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華民族與尚武精神

      2016-03-18 08:23:02曹永勝
      中國軍轉民 2016年2期
      關鍵詞:尚武精神

      ■ 曹永勝

      ?

      中華民族與尚武精神

      ■ 曹永勝

      戰(zhàn)斗精神培育,是戰(zhàn)斗力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鍛造能打勝仗部隊的基礎工作和永恒課題。在當今和平與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在中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大力提倡和培育國民的愛國意識和尚武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尚武是一種力量的象征,是堅韌不拔的意志,是英勇無畏的血性和膽識。尚武是習近平主席在新時期大力倡導,解放軍將士做“四有”軍人中“有血性”的具體體現(xiàn)?!坝醒浴本褪窃诔缟猩形渚竦倪^程中強化軍人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兵法云:戰(zhàn)雖有陣,而勇為本焉。戰(zhàn)爭不僅是軍事實力的對抗,也是軍心士氣的較量。戰(zhàn)斗精神培育,是戰(zhàn)斗力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鍛造能打勝仗部隊的基礎工作和永恒課題。在當今和平與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在中國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大力提倡和培育國民的愛國意識和尚武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中國歷史上的強弱與尚武精神緊密相關

      中華民族歷史上并不缺乏尚武精神。早在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瘋狂的北方游牧民族,憑借快馬彎刀,幾乎將中原民族當成了任意宰割的牛羊和隨意索取的庫房,不斷入侵邊塞,燒殺劫掠無惡不作,其殘忍野蠻的程度比近代的倭寇有過之而無不及。漢高祖劉邦就曾被匈奴單于冒頓圍困于白登山,后來只是僥幸逃脫。匈奴太過強大兇猛,農(nóng)耕民族打不過人家,所以漢朝早期主要用和親政策來維持與匈奴的關系。直到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國策由和親為主轉變?yōu)榇驌魹橹鳌P鄄糯舐缘臐h武帝成為奠定整個國家尚武精神的第一位領袖。漢朝大量招兵買馬,訓練騎兵,與匈奴多次鏖戰(zhàn),漸漸占據(jù)上風。整個社會的精英人才都愿意從軍報國建功立業(yè)(此即尚武精神),于是出了名將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有了班超的“投筆從戎”。霍去病威名遠揚,漢武帝十分喜歡他,要給他建造府邸,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句,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于是漢武帝將整個國家的力量凝聚起來,發(fā)動了對匈奴人的全面反擊,最終匈奴被兩漢絞殺在大漠之中。據(jù)說漢族之稱就來源于匈奴對我們的贊嘆,匈奴騎兵曾經(jīng)橫行西域,也曾騷擾過中原,余部還能掃蕩歐洲,但卻始終無法企及中原的富饒,所以匈奴每當憶起漢人,必要贊美一番:“壯哉,漢家男兒!”自此“漢族”與華夏有緣。匈奴人最終記住了那句鏗鏘有力的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就是強大的尚武精神造就出來的輝煌偉業(yè)。

      唐朝也有濃烈的尚武之風,滅東、西突厥,平定薛延陀,東征高麗,奠定大唐盛世。

      遺憾的是中國人從宋朝起逐步泯滅了尚武之風。這里有個典故:大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后周的大將,他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從孤兒寡母手里竊取了江山,因此他對掌握兵權的將軍最為敏感,在江山坐穩(wěn)后,就立刻通過“杯酒釋兵權”來解除大將的兵權。趙匡胤以文制武做過了頭,矯枉過正,結果自此形成了重文輕武的風氣。同樣品級的官職,文官要比武官待遇優(yōu)厚。這還不算,皇帝千方百計地控制將軍的指揮權,將軍臨敵作戰(zhàn)要按照皇帝事先制定好的陣形,甚至還多次出現(xiàn)文人直接掌管軍隊的情況??傊?,宋朝皇帝對將軍們防范之心過甚,皇帝控制的禁軍實力明顯強于邊關守軍。因為皇帝認為,防內(nèi)甚于防外。楊家將和岳家軍都曾經(jīng)威震敵膽,卻也因此受到統(tǒng)治者的猜忌和迫害。與此同時,宋朝統(tǒng)治者有意在社會上大興文風,社會精英都勤于習文而殆于練武,歷經(jīng)兩宋三百多年的消磨,華夏子孫已經(jīng)沒有了從軍報國的熱情。雖然避免了宋朝被統(tǒng)兵大將所滅,卻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機,外患成了整個華夏最大的創(chuàng)傷。宋朝與契丹、黨項、女真和蒙古的戰(zhàn)爭都是一敗再敗,為求偏安不斷割地賠款,被異族隨意欺辱,以至于國家版圖越來越小,國威淪喪、士氣低迷,最終亡于蒙古,成為中華帝國永久的恥辱。

      明朝在許多方面繼承甚至是發(fā)展了兩宋的文化制度?;实鄄魂P心邊防戰(zhàn)事,而更注重臣下的效忠和皇權的鞏固。將軍們統(tǒng)兵作戰(zhàn),皇帝竟委派太監(jiān)來監(jiān)軍制約。與宋朝相似,武官見了文官總要矮半截。對外戰(zhàn)爭盡管有對沿海倭寇和支援朝鮮的勝利,但也僅比趙宋王朝強一點,整個明代外戰(zhàn)已不復當年漢唐時期的輝煌。因為明朝皇帝認為內(nèi)憂永遠大于外患,所以不愿讓軍隊和老百姓有尚武之風。熊庭弼、袁崇煥抗擊清軍威震敵膽,卻遭人算計含冤屈死,令人寒心;盧象升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報效國家,最終結局與其說是戰(zhàn)死沙場,莫如說是死于皇帝的猜忌和小人的讒言之下。大明帝國有這樣陰暗的政治氛圍,怎能讓軍人安心報國?在明王朝高壓政策和程朱理學的雙重精神改造作用下,百姓們大都沒有了棱角,成為順民,哪里還談什么尚武之風?所以當遇到滿洲騎兵時,兵力雖數(shù)倍于敵仍難免一敗再敗。

      元、清兩個朝代都是外族統(tǒng)治,蒙古人和滿清為了統(tǒng)治,都極力扼殺漢人的尚武民風。蒙古人占領中原后,拼命剿殺一切敢于反抗的人民,用武力威懾漢人。清朝還大興“文字獄”迫害漢族的反抗精神,培植奴才文化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他們自己卻時時不忘狩獵、射箭、勤習武藝,準備隨時鎮(zhèn)壓漢族人的反抗。滿族的兒童,在年紀很小便要學習射藝。人們教他們威風凜凜的射姿,把射姿看得比瞄準還要重要,從小進行著一種尚武精神的教育?!拔页则T射定天下”,是清朝皇帝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們曾經(jīng)以幾十萬人南下如入無人之境,征服了整個中國,應該說靠的就是一種尚武精神上的優(yōu)勢。但到后期,當八旗子弟日益墮落成為唱戲養(yǎng)鳥、斗雞走狗的膏粱紈绔之時,大清帝國也就走向了末路。

      總之,自宋太祖以來的這一千多年里,我中華民風被自己或被異族改造得七零八落,已經(jīng)不再是先秦、漢唐時代的國人,喪失了歷史上“損我王威、雖遠必伐”的那種自信、成熟和健全的民族精神,在外敵侵略面前變得不自信了。1840年,西方列強大炮的轟響震撼了中國的大地。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入侵,大清帝國沒有洋槍洋炮打不過別人,有了洋槍洋炮還是打不過別人。一個小小的日本就能讓億萬之眾的中華民族多次受辱,中華尚武國風的衰落由此可見一斑。人們逐漸意識到:鴉片戰(zhàn)爭以后國勢不振,國人蒙羞,不僅是輸在了科技上、輸在了制度上,更是輸在了精神上。

      在現(xiàn)代中國,真正喚起中國人民尚武精神的,還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chǎn)黨白手起家,發(fā)動土地革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與祖國和民族大義結合起來,使個人的“家”與民族的“國”真正結成一體,重新鑄起民族凝聚力的內(nèi)在精神基礎,并升華為義無反顧投身于解放事業(yè)的偉大戰(zhàn)斗和犧牲精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中國的勞苦大眾迎來了翻身解放、當家作主的新生活,心中充溢著保衛(wèi)和建設新中國的豪邁。他們以保衛(wèi)自己“勝利果實”的歷史主動性和“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熱忱,支撐人民子弟兵跨過鴨綠江,向二戰(zhàn)以后的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亮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以及后來的抗美援越戰(zhàn)爭、珍寶島戰(zhàn)役中,中國軍人將劣勢裝備下的戰(zhàn)斗力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滾雷場、堵槍眼、炸碉堡”的英雄壯舉屢見不鮮。

      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中國人揚名立威的典型戰(zhàn)例。當時指揮“聯(lián)合國軍”的麥克阿瑟,堪稱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統(tǒng)帥之一。面對中國,麥克阿瑟將軍犯下了輕敵冒進的兵家大忌。也難怪,中國軍隊在二戰(zhàn)中的拙劣表現(xiàn)給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50萬中國軍隊不加抵抗,就讓2萬日軍占領了東北三??;河北、山西一線的30萬中國軍隊,被3萬日軍像趕鴨子一樣趕得到處跑。在美軍官兵心目中,中國軍隊是“鴨子”,是不堪一擊的弱旅。而美軍沉湎于二戰(zhàn)勝利后的不可一世,對中國政府警告美國不可跨過“三八線”絲毫不以為意。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當年蔣介石統(tǒng)領之下的一群“鴨子”,在毛澤東的統(tǒng)率之下竟已變成了一群“獅子”!結果遭到中國軍隊的重創(chuàng)。如果說第一次吃虧是因為輕敵還說得過去,但在中后期兩軍的攻防對壘中美軍也是勝少敗多。一個世界公認最強大的國家,陸??杖娐?lián)合立體作戰(zhàn),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卻沒能打過一個貧窮國家裝備原始的陸軍,而且打的還是美軍擅長的大兵團野外攻防戰(zhàn)而不是游擊戰(zhàn),還是一再失利,輸?shù)煤軕K,成為美軍軍隊和美國國家永遠的恥辱和瘡疤。美國人從此記住了:中國已不是過去的中國,中國軍隊也不再是過去的中國軍隊了,必須以極其審慎的態(tài)度來重新研究中國,重視中國。在以后的越南戰(zhàn)爭中,我們看到美國人變乖了。中國不允許美國跨過北緯17度線,美國還真就沒對北越的目標和基地進行有效打擊,結果可想而知,越南戰(zhàn)爭打成了一場爛仗,最終只能撤出了事。

      新中國百廢待興,但發(fā)展必須要有安全作保證。中國人民又以驚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造出了震驚世界的“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人造衛(wèi)星),從此奠定了中國的大國地位?!皟蓮椧恍恰彼鶐淼恼?、經(jīng)濟、軍事和外交收益,還有對世界和平的貢獻,是多少GDP也無法比擬的。那段時期,從戰(zhàn)亂中解放出來的中國人民,憂患意識、國防觀念非常強烈,尚武擁軍氛圍十分濃厚:全民族都支持國防事業(yè),積極助力軍隊建設;全社會都尊重軍人,熱心為軍隊解決實際問題;幾乎所有適齡青年都踴躍參軍,一人當兵,全家光榮,軍人的社會地位最高,軍人是全國的偶像,最令人羨慕、最受人敬仰、最值得信賴……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充滿著精神活力和正能量。

      二、近代中國尚武精神的缺失由多種因素所致

      中國人缺乏尚武精神,有制度的原因。傳統(tǒng)中國的社會階級結構是士、農(nóng)、工、商。士這個階級是讀書人。幾乎完全是靠科舉制制造出來的。讀書人是社會上等階級,又是國家官吏的主要來源。所以政府和民間都重文輕武。這些手無縛雞之力、只會舞文弄墨的書生掌握著大量社會資源,成了社會精英階層的主流。中國不是有一句老話“好男不當兵”?清初思想家顏元指出:“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齒,秀才挾弓矢出,鄉(xiāng)人皆驚,甚至子弟騎射武裝,父兄便以不才目之”。在這種文化環(huán)境下,“宋元來儒者習成婦女態(tài)”,全國成了一個放大的禁宮。弱不禁風的秀才們只會“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

      日本封建時代社會階級結構,表面上和中國一樣,也是士農(nóng)工商,但日本的“士”是跟中國漢代一樣的武士而非文士。日本的讀書人身佩刀劍,文武雙修,令清代學者極為震撼。因為日本人從中國文化中學到了這樣的精髓:“左文右武,古之法也,不可不兼?zhèn)湟印薄<孜鐟?zhàn)爭期間,日本出了不少“儒將”,不僅能打仗,而且還能寫一手漂亮的漢字,能吟詩作賦。

      武士做事往往比文人干脆,重大決策時可能更容易成功。拿1898年中國的百日維新和1868年的日本明治維新做比較,前者失敗而后者成功,原因固然很多。但日本的明治維新主要是一幫武士在主導,而百日維新的失敗與一幫文人恐怕也有關系。

      中國人缺乏尚武精神,也有文化上的原因。中國人崇尚人和自然界的和諧,而西方人則主張征服自然。中國人相信人心向善,講究以德服人,就是在不得不動武時,還是認為最終對敵人的瓦解要靠攻心,以柔克剛,有容乃大;西方文化認為人性是惡的,都是受利益驅使的,道德說教不大可能使敵人改變態(tài)度,放棄自己的利益主張,最后的決定因素還是法律強制。我們的祖先老子有句話叫“上善若水”,大意是人的性格修煉到水的境界,就可以克制剛猛的敵人,而再也不會被敵人傷害。誰可以用刀槍傷害水呢?但是,現(xiàn)代歐美俄及日本都不相信“上善若水”那一套,他們相信實力是最能服人的道理。俄羅斯有句著名的諺語:“鐵棍橫掃,無招可擋;若要抵擋,鐵棍加粗!”他手里握著鐵棍,不會有多少耐心聽你講道理。同樣,當你拿槍指著敵人的額頭時,效果無疑超過一百部《論語》。即便人的性格真能修煉到水的境界,人的血肉之軀可無論如何不是水,除了義和團外,沒幾個人會真相信身體可以刀槍不入。再看清代的康熙、乾隆,他們都對漢文化極為推崇,但卻始終堅持不讓滿人士兵漢化。因為他們很清楚,滿人士兵的漢化會使他們喪失尚武精神。

      有人認為,從宏觀歷史看,有容乃大的中庸思想比崇尚武力更成熟和更文明,中華文明能夠歷數(shù)千年而不滅,就要歸功于和平主義的中庸思想。當尚武的西方文明遇到麻煩時,他們便會注意到中國文明的價值。中國歷史也似乎證明有容乃大的中庸思想最終勝過武力征服。蒙古人和滿人不是最終都被漢文化所同化了嗎?這種看法是十分危險的。雖然西方一些學者知識分子可能欣賞中庸思想,但是西方政客卻對此毫無興趣。而西方國家政策的決策者當然是政客而非知識分子。更何況,歷史上征服漢人的北方民族最終被漢人所同化,這樣的例子并不能用來為現(xiàn)代和平主義辯護?,F(xiàn)代中國遇到的對手,在文明發(fā)展程度上并不低于中國人,在許多方面甚至高于中國人。而逐漸喪失“尚武精神”的中國近代文明,已經(jīng)沒法同西方近代文明對抗了。

      中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農(nóng)耕文明的國家,儒家思想深深影響到中國的各個方面,甚至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中。什么“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能讓就讓,能忍就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饒人處且饒人”,“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頭”,“出頭的椽子先爛”等等。明哲保身,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甚至當牛做馬。為了一己利益,或茍活于世,什么都可以不顧,人的尊嚴,社會價值,是非曲直,親情友情,真理道義,都在“忍”“退”“怕”的灌輸下,變得無足輕重、可有可無。也就是民間所說“縮頭烏龜”。中國人怎么了?中國人怎么會變成這樣?

      中國人缺乏尚武精神,還有指導思想上的原因?;仡欀袊鴼v史上各朝代尚武精神的泯滅,幾乎都是在經(jīng)濟繁榮的時候發(fā)生的。國家一統(tǒng),沒有了強敵,領導者和精英階層也就漸漸失去了開拓精神,專心于對眼前利益的爭奪和對既得利益的享受,抗擊外敵入侵實屬不得以而為之。而領導人和精英階層的意志又直接影響著全體民眾,于是整個國家便萎靡不振。

      一般人都以為宋朝很弱,其實宋朝并不孱弱,從哪方面看都比敵國強大的多,就GDP論,唐朝也遠遠不及。但宋朝重經(jīng)濟輕武備,崇文官抑武將,因此“兵雖多而戰(zhàn)力弱,國雖富而兵不強”。宋真宗不愿打仗,他在宋軍打勝戰(zhàn)的情況下,簽下“檀淵之盟”的進貢條約。他在盤算:送給敵國一些禮物,遠比打仗花費少得多,是一個劃得來的買賣。結果,宋朝人當時的一點尚武血性,硬被他的商業(yè)盤算給葬送了。雖然換得幾十年安寧與繁榮,但宋人軍民血性卻被消磨殆盡,導致遇戰(zhàn)就敗,最終亡國。

      晚清發(fā)起洋務運動,從西方引進技術強國,GDP又得到迅速提升,出現(xiàn)過一段“中興”的跡象,全世界都以為中國強大了,中國自己也以為很強大。但實際上晚清并沒有發(fā)展出真正足以富國強兵的工業(yè),主要的裝備都是購自西方;“改革”也沒有振奮已經(jīng)低迷的民風,反而因內(nèi)部利益的爭奪讓官民更加對立。大小官員貪腐成風,大肆撈錢。在腫脹的外形下,國家的力量實際上是大大削弱了。同一時期,日本從天皇到各級官員都在捐款造軍艦,而清庭卻把剛籌措的數(shù)百萬兩海軍經(jīng)費挪用來為慈禧修頤和園賀壽。結果甲午一戰(zhàn)暴露了“虛胖”的本質。海上決戰(zhàn)時,“定遠”、“鎮(zhèn)遠”兩艦主炮只有3枚炮彈。旅順陷落,尸積如山,血流成河。前線告急,軍費吃緊,官府急了,貼出告示,許諾“助官抗日,可免三年錢糧”,但幾乎沒人響應。甲午慘敗后,中國不僅割讓了臺灣、澎湖列島,還要賠償2.3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日本5年的國家收入!日本將這筆賠款的80%以上用于發(fā)展軍事力量,這只狼一下子就養(yǎng)肥了,胃口也更大了。其他列強見狀也都紛紛撲上,把中國三十年的洋務運動成果哄搶一空。當時多少人感嘆,對于一個缺乏國家意識的民族,有何憂患可言,有何擔當可言,又有何希望可言!

      “九一八事變”時,堂堂50萬東北軍竟然一槍未放就撤到了關內(nèi)。南京政府提出“彼有強權,我有公理”,盼望著國際干預。事變第二天便向國際聯(lián)盟報告日本入侵。國聯(lián)答應了,在一個月內(nèi)三次提出“雙方撤兵”的要求。對這一本身并不公正的要求,日本置之不理。據(jù)中國駐國聯(lián)代表顧維鈞回憶,當他向各國代表逐個求援時,他們的回答令他無地自容:“你們自己都不抵抗,怎么能期望別人替你對付日本?”

      今天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也取得巨大的物質成就。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也一再弱化。這表現(xiàn)為社會內(nèi)部道德的急劇滑坡和對外部欺凌的一再忍讓。南海周邊,大國縱橫捭闔耀武揚威,小國張牙舞爪甚囂塵上,我們的民族尊嚴被肆意踐踏。一個世界人口第一、有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地位、擁有核武器和世界最大規(guī)模常備軍的國家,竟然處于被包圍、被侮辱和被挑釁的境地。

      二十世紀初,一位訪問過中國的日本人寫到,他在中國人臉上看不到西方人和日本人臉上所常有的野獸的特征。他寫這話大約有恭維中國人很文明的意思。但魯迅先生讀后卻沒有被恭維的感覺。他說:的確中國人臉上沒有野獸的特征,但有“家畜”的特征!魯迅先生的話可能有些尖刻,但他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文化的弱點。陳獨秀說:“強大之族,人性獸性同時發(fā)展。其他或僅保獸性,或獨尊人性而獸性全失,皆是衰弱之民也?!苯裉煳覀儚臍v史得出的教訓就是:國家要保持繁榮和強大,必須文武并重,既崇文又尚武,既習文又練武,二者不可偏廢。發(fā)展是硬道理,但安全是保證,經(jīng)濟發(fā)展不能以湮滅尚武精神做代價。否則,一切發(fā)展成果最終不過是別人的晚餐。

      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呼喚尚武精神回歸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國家在崛起中,無一例外會受到外敵的忌憚與遏制。何況今天的中國,處在將強未強、崛而未起的歷史關頭,更是充滿了脆弱和風險。中國已經(jīng)上升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老二”歷來都是最尷尬、最危險的位置。我們要避免這種命運,只能向世界第一強國邁進。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擺脫過去被自己和異族套上的枷鎖,重振國民的尚武雄風。

      看看中國的地緣政治,不禁讓人后背發(fā)涼。中國處于東亞大陸的中心位置,而我們的四鄰不是動蕩不安,就是虎視眈眈。還有我們的隱形鄰居——美國。凡是對我們不利的事,總伴隨美國的影子。從陸地到海洋,我國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面臨來自域外大國和周邊小國的一系列現(xiàn)實和潛在威脅。嚴峻的形勢表明,中國崛起無法繞過軍事上面臨的挑戰(zhàn),戰(zhàn)爭往往不期而至。

      這種形式有時候也會把它與集體體育課的練習相互補充:例如在集體學習動作技能以后通過晨間分組的方式練習鞏固,或者將晨間分組鍛煉的內(nèi)容設置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育游戲情境在集體體育課中開展競賽。

      我們不應該鼓吹戰(zhàn)爭,但決不能放松軍備。我們熱望和平,企盼世界和諧,但這并不由我們決定。雖然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被世界人民普遍唾棄,但國際政治要完全告別野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界的明日固然可能回歸,但那已是勝利者的再創(chuàng)作,落伍者、被淘汰者將無人問津。我國已有30多年沒有打過大仗,更沒有經(jīng)歷信息化條件下戰(zhàn)爭的考驗。這是百姓之福,卻潛藏著軍事之憂,和平可能變成“醉太平”,埋下自滿、退化、茍安、忘戰(zhàn)的危險。

      看看世界大國。英國、美國等世界列強之所以成為列強,無一是僅僅憑借經(jīng)濟貿(mào)易強國的,在貿(mào)易的背后,都跟隨著一支強大的軍隊和尚武的民族。

      俄羅斯即使經(jīng)濟滑落到谷底,依然敢于維護自己的利益挑戰(zhàn)西方,而西方國家始終不敢對它動用武力。因為經(jīng)過幾百年的征戰(zhàn)歷史,尚武精神已經(jīng)滲入俄羅斯人的血液。2015年,俄羅斯慶祝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這場戰(zhàn)爭通常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東線戰(zhàn)場,但俄并不想將衛(wèi)國戰(zhàn)爭視作二戰(zhàn)眾多戰(zhàn)線中的一個,他們保留了“偉大衛(wèi)國戰(zhàn)爭”這個名稱。確實偉大:幾乎所有的蘇聯(lián)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參與了這場戰(zhàn)爭,1900多萬人自愿奔赴前線。盡管對德國法西斯的勝利是多個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但蘇聯(lián)消滅了德軍大部——超過74% (1340萬士兵中的1000萬)。連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也不得不承認,蘇聯(lián)軍隊對軸心國部隊所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物資損毀要超過其他25個國家的總和。蘇聯(lián)在將德國人趕出國土后依然不依不饒,還攻入了柏林,逼得希特勒自殺身亡。朱可夫元帥說:“這個民族具有很強的凝集力,不被其他民族所壓垮,卻要壓倒仇人?!彼裕趹?zhàn)后安排中必然占據(jù)重要位置。與此同時,蘇聯(lián)也付出了死亡2700萬人的慘重代價——這個數(shù)字在所有反法西斯國家中也是最高的!俄羅斯人沒有忘記自己的英雄先輩,僅在莫斯科就有125條街道是以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的事件和英雄的名字命名的。即使是在21世紀初,許多宣揚戰(zhàn)爭英雄的慶?;顒佣际艿搅藦V泛支持。相比之下,我們國內(nèi)那些調侃、詆毀英雄的人該有多么無恥可悲,他們是在自毀長城!

      再看一些小國。地處中歐腹地的瑞士,國土面積只有4萬平方公里,比我們的寶島臺灣稍大一點,人口不足500萬,周邊強國環(huán)視(德、法、意、奧)。自1815年宣布為永久中立國以來,瑞士已連續(xù)200年沒有戰(zhàn)事了。在上世紀歐洲戰(zhàn)火連天時,他卻奇跡般躲過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浩劫,享受著令世人羨慕的寧靜生活。為什么他們沒有戰(zhàn)爭?瑞士人說,因為“我們隨時都在準備戰(zhàn)爭”。有一個流傳甚廣的小故事,說的是在二戰(zhàn)期間,一個德國軍官問一個瑞士軍官:你們有多少人可以參加作戰(zhàn)?瑞士軍官淡淡地說:50萬。德國軍官咄咄逼人地發(fā)問:如果我們有100萬人進入你們的國境,你們怎么辦?瑞士軍官回答道:那我們只能每個人開兩槍。這個故事的真假我們無從考證,但確實把瑞士國民驍勇尚武的民族特性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瑞士實行“全民皆兵”的普遍義務民兵制,在必要的時候,每個人都可能操起武器,明槍暗箭地射向敵人的心臟,這樣的國家有誰不畏怕三分?當年法西斯德國也曾打算入侵瑞士。希特勒以為德國大軍一過,瑞士也就滅了。然而,當情報機構告訴他拿下這個山地小國至少要付出100萬精銳兵力的代價時,這位戰(zhàn)爭狂人也只好繞著走了。

      被稱為“最小超級大國”的以色列,比瑞士還要小,只有1萬多平方公里國土,400多萬人口。以色列從1948年建國時起便從未遠離戰(zhàn)火,卻始終未被強敵打敗,反而越戰(zhàn)越強。究其原因,固然離不開美國的支持,但以色列軍民強烈的戰(zhàn)爭危機意識和勇敢戰(zhàn)斗精神,無疑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色列軍隊從來沒有和平時期的概念,始終處于高效運轉的實戰(zhàn)和戰(zhàn)備兩種狀態(tài)中。以軍前總參謀長摩西?亞龍說:“在以色列,你分不清什么是戰(zhàn)爭,什么是和平;哪里是前線,哪里是家園。”

      相反,希臘的雅典曾經(jīng)是“歐洲的明燈”,哲學、文藝成就輝煌無比,但最后亡于尚武的鄰邦斯巴達。

      羅馬帝國興起之初,南征北戰(zhàn)所向披靡;后期卻貪圖享樂舉國縱欲,羅馬帝國的士兵竟然不愿意在烈日下行軍,把生死攸關的國防交給遷徙進來的日爾曼人來承擔,所以帝國也亡于這些異族。

      科威特也曾富甲天下,人均GDP在世界排到前五位,但一夜之間就被伊拉克滅掉了。

      所以,GDP并不是一個強國唯一的指標,富國≠強國。好比兩個人搏擊,不是比重量而是比力量,不是看肥肉而是看肌肉。

      有人說,中國應該采取對外“示弱策略”,這樣人家就不會把你當成威脅。我們往往十分在意“中國威脅論”,拼命加以駁斥。這純粹是一種“古老的無知”,對西方來說效果可能相反:你越不敢競爭,他們就越自信,反映在軍事、政治、外交上,將更不把你當回事。只有常備不懈,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戰(zhàn)爭。要讓對手不敢向你輕啟戰(zhàn)端,最好的辦法是,不僅僅讓他知道道理在你這一邊,更要緊的是讓他知道你的力量強大到它別無選擇!所以,花錢在國防,就像是對國家財產(chǎn)和人民生命安全付保險費——表面上沒有直接創(chuàng)造價值,但防止了可能的損失,確保國家根基的穩(wěn)定。

      今天的青少年,從身體素質到精神意志都令人堪憂。有記者對五個省區(qū)的820名入伍新兵進行了體質調查,發(fā)現(xiàn):新兵報到第一天,從營房門口走到連隊,遠的有1500米,近的只有500米,一些新兵竟然走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新兵連組織117名新兵站軍姿訓練,不到20分鐘竟有9人暈倒。部隊乘解放車外出訓練,6公里竟然有一半新兵暈車。經(jīng)過一兩年強化軍事訓練和體能鍛煉,每個連隊仍有不少人沒達標。這些新兵的身體素質不能說不是當今中國青年整體身體素質的寫照。是什么導致了今天中國青年的這副模樣?獨生子女的嬌氣脆弱,網(wǎng)絡時代的各種誘惑,天天盯著手機和平板造成小小年紀就近視了,片面追求高分而不愿花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都是原因。這樣的青年人組成的軍隊,如何不讓人憂心?

      電影《狼圖騰》里面有一句臺詞說,中原人是屬羊的,草原人是屬狼的?!读羷Α防镎f,要有野狼團的精神。《史記》里稱,秦國的軍隊是虎狼之師,橫掃四方。狼性,充滿了野蠻的味道。我們現(xiàn)在的學生軍訓能談得上野蠻嗎?真談不上??蛇@就已經(jīng)讓學生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們擔心得不得了了。經(jīng)??吹竭@樣的新聞:“新生高溫軍訓被曬脫皮家長怒”、“90后新生入校軍訓家長陪站”、“家長找賓館幫軍訓孩子逃夜”……這樣下去,我們有何理由來嘲笑那些“草莓兵”呢?我不知道我們的學生軍訓是在馴狼還是馴羊?但我知道日本的軍訓是在馴狼,而狼長大了是要吃羊的。日本學生的軍訓練習的實彈射擊、拼刺刀、格斗術、傷口包扎,擔架制作等等,都是戰(zhàn)場上實用的本領,培養(yǎng)學生們的尚武精神。要知道,侵華時期的日軍,很多都是直接從學校走出來的學生兵。

      陳獨秀早就發(fā)出過這樣的警告:“吾國曾受教育之青年,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面纖腰,嫵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以如此心身薄弱之國民,將何以任重而致遠乎?他日而為政治家,焉能百折不回,冀其主張之貫徹也;他日而為軍人,焉能戮力疆場,百戰(zhàn)不屈也……紈绔子弟,遍于國中,樸茂青年,等諸麟鳳,欲以此決勝世界文明之猛獸,豈有濟乎?”

      落后或許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手無縛雞之力”,整個民族體魄的羸弱;真正可怕的是“心無一夫之雄”,陽剛之氣和血性全無。陳獨秀的話至今仍然發(fā)人深思。習主席深刻指出,打仗從來都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威武之師還得威武,軍人還得有血性。

      比身體素質下降更糟的,還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滑坡。

      青少年是世界觀正在形成的階段,各種誘惑難以分辨。沒有正確的三觀引導,很容易被敵對勢力引入歧途?;ヂ?lián)網(wǎng)是美國人發(fā)明的一項劃時代技術?;ヂ?lián)網(wǎng)引入中國僅僅20年時間,就幾乎蔓延到中國所有角落?,F(xiàn)在很多人不看報紙電視,主要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取信息,所以這是一塊重要輿論陣地。國內(nèi)外敵對勢力利用它們控股的大量中國門戶網(wǎng)站,不斷推薦、發(fā)布那些追捧西方價值觀念、貶低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文章和帖子,丑化毛主席、詆毀中國共產(chǎn)黨、抨擊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貶損英雄人物,從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劉胡蘭、雷鋒等,臟水在這些英雄身上潑了一遍又一遍,目的就是要摧毀中國人長期以來樹起的一個個道德豐碑,攪亂中國思想陣地,毒化社會環(huán)境和青年一代的心靈,讓中國群體麻木墮落。其用心何其陰毒險惡!

      在急功近利、拜金主義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傳統(tǒng)媒體也不能幸免。一些電視上低俗、庸俗、媚俗的文娛節(jié)目盛行,影視劇中的粉脂氣、娘娘腔十足。古裝片宮廷戲天天上演權謀算計、勾心斗角的場景,嚴肅的抗戰(zhàn)題材也被拍成了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魯迅被稱為現(xiàn)代中國的脊梁,有關部門卻從中小學課本里一再刪減魯迅作品。這些都是負能量,都在消磨人民的斗志。嘲笑愛國者,崇拜權勢和金錢,似乎已經(jīng)成為一種風潮。這是社會價值觀的一種可怕的缺失。

      新中國曾經(jīng)召喚回了國人的民族精神。但是,改革開放后,我們的民族精神又一次面臨嚴峻的考驗。物質富裕的環(huán)境、教育的缺失、信仰的迷失、文化的低俗化和社會上出現(xiàn)的腐敗等問題,使我們的民族精神受到了巨大腐蝕,讓一些國人變得更加自私、懦弱和冷漠,試想,一旦面對外來危險他們將不堪一擊。

      中華歷史之所以能夠綿延到今天,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到今天,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到今天,靠的不是悠然的心態(tài),不是自卑膨脹的優(yōu)越感,而恰恰是與我們相生相伴的對手。美國諺語說得好:要讓鹿群強壯,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狼群與他們住在同一個草原。門口有一只狼也未必全是壞事,可以讓人時刻提高警惕,不敢懈怠,從而保持一種強健的體魄。去年不僅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更是《馬關條約》簽訂120周年。我們之所以要隆重紀念,就是要牢記這段最黑暗、最恥辱的歷史,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國防教育從娃娃抓起,也早已成為所有強國的共識??偛荒芟駠柚谐哪菢?,非要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才被迫發(fā)出最后的吼聲吧!

      作者簡介:(曹永勝,國防大學外軍教研部教授,大校軍銜)

      猜你喜歡
      尚武精神
      武術散打“術道合一”的審視與構建
      體育科技(2024年4期)2024-10-26 00:00:00
      對尚武精神詞義的歷史觀察*
      古今尚武精神對比及重拾尚武精神
      武術研究(2018年2期)2018-03-12 20:52:20
      尚武精神不能丟(感悟)
      芻議金代女真人尚武精神
      《詩經(jīng)·秦風》中戰(zhàn)爭詩的特點
      學周刊(2017年21期)2017-07-01 07:45:15
      尚武精神:近代習武群體的凝聚力與社會思潮的影響力
      武術研究(2017年2期)2017-04-10 20:10:23
      淺談“尚武精神”與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國防觀念
      “尚武精神”的內(nèi)涵及在當代學校教育中的價值研究
      論“鐵血亮劍”的劍文化溯源
      江华| 建始县| 松潘县| 天台县| 平武县| 肥东县| 云南省| 诸暨市| 崇明县| 沙雅县| 靖安县| 井陉县| 大同市| 大足县| 任丘市| 谷城县| 巴中市| 吴堡县| 武安市| 梨树县| 乐清市| 巴楚县| 望奎县| 井研县| 洛隆县| 伊金霍洛旗| 贵州省| 盐山县| 色达县| 武山县| 延寿县| 宁晋县| 临猗县| 鲜城| 桃园市| 彝良县| 余庆县| 吴堡县| 察隅县| 南华县| 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