤壁游》帶有較為濃重的懷古氣息,赤壁之戰(zhàn)嵌套在夜游赤壁之中,內(nèi)外相濟,使得劇中的赤壁在“古”——東坡之游與“更古”——赤壁之戰(zhàn)的意境疊加中境界闊大,韻味悠長。車江英《游赤壁》則遠離了古戰(zhàn)硝煙、人生困頓,將東坡的赤壁之游完全消閑化了,清歌賞景,悠閑醉樂。姜鴻儒《赤壁記》則根據(jù)東坡二賦的思路,將文字轉(zhuǎn)化為舞臺場景。在現(xiàn)存的以赤壁為題目的戲劇中,東坡生平或他的夜游赤壁都是中心情節(jié),赤壁之戰(zhàn)則成為備選的內(nèi)容由劇作家們選擇使用。東坡成為了戲劇舞臺上赤壁戲的核心內(nèi)容與文化象征符號。

      再次,以他處山川為赤壁空間,借此表達敬慕之情。如有的學者所說:“朝鮮時代的詩人還將漢江邊上的一處絕壁想象為東坡泛舟的赤壁,并仿效東坡泛舟賞月,久而久之,竟成風氣,李荇有詩云:‘擬把漢江當赤壁,何妨壬戌作庚辰。’又云:‘歲是壬戌也,人如赤壁然?!衷疲骸丫诚騺砦┏啾?,茲游倘亦繼蘇仙?!怀龂@,可見仰慕之深。”[23]302

      把日本的某地“比作”東坡赤壁,在那里泛舟,親身體驗赤壁游。如角田簡《續(xù)近世叢語》云:“柴野栗山常欽慕蘇公,每歲十月之望,置酒,會客,以擬赤壁游?!边€有龜田鵬齋、池內(nèi)陶所、田能村直入等人都在日本的一條河上,借以為東坡赤壁空間,體會江月清風,更體味東坡二賦一詞中的境界。長尾雨山的赤壁會就是最盛大的“摹擬東坡赤壁的例子”,他收集了大量的有關赤壁的畫和其他有關東坡的東西,都擺在赤壁會的每個會場里。他強調(diào)的是“懷念永垂不朽的偉大高尚人物東坡先生”,可見他對東坡人格的向往和傾倒[24]。

      文人們也常常在山水月色的情境中,不自覺地喚起對東坡赤壁空間的向往?!端逄蒲萘x》就有這樣的情節(jié):“有個鏡湖,是名勝之處,皇甫政公事之暇,常與李謨到彼觀覽。李謨道:‘湖光可人,尤宜月夜?!矢φc頭道:‘我亦正欲為月夜泛湖之游?!擞谠旅髦?,具酒肴于舟中,約集僚友,同了李謨泛湖飲宴。但見月光如水,水光映月,放舟中流,如游空際,正合著蘇東坡《赤壁賦》中兩句,道是: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盵25]

      另外,東坡赤壁之游也會出現(xiàn)在節(jié)慶、風俗之中,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悄然被憶起。《后紅樓夢》第十八回:“拾翠女巧思慶元夕,踏青人灑淚祭前生”中,探春扎的“又一只船燈,是東坡赤壁?!盵26]朝鮮還產(chǎn)生了傳統(tǒng)民歌《赤壁歌》以及“赤壁游船”的民俗,在大邱的“花園赤壁”和安東的“芙蓉臺赤壁”,每逢“七月既望”,人們便乘船游賞來紀念東坡[23]303。

      各種裝飾品、生活用品中也會常常重現(xiàn)東坡赤壁之游的記憶。如有的學者所言:“明人王毅用核桃刻成的‘核舟’,首尾僅八分長,卻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大蘇游赤壁’的情景。清代繪制東坡泛舟赤壁情景的工藝品更多,例如“瓷雕印盒、木雕筆筒、玉雕墨床、青花瓷瓶、焰絲琺瑯銅壺及手爐等,不一而足?!盵23]306不管是他鄉(xiāng)山水,還是各種工藝品,都有意在不同情境下建立想象中的東坡赤壁空間,以表達對東坡的懷念與認同。想象中的東坡赤壁空間,亦力圖重現(xiàn)二賦一詞中所描述的空間結構形態(tài)與諸要素,體悟東坡赤壁清游中的人生興味,紀念、向往東坡其人。

      “黃州之西有山曰赤鼻,江水所經(jīng)也。宋蘇文忠公作前后赤壁賦,而山以顯。黃人因飾公像于中,至于今七百余年,其山若為公有也”[13]45。東坡赤壁,已經(jīng)完全浸入關于東坡的文化記憶之中??臻g是文化記憶生成過程中重要的因素,而“憑借文化記憶,幾千年的回憶空間得以展現(xiàn)”[15]9。作為空間的東坡赤壁,無論是作為記憶空間,還是想象空間,都直接指向關于東坡的文化記憶。究其根源,依然在于個體甚至集體的自我精神認同。東坡“通過其文字傳達出的人生體驗、人生思考、人生境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后繼人的人生模式的選擇和文化性格的自我設計,……毫無疑問,蘇軾的人生模式是體現(xiàn)我們民族文化性格的最典型之模式”[27]。東坡的人格模式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集體的文化記憶之中,而“各種類型的集體都傾向于將回憶空間化”[10]31。人們對東坡的認可與敬愛,對其人格、文字、人生態(tài)度的認同,同時對于自我精神的認同,是東坡赤壁空間所蘊含的符號化記憶中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

      [1]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10809.

      [2]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159.

      [3]蘇軾.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1834.

      [4]劉獻廷.廣陽雜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7:93.

      [5]酈道元.水經(jīng)注校正[M].北京:中華書局,2007:807.

      [6]蘇轍.蘇轍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0:409.

      [7]饒學剛.蘇東坡在黃州[M].北京:京華出版社,1999. [8]陸游.陸游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6:2439.

      [9]莫礪鋒.黃州東坡史話之四:東坡五載黃州住[J].古典文學知識,2008(6).

      [10]揚·阿斯曼.文化記憶——早期高級文化中的文字、回憶和政治身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11]謝功肅.東坡赤壁藝文志[M].武昌:武昌正信印務館,1922.

      [12]丁永淮,吳聞章.東坡赤壁詩詞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

      [13]汪燊.黃州赤壁集[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4]田云慶.室外環(huán)境設計基礎[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96.

      [15]阿斯特莉特·埃爾,馮亞琳.文化記憶理論讀本[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16]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17]海外藏歷代中國名畫編輯委員會.海外藏歷代中國名畫[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

      [18]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中國繪畫全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19]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中國古代書畫圖目[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0]宗白華.藝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36.

      [21]黃仲昭.未軒文集[G]//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4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520. [22]龍迪勇.空間敘事學[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10.

      [23]莫礪鋒.漫話東坡[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

      [24]池澤滋子.日本文人與赤壁游和壽蘇會[G]//中國蘇軾研究:第1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488.

      [25]褚人獲.隋唐演義[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4:1086.

      [26]白云外史散花居士.后紅樓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232.

      [27]王水照.蘇軾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544.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3.027

      2015-12-16

      I206.441

      A

      1000-2359(2016)03-0130-05

      郭茜(1981—),女,陜西三原人,文學博士,西北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赤壁黃州東坡
      多情最是黃州月
      中學語文(2022年23期)2022-09-19 11:54:00
      大江東去——蘇軾的黃州時期
      藝術品鑒(2020年10期)2020-11-27 01:53:48
      大宋國民偶像蘇東坡失意黃州——《黃州寒食帖》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0
      東坡詩元代接受論
      鏖戰(zhàn)赤壁(下)
      鏖戰(zhàn)赤壁(上)
      鏖戰(zhàn)赤壁(下)
      鏖戰(zhàn)赤壁(上)
      宜興:東坡書院憶東坡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49
      东源县| 隆回县| 宁明县| 张家界市| 达孜县| 江川县| 三明市| 惠来县| 龙州县| 慈溪市| 望谟县| 库伦旗| 青浦区| 融水| 繁昌县| 和硕县| 扶绥县| 宜都市| 江陵县| 明溪县| 尼玛县| 香格里拉县| 龙山县| 芜湖市| 城口县| 亚东县| 元阳县| 阜阳市| 怀来县| 娄烦县| 阳曲县| 巨鹿县| 墨竹工卡县| 芜湖市| 台中市| 潼关县| 巧家县| 民县| 金秀| 岳阳市| 新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