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公報》對“清黨”前后國民黨前途的即時觀察

      2016-03-18 17:46:50張文濤
      關(guān)鍵詞:法西斯大公報國民黨

      張文濤

      (揚州大學 社會發(fā)展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

      【中國史研究】

      《大公報》對“清黨”前后國民黨前途的即時觀察

      張文濤

      (揚州大學 社會發(fā)展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2)

      摘要:1927年,國民黨“清黨”反共,在重創(chuàng)共產(chǎn)黨的同時,也對自身產(chǎn)生深遠影響。其時,《大公報》作為非利益攸關(guān)方的公共媒體,從傾向自由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對國民黨“清黨”后的走向進行了系統(tǒng)的觀察。他們將國民黨的走向置于自由主義、共產(chǎn)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三者競爭的框架中分析,認為國民黨“清黨”所示與共產(chǎn)黨的糾紛,乃是蘇俄共產(chǎn)主義與辛亥民主主義思想的沖突。他們認為國民黨之“清黨”反共只能做到反共而不能清共,這是國民黨走向意大利法西斯式獨裁的關(guān)鍵所在?!洞蠊珗蟆穼Α扒妩h”后國民黨前途走向的觀察,與共產(chǎn)黨對國民黨的批判雖立足點迥異,但在基本看法上卻構(gòu)成某種呼應,同在“他者”的意義上凸顯了“清黨”對國民黨的深刻影響。

      1927年的國民黨“清黨”反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影響深遠。在國民黨的敘事中,“清黨”歷來被視為“護黨救國”的關(guān)鍵。不過,隨著研究的深入,“國民黨”清黨及其影響的復雜面相日益顯露。王奇生就指出,“清黨對國民黨自身也是一場災難與浩劫”,國民黨因分不清誰是共產(chǎn)黨,致使黨內(nèi)思想較為激進的黨員被誤認為共產(chǎn)黨而被大量清洗。[1]142-145國民黨的“清黨”反共,并不限于反對共產(chǎn)黨其人,也包括清除共產(chǎn)黨的理論和方法,而后者對國民黨的影響實不下于前者。

      本文無意對國民黨“清黨”進行全面論述——相關(guān)的論述已然不少,①學界對國民黨“清黨”綜合性研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黃金麟的《革命與反革命——“清黨”再思考》(《新史學》2000年11卷第1期)和楊奎松的《一九二七年南京國民黨“清黨”運動研究》(《歷史研究》2005年第6期),但二文均以國民黨“清黨”本身為研究對象,基本未涉及第三方言論。此外,高郁雅《北方報紙輿論對北伐之反應》(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版)一書,對《大公報》于“南方聯(lián)共政策的轉(zhuǎn)變”內(nèi)容有所討論,但未論及《大公報》對“清黨”與國民黨政治前途走向關(guān)系的關(guān)注。而主要以當時崇尚言論獨立且頗有影響的《大公報》為中心,以一個“他者”的外在視角,考察國民黨“清黨”反共對其自身走向,特別是走向意大利式法西斯獨裁所造成的影響。

      一、自由主義者的“他者”視角

      《大公報》1902年創(chuàng)刊,1925年一度???。1926年9月,吳鼎昌、胡政之、張季鸞在天津復辦新記《大公報》,明確提出“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辦報方針,堅持“新聞專業(yè)主義”的職業(yè)道德,“純以公民之地位發(fā)表意見”②《本社同人之志趣》,《大公報》1926年9月1日,第1版。,很快成為非常有影響力的報紙?!洞蠊珗蟆窂淖陨砹龀霭l(fā)對國民革命進行了相對中立且持續(xù)性的報道,為我們解讀相關(guān)問題提供極大便利。

      國民黨之“清黨”反共,如蔣介石所說,“不僅反對他的主義,而且要反對他的理論與方法?!盵2]507-508國民黨更以在思想上清除共產(chǎn)黨影響為其“清黨”反共正名,然而除卻一致反對“階級斗爭”之外,竟無從分辨何為共產(chǎn)黨理論,何又為國民黨理論,乃至最終導致不得不繼續(xù)用共產(chǎn)黨理論,嚴重造成國民黨內(nèi)思想混亂。*此問題甚是重要,筆者另撰有專文《“清其人尤須清其法”:國共分裂后國民黨之思想“清黨”研究》詳論,待刊。在這種困境之下,國民黨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變動,就非常值得注意。其時,國內(nèi)其他黨派和社會輿論對國民黨的“清黨”均有關(guān)注,他們的言論可以從“他者”的角度,講述許多國民黨不愿甚或不敢講的內(nèi)容,從而豐富我們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國民黨“清黨”反共后不久,與國共兩黨均立于對立地位的梁啟超就認為,共產(chǎn)黨是“國民黨的靈魂”,國民黨中的口號皆為“第三國際所定,什么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資本階級等等,那一句不是由莫斯科的喊筒中吹出來,除了這些以外國民黨還有什么目標來指導民眾?所以從國民黨中把共黨剔去,國民黨簡直是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了?!盵3]727-728武漢“清黨”以后,汪精衛(wèi)率先喊出“將共產(chǎn)黨理論從國民革命里分出去”的口號,被國共兩黨壓制的國家主義派機關(guān)刊物《醒獅》刊文《算不清的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的一本糊涂賬》予以回應。談到國民黨的理論,該文作者“平生”卻有些犯難:“不過所難者是國民黨原來并沒有完全的理論作基礎(chǔ),所以究竟什么是真的國民黨理論,恐怕問之國民黨老黨員也都瞠然無以為答的,現(xiàn)在國民黨所僅有的一點理論,差不多都是共產(chǎn)黨替他們造的?!彼唤袊@國共兩黨之間“這一本糊涂賬,怎么算的?”[4]

      “清黨”前后由盟友而死敵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國民黨清除共產(chǎn)黨理論更為不屑。國民黨一大宣言系由鮑羅廷、廖仲愷、汪精衛(wèi)、瞿秋白等據(jù)第三國際文件起草而來。瞿秋白此時自不會忘記提醒汪精衛(wèi):“這宣言的初稿是我譯的,其中有幾段是你改寫的”,“那上面說要打倒中國之特殊階級;你現(xiàn)在卻說中國沒有階級,說‘階級之未發(fā)生的從此停止,已發(fā)生的也逐漸消融’(原注,狗屁不通的理論!)我勸你們老實些,公開的說取消改組后的宣言和政綱等等吧”,“你們要清黨清理論,不如老老實實,將共產(chǎn)黨所教給你們的這班不肖學生的東西,公開地都清出來?!盵5]這等于從當事者一方,直接認定國民黨改組后之理論出自共產(chǎn)黨,否認國民黨有所謂國民革命理論。

      對此時的共產(chǎn)黨乃至前述國家主義派等國民黨的對手來說,國民革命的理論實為共產(chǎn)黨理論,國民黨幾無政治理論可言。也因此,與國民黨人自稱“護黨救國運動”不同,思想界對國民黨“清黨”多持批評態(tài)度,共產(chǎn)黨人等更將國民黨“清黨”反共視為法西斯、稱其后的南京國民黨政府為中國的法西斯政權(quán),其影響至今不絕。[6]“清黨”前后國民黨在政治思想上的轉(zhuǎn)變,與國民革命的道路和南京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方式密切相關(guān),對近代中國走向有關(guān)鍵性的影響。新記《大公報》則從一個較為中立、相對客觀的第三者視角,持續(xù)追蹤并反思國民黨“清黨”反共對國民黨自身政治走向的深刻影響。

      立足自由主義立場,從政治思想轉(zhuǎn)型的角度解讀國民黨“清黨”及其走向,乃是《大公報》相關(guān)言論的主要特色。蔣介石“四一二”“清黨”之后,寧漢對立、“黨潮”迭起,政局波云詭譎。1927年4月17日《大公報》社論《時局雜感》分析其“必然的理由”,認為其“根本在辛亥革命思想與蘇俄式革命思想之沖突”,“張靜江等屬于前,鄧演達等屬于后。大抵舊人多屬前者,遂起打倒老朽之聲,新人半屬后者,故有清黨運動之起?!痹撋缯撨M一步解讀這兩種思想:“辛亥思想對政治主張全民革命,對經(jīng)濟則漠然標榜節(jié)制資本平均地權(quán),而無具體辦法。就大體言,普通之民主主義是也;俄式思想,對政治主張以農(nóng)工為基礎(chǔ)之階級獨裁,對經(jīng)濟一稱節(jié)制資本平均地權(quán),而辦法亦粗略而不一貫。就大體言,憧憬于布爾什維克主義是也?!崩^將當時國民黨黨爭的根源歸諸于普通民主主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兩種思想體系斗爭之后,《大公報》將關(guān)注重點放在國共兩黨思想的糾結(jié)、纏繞及國民黨“清黨"的影響尤其法西斯轉(zhuǎn)向問題上。

      二、國民黨“從共產(chǎn)黨到法西斯蒂”之可能

      1927年4月23日,也就在蔣介石開始“清黨”后數(shù)日,《大公報》就刊出社論《國共分合之臆測》對時人所謂國共兩黨必將徹底決裂的言論表示懷疑。該社論認為,“謂此后國共兩系,名實俱將截然分道而馳,蓋猶未免早計也”,其原因在于“國民黨自民國十三年改從蘇俄組織而后,其形式已完全共產(chǎn)化。至精神方面,中山三民主義,本不足饜共產(chǎn)黨之望,故共產(chǎn)黨斷不以加入國民黨易其素信。而國民黨舊黨員則日以左傾,是共不化為國,而國則漸化為共也”。

      國共之爭,雖可名之為三民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之爭,但它們之間如何分辨卻極其困難。1927年5月15日《大公報》社論文《三民主義與共產(chǎn)黨主義》就認為,國共“兩派乃又限界不明,表里互異”,往往“斥三民主義為淺薄者,亦即依托中山之人;視共產(chǎn)黨為叛逆者,又曾倡服從第三國際之議”。于是乎,兩者間就出現(xiàn)“共而國,國而仍共,與夫國而共,共而復國”“今日之共又安知其不復為國,今日之國又安知其不仍為共”的復雜局面。故而,該社論最后不得不說道:“今日之爭,謂非三民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之爭不可,謂是三民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之爭亦不可。”

      在《大公報》看來,國共理論邊界的模糊顯然對國民黨不利,但他們對國民黨清除共產(chǎn)黨理論前景亦不看好。1927年6月30日,《大公報》社論《革命之矛盾》中就以為,“清黨”后“南京政府之惟一生命,曰奉行三民主義,其消極的方面,則為徹底反對共產(chǎn)黨”,但是其中的反共實際上是“徒彰自己過去之不明白”,因為共產(chǎn)黨“其性質(zhì)為國際結(jié)合,其主張為階級斗爭,其手段為加入類似之黨團,內(nèi)部工作,此本來已然?!薄皣顸h前年既言聯(lián)俄,復倡容共,則最根本上早承認其性質(zhì)主張與手段?!睋Q言之,這等于說國民黨“清黨”反共違背當初孫中山主持改組的本意,難脫利用共產(chǎn)黨之嫌。

      南京國民政府的“唯一使命”或言合法性就先天不足,而其所謂“奉行三民主義”的黨人與主義又均與它所反對的共產(chǎn)黨“限界不明”,這勢必增加國民黨執(zhí)政道路的不確定性。1927年11月25日,《大公報》社論《世界政治之三趨勢與中國》就將國民黨的政治走向置于“蘇俄式無產(chǎn)階級獨裁”“意大利式之有產(chǎn)階級專制”和“中庸的自由主義”所謂世界三大政治趨勢之中考察。該社論稱,國民黨治下中國“實介在專制主義與自由主義歧路彷徨之中”,改組前的國民黨思想“本與自由主義為近”,“清黨”后則“自由專制,無所適從,主義行為,每相矛盾?!贝宋膿膰顸h“若不明確分析,自己認清,則不入于意國式之武斷蠻橫、引起反動,即成為四不像之混亂狀態(tài)”,“永無建設(shè)”的可能。此處所謂意大利式的有產(chǎn)階級專制,即指法西斯主義。1927年12月21日《大公報》社論《反俄與清共產(chǎn)》更徑直指出:“清黨”后的國民黨實似“由蘇俄式一變而為意大利式?!痹撐恼撜卟挥蓳膰顸h“畫虎不成,適足成為反動政治,轉(zhuǎn)致助長共產(chǎn)運動,是反共而不能清共。”

      1927年12月24日《大公報》社論《從共產(chǎn)黨到法西斯蒂》,對國民黨“清黨”后政治趨勢由共產(chǎn)黨轉(zhuǎn)向法西斯的可能,做了詳盡而系統(tǒng)的闡述?!洞蠊珗蟆放c其時國民黨內(nèi)外很多人的看法相似,亦認為“國民黨反共絕俄之后,其理論根據(jù)與夫組織方式,皆應有切實之變更”。但《大公報》諸人對國民黨理論與組織變更的前途并不看好,確切地說是深表擔憂。他們認為:“關(guān)于黨的組織及黨與國家之關(guān)系,仍一仿蘇俄共產(chǎn)黨,而毫不致疑?!薄皣顸h既排斥共產(chǎn)黨之根本理論,而徒學其一黨專政,是誠畫虎不成之流矣。抑觀國民黨今日所謂專政,反類于意大利之法西斯蒂?!薄洞蠊珗蟆氛撜咴谒^共產(chǎn)主義、法西斯主義和自由主義三大政治思潮中無疑傾向自由主義,但對共產(chǎn)主義、對蘇俄雖有微詞但總體上卻有所肯定,他們真正擔心的是其時已然有崛起之像的意大利法西斯主義。

      社論指出,蘇俄共產(chǎn)黨“主張一黨專政之根據(jù),為無產(chǎn)階級獨裁”,“為農(nóng)工直接從事生產(chǎn)者之獨裁”,其制度雖說“不公”,但卻可“自成一說”,成一體系。共產(chǎn)黨組織“根據(jù)其理論而來”,其“一黨專政”,“黨即是國,國隸于黨,其組織亦遂極復雜而龐大,又以一切權(quán)力集于黨”,“故中央黨部權(quán)限極高,而紀律極嚴”,“是以俄式黨治,自成一全套,欲學者必學其全套”。他們認為“共產(chǎn)黨加入國民黨后亦大講農(nóng)工運動,蓋將以地方之農(nóng)民協(xié)會及都市之工會代蘇維埃,其最后目的亦為階級專政與共產(chǎn)黨專政。所以高唱打倒智識階級、打倒資本家,此名實皆學蘇俄,特尚未及充量發(fā)揮已也?!钡珖顸h卻非如此,“清黨”后國民黨“排斥共產(chǎn)黨之根本理論,而徒學其一黨專政”,恰是步入歧途的關(guān)鍵。他們指出:“國民黨今日一面唱反共,一面唱打倒帝國主義,其于勞工也,取改良主義及社會政策。然官吏皆黨員,兵士亦黨員,異黨冀非黨者不得聞政,是全然與法西斯蒂相似。是國民黨之路由蘇俄而趨向意大利也,是形式上仍類于共產(chǎn)黨,而精神上又仿佛法西斯蒂黨也?!?/p>

      該社論認為國民黨因反共而趨向法西斯,多是從理論變動上著眼,事實上他們亦相信國民黨不會變?yōu)榉ㄎ魉埂K麄円詾椤翱蓴嘌哉?,國民黨既不能學蘇俄,亦斷不能學意大利”,因為“法西斯蒂黨,并非學理的產(chǎn)物,亦無普遍性。徒亦有墨索里尼之怪杰,乘意國戰(zhàn)后赤化之危機與政黨政治之腐敗,而據(jù)意大利人特有之熱狂的感情而起”“他國皆不能學,中國亦不應學之也,〈何〉況國民黨固無墨索里尼其人者乎?!惫识洞蠊珗蟆穼⒅斏鞯南M耐性诩磳⒄匍_的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上,認為“第四次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大會,果能如期開成,關(guān)于黨之理論根據(jù)及組織方式,能否提議變更,吾人不得而知”,“要在反共絕俄之后,國民黨若一仍舊貫”則必然“步步荊棘”。

      1928年2月,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召開,《大公報》也多有關(guān)注,2月9日社論《寧會宣言之感想》中就稱:“觀此次宣言,足證今日為國民黨十一年改組后一大變動,蓋完全拋棄聯(lián)俄容共后一切理論,而歸于原始的三民主義之下。其最大不同之處,過去數(shù)年之解釋中國革命也,實目為世界革命一部分。故理論政策,多參雜第三國際之精神,今則完全與該國際絕緣,僅欲施原始的三民主義于中國。故自一方面論,過去若為不切實際之空言,則現(xiàn)在可謂注重實際之懺語?!贝颂幩^“原始的三民主義”亦即此前所說的“本與自由主義為近”的三民主義,但《大公報》此見,顯然過于樂觀。國民黨在二屆四中全會以后的實際表現(xiàn),很快讓人失望。他們責問“討赤反共”“年來甚多”的國民黨當局“是否無赤無共,即為已治已安?”在他們看來,其時局勢可謂今不如昔,“中國近年由專制的官僚政治,降而為原始的部落政治,其去前清且極遠;而一部分這豪奢放侈,肆無忌憚,則日追歐美富豪者;至于大多數(shù)之良民,困于兵、困于匪、困于稅捐劣幣,雖小康有產(chǎn)之家,致不能維持人類零度的生活?!?《物必腐而后蟲生》,《大公報》1928年4月16日,第1版,社論。俗語謂“物必腐而后蟲生”,試觀國民黨表現(xiàn)可知,其以行階級斗爭為由“清黨”反共,但卻絲毫未改變共產(chǎn)黨可進行階級革命的土壤,更不用提建設(shè)與自由主義相近的原始三民主義政治。

      三、 自由主義者的期待與失落

      《大公報》傾向民主憲政的自由主義立場,使其并不因?qū)顸h的失望轉(zhuǎn)而支持共產(chǎn)黨,在反對階級斗爭問題上他們與國民黨實有一致之處。他們不忍目睹中國出現(xiàn)階級斗爭,建議國民黨政府“善導思想”,讓中國社會回歸正軌。為此,他們向國民黨建言、提出“向上”與“減差”兩法,并降低對國民黨的期待。

      所謂“向上”之法,即保證社會各群體的上升空間,“引導人類之思想,勿論精神方面,物質(zhì)方面,必須時時使之'向上',以慰其上進之欲望,例如只能得小學智識者,必須使之易得進中學大學之機會。只能得粗衣惡食者,必須使之易獲享美食豐衣之生活。人人得逐漸遂其上進之思想是也?!倍皽p差”之法,則指縮小社會群體間的差距,“以慰其平等這欲望,例如減輕貴賤之差,治者與被治者接近。減輕貧富之差,資本家與勞動者,使在相親。人人得逐漸遂其平等之思想是也?!毕嘈磐ㄟ^“向上”和“減差”,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引導人類之思想,次第達于‘上進’‘平等’之極境”,“人類階級戰(zhàn)爭之慘禍,或可因之幸免?!蓖瑫r,《大公報》對于國民黨的期待也趨于實際,他們希望國民黨“政治上之思想,雖不必導之高步'無政府主義'之途徑”,然〈對〉普通民主政治之趨勢,則不可遏制之,且須進而提倡之;經(jīng)濟上之思想,雖不必導之狂呼'共產(chǎn)主義'之絕調(diào),然〈對〉普通社會政策,則不可抑制之,且須進而鼓勵之?!?《善導思想》,《大公報》1928年4月28日,第1版,社論。這些建議無疑是在推動一種漸進的、改良的民主政治之路,但這對國民黨政權(quán)而言,恐怕還是期之過高。

      1928年8月5日,由陳公博與吳稚暉論戰(zhàn)引出的社論《五次全會之政與黨》較多論及國民黨的“理論統(tǒng)一”問題。他們以為國民黨從前“為厚集勢力起見,主義政策涵容力求其廣,甚至把共產(chǎn)主義也包括在民生主義之中,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大有兼收并蓄之象”,其結(jié)果是“當時雖覺范圍闊大,可以集中一切革命勢力”,事實上因為“主義廣泛,斷案游移,病根都已經(jīng)種于此時”,最終導致國民黨在理論上出現(xiàn)“同是三民主義而理解各殊,同是國民黨人而信仰或異”的局面。他們以為“照通常政黨來說,思想之左傾、右傾,政策之急進緩進,原是見仁見智,各有自由,和則留、不合則去,亦算不了一件大事”,問題是“國民黨是中國唯一的革命的政黨”,在黨內(nèi)“不得自由發(fā)泄",黨外“又不許任便批評”,于是“黨內(nèi)便感情橫溢,在軌道之外爭意氣?!薄洞蠊珗蟆反颂幩^“通常政黨”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政政黨,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引黨爭于軌道”,自然也遵循自由主義的路徑:“言論自由,庶乎理論可以因辯論,而得一歸宿”,陳公博的意見也“不妨任其公開”、反對他的“亦盡可公開駁詰”,并且自信唯有此法“才是排難解紛的正辦”。此等建議,顯然與國民黨當局強制性清除共產(chǎn)黨理論、統(tǒng)一國民黨理論的既有政策南轅北轍。

      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內(nèi)之所以出現(xiàn)前述“同是三民主義而理解各殊,同是國民黨人而信仰或異”的亂局,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孫中山思想前后有所變化,黨人又往往從一己立場出發(fā)各執(zhí)一端?!洞蠊珗蟆肪蛷囊粋€外在的視角解讀了國民黨五次全會上陳公博《重新確立黨的基礎(chǔ)案》的影響,其分析框架依然延續(xù)共產(chǎn)主義、自由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三分的既有認識。1928年8月6日《大公報》社評《讀了'重新確立黨的基礎(chǔ)案'之后》對陳公博的提案“頗多感觸”,以為“吾人今在國民黨統(tǒng)治之下,對此與國民黨內(nèi)部甚有關(guān)系之文章”“已不容漠視”,故愿意提供“局外之言”。這局外之言中,最重要是對國民黨政治走向的疑問以及對國民黨理論紛爭的解讀。文中言道:“吾人今日最懷疑者為國民黨究是資本主義的黨歟?抑社會主義的黨歟?意大利式之一黨專制的黨歟?俄羅斯式之一黨專制的黨歟?抑英美式立憲國家之政黨歟?其于國家政治組織、經(jīng)濟組織基本意思何在歟?表現(xiàn)于外之政策治術(shù)與其標榜之主義有和異同歟?凡此種種,稍一推求,多難索解。”以上確為國民黨“清黨”反共后整個社會的疑問,同時也是國民黨內(nèi)理論紛亂的體現(xiàn)。對此,該文認為這是國民黨“先天性的糾紛”“解除也蓋非易事”。他們所謂“先天性”,亦即孫中山思想本身存在的問題。該文中說道:

      中山一生主持革命事業(yè),多歷艱苦,精神生活,變化尤劇。大抵由民族革命,進而為民權(quán)革命,更進而為民生革命。嘗欲合并第一第二革命同時并舉,使政治與社會同見根底的革新。此實其生平主張之精到處。建國方略中實業(yè)計劃,即為此思想之結(jié)晶。洎至暮年,有激于蘇俄革命成功之速,思想逐漸由右而左。民族主義乃做打倒帝國主義之詮解,而民生主義至有包含共產(chǎn)主義在內(nèi)之說明……自來研究孫中山者,大率摭拾先生一時代局部的思想而鋪敘之。以助其個人主張張目,其能客觀的統(tǒng)括中山一生政見而做全部的論斷者似不多見,以是〈致〉國民黨之理論,直如堅白異同之辯,久而莫之能定。尋繹陳等提案之基本思想,以肇源于中山晚年之思想為多。

      孫中山思想與社會主義密切相關(guān),而前后期因為學習蘇俄、多有變化。孫中山死后黨人各自理解其思想、為己張目,反而造成國民黨思想混亂、前途走向不明??梢哉f,這是《大公報》從“他者”角度得出的洞見。

      國民黨內(nèi)部在理論上莫衷一是,外在于政策則又彷徨于三大政治潮流之間,到國民黨五中全會后,《大公報》諸人有限的樂觀很快就因此結(jié)束?!洞蠊珗蟆穼顸h的擔憂又重回“清黨”時的狀態(tài),這在1929年3月國民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后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三全大會閉幕后第三天,《大公報》社論《法西斯蒂主義與意大利》就再論意大利法西斯主義,其中即提到陳果夫在三全大會的提案中論述黨制改革時“涉及意大利法西斯蒂之組織”,這“頗予吾人以深切之感觸”。此前,《大公報》論國民黨有趨近意大利法西斯的可能,都是從理論變動的趨向上立言,此次他們則在陳果夫的黨務提案中看到些許證據(jù),這對傾向自由主義的他們無疑很是震撼。因之,《大公報》對國民黨原本習得的蘇俄制度的態(tài)度也有所改變,其目的則多在批評國民黨“清黨”的得不償失。

      “清黨”反共后,統(tǒng)一未見,而國民黨內(nèi)新軍閥混戰(zhàn)又起。《大公報》即以為“自黨務論,國民黨制度,本師俄制。以軍屬黨,軍設(shè)黨代表,以監(jiān)督指導之。當北伐之前,及出發(fā)之始,皆行此制。雖黨代表未必有權(quán),而大體上軍隊不屬于個人,無派系區(qū)域之見。故以少擊眾,數(shù)月而平江南,此其效也?!比欢皟赡陙睃h務既陷于支離,而以軍屬黨之嚴格的精神,亦隨反共清黨以俱去。于是軍權(quán),僅分集于統(tǒng)兵將長官之數(shù)人,而一切病根伏于其間矣。”*《政局之根本救濟》,《大公報》1929年3月27日,第2版,社論。對新軍閥割據(jù)之勢,《大公報》更以為“夫以黨的主義論,省界本系毫不成問題,小組織小團體,皆絕尾部應有之事,且革命黨原以群眾為基礎(chǔ),少數(shù)武人原難左右。當民十三年以來,廣東對港罷工,及楊希閔陳炯明各役,群眾實際上參加革命力量之大,可為左證”,“向今國民黨始終遵循新軌,而加以合理的調(diào)節(jié),則封建局面,原可潛消”,“然不幸黨治內(nèi)容,疊經(jīng)變遷,軍閥還原早不容諱?!?《今后之兩廣》,《大公報》1929年4月3日,第2版,社論。國共合作期間,國民黨師法蘇俄而成的“黨軍”制度“無派系區(qū)域之見”,無疑契合國人自民初以來盼望結(jié)束軍閥統(tǒng)治、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的心理,傾向自由主義的《大公報》也不例外。

      《大公報》因為國民黨“清黨”后的新軍閥混戰(zhàn),而注意到蘇俄“黨軍”制度打破“省界”地域范疇、促成國家統(tǒng)一的優(yōu)長之處,這是一種直觀的敏銳觀察。事實上,“黨軍”制度之所以能“以軍屬黨”成為統(tǒng)一而非分裂的力量,實與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密切相關(guān)?!半A級”橫斷劃分的本身,就意味著打破地域、職業(yè)、乃至民族范疇的可能。*章清“省界、業(yè)界與階級:近代中國集團力量的興起及其難局”(《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2期)一文,曾論及國共立足階級動員民眾的不可避免及列寧主義政黨模式引入后對階級“在思想日趨多元化的社會如何保持一個團體的意識形態(tài)信仰”問題的意義。此問題仍值得進一步討論。問題的關(guān)鍵,其實恰在于《大公報》諸人分析蘇共黨制時所言,“主張一黨專政之根據(jù),為無產(chǎn)階級獨裁”,其“自成一全套,欲學者必學其全套”。*《從共產(chǎn)黨到法西斯蒂》,《大公報》1927年12月24日,第1版,社論。蘇俄的“黨治”“黨軍”皆與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階級理論相關(guān),本身即為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國民黨因反對中共階級革命,著力清除階級理論,在政治上只愿學蘇俄的黨治的半套功夫,這在其時《大公報》諸人看來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行為,而其結(jié)果也只能是今人王奇生所言成“一個弱勢獨裁政黨”[1]409。反映于軍事,國民黨原本學自蘇俄的“黨軍”制度一去,則更無力制止“軍閥還原”。

      四、 余論

      1927年的國民黨“清黨”,無論是在組織上還是于思想上,都是一種應激反應。國民黨人自以為是捍衛(wèi)所謂三民主義的 “清黨”,在黨外之人看來恰恰暴露其“清黨”的合法性不足,以及國民黨在政治思想上的捉襟見肘。《大公報》作為非利益攸關(guān)方的公共媒體,從傾向自由主義的基本立場出發(fā),對國民黨“清黨”后的走向進行系統(tǒng)的觀察。他們將國民黨思想走向置于自由主義、共產(chǎn)主義和法西斯主義三者競爭的框架中加以分析,認為國民黨“清黨”所示與共產(chǎn)黨的糾紛,乃是蘇俄共產(chǎn)主義與辛亥民主主義思想的沖突,而國民黨之“清黨”反共于事實上只能做到反共而不能清共,這是國民黨走向意大利法西斯式獨裁的關(guān)鍵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大公報》視“清黨”反共后國民黨有由蘇俄共產(chǎn)主義轉(zhuǎn)向意大利法西斯獨裁的觀察,在當時的中國思想界并非空谷足音。作為國民黨的對手方,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國民黨由反共所致的法西斯傾向更為警覺。1924年9月,蔡和森在評價“商團事件”的教訓時,就有稱“國民黨右派為反革命的法西斯蒂”。[7]1927年3月,《中國青年》上就有文把蔣介石在江西、上海等地關(guān)閉工會等行為稱為“國貨法西斯蒂”。*《國貨法西斯脫》,《中國青年》1927第7卷第10期,第236-239頁。國民黨“清黨”反共之后,則更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眼中不折不扣的中國法西斯。當然,與《大公報》因為自身的自由主義傾向,不滿意國民黨“清黨”政治道路轉(zhuǎn)向意大利法西斯獨裁、致力于挖掘國民黨的自由民主的辛亥傳統(tǒng)不同,中國共產(chǎn)黨人則針鋒相對,在將國民黨批判為中國法西斯的同時更加強調(diào)自身的“布爾什維克”化。《大公報》和共產(chǎn)黨對國民黨法西斯化理解上的異同,事實上也體現(xiàn)了他們背后自由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區(qū)別,以及他們在共同反對法西斯主義上的一致。

      作為相對中立的“他者”,《大公報》對國民黨“清黨”反共后政治走向的即時觀察,顯示了非凡的洞察力。國民黨思想本身就充滿多歧性,歷經(jīng)國民革命時期的“以俄為師”、尤其在共產(chǎn)黨人有力解讀之后,更是與共產(chǎn)黨思想渾然難分。當然,這并不是后來反共的國民黨人所愿意看到的。國民黨“清黨”雖著力清除共產(chǎn)黨理論對國民黨的影響,但事實上卻適得其反,不僅導致國民黨人思想混亂,更為幾年后國民黨內(nèi)法西斯主義的興起埋下伏筆。[8]《大公報》對國民黨“清黨”后走向的即時觀察,充分說明國民黨因“清黨”所致在思想理論上的進退失據(jù),此種局面終國民黨在大陸統(tǒng)治結(jié)束而未能改變,極大地影響到了國民黨的執(zhí)政命運。1948年11月20日,為蔣介石主持黨務的陳果夫在日記中寫道:“黨的宣傳為民主自由,黨的訓練為軍事化,黨的組織為學蘇聯(lián),內(nèi)部是中國的。如此東拼西湊,不成一套,如何是好?”[9]952而這一切的病根,其實早在1927年“清黨”反共之時就已經(jīng)造就,如果論其思想淵源恐怕還要更早。

      參考文獻:

      [1]王奇生.黨員、黨權(quán)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tài)[M].北京:華文出版社,2010.

      [2]蔣介石.第二屆第四次中央全會開會詞(1928年2月2日)[G]∥榮孟源.中國國民黨歷次代表大會及中央全會資料.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

      [3] 丁文江,趙豐田.梁啟超年譜長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平生.算不清的國民黨和共產(chǎn)黨的一本糊涂賬[J].醒獅,1927,(164):4-5.

      [5] 秋白.三民主義倒還沒有什么?[J].布爾塞維克,1927,(8):23-29.

      [6] 張文濤. 20世紀20-40年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中國法西斯主義的批判[J].理論學刊,2012,(10):32-35.

      [7] 和森.商團事件的教訓[J].向?qū)В?924,(82):7-8.

      [8] 張文濤.借魂還尸與清黨反共——也論20世紀30年代中國法西斯主義的興起[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7):115-120.

      [9] 徐詠平.陳果夫傳[M].臺北:正中書局,1980.

      “Ta Kung Pao” Immediate Observation of KMT's Future after “Party Purge”

      ZHANG Wen-tao

      (SchoolofSocialDevelopment,YangzhouUniversity,Yangzhou225002,China)

      責任編輯:汪效駟

      DOI:10.14182/j.cnki.j.anu.2016.01.010

      中圖分類號:K 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2435(2016)01-0068-07

      *收稿日期:2015-09-10;修回日期: 2015-12-02

      基金項目:揚州大學人文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法西斯主義思潮研究(1922-1937)”(xjj2013-13)

      作者簡介:張文濤(1983-),男,甘肅成縣人,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史。

      關(guān)鍵詞:國民黨;《大公報》;“清黨”;法西斯

      Key words:KMT; Ta Kung Pao; “party purge”; Fascist

      Abstract:In 1927, the KMT's “party purge” not only inflicted heavy losses on the Communist Party, but also t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mselves. At that time, “Ta Kung Pao” as non-stakeholder public media, from liberal political standpoint, observe the KMT's direction after the “party purge”. They based their analysis on the framework of liberalism, communism and Fascism, and think that the KMT's disputes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are the conflicts between Soviet communism and Xin Hai democratic thought, while the KMT's “party purge” is anti-communist, instead of exclu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hich is the key of KMT going to the Fascist dictatorship like Italy. The observation of “Ta Kung Pao” on the future of the KMT and the criticism of CCP toward KMT, although based on different standpoints, are similar in basic opinions, which highlight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party purge” on the KMT in the “other” meaning.

      猜你喜歡
      法西斯大公報國民黨
      《大公報》舉行創(chuàng)刊120周年慶祝儀式
      永遠很遙遠
      都市(2022年5期)2022-05-05 14:13:42
      快過關(guān)了
      從《大公報》看《紅樓夢》與近代社會生活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20
      法西斯的“擼子”
      “國家中心論”旗幟下《大公報》的自由思想與愛國情懷——讀《〈大公報〉政論研究:以“國家中心論”為中心》
      新聞傳播(2018年9期)2018-08-01 06:37:36
      淺析民國時期《申報》與《大公報》的言論特色
      新聞傳播(2015年12期)2015-07-18 11:02:41
      憶和平改編國民黨第16軍第94師
      軍事歷史(2000年2期)2000-11-22 07:03:52
      國民黨軍曾大量使用過化學武器
      軍事歷史(1992年3期)1992-01-18 05:21:26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法西斯德國的空軍建設(shè)
      軍事歷史(1990年3期)1990-08-16 02:24:38
      壶关县| 临汾市| 辽阳县| 岑巩县| 鲜城| 措美县| 五河县| 烟台市| 曲沃县| 车险| 建瓯市| 基隆市| 上林县| 仲巴县| 平和县| 武宁县| 旌德县| 文安县| 荔浦县| 集贤县| 梁河县| 崇阳县| 额敏县| 萝北县| 体育| 温宿县| 甘洛县| 民乐县| 赫章县| 卢湾区| 驻马店市| 耿马| 陆河县| 特克斯县| 汕尾市| 青龙| 芮城县| 威宁| 恩平市| 晋江市|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