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略論北洋軍隊的用人機制

      2016-03-18 15:25:00張彧
      關鍵詞:文史資料軍官

      張彧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略論北洋軍隊的用人機制

      張彧

      (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福州350108)

      北洋時期,舊軍隊的用人機制多與地緣、學緣、親緣、業(yè)緣等因素有關。這種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軍隊的內聚力,但與軍隊在國家治理中所起的作用不相適應。

      北洋時期;軍隊;用人機制

      晚清以降,面臨嚴重外患內憂的清廷被迫實施了以軍事近代化為主要內容的變革措施,地位得以逐步提升的軍人逐漸從政治舞臺的邊緣走向了中心。以民國成立為基點,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軍人扮演著極為突出的角色,各軍事派系首領在政治上獨斷專橫,在經濟上橫征暴斂,在軍隊管理控制上也非?;靵y,在用人機制方面尤其突出,盡管有諸多規(guī)章制度,但多為一紙具文。軍官的升遷往往取決于地緣、學緣、親緣、業(yè)緣等因素??傮w而言,舊軍隊的用人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不同軍事派系的內聚力,但與軍隊在國家治理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適應的。不同軍事派系的偏狹性使得派系間的爭斗、更替雜沓紛呈,無助于形成團結安定的局面,也難以組成強大有效的力量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內外形勢。

      北洋時期舊軍隊往往以一定地域為標準選拔軍官、招募士兵。

      袁世凱為河南項城人,其提拔的將領主要是直、魯、豫、安徽中北部、蘇北等地域,這些地域的語言、風俗習慣等差別較小,具有較強的認同感。袁世凱一手提拔的段祺瑞為安徽合肥人,段雖不排斥北方人,但對籍貫安徽的卻略有偏愛。如他之所以選擇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因張是安徽人,且頭腦簡單,可以招之即來,絕對聽話。袁世凱的另一大將馮國璋身邊的武將也多是北方籍。直系大將吳佩孚比較信任直魯豫三省的人,對山東同鄉(xiāng)尤其青睞。在第一次直皖戰(zhàn)爭后,直軍又奪取陜西,以資歷、戰(zhàn)功論都應由直系大將王承斌擔任陜西督軍,但直軍師長閻相文極力鉆營,吳與閻相文相處多年,又同為山東同鄉(xiāng),最終閻相文如愿以償。

      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一些南方省份時,往往從北方招募士兵。如李厚基統(tǒng)治福建時,所編練的福建陸軍第三師士兵主要來自蘇北及黃河下游所謂大同鄉(xiāng)的河北、河南、山東。王永泉在統(tǒng)治福建時,士兵都是在直隸家鄉(xiāng)招募的。王占元在盤踞湖北期間,除嫡系第二師外,又新編了一些部隊,士兵都系直魯豫人,間有少數(shù)皖北人,下級軍官多系王占元的護兵、馬弁,中級以上軍官都由王占元的第二師調來。西北軍的士兵和官佐,大多數(shù)是直、魯、豫人,其他省份的人在西北軍當將領的很少。西北軍也主要是從直魯豫三省及皖北等地招兵,具體做法是派軍官回原籍招親募友,“好處是招的兵知根知底,沒有營混子,其次大家非親即友,向心力比較堅固”[1]。張宗昌在吉林任綏寧鎮(zhèn)守使時,所招的兵均是山東同鄉(xiāng)。陳樹藩任陜西督軍時,重用陜南同鄉(xiāng)、外省同學,號稱“二同主義”[2]。晉軍將領商震為河北人,盡管在山西多年,但并不信任山西人,在商的司令部,幾乎全是河北人,在中原大戰(zhàn)后商脫離晉軍系統(tǒng)投靠南京政府。商震原來籍貫河北保定,為靠攏蔣介石,又將籍貫改為浙江紹興。

      北方軍隊重視地域,南方軍隊也不例外。曾任廣東督軍的龍濟光鄉(xiāng)土觀念極深,在其濟軍中從不招募外鄉(xiāng)人,結果他所率領的濟軍士兵愈打愈少,而軍官愈打愈多,形成頭大腳小的局面。在黔軍中,地域因素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黔軍中的兩大派系興義系與桐梓系之得名均與地域有關。貴州督軍劉顯世既是黔軍總司令王文華的舅父和叔岳父,又同為興義人,興義系因此得名。在興義系軍閥衰落后,籍貫桐梓縣的貴州軍人掌握了貴州軍政大權,黔軍進入桐梓系時代。桐梓系首領周西成的鄉(xiāng)土意識達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周所任用的文武官員,均由桐梓人擔任。他把桐梓縣能識字的都拉出來做官,以致桐梓鄉(xiāng)間找個寫信的都困難[3]。在周死后多年,外省人薛紹銘在貴州旅行時發(fā)現(xiàn),桐梓是出官的地方。黔軍大小軍官百分之九十為桐梓人,文官則占半數(shù)[4]。

      在舊軍隊或者軍校中,地域有時被作為一種旗號。1910年四川新軍擴編為第十七鎮(zhèn)時,外省人朱慶瀾為統(tǒng)制,朱提拔的中高級軍官多是隨同自己入川的外省人,四川籍則很少。因感覺升遷無望,眾多本省下級軍官及四川軍校學生對朱的做法非常不滿。而士兵因聽不懂外省軍官的講話,加之一些軍官的性情粗暴,造成士兵對外省軍官也較為反感。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川人尹昌衡遂以狹隘的地方觀念,大肆鼓吹排外。他認為四川人應該團結起來,一致排斥外省人,川籍軍人才有出頭之日。尹在許多場合肆意抹黑外省籍軍官,有意讓他們難堪,尹的做法使他在四川軍人中獲得了較高的聲望。辛亥革命前后,外省軍人朱慶瀾、姜登選、程潛等受以尹昌衡為代表的川籍軍人排擠,被迫離川,尹昌衡奪取了四川軍政大權[5]。

      不同地域的人所組成的軍隊,往往分歧較大,整合困難,難以形成較強的戰(zhàn)斗力。1917年第九師師長黎天才在襄陽宣布獨立,參加護法戰(zhàn)爭,黎任湖北靖國軍總司令。第九師十七旅張聯(lián)陞為山東人,所部官兵一半是山東人,張不肯附和黎天才,大大削弱了第九師的實力。[6]

      不同軍事派系處于敵對狀態(tài)時,地域因素時隱時現(xiàn),對雙方的較量產生一定影響。1918年皖系首領段祺瑞設立長江上游總司令部,以妻弟吳光新為總司令,意在監(jiān)視直系的鄂督王占元。吳光新總部設于荊州城內,他以所轄官兵絕大多數(shù)是直魯豫籍,與直系部隊多有同學、同鄉(xiāng)或親友關系,不盡可靠,因而呈準段祺瑞編練嫡系部隊,在合肥一帶招募新兵萬余人[7]。北洋第十五師士兵多為直系首領馮國璋的同鄉(xiāng),軍官與馮非親即故。直皖戰(zhàn)爭時,第十五師師長劉詢站在皖系一邊。但該師廣大官兵卻不愿同曹錕直軍作戰(zhàn),對劉詢的自告奮勇,也認為是無恥的舉動,在雙方交戰(zhàn)的關鍵時刻第十五師倒向直軍。直軍大將第二十三師師長王承斌為奉天人,在直奉交惡時處境微妙。1922年直奉大戰(zhàn)在即,為激勵王積極作戰(zhàn),直系首領曹錕對王許愿,打完仗直隸督軍給他當。王承斌出任中路軍司令,很賣力氣,最終打敗奉軍,王也當上了直隸督軍,仍兼任師長。但曹錕、吳佩孚對王在第二十三師重用奉天籍軍官頗不放心,免去王的師長兼職,以旅長王維城接任。王承斌去職后,該師奉天籍的軍官三十多人一齊辭職,王承斌又為他們安排了新的職務[8]。王在直系內的被排擠導致在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時王積極參與了馮玉祥、孫岳等發(fā)動的倒直政變。

      外省軍人的統(tǒng)治往往帶有武裝殖民的味道,很難得到所在省域民眾的支持。北洋軍將領盧永祥、孫傳芳在統(tǒng)治浙江時,浙江人有“亡省之痛”,浙軍官兵對他們所依附的北洋軍有著很強的離心力,在盧永祥、孫傳芳遭遇強敵時,倒戈一擊,加速了北洋軍在浙江的崩潰。桂軍在廣東作戰(zhàn)時,經常搶奪百姓財物,如衣服布匹、豬牛雞犬等。理由是師出無名,為鼓舞士氣,準許士兵發(fā)洋財。1920年粵軍離開廣西時,把擄得的婦女裝在麻袋里,當做貨物一樣在梧州拍賣,按重量計價。左右江的百姓經常襲擊小股的粵軍,殺死后在死者頭上插著寫有“陳總司令炯明收”的字牌拋尸水中[9]。

      在舊軍隊中,同學關系非常重要,往往相互援引、彼此借重。除同學關系外,師生關系也非常重要。師生關系在舊時代猶如父子關系,軍事派系首領興辦軍事學堂,既可以培養(yǎng)軍事人才,又可以借此贏得學生的效忠,可謂一舉兩得。學生通過向老師效忠,獲得庇護,也并不吃虧。晚清時期袁世凱在編練北洋軍的過程中,設立了一系列軍事學堂,主持其事的段祺瑞因擁有眾多門徒,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袁世凱感受到了威脅,在籌備帝制時試圖通過創(chuàng)辦模范團以抵消段的勢力,但為時已晚。北洋時期的軍事派系首領為控制軍隊,擴充實力,紛紛興辦軍事學堂,或設立學兵營。程潛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以上軍官多為保定軍校與士官學校出身,營以下軍官絕大多數(shù)為廣州大本營講武學校各期學生,中下級軍官與程潛有著師生及部屬的雙重關系。1927年蔣介石趁程潛赴武漢時將第六軍繳械遣散。第六軍大部分官兵逃回武漢追隨程潛,程潛在很短的時間即重建了第六軍。四川軍閥羅澤洲性情粗暴蠻橫,但在20世紀20年代,部隊規(guī)模卻在不斷擴大,其重要原因是羅的軍官隊伍比較穩(wěn)固。羅的中高級軍官多是他的軍官學校同學,其次是同鄉(xiāng)、親戚,下級軍官絕大多數(shù)是羅自辦的軍校培養(yǎng)的學生。

      因畢業(yè)學校不同,常常會形成所謂學系,也就是不同的山頭,有的是在同一軍事派系,有的則是在同一地域不同的軍事派系。如川軍將領按就讀學校不同,分為速成系、武備系、保定系、軍官系。其中速成系和武備系的勢力較為雄厚,代表人物是劉湘、劉文輝。黔軍內則分為士官派與保定系,代表人物分別為何應欽、王天培。浙軍分為士官系、速成系、保定系、南京陸師系,士官系與南京陸師系人數(shù)較少,勢力很快衰微。武備系人多勢眾,在浙軍中舉足輕重,保定系的勢力稍弱于武備系。奉軍分為土派和洋派,土派就讀于國內軍事學校,首領為郭松齡。洋派畢業(yè)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代表人物為楊宇霆。土派又有陸大系、保定系、東北講武堂系的區(qū)分。

      同學間固然可以相互借重、相互扶助,但不同學系的存在常會產生很多矛盾和沖突。在奉軍內部,土派與洋派傾軋不斷,郭松齡倒戈反奉、楊宇霆被槍殺均與此有關。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期間,土派代表郭松齡與洋派韓麟春、姜登選因作戰(zhàn)指揮產生嚴重分歧,這種分歧蔓延到級別更低的軍官中。屬于洋派的炮兵團長陳琛將接近郭的兩位炮兵營長閻宗周、關全斌撤職。閻宗周、關全斌哭訴于郭松齡,郭一怒之下,把陳琛撤職,并令兩位營長復職。雙方的官司最終打到奉軍統(tǒng)帥張作霖那里,張以大戰(zhàn)正酣,不愿矛盾激化,命令三位炮兵指揮官一起復職。在戰(zhàn)后瓜分地盤的過程中,洋派陣營的楊宇霆、姜登選均有所獲,分別獲得江蘇、安徽地盤,郭松齡因一無所獲,憤而倒戈反奉。郭兵敗身死后,土派與洋派的爭斗暫告中止。1927年奉軍入河南作戰(zhàn),但接連失利被迫退回河北。因張學良認為韓麟春在河南指揮失誤導致奉軍失利,為使韓麟春難堪,張學良以作戰(zhàn)不利為由把旅長陳琛槍斃。在土派內部也存在著派系傾軋。郭松齡先后就讀于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及陸軍大學,他提拔的高級將領多是這兩所學校的同學。中下級軍官則多是保定軍校及東北講武堂出身,對郭重用自己同學的做法甚為不滿。在郭倒戈反奉期間,保定軍校畢業(yè)的富雙英因未當上旅長非常不滿,在連山戰(zhàn)役時叛郭投向奉軍。團長王迺義自恃陸大畢業(yè),為郭的嫡系,非常驕橫,因沒當上旅長,對當上旅長的欒云奎(士官學校畢業(yè))非常憤恨,有意拆欒的臺,不聽欒的調遣,嚴重貽誤軍機,軍長霽云怕得罪陸大系,不敢處置王迺義[10]。

      不僅不同學系的軍人齟齬不斷,行伍出身者與軍校學生也相互排斥。北洋系統(tǒng)的高級軍官多肄業(yè)于北洋武備學堂,中下級軍官多肄業(yè)于北洋速成學堂。這兩所學堂的在讀時間都不長,二至三年左右,對入學者的文化要求較低,培養(yǎng)的質量也不高,因此北洋軍系統(tǒng)的各級軍官常給人以大兵老粗的印象。因文化水平及思想認識的差異,北洋軍將領對保定軍校及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生常多排斥。北洋時期任京畿衛(wèi)戍司令有年的王懷慶對軍校學生、洋學生(一般指士官學校出身)非常排斥。尤其是洋學生,他認為帶有革命思想,靠不住。他寧可培養(yǎng)老粗和貼身副官。奉系軍閥分新、老兩派,老派以張作霖、吳俊升、湯玉麟為代表。在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前,老派對軍校出身頗多疑慮,認為軍校出身的人,才智雖好,但是思想復雜,不能指揮如意,只能做參謀和教官,不能帶兵,所謂“柳木判官,不能使喚檀香木的小鬼”[11]。奉系旁支、自詡綠林大學畢業(yè)的張宗昌對行伍出身者頗為欣賞,他認為行伍出身的將領頭腦簡單、人際關系單純,是一群無知的渾小子,這些人不會離開他,永遠跟著他走。軍校出身的就不一樣了。他們有文化、有本領,誰都需要,而且這些人同學多,認識人多,有的就在革命軍隊里干,只要同學一拉,就會投向革命軍的懷抱,由此張宗昌得出一個結論,知識分子出身的帶兵官十之八九不可靠。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張的大部分將領為行伍出身[12]。

      北洋時期馮玉祥是少有的行伍出身的軍事派系首領。他對經歷與自己相仿的軍人也非常欣賞,“粗人自知才力不足,處處謹慎,事事小心,比較可靠”;至于軍校出身者,馮認為他們靠不住,“這些人都是滿天飛的,哪里有肉就飛到哪里去”,再就是他們吃不了苦,不能與他的兵同甘共苦[13]。在馮隊伍里,行伍出身的將領占多數(shù),軍校出身者一般只能做參謀或教員,帶兵的機會很少。

      在南方軍隊中,排斥軍校學生者主要是舊桂系。舊桂系首領陸榮廷、譚浩明、陳炳錕等多出身綠林,后接受清廷招安作了巡防營統(tǒng)領,在辛亥革命中奪得廣西大權。陸榮廷等在用人時,首先是問曾否當過游勇,第二看曾否當過巡防營軍官。他們對于軍校學生是很歧視的,就是舊桂系自己辦的廣西陸軍速成學校學生也是如此。

      隨著政治、軍事形勢的變化,奉軍、西北軍逐漸改變了一味排斥軍校出身的做法。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奉軍的失利使奉系首領張作霖看到綠林出身的奉軍將領不堪大用,大大改變了對軍校學生的態(tài)度,不但對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生盡量引用,國內陸軍大學和保定軍校出身的也大量錄用。隨著軍校學生在奉軍中地位的不斷提升,形成了與老派不同的新派。在張作霖的嫡系奉軍,新派有逐漸取代老派之勢。馮玉祥在軍隊規(guī)模與控制地盤不斷擴大后,深切感受到行伍出身將領的局限性,馮玉祥嘗試著以軍校學生出任高級將領,以逐漸提升指揮水平。但馮的努力沒有達到奉軍那樣的效果。在行伍出身將領的抵制下,軍校出身者的地位、影響力始終不能同行伍出身將領相比。

      北洋時期在舊軍隊親緣和業(yè)緣也是重要的因素。段祺瑞著意提拔其妻舅吳光新,但由于吳性情粗暴,馭下無方,未能獲得大的成功。曹锳在其兄長曹錕的提拔下升任第二十六師師長,但曹锳的才能實在有限,使用的軍官多是些市井無賴,二十六師也被稱之為“茶壺隊”。奉系軍閥張作相任吉林督軍時,身邊任職的多是親朋故舊。在內侄馮占海升任衛(wèi)隊團團長后,為安撫親外甥王永恩,張把王永恩的騎兵營擴編為騎兵團,王也升任團長[14]。1926年奉系軍閥湯玉麟任熱河都統(tǒng),湯的長子湯佐榮由中校團附升為都署上校參謀,不久又出任熱河禁煙總局總辦。次子湯佐輔則擔任被服廠廠長。湯玉麟的三個弟弟均在他的手下任團長,長女婿任師參謀處書記官。貴州軍閥周西成重用岳父侯家的人,當時有“周家天下侯家將”的說法。

      在舊軍隊中業(yè)緣也非常被看重。在這方面,直系首領曹錕堪稱代表。曹錕以恢宏大度著稱,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就是馮玉祥這樣的難以駕馭的軍人也能和曹錕相處得比較融洽。曹錕對他任第三鎮(zhèn)時的部屬非??粗兀32淮伟芜麄?。孫岳在清末時曾在第三鎮(zhèn)任職,辛亥革命時到南方參加反清活動,幾經沉浮。在曹錕任直隸督軍時孫岳到保定見曹,說“沒辦法,沒飯吃,才來找三爺”。曹錕以孫岳是三鎮(zhèn)舊人,對他非常信任,把孫提升為旅長、鎮(zhèn)守使。曹錕就任總統(tǒng)后,對討論政治感到厭煩,避免多見客。一般的政要受曹錕佞幸李彥青的刁難,沒有令他滿意的紅包,很難見到曹錕,只有第三鎮(zhèn)的舊人例外。曹錕對李彥青說過“三鎮(zhèn)的人是我起家的老本,你們給我得罪了一個,我就斃了你們”[15]。奉軍在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前,將領在選拔軍官時,喜歡從身邊挑選,護兵、馬弁、司書等提升的可能性更大。

      北洋時期,舊軍隊選拔將領的標準之一就是忠順、絕對服從命令。以袁世凱為例,其選人的標準是:“奉命唯謹、效順矢忠”。何宗蓮相貌厚重、言語質樸,為袁世凱所賞識,成為袁的親信;趙倜體態(tài)雄壯、相貌端厚,被袁任命為河南督軍。王懷慶原為淮軍將領聶士成的部屬。1900年聶士成陣亡于天津,王懷慶冒死背負聶士成的尸體到安全的地方,后又將其靈柩運回安徽原籍,王的忠義之名轟動一時。袁世凱對王懷慶的做法非常欣賞,破格提拔王懷慶為標統(tǒng)(團長)。袁世凱在用人標準為其大將段祺瑞所承襲,段的最忠實的追隨者盧永祥,性情耿直、忠厚念舊,對上級絕對服從。直系選拔將領也是這個標準,“用人以順不以才”,如蕭耀南,“沉默寡言,服從恭順,熟悉公文,一望而知是一副忠實可靠的馴服樣子,得到上級信任,與同事相處的也好”。

      舊軍隊的一些將領在提拔下屬時,尤其是行伍出身的下屬時,喜歡以辱罵、打軍棍、打耳光的方式進行測試,若對方在測試過程中毫無怨懟,往往能獲得提升。京畿衛(wèi)戍司令王懷慶喜歡提拔老粗和身邊的副官,在提拔前要責罵或者處罰,視其能否貼然接受、有無怨言,然后決定升遷。山東督軍張懷芝以粗野著稱,偏好打耳光。他的同僚何宗蓮曾把一王姓舊部,推薦與張懷芝,王以遇事謹慎為張喜歡。提拔前張借故申斥并打了王某耳光,三個月后王被任命為炮兵營長。張還打趣地說“你若不愿干,想干的可多了?!盵16]西北軍首領馮玉祥對部屬的羞辱方式更多,罰立正、跑步,有的時候罰跪,自己掌嘴,甚至打軍棍。被羞辱者若臉不變色,不發(fā)牢騷,就意味著通過了考驗。

      忠實于自己的上級、尤其是忠實于與自己有恩、提拔過自己的上級是一種被欣賞的品德。劉玉春原為第八師師長王汝勤的部屬,駐防宜昌時,劉以旅長身份兼任鄂西陸軍聯(lián)合總督察處處長,負責征收、分配鴉片煙稅。因劉分配煙稅時較為公平,沒有特別傾向于第八師,引起王汝勤的不滿,于1924年將劉玉春免職。但吳佩孚對劉的善戰(zhàn)頗為欣賞,派心腹河南省長李倬章邀劉到洛陽。吳佩孚見到劉玉春后,“慰勞備至,即日聘為高等軍事顧問”,劉玉春因此對吳佩孚感激涕零,“原為之死”,自此成為吳的鐵桿戰(zhàn)將。1926年吳佩孚被北伐軍打敗,逃至河南。吳與其大將靳云鶚矛盾重重,難以協(xié)調,靳很苦惱。靳云鶚的愛將高汝桐認為,如要有所作為,必須將吳解決。靳不同意,說“如果按照高的辦法去做,在社會上看來,我靳云鶚還成個什么東西”[17]。同年吳佩孚檢閱暫編第十六師時,以其軍紀嚴明,訓練有素,取消暫編二字,頗加獎諭。第十六師師長徐壽椿徐對吳深感知遇。1927年吳佩孚逃往四川途中,獲徐殷殷招待和資助,徐還以恩上呼之[18]。若背叛自己的老長官,將會遭到普遍的批評、甚至是被孤立,處境將非常艱難。北洋時期因背叛上級而享有惡名的要數(shù)馮玉祥和沈鴻英。1924年直軍與奉軍大戰(zhàn)正酣之際,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導致直系政權崩潰。兵學大家蔣百里對馮倒戈的做法非常鄙視,認為別人可反曹吳,以馮和他們的深厚關系決不應該如此,為國家的綱紀著想,決不能容許以下犯上的事情發(fā)生。桂系軍閥沈鴻英因背叛陸榮廷、孫中山,被視為反復無常之人,和他在一起將會玷污清白。

      馮玉祥盡管有倒戈將軍的名聲,但在獲得部屬效忠方面,還是成功的。馮的大將張維璽1925年率部坐火車赴綏遠途中,一新兵在火車過隧道時受驚擾摔下火車死亡。馮極為生氣,張維璽被叫到張家口,被馮親手打了幾記耳光和一頓軍棍。但張對馮依然非常忠誠,1929年張維璽奉命進駐漢中,蔣介石為分化西北軍,派人到漢中拉攏張維璽,為張拒絕。馮聞知后,派軍法處長徐惟烈到漢中進行慰問。張召集全軍營以上軍官當著徐的面宣誓,矢志不二地永遠效忠于馮總司令。中原大戰(zhàn)后期,馮致電給張維璽,暗示他可以突圍或接受蔣介石的改編以保存實力。張復電說,愿效忠到底,決不觍顏事仇[19]。還有因為長官遭遇羞辱,下屬感到自己失職而自殺謝罪的事例。陜西督軍陸建章被驅逐出陜西時,被陜軍洗劫,妻妾女兒都受了羞辱。陸的部下包括遠在四川的第十六混成旅對陜軍首領陳樹藩切齒痛恨。一位孫姓營長自覺未能善盡職守,致使官長受辱,憤而自殺。本來看不起他的同僚,在他死后都欽敬他有血性。

      即便長官對自己不好,但在長官落難后,不投井下石被視為一種美德。時鼎岑任河南督軍趙倜參謀長多年,聲望很高,引起趙的嫉妒而被免職。后來趙倜因為反對直系而失去河南督軍位置,直系首領曹錕起用時鼎岑,并要時負責調查趙倜的家產,時婉言謝絕。

      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敗投降或于形勢不利時投向敵方都會被視為道德有虧,不僅難獲己方諒解,也難獲對方信任。1926年馮玉祥部與晉軍交戰(zhàn)于雁門關一帶、馮軍旅長張自忠因與前線指揮官韓復榘不睦,恐被韓所害,投向晉軍。戰(zhàn)后晉軍在擴軍時,對作戰(zhàn)有功的軍官不次拔擢,對作戰(zhàn)意志不堅決的將領張劍南、黃金桂、李服膺等嚴加查辦。盡管有人在晉軍首領閻錫山面前說張自忠驍勇善戰(zhàn)、善于治兵,但因張在戰(zhàn)場動搖的情況還是令閻難以對張自忠產生信任。

      奉系旁支張宗昌在東北時,隊伍主要以山東人為主。在成為山東督軍后,隨著戰(zhàn)事的日漸激烈,張宗昌大肆擴軍。此時的他已與一般軍閥不同。一般軍閥多持門戶、畛域之見,只承認一己嫡系勢力,對于旁系、雜牌隊伍,不是排斥便是剪除。張宗昌恰恰相反,廣攬人才,不分派系,不分地域,來者不拒。但張的兼收并蓄并未能使他統(tǒng)率的軍隊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正如馮玉祥所言:“(張宗昌部)烏合之眾居多,四處招集土匪隊伍,欲借以抵抗我軍。其指揮作戰(zhàn),皆互相欺哄,諱敗為勝?!盵20]張的部隊在規(guī)模擴大后因來源的復雜而松散,這種情況并不難理解。

      民國兵學大家蔣百里先生認為,軍隊紀律之進化,可分三大段。第一階段,紀律是靠法—也可以說是用刑—來維持的。第二階段,軍紀是依情感來維系的,這比較用刑法來維持的算是進了一步,用情感來維系軍紀,可以分為兩方面來講:一種是官長待士兵很好,上下感情融洽,士兵由于情的感動聽受官長的指揮。另一種則因后來兵額擴充,兵與兵之間發(fā)生感情,或由于同鄉(xiāng)同省的關系發(fā)生感情,來維系軍紀。第三階段,現(xiàn)代由于兵學革命,紀律也跟著進化到了自由—也可以說是自動—的時代[21]。北洋時期的舊軍隊,基本處于蔣百里先生所說的第二階段,以情感來維系軍隊。當時的中國,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xiàn)代國家,對人、對地域的認同更甚于國家。因此,重視地域、學緣、親緣、業(yè)緣也就很正常了。當然也會產生一些負面后果,其一便是軍事派系層出不窮、戰(zhàn)亂頻仍,一如蔣百里先生所云:“而官長之黨派乃日出而不窮,乃至同一軍也而有地域之不同,同一地也而有學派之不同,同一學也而有先后之不同。以彼小強國所浸潤而得之攻擊精神,乃益益用之于小范圍內之縱橫捭闔,無暇及于外矣,此兵禍所以繼續(xù)連年而不能自己也”。這些層出不窮的派系也因其偏狹而被淘汰。有一篇敘述四川軍閥楊森部隊的文章,對舊軍隊人事的概括頗為精準:“哪一個當官的沒有幾個以上的關系,你如果一點關系都沒有,早就不能在這里立足了”;“思想狹隘、眼光短小,私心太重,更談不上全心全意為人民。這就決定了它發(fā)展前途的局限性”[22]。

      [1]劉汝明.劉汝明回憶錄[M].臺北:臺灣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28.

      [2]韓維墉.陳樹藩事略[G]//陜西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陜西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2:128.

      [3]陳弦秋.辛亥以后二十五年間貴州軍政概述[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北京:中華書局,1961:161.

      [4]薛紹銘.黔滇川旅行記[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6:119.

      [5]陳祖武.煊赫一時的風云人物尹昌衡[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77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2:63.

      [6]辜天保.湘鄂禍亂記[G]//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近代史資料(總83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223.

      [7]費澤普.吳光新在長江上游的興敗[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52輯.北京:中華書局,1965:73.

      [8]王維城.直系的分裂和二次直奉戰(zhàn)直系的失敗[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51輯.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62:37.

      [9]廣西區(qū)政協(xié)座談記錄:舊桂系崩潰時期廣西的一般情況[G]//廣西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新桂系紀實續(xù)編(一).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6.

      [10]姚東藩.郭松齡反奉見聞[M].北京:中華書局,2008:55.

      [11]劉德權.第一次直奉戰(zhàn)爭見聞[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篇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165.

      [12]李藻麟.我的北洋軍旅生涯[M].北京:九州圖書出版社,1998:208.

      [13]高興亞.憶與馮玉祥的談話[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軍事派系篇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14]王希亮.抗日將領馮占海[G]//吉林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吉林文史資料:第25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6.

      [15]章青.曹錕的一生[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篇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748.

      [16]趙榮孝.北洋軍閥時期的何宗蓮、何豐林、何鋒鈺[G]//山東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21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6:84.

      [17]周從吾.靳云鶚側記[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篇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769.

      [18]王鏡璿.小軍閥徐壽椿興亡概述[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篇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980.

      [19]張宣武.西北軍宿將張維璽事略[G]//山東省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124.

      [20]《馮玉祥選集》編委員會.馮玉祥選集(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16.

      [21]皮明勇.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蔣百里楊杰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14.

      [22]胡憶初.楊森部隊特點[G]//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軍政人物篇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666.

      責任編校:徐希軍

      K258.2

      A

      :1003-4730(2016)06-0036-06

      時間:2017-1-20 15:3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70120.1533.008.html

      2016-07-13

      福建省教育廳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北洋時期舊軍隊用人機制研究”(JAS14059)。

      張彧,男,蒙古族,內蒙古阿拉善人,福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6.008

      猜你喜歡
      文史資料軍官
      淺談新時期文史資料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中文信息(2021年9期)2021-03-27 16:53:49
      跳傘
      論檔案與文史資料的關系
      卷宗(2020年28期)2020-02-26 15:41:19
      試析文史資料工作的歷史作用
      融媒體時代如何使政協(xié)文史資料“活起來”
      記者搖籃(2019年1期)2019-03-06 12:42:08
      哥倫比亞 軍官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政協(xié)文史資料保管與利用研究
      浙江檔案(2016年3期)2016-02-03 08:52:46
      最美師生情
      大眾文藝(2015年16期)2015-11-28 03:12:40
      地方文史資料保護新探
      迷你貝克街
      罗江县| 仲巴县| 桐城市| 大化| 沾益县| 临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吉首市| 辉县市| 西充县| 天柱县| 永新县| 蓬溪县| 马边| 开鲁县| 温州市| 永登县| 甘肃省| 江口县| 平安县| 天津市| 澳门| 盘山县| 东平县| 望奎县| 沈丘县| 舞钢市| 通城县| 白城市| 库尔勒市| 冕宁县| 宁武县| 洪江市| 丹阳市| 罗平县| 天津市| 宜城市| 建湖县| 台中市| 兴宁市|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