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言語性: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終極使命

      2016-03-18 17:29:57蔡惠君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16年5期
      關鍵詞:讀書筆記言語文本

      蔡惠君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言語性: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終極使命

      蔡惠君

      (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7)

      語文課內(nèi)閱讀教學唯有從言語生命動力學出發(fā),高頌閱讀文本與學生言語生命相互碰撞的“凱歌”,才能充分釋放學生的言語天性。廣大教師需明確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終極使命——實現(xiàn)從文本講解到激揚言語生命的轉(zhuǎn)向,并在激發(fā)學生言語欲望、借讀書筆記孕育言語苗種、助言語苗種開出寫作之花這三者的實踐上實現(xiàn)轉(zhuǎn)向的可能。

      課內(nèi)閱讀教學;言語欲望;讀書筆記;寫作

      引言

      縱觀當下的語文教材體系,絕大多數(shù)是以一篇篇的閱讀文為單元架構,并結(jié)合所選課文的“集體特色”,在單元末尾輔以相應寫作技巧的點撥;審視當下的語文課堂模式,則以講授教材中的一篇篇閱讀文為主要樣式,在學期中穿插一定的寫作練習與指導,偶爾輔佐相應的練習講評,而練習講評的著重點同樣是閱讀文的解題訓練。

      由此觀之,閱讀文一統(tǒng)語文教學的天下,毋庸置疑已悄然形成了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話語霸權,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nèi),其地位尚難以撼動。在此語境下,探討閱讀教學,尤其是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無論怎樣都不會是一個陳舊的話題。

      令人扼腕嘆息的是,課內(nèi)閱讀教學卻反倒成了扼殺學生語文學習原動力的“元兇”,其武器便是一道道由文本衍生出的刁鉆繁難的閱讀題。例如,朱自清《綠》的一道習題為:作者的觀察點在哪里?學生回答:梅雨潭。老師“指正”:不對,正確答案是梅雨潭邊?。?]在課改的演進中,盡管這類怪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清除,然而以知識點為體系組編全部閱讀文,仍舊是當前絕大部分教材的常態(tài)。由此看來,一篇篇文本被異化為向?qū)W生灌輸知識點、訓練學生解題能力的“跑馬場”,這樣一種功利化的、非人性的教學行為,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相背而行,距離越拉越遠,對課內(nèi)閱讀逐漸喪失激情,而課外閱讀更是無從談起。

      為此,課內(nèi)閱讀教學必須拋開一貫的為應試而作的無效解讀,實現(xiàn)實質(zhì)性變革,重新尋回學生語文學習的原動力。

      那么,怎樣才是實質(zhì)性地變革?首先要明確的問題是文本的特性?!叭?,雖然作為個體是會死的,但他們以做出不朽功業(yè)的能力,以他們在身后留下不可磨滅印跡的能力,獲得了屬于自己的不朽,證明了他們自身有一種‘神’性”。[2]一篇篇文本便是先人留下的諸多不可磨滅的印跡之一,通過文本這一形式使其精神生命在物質(zhì)世界里有了物化的憑證,并使時空相錯的人有了交匯的通道。也就是說,我們的閱讀教學不能忽略“人”的存在,唯有使人的存在得以彰顯,學生的靈性才會在語文課堂上得以綻放光芒。

      在人的存在這一問題上,潘新和教授的“言語生命”論揭示了“人是思想的蘆葦”這句名言的內(nèi)涵?!皬娜祟悓W的觀點看,人是符號動物、言語動物,人的生命是言語生命”。[3]而課內(nèi)閱讀教學要發(fā)生新質(zhì)的改變,唯有向言語生命轉(zhuǎn)向,釋放學生被規(guī)訓的言語天性?!拔乙詾樵谡Z文教育中,‘以人為本’的‘本’,就是言語生命。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本’……不論是言語形態(tài)、言語現(xiàn)象、言語表現(xiàn)、言語活動,還是語文課程、語文教學,其基本出發(fā)點都是人(主要是師生)的言語生命,或者說是人的生命的言語屬性。具體體現(xiàn)為‘表現(xiàn)與存在’的‘動力學指向’:立足于言語生命意識的覺悟,言語潛能的張揚與生長,師生間言語生命的交響與共振……言語生命動力學語文教育理論藉此得以建構和再生”。[4]如果我們的課內(nèi)閱讀教學能激揚起學生的言語生命,使學生從文本中誘生言語的渴望,得以盡情傾吐內(nèi)心的聲音,必定能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之火,促其主動游蕩于閱讀的海洋中,閱讀教學的成效便不必處心積慮地在一堆堆垃圾習題的“叢林”中撿拾潮濕的“柴火”。

      一、借文本生命召喚學生“潛開啟”的言語生命

      雖然人都有言語的本能與需求,但是學生的言語生命大多處于“潛開啟”的狀態(tài),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任務即以文本與作者作為誘因,叩響學生的言語生命之門,使其內(nèi)在的言語動機蘇醒。

      基于文本本身所蘊藏的人類共通的生命體驗,必然可以貫通學生的經(jīng)驗通感,使其產(chǎn)生傾吐的本能欲望。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揭示了人類情感的母題:愛的隔膜。教學中,有必要在文本以外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了解朱自清與父親之間微妙、矛盾的關系。然而,盡管父子間存在矛盾,卻仍舊沒有抹殺兩人之間隱秘的愛,尤其在家中光景越發(fā)慘淡之時,親人間的相互依靠越發(fā)顯得珍貴。即便如此,父子間的愛仍難以通過言語表達,比之于父女、母子間,父子間的愛向來都是最內(nèi)隱的。故而朱自清看見父親爬月臺的背影時潸然淚下,卻又唯恐父親看見,因為這是為父親而落的淚。然而,此時朱自清與父親的關系不同尋常——多年的心結(jié)尚未解開,愛與愛之間有了隔膜,只能愛在心里口難開。這樣一種愛的隔閡難道不是人類普遍會遭遇的“困境”嗎?在學生的生命旅程中,或許也有相似的經(jīng)歷,有可能衍化成潛意識的記憶,教師需借助文本的生命力使其浮現(xiàn)出來,由此催生言語的養(yǎng)料,使言語的發(fā)生有了可能。

      朱自清的另一篇《荷塘月色》亦是誘發(fā)學生言語欲望的經(jīng)典之作。傳統(tǒng)的教學將重點著眼于寫景片段的分析,尤其是一系列修辭手法的賞析與模仿,支離破碎的講解與訓練糟蹋了學生初次閱讀文本時所產(chǎn)生的美的體驗。在教學中,唯有讓學生領悟到此時的荷塘月色是屬于朱自清自己的,方能喚醒他們記憶表層中可能潛藏的類似的“荷塘月色”圖景,從而使言語的沖動像打開閥門的水,傾瀉而出。諸如此類的經(jīng)典文本,都以其本身的生命力召喚學生的言語沖動,教師要做這中間的助推器。

      不僅文本本身是召喚學生言語生命的抓手,作者作為充分展現(xiàn)言語生命之魅惑的個體,其自身超乎常人的對言語的渴求以及自成一家的寫作個性,也是激發(fā)學生言語訴求的突破口。

      例如,人教版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作為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的開篇作品之一,教師有必要將文本背后鮮明的作者個性展露在學生面前,使其初步感受到寫作不僅僅是白紙黑墨的存在,更是精神生命的凱歌?!皩懽骺隙ú皇菫榱酥噩F(xiàn)記憶中的往事,而是為了發(fā)現(xiàn)生命根本的處境,發(fā)現(xiàn)生命的種種狀態(tài),發(fā)現(xiàn)歷史所不曾顯現(xiàn)的奇異或者神秘的關聯(lián),從而看到一個亙古不變的題目:我們心靈的前途,和我們生命的價值終歸是什么……文學是人學。人命定要在這充滿困境的過程中突圍,要在這突圍的過程中獲得意義,因而文學天生對這困境有興趣?!保?]史鐵生的筆桿子就是他在生命困境中突圍的武器。生命的本質(zhì)是痛,而文學的本質(zhì)就是揭露生命的本質(zhì)。在揭露的過程中人的靈魂得以站在生命之峰呼喚吶喊,得以在形而上的精神層面得到開悟與解放。因此,迷惑時要寫作,沮喪時要寫作,絕望時要寫作……對任何人而言,寫作都是對抗生命之謎的無形的“刀光劍影”。基于學生粗淺的生命經(jīng)歷,未必能立刻感悟史鐵生的情懷,但借助隱藏于一篇篇文本背后的寫作靈魂使他們得到持續(xù)不斷的能量供應,必定能潤物無聲,使他們在某一日情不自禁拿起筆,將心中所思訴諸筆端。

      在這過程中,不同性情的作者又會召喚不同寫作需求和個性的學生。“因為我活到這世界里有所愛。美麗、清潔、智慧,以及對全人類幸福的幻影,皆永遠覺得是一種德性,也因此永遠使我對它崇拜和傾心。這點情緒同宗教情緒完全一樣”[6]。借助《邊城》,讓學生感悟沈從文的性情正如《邊城》中滲透的詩意一樣,從而理解沈從文富于詩意的寫作之路。他能從黑暗中看到美,發(fā)現(xiàn)人性的美好,創(chuàng)造超越功利與現(xiàn)世的精神生命。相反的,巴金又是另一種風格迥異的作家,他能敏銳地洞察黑暗事物背后丑陋、萎縮的人性,繼而不斷地解剖、不斷地反省,彈奏著一曲曲跌宕起伏的人性交響曲。我們的學生是萬花筒,唯有每個人的個性得到張揚與解放,他們才能感受到寫作之于生命的快樂。教師應當高揚文本背后的作者之靈,最大限度地誘發(fā)學生內(nèi)心原始的言語欲求,使不同性情的學生都能找到寫作的向?qū)А?/p>

      二、讓讀書筆記持續(xù)孕育言語生命的苗種

      內(nèi)在的寫作訴求得到激發(fā)后,需得落實到實踐層面,第一要務便是讀書筆記。然而,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是將讀書筆記中的“書”定位為課外閱讀之書,這是舍本逐末的錯誤引導。毋庸置疑,課外書籍是孕育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苗圃,但在實際教學中,生長學生言語訴求的搖籃是課內(nèi)閱讀,首先必須將教材中的“本”扎穩(wěn),讓學生于教材之內(nèi)深諳讀書筆記之法。

      正因為沒有借助課內(nèi)文本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言語欲望,并借助讀書筆記傾吐,使得大部分學生將讀書筆記視為無用之物,既不能像做閱讀題一樣訓練答題技巧,又不能像寫作一樣訓練作文之道,故而便“妙計”橫生:上網(wǎng)查找名人名言、優(yōu)美段落及賞析,將其移植到讀書筆記上;隨意翻看《讀者》《意林》等雜志,簡單摘抄幾段,外加一兩句無關痛癢的評點應付了事。縱有學習態(tài)度好的學生,似乎也不能把握讀書筆記的精髓所在。在他們字跡清晰、內(nèi)容豐富的讀書筆記本上,每一段摘錄所附的體會充斥著被應試教育所戕害的言語思想:基本上都是對所抄段落修辭手法運用如何巧妙、心理活動描寫如何精彩、動作描寫如何活靈活現(xiàn)等的賞析。筆者并不是完全否定這樣的評點方式,只是寫作技巧類的評點未免水準較低,完全看不見學生言語的個性、思想的靈動。長此以往,讀書筆記便成了一道機械化的程序,學生言語生命的種子只能在陰暗的土壤底下黯然哭泣。

      讀書筆記之所以是澆灌言語生命種子的“肥料”,是因為學生可以將閱讀中引發(fā)的一連串思考自如地、開放地在讀書筆記中傾吐,這種思考是與“技巧”類賞析相對的“思想”碰撞后對“道”的感悟。自古以來,文學家們對文章之“氣”尤為看重,認為要“修德、養(yǎng)氣、悟道、明理”。最經(jīng)典的是孔子的言論:“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為此,潘新和教授指出:“從言語表現(xiàn)來說,‘道是根本,文是枝葉’,重要的不是辭章,而是學問、道——義理?!保?]由此觀之,學生言語生命的活水源泉是思想,是形而上層面的哲理性的探索發(fā)現(xiàn)。由于年齡所限,他們的思想或許稚嫩、樸素,甚至有所偏差,但只要讓他們借助讀書筆記得到充分揮灑,這將會是思想逐步建構、逐步成熟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如前所述,借助課內(nèi)閱讀教學激發(fā)言語沖動,這種沖動就是由于思想的碰撞所形成的,絕不是流于表層的寫作技巧的領悟。以下感悟摘錄于筆者曾經(jīng)執(zhí)教過的學生,是思想類的讀書筆記:

      生命可以有千萬種形態(tài)、千萬種選擇。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命初看未免過于苛刻,然而如果范仲淹也能像蘇軾一樣“明朝散發(fā)弄扁舟”,或許就失去了他自己獨特的生命色彩。他的家國之憂的厚重情懷,撐起了整個博大的文學氣魄,讓他的生命熠熠生輝,絲毫不遜色于朝廷中人。歐陽修又是另一種生命形態(tài),“醉”何嘗不是一種相對不錯的瀟灑的生命態(tài)度?安于一隅,與民同樂,歐陽修同樣活出自己的精彩,貶謫又有什么了不起?若身處朝廷,整日勾心斗角,想必是對他生命的束縛。我想我又該活出一種怎樣的生命形態(tài)呢?邊行走,邊聽風吟,終有一日會找到,無所謂好與壞,活出自己的色彩吧。(廈門市翔安區(qū)實驗學校初二1班柯淇?。?/p>

      這是筆者執(zhí)教完范仲淹《岳陽樓記》與歐陽修《醉翁亭記》后,要求學生思考比較范仲淹與歐陽修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加以評價并思考自己所追求的生命之態(tài),寫成讀書感悟。對于初中生而言,能夠以辯證視角去評價兩種不同生命形態(tài),便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也能觸發(fā)他們對生命更多的思考。學生之所以能夠?qū)懗鲞@樣的讀書筆記,想必是經(jīng)過課堂學習后激發(fā)起一定的言語欲望。倘若教師未能對此加以關注,這種欲望將轉(zhuǎn)眼即逝,實在可惜。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引發(fā)的言語欲望通過讀書筆記加以凝結(jié)后,再進一步引導其涉獵課外文本,積極性肯定會比直接要求其進行課外閱讀來得更高,因為言語種子已經(jīng)孕育,必會渴求更多陽光雨露。以長遠眼光觀之,對讀書筆記“道”的追求,更是涵養(yǎng)學生非智能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學養(yǎng)豐厚、修養(yǎng)醇美的人,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就有內(nèi)涵、有品位、有韻味、有哲思。寫作說到底是人的文化精神底蘊的外化,是水漲船高、水到渠成的事”。[7]可見,讀書筆記如果落實得好,不僅能點燃學生的言語欲望,也能潛移默化地修煉學養(yǎng),為寫作奠定良好的根基。

      故而,召喚“潛開啟”的言語生命只是萬里長征中的一小步,萬不可忽視了實踐層面的落實:讓言語的種子在讀書筆記中持續(xù)孕育、積蓄力量,尤以課內(nèi)閱讀為根基,以思想感悟為準則。

      三、助扎根的言語苗種開出綺麗的寫作之花

      “為讀而讀”的閱讀教學理念,使經(jīng)典文本異化為應試教育的“試鐵石”,唯有“為寫而讀”的教學方式,才能還原經(jīng)典的本真魅力。激發(fā)出學生的言語欲望,借助讀書筆記打好積淀都只是前奏,唯有寫作,唯有文字作品的出爐,才是學生言語生命真正開花結(jié)果的體現(xiàn)。

      因而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凡是貼近學生心靈、貼近生活的經(jīng)典文本,在一定程度上有其模仿價值。模仿并不會扼殺學生的獨特言語個性,在最初的摸索階段,模仿未嘗不可。很多古今中外文學名家的創(chuàng)作之路就是明證:曹禺的劇作多模仿易卜生和尤金·奧尼爾,茅盾的作品多模仿沃普敦·辛克萊,郁達夫的小說與葛道爾有師承關系,郭沫若的詩風脫胎于艾略特,冰心的小詩來源于泰戈爾。如果讓每位作家回憶一下他的寫作歷程,大概十有八九會說他們的寫作是從模仿起步的吧。因此,不能完全排斥模仿。

      在課內(nèi)閱讀教學中,當我們激起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應當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嘗試寫同類題材的文章,在學生被調(diào)動起模仿欲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領悟文本的情感邏輯、行文脈絡、言語風格等等。如此一來,閱讀教學就不是一連串的解剖、訓練,而是轉(zhuǎn)化為為寫而讀。

      例如,在汪曾祺《端午的鴨蛋》一課的教學中,應讓學生細細品味文中平淡質(zhì)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的語言特色,感悟作者是如何將一腔游子的熱血柔情傾注在不起眼的鴨蛋上。文中的鴨蛋何止是蛋,還有一份揮之不去的親緣記憶、故土之情?;趯W生對美食普遍的熱愛之情,鼓動他們也動筆寫寫心中的美食,力求有細節(jié)的刻畫,有情感的投注。筆者對此課的教學正是如此設計,學生的寫作熱情果然被調(diào)動起來,平時寫應試作文較為一般的學生也寫出了超乎平時水平的文章。有一名叫王文杰的學生一口氣寫了兩篇,分別是《家鄉(xiāng)的端午》和《油炸香椿葉》,其細節(jié)描寫之動人、語言之樸實有味,已然帶有自己的個性。試舉其中兩例以窺一斑:

      北方是用葦葉包粽子,南方用箬葉。粽葉根本就不用買,到溪邊去摘就是了。溪邊的水沒受過污染,長出來的粽葉也好,又大又綠,活生生的好似一塊翡翠。粽葉上總浮著一股淡淡的清香,煮的時候便將這清香融入粽子里。(《家鄉(xiāng)的端午》)

      油炸香椿葉是家鄉(xiāng)的一道菜,也算是小有名氣。取新鮮的香椿葉,在外面裹上一層稀面糊,再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即可。油炸香椿葉的特點是油多而不膩。外層的面糊上沾滿了油,金黃金黃的,使人垂涎欲滴;而一口咬下去,卻不會顯得油膩,反而是香椿葉的清香沁涼直刺入舌尖,無與倫比的美味在唇齒間綻放,酥、脆交融。(《油炸香椿葉》)

      再如魯迅的《藤野先生》是描寫老師的散文,用的是小說式的筆法來組織情節(jié),他對藤野先生的認識和情感是有起伏和波折的,在這過程中認識到先生與眾不同、令人敬仰的品性,才真正愛上這位異國教師。雖然題目表明了是一篇寫某個具體人物的文章,但又不全然只將筆墨集中在主人公身上,看似無意地寫他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卻恰恰反襯了先生的品格魅力。教師應當在教學中,讓學生領悟到《藤野先生》的文本特色,可以將多篇同類題材的文本進行比較,例如加上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魏巍的《我的老師》等。而在學生的生命經(jīng)驗中,教師作為陪伴他們成長的重要角色,想必可以成為有創(chuàng)作欲的載體,成為可以訴諸筆端的對象。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或者模仿,或者自由創(chuàng)作,以教師為題材寫作。筆者執(zhí)教的兩名學生,便是在對多個描寫教師的文本學習中受到觸動,分別寫了《美麗的她》《我的語文老師》兩篇文章。兩位小作者,顯然風格有所差異?!睹利惖乃肥亲タ蓪懙牡湫褪吕?,以細節(jié)刻畫為主;《我的語文老師》是以時間為線索,寫出人物的細微變化與不變的內(nèi)心情感。兩篇文章的共同點是情感的深切。因而也可不必再去評判模仿是否得當巧妙,他們已能“以我手寫我心”,如此一來,“為寫而讀”的目的便達到了。

      可見,只要能激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其對語文的興趣一定不會枯竭。我們的課內(nèi)閱讀教學,必須實現(xiàn)動機轉(zhuǎn)向,不要再被應試教育捆綁,成為應試鐵蹄下的奴隸了!只要學生有了寫作動機,愿意寫,能夠?qū)?,在寫的過程中累積起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那一紙150分的單薄卷子又有何可畏呢?為寫而讀的動機轉(zhuǎn)向,讓學生回歸言語動物的本性。

      [1]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18.

      [2](美)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0.

      [3]潘新和.把話語權歸還給學生——言語生命動力學寫作教學論之一[J].教育論壇,2008(10):3.

      [4]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704.

      [5]史鐵生.史鐵生散文選集[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1:129.

      [6]沈從文.沈從文精選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56.

      [7]潘新和.文章三境界:辭章、學問、道——言語生命動力學寫作教學論之五[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7):6.

      Verbal:Ultimate mission curricular teaching of reading

      Cai Huiju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Literature,F(xiàn)ujian Fuzhou 350007)

      Chinese curricular teaching of reading only the words from the departure of Life Dynamics,a high reading Wen Chung and student life collides speech"Victory",in order to fully release the student's verbal nature.Based on this,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with explicit curricular ultimate mission of teaching reading-from a candidate and the line for the text to explain life to arouse students'speech steering and stimulate students'desire to speech,speech by reading notes bred seed,made to help language seed out of the possible shift of the practice of writing took three.

      Curricular teaching of reading;Speech Desire;reading notes;writing

      G633.3

      A

      1001-7070(2016)05-0080-04

      (責任編輯:彭志雄)

      2016-05-17

      蔡惠君(1990-),女,福建廈門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語文學科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讀書筆記言語文本
      愛讀書與讀書筆記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zhì)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眾號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錢鍾書的讀書筆記
      錢鐘書的讀書筆記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如何快速走進文本
      語文知識(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图木舒克市| 年辖:市辖区| 靖宇县| 肃宁县| 阳新县| 治多县| 响水县| 江口县| 寿阳县| 福建省| 炉霍县| 曲周县| 蚌埠市| 安乡县| 成都市| 华阴市| 临夏市| 奇台县| 武安市| 刚察县| 正蓝旗| 盘锦市| 嘉荫县| 巴东县| 博兴县| 梁山县| 当涂县| 东阳市| 朝阳市| 上思县| 平原县| 松溪县| 和平区| 黄陵县| 霍州市| 栾城县| 清镇市| 莱阳市| 宽甸| 漳浦县| 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