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工作中的價值中立及其實務考量

      2016-03-17 14:11:59相華文羅肖泉
      關鍵詞:實證主義案主社會工作者

      相華文,羅肖泉

      (中國礦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

      社會工作中的價值中立及其實務考量

      相華文,羅肖泉

      (中國礦業(yè)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通過對西方社會學史的部分梳理,得出社會工作價值中立的本質是實證主義價值中立觀。社會工作是專業(yè)的助人活動,價值中立作為基本的社會工作價值觀,在推進本土化的過程中,價值的多元性使得社會工作者不得不面臨著價值選擇的困境。價值觀層面的困境已成為社會工作者道德壓力的關鍵來源,影響著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性與職業(yè)性的發(fā)展。社會工作者必須要在實務中尋求價值困境的突破,“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保持必要的張力”成為突破價值困境的理論指導,而“社會工作者與案主間的雙向互動”已成為本土化過程中重要的現(xiàn)實選擇。

      社會工作;價值中立;價值介入;張力

      2016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制度……支持專業(yè)社會工作”,同樣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也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發(fā)展專業(yè)社會工作”。雖然兩份報告中用詞略微有差異,但“專業(yè)社會工作”卻是一直保持與強調的內容。從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大決定“建設宏達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以來,社會工作已歷經(jīng)十年的發(fā)展,在黨和國家努力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社會工作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作為一個新生的專業(yè)與職業(yè),實務上的發(fā)展并未在理論上得以全面呈現(xiàn),仍有一些重要的社會工作議題需要被關注與討論,“社會工作價值中立”便是這樣一個困擾很多從業(yè)者的理論問題。

      一、價值中立的界定——一種實證主義的視角

      為理清“社會工作價值中立”的內涵,通常的做法是要追溯其理論根源。但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時常發(fā)生在社會工作實務當中:在談及社會工作價值中立時,價值中立便成為一個不證自明的前提。這樣的現(xiàn)象顯然會令從業(yè)者產生“應如何理解社會工作價值中立”的困惑。遺憾地是,社會工作專業(yè)中沒有相關深入的論述。那么,我們嘗試從社會工作的親緣學科——社會學著手,從“價值中立”切入,試圖挖掘“社會工作價值中立”的實質:實證主義價值中立觀。

      (一)價值中立的演進

      討論“價值中立”,我們便可看到,價值中立的演進過程也是西方社會學史的變遷過程?!皟r值中立”作為社會科學中的概念,與實證主義方法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實證主義極力主張,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研究者要效仿自然科學,奉客觀性為圭臬,以消滅主觀性為基本原則。從西方社會科學研究的發(fā)展歷程來看,這一傳統(tǒng)可追溯至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孔德。他認為社會是自然的一部分,雖然他并未明確使用“價值中立”之一術語,但為這一原則的創(chuàng)設提供了前提。沿著孔德實證主義的邏輯軌跡,在法國人迪爾凱姆看來,孔德的“觀察指導想象”的原則應該更加明確化,他指出:在科學研究中,務必排除所有成見。

      在學術界中,“價值中立”最為我們所熟識的是,莫過于被馬克斯·韋伯系統(tǒng)化了的“價值中立”概念??偨Y其理論觀點,韋伯意義上的“價值中立”含義有三:其一是,“價值中立”要恪守社會科學研究的客觀性。也就是說,如果科學家依據(jù)自我價值觀選定研究課題,那么在接下來的研究中,他便要排斥自我與他人的價值觀,客觀遵照研究材料,無論研究的結果對哪一方存在利益干預,研究者都不能強加自己的價值觀于材料解釋上。其二是,“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兩分,不能夠從“實然”中推導出“應然”,也就是在社會科學研究中,事實的世界與價值判斷的世界是兩碼事情,研究者如若超越本分進行科學評判,那么,科學將喪失尊嚴。其三是,價值關聯(lián)。吉登斯認為,“韋伯接受了新康德主義和文德爾班的觀點,認為對現(xiàn)實的完全徹底的科學描述是不存在的。現(xiàn)實由無限可分的復雜事物構成,即使我們可以關注構成現(xiàn)實的某一個特殊部分,也會發(fā)現(xiàn)它只是參與了這種無限性。任何形式的科學分析,任何科學的知識,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都包含著對無限現(xiàn)實的選擇”[1]。立足于此種意義上來講,“價值關聯(lián)”是必要的,具體就是從無限的科學知識中選擇與研究對象相關的議題,而這一點與價值中立是并不矛盾的。因為此處的價值只是與研究課題的選擇有關,并不是對研究對象做出解釋,進而滲入研究者的主觀價值。通常情況下,研究者依據(jù)其所在社會中人民所持有的一般文化價值,選擇經(jīng)驗中的某一部分題材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因而特定時代的價值目標對社會科學家的研究對象的選擇和探索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以韋伯的《以學術為業(yè)》為例,演講稿中所提出的“價值中立”,就是在呼喚科學與理性,在一個理性被質疑的時代里,非理性的頹靡之風應當被壓制,因此,韋伯的“價值中立”被賦予了時代鮮明的特征。

      不單單如此,當始于歐洲大陸的實證主義社會科學到達美洲大陸之后,伴隨著實用主義哲學的興起與繁榮,“價值中立”的社會科學研究觀在美國得到發(fā)展。在米德、杜威等人的努力下,社會學在美國已形成了本土化的特色。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家陷入戰(zhàn)爭泥潭,出現(xiàn)了群眾運動高漲等狀況,因此,較為激進的理論觀點也是應運而生。之前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帕森斯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受到了嚴重沖擊。社會學中的反實證主義傾向逐漸開始明朗化,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象力》一書中,批判了以帕森斯為代表的“價值中立”社會學。米爾斯認為,社會學研究不是中立的認識過程,而是在不同的道德的、政治的取向中進行選擇的過程。社會學認識本身與社會實踐和社會政治價值論反過來又影響社會價值被承認的程度。

      在社會大背景變遷的影響下,人們逐漸對包含“價值中立觀”的實證主義社會學產生了失落感,進而開始進行批判與反思,嘗試建構新的理論。20世紀70年代,在社會科學領域中,闡釋范式與批判范式得到了合流,從正面沖擊著主流的實證主義社會科學觀,其主要論點在于,社會科學研究需要介入研究者的主觀色彩,在社會科學研究中,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需要雙向溝通,通過投入理解的方式深入了解社會現(xiàn)象,為了減少研究者自有觀念對于研究結果的影響,需要研究者在“投入理解”與“雙向溝通”中修正自有觀念,實現(xiàn)“弱價值的介入”。在隨后的二十幾年內,實證主義價值觀很難使社會科學研究者們信服,而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價值介入”卻使大家產生了共鳴,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應屬于哈貝馬斯。他綜合批判學與詮釋學的理論觀點,提出了批判詮釋學理論,將“價值介入”這一概念進一步發(fā)展。他強調研究者的批判精神,為了實現(xiàn)改進社會的目的,他在“弱價值介入”的理論基礎上,提出了“強價值介入”。他強調研究者自我反思,強調通過“非強制的溝通”,達成共識。而這一研究路徑顯然與之前盛行的實證主義價值觀中的“價值中立”是存在差異的。

      從“價值中立”的演進過程,我們可以察覺到,這恰恰集中反映了實證主義與人文主義兩大方法論傳統(tǒng)的交鋒。當然,無論是實證主義的“價值中立”還是演變到“價值介入”,這都是對社會科學研究的反思,是進步之體現(xiàn),并無優(yōu)劣之分,只是要求我們在應用時應保持靈活的考慮,切忌抱殘守缺。

      (二)價值中立的內涵

      綜合西方實證主義價值中立觀的內容,筆者認為,社會科學中的“價值中立”內涵可以包含如下三方面內容:

      第一 ,“價值中立”不是絕對的,但“事實重于價值”是客觀原則,“價值中立”畢竟脫胎于實證主義。以馬克思為例,他為無產階級事業(yè)奉獻了一生,但他依然稱贊“從李嘉圖來說,他把無產者看成同機器、馱獸或商品一樣,卻沒有任何卑鄙之處,因為無產者只當作機器或馱獸,才促進‘生產’”(從李嘉圖的觀點看)……這是斯多葛精神,這是客觀的,這是科學[2];

      第二,“價值中立”具有時代性特征,討論“價值中立”應以歷史觀的視角看待。社會學家科塞曾指出:知識分子是為理念而生的人,不是靠理念吃飯的人[3]。他們力圖超越眼前的具體工作,深入到意義和價值這類更具普遍性的領域之中。知識分子在其活動中表現(xiàn)出對核心價值的強烈關切,他們是希望提供道德標準和維護有意義的通用符號的人。在韋伯生活的年代,絕對的、統(tǒng)一的價值信仰崩塌,爭議多于同意,尼采說“上帝死了”,韋伯說的世界“除魅”,都指向了現(xiàn)代世界的一個核心特征:共同價值的溯源已被切斷,權威性共識出現(xiàn)真空。在上帝死后,知識分子已經(jīng)不能夠以神之名義,進行現(xiàn)世價值觀的構建與經(jīng)營。正是基于此,韋伯提出“價值中立”,以表達對身處現(xiàn)世生活中知識分子的倫理要求。韋伯認為,上帝既死,諸神復活,多元的價值紛爭是現(xiàn)代知識分子面臨的困境,選擇哪一位神去侍奉,對于這個問題,知識分子無法選擇,是因為,學術只解決事實問題,而不涉及價值問題,也就是“是”與“應該”兩分。因此,學者對人們不能發(fā)布價值,因為,他們與普通人并沒有多余的正當話語權,所以,需要保持價值中立,即不作價值評價。也正是這樣的時代特征,韋伯的“價值中立”深刻的影響了后世社會科學的發(fā)展。

      用SPSS 18.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用Wilcoxon W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第三,“價值中立”是社會科學中的理想選擇,但也不能忽視理論與實踐的區(qū)別,在現(xiàn)實狀況中應具體分析,尤其需要界定它的實際應用語境。

      二、社會工作價值中立的實務考量

      如果說社會學意義上的“價值中立”呈現(xiàn)了現(xiàn)象的普遍性,那么,“社會工作價值中立”便是具體的表現(xiàn),呈現(xiàn)了現(xiàn)象的特殊性。然而,在這其中也能夠體現(xiàn)出社會工作專業(yè)的特有屬性,即社會工作實務中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之間的必要張力。

      (一)社會工作價值中立真的存在嗎?

      社會工作研究是社會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社會工作無疑也具備了西方“價值中立”概念的實證主義色彩。眾所周知,社會工作的價值觀根植于西方文化傳統(tǒng),因此“社會工作價值中立”似乎已然實現(xiàn)了與社會研究中“價值中立”的無縫對接。西方“社會工作價值中立”即“無價值介入”,這已經(jīng)成為一個不證自明的“公理”??梢哉f,多年來社會工作者一直廣泛接受價值中立的工作原則。為了贏得科學的信度,心理治療已經(jīng)邁向了“價值無涉”[4]。一些臨床工作者視價值中立為基本的臨床工作原則和倫理原則。一位奉行者提出,專業(yè)實踐要求“不帶有個人的價值觀、信仰或評判”去傾聽當事人實際上在說些什么。拉爾夫·多戈夫認為,按照許多人的說法,把價值判斷暫時放到一邊的一個理由,是在我們這個多元社會已經(jīng)不再有什么絕對的對與錯。對自己來說似乎是不對的事,對另一個人來說可能就是對的。今天是對的,明天可能就是錯的。弗洛伊德也曾指出,即使是常態(tài)這一概念也“已經(jīng)變得模模糊糊,使正常這個詞本身成了有問題的詞......我們不再贊同我們的價值觀”[5]。

      因此,通常意義上,我們所理解的社會工作價值中立是指,在面對案主開展專業(yè)服務的過程中,不摻雜社會工作者的個人價值判斷與好惡。然而伴隨社會工作的實務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還有一些重要的問題必須要考量。價值中立或撇開價值觀對社會工作者來說是否現(xiàn)實?因為,畢竟社會工作者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機器人。回答這個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許多人認為,人們一直曲解了暫時擱置評判這一社會工作中的基本概念,以致造成而不是防止了許多不道德的專業(yè)行為。

      不妨,我們以如下案例來說明,社會工作價值中立是否真的存在。

      [案例]J與D達成一致意見,要尋求幫助以“拯救”他們的婚姻。J最近發(fā)現(xiàn)D過去幾年一直與其他幾個女人有性關系。D對社會工作者說他與其他女人發(fā)生性關系只是生理上的需要。因為他在性方面的需要,所以他不能終止這些關系。盡管如此,他還是愛妻子的,想要維系自己的婚姻。D準備原諒J的過去,但是知道他同時與其他的女人有性關系便不能跟他一起生活。

      我們認為,社會工作者不應該只關心什么有效,還應該關注何為應該。社會工作實踐中的情況向社會工作者呈現(xiàn)了道德上的難題,他們有道德上的義務充當?shù)赖鹿ぷ髡?,而不是對什么是好的,什么在倫理上是正確的,以及對“是”與“非”視而不見。社會工作過程中的每一步都有不可逃避的道德和倫理問題。阮曾媛琪教授曾表示,工作員一味強調價值中立的原則,對于服務對象而言,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現(xiàn)。一如學者所言,在社會工作中,“各類的介入模式和理論,是預設了社會工作人員采取價值中立的客觀態(tài)度去了解受助者的苦況困境”[6]。加之在文化背景的差異下,尤其在華人社會中,社會工作中的價值中立是很難讓服務對象理解。

      (二)社會工作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之間的必要張力

      借用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S·庫恩所提出“必要的張力”這一概念,他在關于科學研究傳統(tǒng)與變革問題的論述中認為“科學研究只有牢固地扎根于當代科學傳統(tǒng)之中,才能打破舊傳統(tǒng), 建立新傳統(tǒng)”,“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須同時顯示維持傳統(tǒng)和反對偶像崇拜這兩方面的性格”。即科學研究者的品質在于既能夠維護科學的傳統(tǒng)規(guī)則又能夠創(chuàng)新規(guī)則,有能力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 在維護規(guī)則與突破規(guī)則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7]。

      在主流社會工作實務觀內,社會工作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間存在著矛盾。最早可追溯至休謨“是”推不出“應該”的論斷,休謨認為:“哲學普通分為思辨的和實踐的兩部分;道德既然總是被歸在實踐項下,所以就被假設為影響我們的情感和行為,而超出知性的、平靜的、懶散的判斷意以外”[8]。同理,“價值中立”屬于事實領域,是理性判斷,而“價值介入”屬于價值領域,受情感支配,在這個意義上,二者有所矛盾。

      但從社會研究的視角出發(fā),價值中立其本身就包含著一種價值選擇。如“不唯上,不為權,只唯實”,這既表現(xiàn)了中立的態(tài)度,也表達了價值觀點。同時,價值介入,作為社會研究的導向,其本身也是一種客觀態(tài)度的表達。如尊重和理解案主的價值判斷,此為一種價值態(tài)度;在尊重案主事實的意義上,這又是一種客觀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認為,在社會工作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之間存在著相互包含的關系,保持著必要的張力。

      在社會工作實務當中,社會工作者與案主間的價值判斷是一客觀事實,社會工作者必須承認并尊重案主的價值判斷,進而形成自己的價值判斷。若能夠實現(xiàn)二者間順暢溝通的前提是,共同的文化依據(jù)。但通常情況下,社會工作者與案主間由于各自的生活背景、教育程度等不同,導致他們間的價值傾向存在著差異。因此,社會工作者常常是以雙重角色出現(xiàn),既要尊重案主的客觀事實,充當“旁觀者”,又要積極參與到實務當中,理解案主的價值判斷,加之與自己的價值判斷進行“斗爭”,作為“介入者”,并做出有利于案主的抉擇??梢姡鐣ぷ髡咴趯崉债斨?,很多時候會容易出現(xiàn)如此基于價值的困境,進而加重道德負擔,承受道德壓力。

      (三)走出價值的困境

      價值中立這一基本原則,在其他社會科學領域顯示出了較強的適應力與生命力。應該肯定地是,在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初期,價值中立這一原則確實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實證主義為導向的社會工作實務方法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得社會工作專業(yè)獲得了獨立的地位。然而,筆者認為,時至今日,社會工作的發(fā)展應該走向更為成熟的階段,一味的追求技術,無異于“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社會工作是專業(yè)的助人活動,它與其他專業(yè)區(qū)別的重要特征在于獨特的利他主義取向,社會工作實務的出發(fā)點,便是具有價值性的。

      1.維護案主的利益至上。 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價值中立”的基本立足點應是“案主利益至上”。美國社工人員倫理守則第6條“社工人員最重要的職責就在于對案主負責”,香港《社會工作個人倫理守則·原則篇》第3條“社工人員應以服務目標為重”,英國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第6條“將轉專業(yè)責任置于個人利益至上”,以及臺灣社工師法第14條規(guī)定“社工人員執(zhí)行業(yè)務時,應以受服務對象之最佳利益為優(yōu)先考慮”,雖然國度與地域有所差異,但表達的意思是相同的“維護案主的利益至上”。在執(zhí)行上,社會工作者應本著奉獻、忠誠、決心與發(fā)揮專業(yè)的技巧和能力來服務案主,為案主提供正確而完整的資料。

      2.社會工作者與案主間的雙向互動。 基于價值中立與價值介入間的必要張力,在社會工作實務中,解決價值困境的關鍵應關注“雙向互動”。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社會工作價值中立,大多強調了案主的主體地位,社會工作者的協(xié)助、配合角色。然而,大量社會工作實務表明,這樣的角色定位是不夠完善的。越是直接面對案主,價值中立的效力越是有所減弱,因為這顯然已進入到價值介入的領域。在與案主的互動中,社會工作者應以第一身份的姿態(tài),深入體會的真實感受,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與案主間達成共識,協(xié)助案主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

      3.推動“價值中立”的本土化進程。 在社會工作實務中,“價值中立”原則持續(xù)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是其本土化的進程。社會工作本土化一直是我國社會工作發(fā)展過程中持續(xù)討論的話題。不得不承認,作為舶來品的社會工作專業(yè)或職業(yè),在中國的環(huán)境下,顯示出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狀況,如何推進社會工作的本土化,這不是個人能夠完成的事情。同樣,作為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價值中立”也不得不實現(xiàn)它的本土化。在我國發(fā)展社會工作,“價值中立”顯然是很難實現(xiàn)的,政治因素、道德因素是無法擺脫的考慮因素,因此,在充滿人情的中國社會工作語境下,對于從事一線社會工作服務的工作員來說,自己的角色定位顯得非常重要。

      三、結語

      社會工作意義上的價值中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但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單純的強調中立而不談彼此間的聯(lián)系,這是一個不太可能的事情。我們不禁發(fā)問,社會工作的使命是什么?大陸學者王思斌教授曾有如此的論述“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者的強烈的助人觀念驅動的社會互動,它是一種價值相關的社會行動”[9]。那么,為何還要提價值中立呢?我們覺得,價值中立本身并無問題,但是一個理論的發(fā)展應具有時代性特征,如果一味將其作為解決問題的固有模式,那它也會陷入僵化的境地。因此,不斷賦予其時代新內涵,是保持社會工作價值中立這一久遠原則不斷豐富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工作者去關注社工倫理層面的內容,去反思社會工作的基本守則,這是好的現(xiàn)象,這也會是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尤其是價值觀本土化發(fā)展的重要進步。

      [1] Giddens A.Capitalism and Modern Social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1:138.

      [2] 周曉虹. 社會科學方法論的若干問題[J].南京社會科學,2011(6):1-7.

      [3] 王小章.從韋伯的“價值中立”到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J].哲學研究,2008(6):78-84.

      [4] Parroyy C.Towards An Intergration Of Science. Art and Morality:The Role Of Value in Psychology[J].Counseling Psychology Quarterly,1999,12(1):5-24.

      [5] 拉爾夫·多戈夫.社會工作倫理實務指南[M].隋玉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106.

      [6] 朱志強.社會工作是什么[A].載何國良,王思斌.華人社會社會工作本質初探[C].香港:八方文化企業(yè)公司,2000:21-22.

      [7] 托馬斯·S·庫恩.必要的張力[M].紀樹立,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224-225.

      [8] 劉勇.“是”推不出“應該”嗎?——休謨的道德哲學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23-28.

      [9] 王思斌.社會工作:利他主義的社會互動[J].中國社會工作,1998(4):30-32.

      [責任編輯:吳曉紅]

      Value-neutralism in Social Work and Its Practices

      XIANG Hua-wen, LUO Xiao-quan

      (School of Marxism,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

      A review of the western history of sociology enables us to find that the essence of value-neutralism is positivistic value-neutralism. Social work is professional practices of helping people, in which value-neutralism serves as the basic value. In the course of localization, the plural values make the practitioners of social work confronted with the predicament of too many value choices, which have become a major source of the moral pressure practitioners of social work feel, hindering the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Practitioners of social work must therefore in the practices find a breakthrough in the predicament of values, “maintaining the tension between value-neutralism and value involvement” being a theoretical guideline, whil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cial workers and recipients” becoming a realistic choice.

      social work; value-neutralism; value Involvement; tension

      2016-07-16

      徐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 “徐州社會團體建設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5XSM-148)

      相華文(1991-),男,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社會工作倫理。

      C916

      A

      1672-1101(2016)04-0074-05

      猜你喜歡
      實證主義案主社會工作者
      包容性法律實證主義、法律解釋和價值判斷
      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 06:42:32
      分析實證主義、法律現(xiàn)實主義和法律方法的未來
      法律方法(2021年4期)2021-03-16 05:34:30
      案主自決原則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
      法制博覽(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社會工作者職業(yè)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yè)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個案:發(fā)揮“家一校一社”聯(lián)動作用實現(xiàn)全方位的關注與支援
      社會與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淺析實施案主自決的困境及其對策
      山西青年(2018年24期)2018-01-27 12:52:34
      重掌生活主導權
      ——認知行為治療介入精神障礙康復案例
      大社會(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社會建設(2016年4期)2016-12-01 04:34:22
      可廢止性與法律實證主義
      西充县| 宝坻区| 分宜县| 治多县| 会昌县| 浠水县| 信阳市| 玉田县| 扎鲁特旗| 辰溪县| 无锡市| 崇阳县| 湄潭县| 洛川县| 绥芬河市| 北辰区| 彭阳县| 濮阳市| 津市市| 蒙城县| 德钦县| 额敏县| 沙河市| 绥江县| 桦南县| 嘉祥县| 宣威市| 灵宝市| 唐海县| 临邑县| 沈阳市| 洪洞县| 威宁| 嘉峪关市| 镇平县| 六枝特区| 汉沽区| 铁力市| 临潭县| 阿坝县|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