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作家》文學年譜選(二〇〇〇-二〇〇六)

      2016-03-18 18:40:57王增寶張洪磊
      東吳學術 2016年3期
      關鍵詞:文學期刊作家雜志

      王增寶 周 秘 張洪磊

      ?

      《作家》文學年譜選(二〇〇〇-二〇〇六)

      王增寶周秘張洪磊

      《作家》的前身,可追溯至《吉林文藝》(一九四九年創(chuàng)刊)。一九五六年九月十六日,《吉林文藝》當年最后一期(第十八期)出版。該期刊出《改刊的話》,決定《吉林文藝》出完第十八期,改為《長春》文學月刊。

      一九五六年十月一日,《長春》創(chuàng)刊。

      一九六六年七月,《長春》七月號(總第一一一期)出版,刊《〈長春〉文學月刊??瘑⑹隆罚骸盀榱巳ν度霟o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運動,我刊從一九六六年八月???。”

      一九六六年八月-一九七二年三月,因“文化大革命”,刊物停刊。

      一九七二年三月,《吉林文藝》第一期出版,《吉林文藝》復刊。

      一九七八年九月,《吉林文藝》最后一期出版。刊《〈吉林文藝〉恢復〈長春〉刊名啟事》。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長春》第一、二期合刊“特大號”(總第一一二-一一三期)出版。

      一九八三年七月一日,《作家》雜志第一期出版,刊名由《長春》改為《作家》,體現(xiàn)出不局一隅、面向全國的辦刊思路。八十年代的文壇,有兩件里程碑式的事件與《作家》密不可分,一是中國最早運用意識流手法的小說——宗璞的《我是誰》,二是引發(fā)尋根文學大討論的發(fā)端文章——韓少功《文學的“根”》。八十年代末,《作家》被文學界稱為“先鋒文學的重鎮(zhèn)”。進入九十年代,市場經(jīng)濟大潮對文學期刊造成巨大沖擊,一九九八年《作家》進行了第一次改版,加大容量。二十世紀末,《作家》對于作家、雜志、讀者與市場之間的互動關系有了全新理解,開始醞釀改版,努力使“作家的《作家》”同時成為“讀者的《作家》”。

      二〇〇〇年《作家》的改版開風氣之先,為中國文學期刊改變出版模式和辦刊理念積累了寶貴經(jīng)驗,為當代文學期刊完成歷史轉(zhuǎn)型探索出一條具有啟示意義的道路。隨著《作家》的成長與成熟,越來越展現(xiàn)出闊大的文學氣象,莫言、余華、蘇童、格非、劉震云、鐵凝、遲子建、方方、范小青等國內(nèi)一流作家都始終將《作家》作為不離不棄的文學家園,選擇將自己滿意的作品在《作家》上發(fā)表。《作家》在多年的辦刊實踐中,一直堅持文學的原創(chuàng)性;在對青年作家的發(fā)現(xiàn)和推舉上,亦始終不遺余力。同時,《作家》亦保持開放性的國際視野,它建立起一個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交流的平臺。經(jīng)典與創(chuàng)新并舉,名家與新人并重,國內(nèi)與海外并蓄的辦刊理念,使地處東北偏僻省份的《作家》成功地突破了地域局限,成長為獨樹一幟的文學品牌期刊。

      二〇〇〇年

      二〇〇〇年,《作家》雜志和上海一家文化公司合作,進行全面改刊,突出“雜”的特色?!蹲骷摇返母陌嬷饕w現(xiàn)在:一是內(nèi)容上打破了文學刊物的傳統(tǒng)四大塊,即單純地由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組成的格局,設置了諸如“作家地理”、“物質(zhì)生活”、“體驗”、“紐約客雜燴”等邊緣性欄目,最大可能地拓展了“雜志”這一性質(zhì),同時繼續(xù)保持短篇小說特色,開設作家專欄以建立穩(wěn)定的讀者群。二是裝幀上更為精良美觀,雜志融入現(xiàn)代藝術,改版后的《作家》是中國第一本彩印的文學期刊,每篇文章都相配精美插圖,詩歌、小說也不例外??镌诩珠L春編輯,在上海印刷和裝訂,廣告經(jīng)營和發(fā)行工作由廣告公司負責;發(fā)行主要側(cè)重京、滬、寧等文化中心城市,在郵發(fā)的同時,更多地依靠二渠道發(fā)行,零售為主。第一期《作家》在上海的零售就達到近五千冊。關于《作家》改版,如編者在二〇〇〇年第一期“作家走廊”中所強調(diào)的:“我們今天之所以要以這樣的面貌出現(xiàn),就是要體現(xiàn)出一個真正的‘雜’字,我們堅信:除了傳統(tǒng)的小說、散文、詩歌和評論,人們還渴望讀到更多的、更能與自己心心相印的東西?!?/p>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三七一期)出版。這一期的全部目錄都印在封面上,突出文字,強調(diào)文學雜志以文字為主的特征。另外,雜志中采用部分黃紙(牛皮紙)刊登小說,古色古香,符合純文學意蘊,同時形成雜志獨有的特色。欄目經(jīng)過精心編排,共有十八個:除了“作家地理”、“作家影記”、“物質(zhì)生活”、“詩人空間”等欄目,還推出了董鼎山、盧嵐、周佩紅、爾冬強、夏季風等人的個人專欄。

      小說則開辟了“金短篇”和“壓軸戲”兩個欄目,本期“金短篇”有池莉的《梅嶺一號》、格非的《暗示》、孫甘露的《鏡花緣》、潘軍的《去茂名的路上幻想一頂帽子》、徐坤的《北京夜未眠》。

      “體驗”欄目刊余華的《山魯佐德的故事》。

      “每月話題?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專欄是由《鐘山》、《大家》、《作家》和《山花》四家重要文學期刊聯(lián)手推出的網(wǎng)絡文學討論。本期“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刊張檸的《市場里的夢想》?!段膮R?讀書周報》(二〇〇二年七月二十一日)刊文《網(wǎng)絡文學討論趨向深入》關注這次討論。

      一月五日上海《新聞晚報》、一月六日《大連日報?文化周刊》、一月六日《北京青年報?文化新聞》、一月六日《文學報》都刊文介紹《作家》雜志改版情況。

      一月七日,《光明日報?教科文衛(wèi)》刊文《春江水暖〈作家〉先知》,關注《作家》的改版,并稱其為“文學期刊中的‘白領麗人’”。

      一月十三日,《北京晚報》十八版刊《刊物新?lián)Q新面孔 打扮入時找買家》,引用宗仁發(fā)的話介紹作家改版的情況。

      一月十五日,《文匯報》刊文章《中國書業(yè)準備[入世]——北京圖書訂貨會側(cè)記》,文中寫道:“……改版后的《作家》,都頗具新銳色彩,也許這預示著期刊將挑起出版半邊天的時代會到來?!?/p>

      一月十九日,《作家》和《當代作家評論》在大連為過去兩年中在詩歌創(chuàng)作和文學評論中做出貢獻的詩人和評論家頒獎。于堅、王小妮、顧彬、張檸等人獲獎。

      一月二十日,《文學報》刊施戰(zhàn)軍《跨文體和后先鋒小議》,提及《作家》一九九九年第四期推出的“后”先鋒文本以及第五期刊出的“后先鋒文論”。

      對于《作家》的改版,有贊賞也有批評。《文匯?讀書周報》二〇〇〇年一月二十二日“期刊動態(tài)”中報道:《作家》“濃妝艷抹”。報道中寫道:“《作家》雜志今年第一期以彩色版全新亮相,其內(nèi)容上的調(diào)整全然沒有形式上的更新那樣引人注目?!绷黻愃己鸵舱J為,原來的《作家》是高層次的文學創(chuàng)作雜志,多年保持淡泊清雅的風格,而新版《作家》很可能是使市場多了一份流行雜志,而少了一份趣味高雅的純文學雜志。

      一月三十日,《浙江青年報》刊《美國的紐約客 中國作家雜志》,關注《作家》雜志改版。

      一月三十一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章《〈作家〉雜志面貌一新》,文中說:“新千年到來之際,文學期刊《作家》雜志一改文學期刊千刊一面的形象,采取彩色印刷,在保持本身的文學特性的同時,增設了一些綜合性邊緣性欄目,令人耳目一新?!?/p>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三七二期)出版。改版后的《作家》仍然堅持著自己的辦刊靈魂,如編者在本期“作家走廊”中所說:“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明白:我們要辦的仍然是一份文學雜志。我們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堅信文學的力量?!?/p>

      “特稿”刊發(fā)王朔的《我看老舍》和張英的《說吧?王朔(訪談錄)》。《南方都市報》二〇〇〇年四月七日“期刊關注”中評論王朔的文章《我看老舍》說:“王朔用他寫小說時使用的那種態(tài)度隨意而散漫的話語方式去寫評論文字時,就使他的文章缺乏力度,立論不清晰,局部觀點的相互抵觸,語言的不嚴謹,使得王朔肯定成為現(xiàn)代文學研究者的批評對象?!?/p>

      “體驗”刊發(fā)莫言的《我的大學》。

      “金短篇”推出張欣《雨季》、韓東《南方以南》、殘雪《算盤》、畢飛宇《蛐蛐 蛐蛐》。

      二月九日,《經(jīng)濟日報》刊《新版〈作家〉贏回市場》:“新版《作家》甫一面世就受到讀者和作家們的歡迎,它不僅提供了文學期刊成功進入市場的范例,更重要的是為眾多文學刊物謀求生路提供了方向和參照。”

      二月十二日,《文匯報》刊《二〇〇〇年期刊改版——走出圈子 貼近大眾》,以“不在文學圈內(nèi)自我陶醉”為題,介紹《作家》的改版舉措。

      二月十三日,《南方都市報》刊文章《新千年期刊大戰(zhàn)已經(jīng)打響》,文中提到:“《作家》的改版可以理解為迫于經(jīng)濟的壓力,但對于市場化方向的自覺意識和對進入市場的方式的明確判斷,是其邁出如此大步的關鍵。”

      二月二十七日,《深圳特區(qū)報》刊梁二平《時尚〈作家〉與作家的時尚》,評論《作家》的改版及欄目設置。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三七三期)出版。本期扉頁的“作家走廊”中,編者共選取《作家》雜志改版后十位讀者來信摘抄,題為“兩種聲音”。來信者既包括莫言、姜文等文藝界的名人,也包括平凡職業(yè)的普通人。所謂“兩種聲音”,一種是對《作家》改版持支持、肯定態(tài)度,另一種是持失望、否定態(tài)度。莫言說:“新版《作家》信息量大,在跨文體實驗方面邁出了一大步,比如‘作家地理’等欄目將‘文學’的概念擴展了許多。另外新版《作家》在版式上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秉S孟軻說:“可是讀了今年第一期,拿著沉沉的漂亮的雜志,但內(nèi)中的文章卻好多是輕飄飄的,有的甚至是追求時尚而媚俗的文章。也許作為編者也有你們的苦衷,神圣的文學難有立足之地,但我想《作家》不應投降,不應降格,也更不應成為一本時尚文化讀物,這樣對刊物生存也沒有好處,更重要的是中國將少了一本真正的純文學刊物,這也許會使原本悲哀的中國文學更悲涼了。”

      “詩人空間”刊北島、楊煉、多多等二十余位詩人的新詩。

      “體驗”刊李銳的《比“世紀”更久遠的文學》。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了這篇文章。

      “金短篇”刊發(fā)陳村小說《恩》、呂新小說《石灰窯》、東西小說《送我到仇人的身邊》等。二〇〇〇年三月二十六日《浙江青年報》評價陳村的《恩》說:“陳村在本期的文章《恩》中玩起了網(wǎng)絡小說,但有種沉重的調(diào)子,有一種希區(qū)柯克的黑色幽默的味道。”

      本期推出“作家影記”欄目,主題為“余杰摩羅:火與冰”。

      “不談作品”(張生主持)刊張生的文章《大學是我的文化童年》,內(nèi)容為張生與李洱對話的摘錄。

      三月一日,《中華讀書報》刊閻晶明文章《那個十分地道的〈作家〉雜志哪兒去了》:“這本面目全新的刊物果然氣勢非凡。她已經(jīng)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學刊物拉開了距離,高貴的氣質(zhì)令文人想到自己的寒酸”;“我眼里的這本《作家》雜志,的確為文壇增添了不少亮色,但她卻失去了靈魂,迷失了方向”。

      三月四日,《文匯讀書周報》刊蔣心海《改版后的〈作家〉》,文章認為,改版后的《作家》更像一件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

      三月六日,《云南日報》刊李洋《那一夜有多遠》,文章認為《作家》改版使我們明白了“變”的真正意義:如何使更多的讀者去接受和理解文學。

      三月二十五日,《中國新聞周刊》推介《作家》二〇〇〇年第四期:“改版后,《作家》風格漸顯。封面一反美女居多的風格,而是將文字目錄平鋪于白底之上,無人勝有人,無色勝有色。”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三七四期)出版。本期“作家走廊”選取了《作家》改版后全國各大報刊的報道內(nèi)容,以此方式回應各大媒體對《作家》改版的關注。本期“作家走廊”的標題是《媒體如是說》,共選取了《解放日報》、《新民晚報》、《文藝報》、《新聞晚報》、《北京青年報》、《大連日報》、《文學報》、《光明日報》八份報紙期刊的報道。

      本期特稿是韓少功和崔衛(wèi)平關于《馬橋詞典》的對話,很長時間里“馬橋官司”遮蔽了對這部書文學本體的研究,這篇對話提供了一些富有價值的背景資料。

      “體驗”欄目刊方方在十幾年前到神農(nóng)架拍電視片時的特殊記錄《在寂靜無人的深山里》?!敖鸲唐笨贝濉短K雅的憂愁》等。

      四月一日,《文藝報?作家論壇周刊》刊紹俊《文學的視覺沖擊》,作者談《作家》第一期的閱讀感覺,認為“即使《作家》變得視覺沖擊力很強了,我不僅會愉快地‘看’,也仍然會認真地‘讀’的”。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三七五期)出版。本期關于改版的議論仍在延續(xù)。舒婷在“作家走廊”中用詼諧隨意的語言對改版后的《作家》進行評價,有褒亦有貶。比如“開門大吉的扉頁不是領導題詞或名家卷首,居然被‘老鳳祥首飾’搶占灘頭,不知收費有多高”;“《作家》的雜拌兒風格不是走,而是蹦跳在時尚潮流的前頭,肯定有人歡喜有人憂”;“字跡如蚊,害我更加老眼昏花”。

      “每月話題?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專欄刊余華《網(wǎng)絡和文學》、陳村《網(wǎng)絡兩則》、張抗抗《有感網(wǎng)絡文學》、述平《網(wǎng)絡與理想社會》、徐坤《網(wǎng)絡是個什么東東》。《文匯讀書周報》二〇〇〇年七月二十二日版《網(wǎng)絡文學討論趨向深入》提及這次關于網(wǎng)絡文學的討論。

      “金短篇”刊史鐵生《兩個故事》等。

      五月七日,《新民晚報》“文學角”刊夏商《文化雜志時尚化初獲成功》,關注近年文化雜志的時尚包裝,提及《作家》改版后市場反應較為積極,發(fā)行量從改版前的近萬冊一躍達到四萬多冊。

      五月十日,人民文學出版社、《小說月報》、《山花》、《北京文學》、《當代作家評論》、《作家》、花城出版社等十家文化單位在北京舉行“潘軍作品研討會”,牛漢、林斤瀾、李陀、楊匡漢、白燁、李敬澤等作家批評家及十家單位的負責人聶震寧、李景峰、林建法、宗仁發(fā)等就潘軍的小說進行研討。

      五月十六日十六時五分,《作家》與《大家》兩家刊物做客西安新聞臺Am810KHz“藝海方舟”節(jié)目,探討文學本應具有的寫作可能性和空間問題。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三七六期)出版。推出了“年中非常版本”,分別用白頁和黃頁刊發(fā)兩部長篇小說——陳染的《聲聲斷斷》和刁斗的《回家》。由于容量擴大,刊物在定價不變的基礎上,加厚了四十個頁碼,文學月刊以此種方式關注長篇創(chuàng)作尚屬首次。《新民晚報》(六月四日)、《新文化報》(六月五日)等媒體予以關注。

      六月九日,《作家文摘》“守望文壇”刊程庸《迪奧香水、蛤蜊油及其他》,從雅與俗的角度談《作家》改版。文章認為,《作家》該涂高級香水時照涂不誤,該抹蛤蜊油時也不羞羞答答,通過包裝、內(nèi)容、題材的調(diào)整,把“純文學”的閱讀區(qū)域擴大到小半個城市。

      六月二十一日,《申江服務導報》刊文推介六月號《作家》。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三七七期)出版。本期的“作家走廊”刊胡硯秋的《讀韓東〈南方以南〉》,這篇類似于讀者讀后感的文章試圖拉近改版后的《作家》和讀者的距離。

      “特稿”刊朱大可的《唐人街的追思》?!绑w驗”專欄刊莫言的《神秘的日本與我的文學歷程》?!敖鸲唐笨K童《白楊和白楊》、李洱《窨井蓋上的舞蹈》等。

      七月二十日,《文學報?雙周書摘》刊文《改版后的〈作家〉漸成風格》,文章稱:“從純文學中突圍的《作家》經(jīng)過半年的改版,逐漸形成了獨具的、富有開放性的和現(xiàn)代感的風格?!?/p>

      七月三十日,《早茶晨報》刊文章《文學期刊改版后賣得怎么樣?》,援引宗仁發(fā)的話說,《作家》為改版后的刊物確定了文學與市場、文學與讀者、文學與作家的總體方向,力圖把雜志從純文學的“窄路”上拉出來。改版前每期的發(fā)行量曾經(jīng)落到五六千冊,現(xiàn)在已經(jīng)平均回升到二萬冊。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三七八期)出版。本期“作家走廊”刊右耳的《陰陽兩界》?!蛾庩杻山纭愤x自二〇〇〇年六月二十一日的《申江服務導報》,是對二〇〇〇年六月刊陳染《聲聲斷斷》和刁斗《回家》的評價性文章?!绑w驗”欄刊余華的《文學和民族》。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三七九期)出版?!疤馗濉笨瘡垯帯段膶W的隱秘敵人》,該篇文章矛頭直指幾年前因“斷裂”問題轟動全國的韓東,認為韓東是文學的隱秘敵人?!洞筮B日報》(二〇〇〇年九月二十一日)D2版介紹此文?!霸诰€”專欄刊南帆《網(wǎng)絡時代的性愛》。

      九月十五日,《吉林日報》B2版“文苑風景”刊李森《〈作家〉的品質(zhì)》,文章稱:“每每想起《作家》,就會聯(lián)想到俄羅斯的《現(xiàn)代人》雜志和美國的蘭登書屋?!?/p>

      九月十五-十七日,“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第六屆年會在貴陽舉行,本屆年會由黃果樹集團和《山花》編輯部主辦?!蹲骷摇分骶幾谌拾l(fā),《鐘山》主編徐兆淮、編輯部主任賈夢瑋,《大家》副主編韓旭,《山花》主編何銳、主編助理黃祖康等參加會議。年會決定:在二〇〇一年挑選六位有潛力、有影響的網(wǎng)絡作家,由他們?yōu)樗募铱镫x線寫作一萬字左右的短篇小說,并請作家、評論家對其作品作精彩點評,分別在四家刊物同期推出;與一家網(wǎng)站達成協(xié)議,將四家刊物推出的作品再返送網(wǎng)上發(fā)表;年終舉辦一次評獎活動,分設專家獎和網(wǎng)絡獎。專家獎由四家刊物共同頒發(fā),網(wǎng)絡獎由相關網(wǎng)站籌資頒發(fā);該年度“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所發(fā)作品及相關點評,結(jié)集后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三八〇期)出版?!疤馗濉睂诳n東的《文人的敵意》?!皩8濉睂诳瑫悦鞯摹禫日風潮》?!敖鸲唐睂诳瘡垵崱禼om》、遲子建《河柳圖》等。“每月話題”專欄刊格非的《文學的經(jīng)典性》,該文章被節(jié)選刊登在二〇〇〇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文學報》上。

      十月六日,吉林省長春市《城市晚報》用一個版面刊登對《作家》主編宗仁發(fā)的采訪內(nèi)容。關于《作家》改版后的定位問題,宗仁發(fā)認為,《作家》改版不光是為了生存,也是探險,“人們認為文學就該是曲高和寡的,實際上,這是在掩蓋一種懶惰。作家覺得不讀是你的問題,不是我寫得不好,你不讀是你沒文化,這個思路,對一個作家和刊物來講,是不成立的,你要充分信任讀者”。

      十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由作家出版社、《作家》雜志社、《上海文學》雜志社、《當代作家評論》雜志社共同主辦的“麥城詩歌作品研討會”在大連舉行。芒克、于堅、張棗、孫紹振、徐敬亞、唐曉渡等詩人、學者參加。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三八一期)出版?!敖鸲唐睂诳瘎c邦《聽戲》、趙本夫《尋找月亮》等?!皦狠S戲”專欄刊韓東小說《歸宿在異鄉(xiāng)》?!霸娙丝臻g”專欄刊臧棣的《臧棣近作十首》、葉延濱的《發(fā)生和尚未發(fā)生的個人事件》。

      十一月一日,《中華讀書報》八版刊趙勇《作家附照片:好看與被看》,作者以一種文化批判的態(tài)度,認為《作家》雜志“作家附照片”的設計是“迎合市場,迎合商業(yè)包裝,其中自然也包括迎合男性窺視的目光”。

      十一月三日,《吉林日報》“文苑風景”專欄刊《作家談〈作家〉》。余華說:“地處吉林長春的《作家》能夠成為國內(nèi)最具影響力的文學期刊,其秘密就是首先讓刊物成為作家們的《作家》,然后再成為讀者們的《作家》。”潘軍說:“優(yōu)秀的文學期刊是襟懷坦白的。她必須向社會坦言自己的文學主張,并以負責的態(tài)度和一貫的實踐履行諾言。《作家》正是這樣的期刊?!蹦哉f:“《作家》總讓我聯(lián)想到長白山上的森林和白雪。”王安憶說:“多年來,《作家》從未向任何潮流妥協(xié)過,始終保持著新鮮的活力,實踐、實驗、實現(xiàn)著‘作家’的使命。”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三八二期)出版。本期又有創(chuàng)新,共分兩卷,刊兩部長篇小說。白卷刊潘軍的《獨白與手勢?紅》,黃卷刊虹影的《K》。

      十二月二十一日,“關注《作家》改版座談會”在長春舉行。張福貴、述平、金仁順等吉林省作家、評論家,以及吉大和東北師大文學研究生等讀者,共同探討了期刊主題化、純文學雜志的讀者定位、純文學雜志的經(jīng)濟問題、純文學雜志是否需要宣傳、《作家》中刊登作品的可讀性、《作家》改版的建議、關于《作家》的讀者參與性、文學批評界的建議等問題。

      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由《收獲》雜志社、《作家》雜志社、《當代作家評論》等單位主辦的“大連?二〇〇〇年中國當代詩歌研討會”召開。李歐梵、鄭敏、牛漢、孫紹振等七十多名詩人學者參加。與會者圍繞著詩歌語言的嬗變、詩歌理論的建構、詩歌與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當代詩歌的文學史貢獻、國際化背景下漢語詩歌的姿態(tài)與特性等問題展開討論。

      二〇〇〇年,《作家》被評選為核心期刊,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二〇〇〇年版。

      二〇〇一年

      二〇〇一年,《作家》雜志的大方向未變,只在局部進行了一些微調(diào),雜志進入一個相對穩(wěn)定、完善的時期。在欄目設置上延續(xù)和保持了已有的骨架,又新增了欄目:作家格非的個人專欄“小說講稿”、推介清華人在社科領域建樹的泛學術專欄“人文清華”、描摹作家與民族淵源關系及成長經(jīng)歷的欄目“源與流”、傳達都市人物質(zhì)和精神生存狀態(tài)的欄目“城市讀本”等?!蹲骷摇冯s志試圖通過品牌廣告效應,改變文學雜志社會“旁觀者”、“邊緣性”的角色,成為具有強勁互動力量的有效媒體。雜志一方面要努力尋找文學創(chuàng)作與社會行進的契合點,另一方面則要凸顯文學雜志的中介功能,讓《作家》雜志成為作家、讀者、批發(fā)商、廣告客戶的“四重樂園”。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三八三期)出版?!白骷易呃取苯榻B二〇〇一年《山花》、《作家》、《鐘山》、《大家》四家刊物“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的活動內(nèi)容?!疤馗濉睂诳瘡垷槨段野仙娴拿б啊泛汀督箲]的馬拉松》?!督箲]的馬拉松》被二〇〇一年二月八日《文學報》轉(zhuǎn)載。

      “金短篇”專欄刊阿成《沒有傳說的城市》、李馮《查李蘇之謀殺案》等?!坝洃?故事”專欄刊張承志的《散文小輯》、皮皮的《挑剔小品集》、劉慶邦的《從寫戀愛信開始》、陳子善的《張愛玲〈天才夢〉和文學獎》?!靶≌f講稿”專欄刊格非的《列夫?托爾斯泰與〈安娜?卡列尼娜〉》。“人文清華”專欄刊藍棣之的《九葉派詩歌批評理論探源》。

      一月十六日,《文藝報》介紹了多家文學期刊的革新措施,提及《作家》雜志的刊物改革進入穩(wěn)定期、完善期:“一方面尋找文學創(chuàng)作與社會行進的契合點;另一方面則要凸顯文學雜志的中介功能,讓《作家》雜志成為作家、讀者、批發(fā)商、廣告客戶的‘四重樂園’?!?/p>

      一月十九日,《南方都市報》C58版刊《〈作家〉雜志:新增專欄仍然精彩》,認為《作家》是文學雜志變陣中最成功的一本,為文學如何走向市場提供了成功的典范;并且二〇〇一年新增的“小說講稿”、“人文清華”、“源與流”等欄目與傳統(tǒng)欄目互為映襯,可謂是一份新世紀的文學大餐。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三八四期)出版?!敖鸲唐睂诳瘡埿μ臁丁矮I給愛麗絲”》、張旻《魅力》、呂新《翩翩》?!霸磁c流”專欄刊鬼子的《艱難行走》。

      二月十日,《文藝報》刊徐兆淮文章《堅守?微調(diào)?分流——二〇〇一年部分文學期刊掃描》,寫到“即使像去年大改版的《作家》、《山花》雜志,雖然裝幀、版式、封面設計、欄目設置均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但就品位、宗旨、定位而言,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它們依然屬于純文學雜志,而不能劃入綜合型或文化時尚型期刊的行列”。

      二月十三日,《文藝報》刊蔡興水《九十年代文學與文學期刊》,文中肯定了《作家》等雜志的變革:“如‘兩山三家(《鐘山》、《山花》、《作家》、《作家報》、《大家》)’受網(wǎng)絡時代的啟發(fā),聯(lián)合推出‘聯(lián)網(wǎng)四重奏’,以集束的力量同時在不同時刊物空間中推出同一作家、批評家的作品、文章,共享豐富的藝術成果,擴大文學的影響?!?/p>

      二月二十日,《北方航空報》推薦《作家》。

      二月二十一日,《光明日報》“文化周刊”版面刊文章《文學期刊:光靠改版能自救嗎》,文章說:“《作家》是八十年代以來的文學名刊,它在世紀之交的改革也引起了文學界的矚目……《作家》的改革創(chuàng)造了文學期刊的幾項記錄:一是它迄今仍然是唯一的全本彩頁文學期刊;二是作為篇幅有限的月刊,它每年都辟出兩期加頁刊發(fā)四部長篇小說;三是它的文體形式和作品內(nèi)容在專業(yè)文學期刊中堪稱最為豐富;四是它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海外文學咨詢網(wǎng)絡,能夠及時地提供世界文壇動態(tài)和海外作家作品??梢哉f,《作家》雜志已成為當今最具影響和最為成功的少數(shù)文學期刊之一?!?/p>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三八五期)出版。本期“詩人空間”專欄刊四篇文章,分別是沈浩波《不僅僅說給韓東聽》、李檣《銷煙迷漫詩江湖》、伊沙《有話要說》和《伊沙詩歌》。沈浩波的《不僅僅說給韓東聽》無意中激起了詩壇紛爭。二〇〇一年三月十九日《新文化報》刊登的文章《陜西文壇硝煙彌漫 漢詩江湖再起風云》中簡單介紹了此次論戰(zhàn):“論戰(zhàn)的兩大陣營,一方是伊沙、沈浩波、徐江為首的所謂的‘北幫’和‘下半身’詩歌團體,另一方由‘他們’、‘非非’的重要人物韓東、楊黎、李葦、何小竹等,和烏青、朱慶和、李檣、豎、肉等一批七十年代年輕詩人組成。論戰(zhàn)的導火索,是因為沈浩波認為韓東發(fā)表在《作家》上的一篇文章‘罵’了他,于是一月九日首先在‘詩江湖’討論版上發(fā)表了他極具挑釁意味的姿態(tài)和聲音,由此,一場本來可以避免的無謂戰(zhàn)火被沈浩波點燃了?!?/p>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三八六期)出版?!霸娙丝臻g”專欄刊二〇〇一年北島、多多、于堅等人的新詩大聯(lián)展?!白骷业乩怼睂诳瘡埑兄镜摹稄拇筅娴紧~兒溝》等?!靶≌f講稿”專欄刊格非的《包法利夫人》,此文被二〇〇一年五月十日《文學報》轉(zhuǎn)載。

      四月十八日,由中國小說學會舉辦的“二〇〇〇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揭曉,發(fā)表于《作家》的兩篇小說榮登短篇小說榜,分別是遲子建《河柳圖》(《作家》二〇〇〇年第十期)、畢飛宇《蛐蛐 蛐蛐》(《作家》二〇〇〇年第二期)。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三八七期)出版。“我說我在”專欄刊蔣子龍《飛行閱讀》和孫紹振《論“美女”威力及其局限性》。“虛構之刀”專欄刊馬原的《素材選擇》。“作家訪談”專欄刊程永新的《池莉訪談錄》?!叭宋那迦A”專欄刊劉兵的《人類自在的天性》。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三八八期)出版,分兩卷。白卷刊朱文穎長篇小說《高跟鞋》;黃卷刊三篇文章,分別是荊歌長篇小說《民間故事》,林舟的《荊歌訪談錄》和曲茹采訪陳丹燕、徐坤、王旭峰的《女作家三人行》。陳丹燕、王旭峰、徐坤的對話《女性文學的天空》,是吉林衛(wèi)視《新視點》欄目推出的“上海之行”系列節(jié)目之一。

      六月十三日,《南方都市報》D77版“期刊關注”,介紹《作家》本年度第六期。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三八九期)出版。“小說講稿”專欄刊格非的《白鯨》?!疤摌嬛丁睂诳R原的《切入角度》。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三九〇期)出版。“特稿”專欄刊艾曉明主持的《你的凝視擊傷了我的臉——關于〈作家〉“美女”文章的爭鳴》?!蹲骷摇冯s志(二〇〇一年第一期)刊登了孫昌建的《杭州美女地圖》的隨筆,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艾曉明以“你的凝視擊傷了我的臉”為題,組織了中山大學中文系研究生提出批評。

      “金短篇”刊張一弓《浪漫的薛姨》等?!霸娙丝臻g”專欄刊翟永明的《關于波茨坦廣場的通信》等。

      八月二十二日,《文學界》刊傅百齡文章《改版后的“作家”更上一層樓》。

      八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由《作家》雜志社舉辦的吉林省青年作家筆會在敦化召開。開幕式由《作家》主編宗仁發(fā)主持,吉林省作協(xié)主席張笑天,副主席楊廷玉、述平,作家張一弓、葉兆言出席。筆會期間,青年作家就創(chuàng)作問題展開討論。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三九一期)出版。“金短篇”專欄刊遲子建《換牛記》等?!坝洃?故事”專欄刊陳忠實的《何謂益友》、朱大可的《音樂的秘密節(jié)日》?!靶≌f講稿”專欄刊格非的《卡夫卡的鐘擺》。“虛構之刀”專欄刊馬原的《現(xiàn)實的虛構》。

      九月一日,《文藝報》公布“第二屆魯迅文學獎各單項獎獲獎作品名單”,刊于《作家》的徐坤的《廚房》獲得“一九九七-二〇〇〇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獲獎作品”。

      《文藝報》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刊肖復興文章《古典主義的魅力和遺憾——我看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短篇小說》,高度評價徐坤的《廚房》。

      九月七日,《長春日報》刊登對《作家》主編宗仁發(fā)的訪談:《〈作家〉“變臉”別有洞天》,介紹《作家》雜志面對商品大潮毅然改版的經(jīng)驗。

      九月十一日,《中國圖書商報》“期刊觀察”刊記者何虹文章《面對日益萎縮的市場,文學期刊爭出長篇專號》,介紹“《作家》自二〇〇〇年起,固定在六月號和十二月號集中刊載兩個長篇小說”。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三九二期)出版。“金短篇”發(fā)表的小說采取了名家推薦的形式,刊發(fā)王齊君《昌盛街》(余華推薦)、顧前《意外》(韓東、朱文、劉立桿推薦)和陸離《女人馬音》(田柯推薦)、易羊《站住,你這該死的土豆》(李修文推薦)。

      十月,第九屆《小說月報》百花獎揭曉,池莉《一夜盛開如玫瑰》(《作家》一九九九年第一期)獲短篇小說獎。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三九三期)出版。“小中篇專輯”專欄刊韓東的《挾持進京》等?!巴阶g介”專欄刊布德尼茲的《同花》、克勞福德的《朱迪?布德尼茲訪談》?!霸娙丝臻g”專欄刊臧棣的《變形記》、楊克的《馬悅?cè)煌瞥绲拈L詩》。

      十一月十七日,《作家》雜志社、《收獲》雜志社及上海交大人文學院在上海聯(lián)合舉辦“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期刊生存與發(fā)展研討會”,共同商討面對競爭和壓力,文學期刊的生存方式和出路問題?!蹲骷摇分骶幾谌拾l(fā)在會上指出,很多文學期刊市場化機制轉(zhuǎn)換進展不暢,具體表現(xiàn)為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資源配置制度都與市場不相適應。編輯與經(jīng)營兩大部分設置不均衡,重編輯而輕經(jīng)營,是一種落后的編輯方式,是與市場的脫節(jié)?!渡杲諏蟆罚ㄊ辉露巳眨珻10版“另類閱讀”,《進入市場的閱讀》)、《人民日報》(十二月十一日,第十二版,《文學期刊:面對市場和讀者的選擇》)、《文藝報》(二〇〇二年一月八日,《應對挑戰(zhàn):文學期刊別無選擇》)、《光明日報》(二〇〇二年二月二十日,A2版,刊《文學期刊:在風雨中前行》)等對研討會進行了報道。

      十一月二十六日,《作家》在第五次(一九九九-二〇〇〇年度)吉林省期刊等級評審中,被評為吉林省十佳期刊。

      十一月三十日,《南方都市報》“讀書?十一月刊情”欄刊《秀色時代的文學大雜燴》,以“捉刀手”為小標題介紹本年度第十一期《作家》雜志。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三九四期)出版。本期共兩卷。白卷刊王艾長篇小說《四腳朝天》及王艾的訪談錄《跟波西米亞式的京味小說家閑聊》。黃卷刊虹影長篇小說《阿難》及虹影訪談錄《關于流散文學、泰比特測試以及異國愛情的對話》。

      十二月十七日,《中國新聞》第二七五二期第二版,刊海蘋《改版——希望與挑戰(zhàn)并存》,以《作家》雜志為“突出的例子”,肯定其重新定位、大膽探索的改版措施。

      十二月二十九日,《文匯讀書周報》“期刊瞭望”欄刊楊劍龍、王梅《期刊“變臉”的四種趨勢》,指出文學期刊面向市場進行調(diào)整的四種趨勢:一、裝幀設計更為精致講究、新潮時尚;二、文學雜志“文化”化;三、非虛構類敘事作品異軍突起;四、信息化、國際化。并舉《作家》進口紙張彩頁印刷及“紙上收藏”、“作家地理”、“物質(zhì)生活”、“海外咨訊”欄目為例。

      二〇〇二年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三九五期)出版。設有欄目“美國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展示”,刊發(fā)小正《美國七〇年新人掃描》,及羅池翻譯的卡爾?艾格尼瑪小說兩篇。“小中篇”欄目刊李洱的《朋友之妻》?!白骷胰沼洝睓谀靠t子建的《二〇〇一年日記(一月-四月)》。

      一月十一日《文匯報》刊張永勝《艱難地生存和嘗試》,文章指出:“《作家》作為一本曾有較大影響的先鋒文學刊物,自前年改為國內(nèi)第一本全彩印的雜志,打出中國的《紐約客》旗幟后,經(jīng)過兩年的摸索,已逐漸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其‘以作家的眼光看世界’的編輯理念也已漸獲大家認同?!?/p>

      一月三十一日,《南方周末》“每月?新作觀止”欄刊李敬澤《從體面的突襲到善良的故事》,文章在小標題“看《作家》,講道德”下評論《作家》第一期推出的“美國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展示”。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三九六期)出版?!敖鸲唐≌f專號”專欄刊劉慶邦《別讓我再哭了》、何立偉《我們都是沒有疤痕的人》、梁曉聲的《私刑》、阿成《大翻身與小地堡》、張生《不一般的角色》、海力洪《重逢》、吳晨駿《憶故人》、金仁順《水邊的阿狄麗雅》、周潔茹《回家》、朱日亮《會吹小號的男人》、馬季《三人行》、玲青《茶碗味西》。金仁順的《水邊的阿狄麗雅》后被改編成電影,名為《綠茶》,由姜文、趙薇主演,杜可風為導演。“同步譯介”專欄刊兩篇文章,分別是[英]奈保爾的《波西米亞》、[美]保羅?泰魯斯的《深入獅穴——奈保爾的陰暗面及其〈半個人生〉》。

      二月二十二日,《文匯讀書周報》刊文章《躲在皮影后唱艷歌的人——讀虹影的〈K〉》。虹影的《K》(《作家》二〇〇〇年第十二期)惹出文壇官司,原告陳小瀅是我國現(xiàn)代已故作家陳西瀅和凌叔華的獨生女。她認為《K》以她的父母陳西瀅、凌叔華過去的生活為背景,以淫穢的手法杜撰了許多不堪入目的情節(jié),并已公開發(fā)表,構成了對其父母的名譽侵害和對她本人的精神侵害?!禟》的官司于二〇〇三年七月十六日下午十七時在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以和解告終。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三九七期)出版。辟“臺灣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展示”欄,刊發(fā)六篇文章,分別是楊宗翰《新浪襲岸:臺灣文學七字頭人物》、紀大偉《數(shù)字時代》、鯨向海《那個跟我同樣背著Jan Sport的人》、何雅雯《孤獨的帝國》、楊佳嫻《籠鳥檻猿之書》、丘稚亙《明天》。

      三月十二日,《文藝報》刊《連續(xù)與大獎結(jié)緣,激發(fā)創(chuàng)一流信心》,文章從《作家》獲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談起,認為:“《作家》雜志今年首倡文學期刊‘雜志化’,包裝漂亮典雅,文學品位卻并未因此下滑,可謂秀外慧中。在干脆利落地突破了固有的四大塊欄目的同時,‘傳統(tǒng)’意義上的欄目經(jīng)過揚棄,變得更為精粹……圖文并茂,好看耐品,想在《作家》上找沒滋沒味的東西是很難的?!?/p>

      三月十六日,“二〇〇一年中國小說排行榜”在天津發(fā)布,孫春平《地下愛情》(《作家》二〇〇一年四期)榮登短篇小說榜。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三九八期)出版。以“潘向黎作品小輯”的形式刊出潘向黎的《緬桂花》和《脆弱的寫作和困難的美感》。二〇〇二年七月十一日,《文學報》“新作點擊?冷而透明”刊關于潘向黎《緬桂花》的讀后感文章。第四期《作家》還在“藝術中國修辭”欄目刊出李森的文章《虛構的觀念》探討小說如何從虛構開始、從語言與世界間的親近與背離開始。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三九九期)出版?!靶≈衅獙]嫛睂诳~兆言《李詩詩愛陳醉》等。二〇〇二年七月十六日《文藝報?文學周刊》“先擒王我看頭條小說”欄,刊孫謙的文章《〈李詩詩愛陳醉〉:虛妄的透視(〈作家〉)》,指出:“作品更為深刻之處在于作者在兩人真實的生活對視之中,發(fā)現(xiàn)一種命若琴弦般的脆弱,從而觸摸到了生命的某種虛妄性。”

      “詩人空間”專欄刊陳立平、龍梁、楊過、唐棣、梁積林、歐陽建華、章平、陳俊等的《回歸詩歌精選》。

      “紀念”專欄刊李若木《愛無止境》、曲有源《一個編輯的一生》、劉慶《長者健君師》、傅百齡《健君周年祭》,紀念已逝《作家》編輯,后為副主編的李健君。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四〇〇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專號”??瘜O惠芬的《街與道的宗教》及周立民《精神的旅途沒有終點——孫惠芬訪談錄》,另刊陳家橋的《阿P》及王宏圖的《不是從現(xiàn)實出發(fā),而是回到現(xiàn)實——陳家橋訪談錄》。六月九日,《新民晚報》“小說世界”專欄刊馬季《通往心靈的路徑》,對本期小說《街與道的宗教》進行評介。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四〇一期)出版?!敖鸲唐卑l(fā)表殘雪《棉花糖》、邱華棟《找不著自己腳印的人》等?!皦狠S戲”刊發(fā)巴橋《請大家保護自己的腰》。

      “同步譯介”專欄刊[美]伊麗莎白?格雷弗的《喪門》?!白骷业乩怼睂诳椒健队⑿勰┞贰返??!白骷易呃取睂诳瘎⒂衿值摹丁匆痪潘亩昙街袑扯窢幍湫腿宋锛o實〉發(fā)現(xiàn)記》、時達的《一九四二年冀中對敵斗爭典型人物紀實(選段)》。七月十六日,《文藝報?文學周刊》刊《〈作家〉雜志發(fā)現(xiàn)珍貴的抗日事實》,介紹本文。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四〇二期)出版?!敖鸲唐币浴敖鸲唐?新面孔小輯”的形式推出黎小鳴《追擊》、須一瓜《貴人不在服務區(qū)》等六篇文學新秀的作品。

      八月九日,《文匯讀書周報》刊彭倫《作家地理:一種新的找尋》,文章稱“被稱作‘作家地理’的文學概念,正在文壇悄然興起。繼一九九八年《作家》雜志在國內(nèi)率先開出‘作家地理’專欄,并成為該刊招牌欄目后,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前不久推出了‘作家地理叢書’”。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四〇三期)出版?!白骷业乩怼睂诳T驥才《文學大師們的另一支筆》?!靶≈衅≥嫛睂诳煳姆f《哈瓦那》、南妮《女朋友》、林宋瑜《離家的路有多遠》。“紐約客雜燴”專欄刊董鼎山《南非作家獲自由后的彷徨》。

      九月十七日,《文藝報》刊馬季《〈老師,您好〉:激情飛揚的西部牧歌》,評論紅柯中篇小說《老師,您好》(《作家》二〇〇二年第八期)。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四〇四期)出版。推出“女作家金短篇小輯”,刊發(fā)了金仁順《人說海邊好風光》、范小青《烏妹》、林白《春天,妖精》和虹影《我們時代的獻身者》。

      十月十五日,由《北京文學》月刊社與老舍文藝基金會聯(lián)合主辦的“當代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二〇〇二年上半年)”在《北京文學》第十期揭曉,金仁順《水邊的阿狄麗雅》(《作家》二〇〇二年第二期)入“短篇小說”榜。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四〇五期)出版。

      十一月二十八日《文學報》刊文章《文學期刊呈上升趨勢》。全國二十多家文學期刊負責人在申城探討文學期刊的轉(zhuǎn)型問題?!蹲骷摇分骶幾谌拾l(fā)說:“文學期刊工作者應積極行動,與時俱進,以新的舉措與思路開創(chuàng)市場經(jīng)濟下文學期刊的新局面。”

      十一月二十九日《文匯讀書周報》刊文章《文學期刊:向大學回歸?》,提出“是否可以考慮讓大學來接班文學期刊?”的問題。《作家》主編宗仁發(fā)認為,“大學辦文學刊物是個期刊分化過程中的一種可能,但不會是大多數(shù)期刊的道路”。

      十一月,由上海交通大學、《作家》雜志社、《收獲》雜志社共同主辦的全國“文學期刊、作家在發(fā)展先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討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學期刊編輯、作家、評論家五十多人出席,探討文學期刊的困境與出路問題。《文藝報》(十二月三日,《文學期刊尋求新突破》)等媒體對研討會進行了報道。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四〇六期)出版。繼續(xù)推出“長篇專號”??材取段覀兌际悄吧恕贰⑹Y子丹《云霧邊城》。

      十二月十六日,遲子建小說《河柳圖》(《作家》二〇〇〇年第十期)被評為第六屆吉林省期刊優(yōu)秀作品。

      十二月二十三日,《南方都市報》刊文章《〈作家〉:也在打長篇的主意》,作者推薦《我們都是陌生人》和《云霧邊城》兩篇小說的同時,也表明了自己觀點:推出長篇專號,這是文學雜志搶占市場的非常成功的策略。

      二〇〇三年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四〇七期)出版?!巴阶g介”專欄刊辻井喬《日本文學的現(xiàn)狀》(李錦琦譯)、黑井千次《關于家庭主題》(陳喜儒譯)?!敖鸲唐睂诳瘜O春平《鄉(xiāng)間選舉的樂子》等?!霸娙丝臻g”專欄刊于堅《新作》和伊沙《唐(選章)》。《南方都市報》二〇〇三年二月六日刊記者李輝斐的評論:“《作家》開始注意到這些承前啟后的第三代詩人的重要代表人物,足以見得其眼光之尖銳,也許這些詩歌正代表了目前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較高水平?!?/p>

      一月十四日,《羊城晚報》刊《作家》主編宗仁發(fā)《半折心始又一年》,文章中說:“《作家》雜志今年是改版后的第三個年份,到目前為止它仍是國內(nèi)唯一的一本全彩印刷的文學月刊。僅就形式而言,它在文學期刊出版史上所標識的與時俱進的信息是不可忽略的?!蹲骷摇冯s志的主打仍為短篇小說。”

      一月二十六日,《新民晚報?文學角》欄刊邊紀文章《安靜,然后騷動——新春佳節(jié)走進文學魅力的十大通道》,“通道”之一是“追蹤一個出色編輯的眼光:宗仁發(fā)”。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四〇八期)出版?!坝洃?故事”專欄刊葉兆言《郴江幸自繞郴山》?!敖鸲唐睂诳讼蚶琛镀孥E乘著雪橇來》等?!靶≈衅睂诳夏荨兑辽扯嗬木手苣贰!拔艺f我在”專欄刊余華《什么是愛情》和《歪曲生活的小說》等。

      二月六日,《南方都市報》“讀書”欄刊李輝斐文章《〈作家〉:漸入佳境》,介紹二〇〇三年第一期《作家》雜志的內(nèi)容。文章認為“邁入二〇〇三年,《作家》雜志開始呈現(xiàn)游刃有余的跡象。欄目的設置、作品的刊發(fā)、都變得輕松而合理:即保持了文學雜志所應有的文學品格,又顯示了其超越其他同類雜志的開闊的視野”。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四〇九期)出版?!爸衅≌f專號”刊何頓《新青年酒吧》、陸離《無人的海邊》、陳昌平《英雄》、葉文玲《考察》等。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四一〇期)出版?!敖鸲唐睂诳纸餅憽端淼馈泛汀扼@乍》等。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四一一期)出版。“金短篇”專欄刊遲子建《門鏡外的樓道》、劉慶邦《一畝地里的故事》、葉彌《猛虎》等。

      五月十六日,《南方日報》“閱讀”版刊魏微、朱文穎《寫作、印象及內(nèi)心活動》,介紹《作家》二〇〇三年第四期。

      五月十八日,《新民晚報》刊馬季文章《〈虎針〉:猛擊一掌》,認為姝娟的《虎針》(《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五期)是一部“形神兼?zhèn)洌枬M有力的作品”。

      五月二十三日,《文匯讀書周報》“文學”欄,刊陳惠芬《“美麗世界”的迷亂圖景》,是關于南妮小說《伊沙多拉的精彩周末》的評論。文章認為這是“南妮迄今為止最為出色的一部”。

      五月二十四日,《文藝報》刊木弓《這樣的作品多來點》,文章稱:“整天面對大量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的‘小資’小說。突然讀到樸實無華、自然明快的《英雄》(《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三期),真是耳目一新,頗為感動?!?/p>

      五月二十九日,《南方周末》刊李敬澤《在習焉不察的日子里發(fā)生的故事》,文章以“溫暖”為小標題評論了遲子建的短篇小說《門鏡外的樓道》(《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五期)。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四一二期)出版?!疤馗濉睂诳芰⒚?、馮驥才《全球化語境中的本土化困境》?!段膮R讀書周報》二〇〇三年六月二十日刊文對此文進行評介。“作家地理”專欄刊翟永明《印第安人保留地》等。《南方都市報》二〇〇三年七月一日B55版,刊陸勇平《什么使我們失去了睡眠和愛情》,文中說:“《印第安人保留地》一文,既有文化品位又有時間和地理的縱橫深度。”

      六月三日,《南方都市報》刊黃兆輝《好好活著,這是多么樸素的真理》,其中有對葉彌小說《猛虎》(《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五期)的評論。

      六月二十九日《新民晚報》“小說世界”欄目推薦王手《手機》與凡一平《煙頭》(《作家》二〇〇三年第六期)。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四一三期)出版?!敖鸲唐睂诳瘡垵崱堵犲缧菬o聲的滑行》等。

      七月一日,《南方都市報》“期刊關注”欄,刊陸勇平《什么使我們失去了睡眠和愛情》,在“反抗文化的遮蔽”小標題下,提及“《作家》(二〇〇三年六月)的‘作家地理’欄目,使人眼界大開”。

      七月二十九日,《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欄刊《逃離城市,夢回香格里拉》,認為顧前小說《有關往事》(《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七期)是“對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精神迷亂的披露”。另提及小海《小海早年詩選》“給人的感覺是,他要通過詩歌來揭示事情的真相,預示未來”。

      七月三十一日,《南方周末》“文學”欄刊李敬澤評論艾梅?本德《男主角》(《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七期)的文章《小說:熱愛生活》。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四一四期)出版。在“同步譯介”欄目推出韓國“《現(xiàn)代文學》獎”獲獎小說專輯,共四篇文章,分別是薛舟的《鑿壁者說》、金仁淑的《建校紀念日》、趙京蘭的《我的紫色沙發(fā)》、李仁華的《走過草原的男人》?!啊冬F(xiàn)代文學》獎”是韓國文壇最權威的、可進入韓國文學史的獎項。

      八月十五日,《文匯讀書周報》刊《〈菊花香〉使人誤會了韓國人——韓國當代純文學作家新作首次亮相國內(nèi)》;八月十七日,《新民晚報》刊文《曲折的交流》;八月十九日,《西安廣播電視報》刊文《那一雙凝視的眼睛》,對本期《作家》雜志韓國小說專輯進行評介。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四一五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專號,分為“女性青春小說”、“西部愛情小說”、“另類成長小說”三個欄目,其中“女性青春小說”欄目刊發(fā)海男《花紋》。

      九月一日,《新文化報》副刊刊文《作家雜志重拳出擊文壇》,介紹本年度第九期長篇小說專號。

      九月二日,《南方都市報》“期刊事件”欄,刊文介紹《作家》于本年度第八期推出的于堅長篇散文《癸未三峽記》。

      九月二十四日,《中華讀書報》“藝文空間?中國文學”欄,刊肖復興《短篇小說之夢——讀張潔短篇近作》,文章對張潔的《聽彗星無聲的滑行》(《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七期)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精致的點評。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四一六期)出版。“作家地理”專欄刊馮驥才的《薩爾茨堡手記》。“作家演講”刊張煒《文學的現(xiàn)代性》、張抗抗《東北文化中的俄羅斯情結(jié)》?!敖鸲唐笨⒊伞缎闩?、范小青《從前有座山》、韓東《十年一夢》等。“美國七十年代作家作品”刊出[美]朱莉?奧林格的《關照》。

      十月十三日,《新文化報》副刊在《作家》更名二十周年、改版三周年之際,發(fā)表系列文章向雜志及其主編致敬。文章包括“作家聲音”、“媒體聲音”、“讀者聲音”、“歷史:《作家》近些年獲得的獎勵”、“作家重要活動記錄”、“主編宗仁發(fā)簡介”,另有宗仁發(fā)文章《〈作家〉談改版》、余華文章《作家們的〈作家〉——國內(nèi)最有影響力的文學月刊的秘密》。宗仁發(fā)在文中說,《作家》雜志的“目標是想創(chuàng)造一個中國文學雜志的品牌”,改版的指向包括:“一、讓《作家》雜志的讀者群由界內(nèi)人士擴展到界外的高尚文化消費群體。二、通過品牌廣告效應,改變文學雜志社會‘旁觀者’、‘邊緣性’的角色,成為具有強勁互動力量的有效媒體。三、接續(xù)魯迅、茅盾、鄭振鐸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文化名人曾嘗試過的辦文學雜志也是辦文化實業(yè),也是改造國民靈魂的多重試驗。四、借鑒國外如《紐約客》等文學品牌雜志創(chuàng)辦的經(jīng)驗,結(jié)合中國改革開放的國情,探索出一條文學雜志的發(fā)展道路?!蹦壳半s志“一方面要努力尋找文學創(chuàng)作與社會行進的契合點;另一方面則要凸顯文學雜志的中介功能,讓《作家》雜志成為作家、讀者、批發(fā)商、廣告客戶的‘四重樂園’”。

      十月,《北京文學》(精彩閱讀)第十期,刊出“當代中國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二〇〇三年上半年)”,孫春平《鄉(xiāng)間選舉的樂子》(《作家》二〇〇三年第四期)入“短篇小說”榜第四名。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四一七期)出版。本期集中關注了吉林省內(nèi)作家作品。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華讀書報》刊記者咸江南《〈人民文學〉史:研究當代文學晴雨表》,文中吳俊認為除《人民文學》外當代一些刊物在文學史研究上的學術價值,并以“《作家》新時期以來表現(xiàn)出來的前沿性”為例。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四一八期)出版。長篇小說專號?!扒啻盒≌f”專欄刊葛紅兵《沙床》?!扒樗夹≌f”專欄刊張生《白云千里萬里》?!吧虘?zhàn)小說”專欄刊童仝《慢慢浮上來》。

      十二月五日,《文匯讀書周報》“刊海擷英”欄,以“現(xiàn)代主義:最前衛(wèi)的表達”為題,介紹了張煒的演講《文學的現(xiàn)代性》(《作家》二〇〇三年第十期)。

      十二月九日,《文藝報》“文學周刊”刊肖百容《近年來的農(nóng)村題材小說:“隔”與回避》,文章提及遲子建《換牛記》(《作家》二〇〇一年第九期),認為其故事簡單,敘事藝術也普通,但靠選材奇異取勝。

      二〇〇四年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四一九期)出版。“作家走廊”專欄刊文潔若《我印象中的巴金老人》、庫切《在得克薩斯州——我如何了解了美國和非洲》等。“同步譯介”發(fā)表“韓國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專輯”,刊出徐麗紅《“沒有記憶的一代”和個人問題》、金衍珠《漫漫五月》、尹成姬《階梯》、李應準《我女朋友的葬禮》、千云寧《針》、趙敏姬《綠苑夫人》?!白骷覍υ挕睂诳钿J和王堯《生命的歌哭》。

      一月十八日,《深圳特區(qū)報》B5版、《新民晚報》“文學角”都發(fā)文關注《作家》二〇〇四年第一期推出的“韓國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專輯”。

      一月二十九日,《文學報》“期刊視點”欄,刊宗仁發(fā)文章,介紹《作家》本月推出的“韓國七十年代出生作家專輯”。宗仁發(fā)從青年人沖破前輩束縛的角度,認為“本期《作家》雜志中所收譯的五篇作品,恰恰描繪了這小雞破殼而出的一幕:昔日的溫室已經(jīng)化為令人窒息的囚籠?!弦淮骷夜P下失去了愛的孩子’希望以最直接的方式傾訴他們的苦悶。一種屬于青年人自己的方式”。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四二〇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笨獙毜摹端^散文》。二月五日,《文學報》“批評錄”刊《郜元寶:散文熱背后的空虛在于“散文的心”沒有擺正》,對此文進行評介。

      “金短篇”專欄刊東西《你不知道她有多美》、潘向黎《白水青菜》等。

      “我說我在”推出馬杰聲、張生、郜元寶的對話錄《當代中國的一種知識考古——從“人文精神討論”的反思開始》。文中三位學者對當前中國文學研究的現(xiàn)狀提出了批評和建設性的意見?!段膮R讀書周報》(二月十三日)、《文藝報》(二月二十六日,《文學研究要發(fā)生自己的聲音》)、《吉林日報》(三月六日,《反思“人文精神討論”》)等媒體關注此文,肯定了這次對話的意義。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四二一期)出版。“作家走廊”專欄刊西川《崩潰,然后尋找意義》等?!敖鸲唐睂诳铖T《有什么不對頭》、刁斗《去張集》等。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四二二期)出版。首次以“春、夏、秋、冬”的形式在每年的三、六、九、十二月固定推出長篇小說專號。本期為“長篇小說春季號”,發(fā)表了陳希我《抓癢》、王手《在迷亂中生長》、岳冠含《荒原上的一顆青草》。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四二三期)出版?!敖鸲唐笨l(fā)劉慶邦《光明行》、紅柯《火焰駒》和邱華棟《我的種子,她的孩子》?!白骷业乩怼笨l(fā)張潔《去年,在Pelonnesus》、李國文《走過菜市口》等?!凹~約客雜燴”專欄刊董鼎山《談談所謂“紐約客作家”》?!坝洃?故事”專欄刊文潔若《周作人及其兒孫》、鮑里斯?安列普《黑戒指的故事》等。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四二四期)出版。長篇小說夏季號,重點推出格非的長篇小說《人面桃花》。

      六月二十八日,《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六月重點”,用B38、B39兩個版面關注六期《作家》所發(fā)表的格非《人面桃花》。王中忱的《愛憎花家舍》從敘事迷宮與現(xiàn)代歷史之間張力、烏托邦等角度對《人面桃花》進行分析。宗仁發(fā)的文章《桃花依舊笑春風》,從編輯的角度表達了《人面桃花》所帶給他的閱讀激動,并認為“將其視為格非個人自我超越的一次記錄和當代作家逼近經(jīng)典的一個有效標志絕不為過”。格非與謝有順在關于《人面桃花》的對話《我遇到的問題是整體性的》中,就近十年來內(nèi)心的焦慮、小說的文體選擇、烏托邦與日常生活等問題進行討論。另刊《〈人面桃花〉故事梗概》、格非《關于〈人面桃花〉的一些話》、謝有順對格非長篇小說《敵人》、《欲望的旗幟》、《人面桃花》的點評。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四五二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睂诳瘡垵崱段覀冞@個時代肝腸寸斷的表情》。“小中篇”專欄刊阿成《紙風車》、張旻《初三》。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四二六期)出版?!敖鸲唐卑l(fā)表鄧一光《做天堂里的人》等?!霸娙丝臻g”專欄刊約翰?霍蘭德《胡話之詩:卡羅爾的探險傳奇》。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四二七期)出版。長篇小說秋季號,推出海男《情婦》等。

      九月十一日,《文藝報》“閱讀評榜”刊“《文藝報》作品推介榜”推出,格非《人面桃花》(《作家》二〇〇四年第六期)列榜單第六位。

      九月二十三日,《作家》在第一屆北方優(yōu)秀期刊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優(yōu)秀期刊。

      九月,由《北京文學》評選的二〇〇四年(上半年)中國文學排行榜揭曉,潘向黎的《白水青菜》(《作家》二〇〇四年第二期)入選短篇小說榜。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四二八期)出版?!疤馗濉睂诳臐嵢簟秵棠就镜囊环庑拧贰⑹捛断氘敵?,胡喬木》、胡喬木《致蕭乾、文潔若的一封信》、蕭乾《關于〈尤利西斯〉致李景端的信(九封)》和李景端《蕭乾學術道德二三事》。這一組文章展現(xiàn)了翻譯家蕭乾的一些文化活動片段以及他的學者風度?!段膮R讀書周報》(十月二十二日)在“期刊看臺”欄目給予了特別關注?!白骷易呃取睂诳l(fā)臺灣張大春《讀錯了的一部史》等。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四二九期)出版?!白骷覍υ挕睂诳嗳A和洪治綱《閱讀、音樂與小說創(chuàng)作》。

      十一月一日,《南方都市報》“閱讀周刊?十月期刊”欄,刊《女權主義的發(fā)力與乏力》,提及海男的《情婦》(《作家》二〇〇四年第九期),認為“海男仍然堅持用她自己的命名方式與經(jīng)驗執(zhí)著地介入婦女命運的敘事”。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四三〇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冬季號”,刊文潔若《老巴你好——巴金與蕭乾》、王璞《項美麗在上?!泛图质∏嗄曜骷翼n雨山的《云朵飄飛昨日秋》。

      十二月四日,《文藝報》“閱讀評榜”刊“《文藝報》作品推介榜”推出,映川短篇小說《宋響的玫瑰》(《作家》二〇〇四年第十一期)列榜單第三位。

      十二月十六日,遲子建的《門鏡外的樓道》(《作家》二〇〇三年第五期)被評為第七屆(二〇〇二-二〇〇三年度)吉林省期刊優(yōu)秀作品。

      二〇〇四年,《作家》雜志被評選為核心期刊,編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二〇〇四年版。

      二〇〇五年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四三一期)出版。再次推出“潘向黎作品小輯”,刊發(fā)《永遠的謝秋娘》(小說)、《說出緣故來,人也不委屈(創(chuàng)作談)》?!敖鸲唐卑l(fā)表遲子建《二重唱》、邱華棟《放生》等。

      一月,《作家》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主辦的“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獎。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四三二期)出版。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四三三期)出版?!伴L篇小說春季號”,刊何頓《我們像野獸》等。

      三月二日,由齊魯晚報和中國小說學會聯(lián)合推出的“二〇〇四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揭曉,格非《人面桃花》(《作家》二〇〇四年第六期)榮登長篇小說榜,潘向黎的短篇小說《白水青菜》(《作家》雜志二〇〇四年第而期)榮登短篇小說榜。

      三月二十九日,第二屆“二十一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評選結(jié)果揭曉,格非《人面桃花》(《作家》二〇〇四年第六期)獲獎。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四三四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睂诳嗳A《致保羅先生》、林白《生命熱情何在》和《與精致藝術相去甚遠》?!靶≈衅睂诳碜印动偱ⅰ贰!拔艺f我在?新銳批評”專欄刊于若冰《時代與文學習慣的產(chǎn)兒——試論“八〇后”小說創(chuàng)作的整體問題》?!霸娙丝臻g”專欄刊于堅《于堅的詩歌》、嚴力《嚴力新詩五首》、歐陽江河和張學昕《“詩,站在虛構這邊”》。

      四月九日,第三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揭曉,格非《人面桃花》(《作家》二〇〇四年第六期)榮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二〇〇四年度杰出成就獎”。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四三五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睂诳钠恼?,分別是《第二屆“二十一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揭曉》、閻連科《讓文學成為自己的生命之神》、格非《答謝辭》、谷川俊太郎《答謝辭》?!靶≈衅睂诳罴s熱《涂滿油漆的村莊》?!敖鸲唐睂诳跣∧荨对诳夏岬蠂H機場》、談歌《賀梁紅梅》等?!拔艺f我在”專欄刊尤鳳偉《走進現(xiàn)實的迷宮》、徐小斌《〈鋼琴教師〉:從電影到小說》、郜元寶《近十年中國文學與宗教關系略考》、吳俊《我喜歡她們的理由》。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四三六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夏季號”,刊張生《十年燈》、王松《浮?游》、戴來《縫隙》。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四三七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睂诳瘡埿路f《開卷記》、余杰《廁所:文明隱秘的邊界》?!靶≈衅睂诳⒊伞独寺墓适隆??!敖鸲唐睂诳瘎c邦《有了槍》、張旻《需要一種愛的感覺》、郭文斌《睡在我們懷里的茶》?!拔艺f我在”專欄刊林建法、黃發(fā)有《做一本雜志就像養(yǎng)一個孩子》等。

      七月三十日,《文藝報》“閱讀評榜”刊“《文藝報》作品推介榜”推出,郭文斌《睡在我們懷里的茶》(《作家》二〇〇五年第七期)列榜單第二位。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四三八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睂诳顕摹墩f倀論鬼及漢奸,兼及苦雨庵主周作人》。“金短篇”專欄刊范小青《法蘭克曼吻合器》、張笑天《死刑令令天下達》等。“作家訪談”專欄刊格非、于若冰《關于〈人面桃花〉的訪談》。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四三九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秋季號”,刊楊東明《玩玉》等。

      九月二十五日,由作家雜志社與渤海大學、當代作家評論雜志社、春風文藝出版社聯(lián)合舉辦的渤海論壇“二〇〇五年小說現(xiàn)狀與可能性對話會”在渤海大學圖書館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賈平凹、格非、莫言、王曉明、陳曉明等近三十位知名作家、批評家就小說現(xiàn)狀與可能性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四四〇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睂诳铖T《未有天才之前的哈金》、西飏《哈金的位置》、約翰?弗瑞曼《與哈金對話》、張蔓蔓《不覺流水年長》、殷穎《美國的“作家班”》?!白骷以L談”專欄刊鐘紅明、東西《其實每個人都后悔》。“影像觀”專欄刊潘軍《關于死刑的電影》。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四四一期)出版。“作家走廊”專欄刊余華、張英《余華:〈兄弟〉這十年》。推出“女作家中短篇小輯”,刊發(fā)金仁順《桃花》等?!坝洃?故事”專欄刊潘旭瀾《復旦啊,請聽我說》、文潔若《我的一九四五年》等。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四四二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冬季號”,刊寧肯《環(huán)形女人》、弋舟《巴格達斜陽》、徐一行《單身》。

      十二月七日,吉林省“雙十佳”期刊頒獎會舉行,《作家》雜志被評為“二〇〇三-二〇〇四年度吉林省十佳社科期刊”。

      二〇〇六年

      一月一日,第一期(總第四四三期)出版。本期開始封面發(fā)生新變化:封面分為上下兩部分,之前的刊名“作家雜志”四字保持不變,但目錄則由原來的豎排、頂端較貼近刊名位置,改為印在封面下部,且與刊名間保持了較大間距。

      “作家走廊”欄刊李國文《中國色情文學的最初嘗試——白行簡與他的〈大樂賦〉》,該文為作者此前對《大樂賦》文學意義思考的延續(xù),李國文也是國內(nèi)較早關注《大樂賦》的研究者之一。另刊有李洋、阿城《對話威尼斯電影節(jié)》。

      “小中篇”欄,刊阿成《脆弱的人》?!敖鸲唐睓诳氁还稀独系娜?黑的狗》、朱文穎《庭院之城》、刁斗《蹲著》、邱華棟《代孕人》?!白骷业乩怼睓诳惖ぱ唷端暮V凵ⅰ?、北北《懷念一個港》?!霸娙丝臻g”欄,刊張執(zhí)浩《近作選》(十二首)、韓少君《塵埃之歌》(九首)。其中,張執(zhí)浩詩歌《終結(jié)者》、《你有這樣的早晨》、《不道德的春天》、《如你所見》入選《二〇〇六年中國詩歌年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編、王光明編選)?!坝洃?故事”欄發(fā)表了文潔若《嚴文井與蕭乾》。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日嚴文井逝世,蕭乾之妻文潔若寫下悼念文章。

      二月一日,第二期(總第四四四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睓诳顕摹吨袊膶W排行榜的濫觴——“王楊盧駱”及其引發(fā)的瓜葛》?!敖鸲唐睓诳⒉独喜綐尅?、張旻《奇怪的來信》等。董立勃《老步槍》入選《二十一世紀年度小說選?二〇〇六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選編)等多種選本,并被二〇〇六年第三期《小說選刊》轉(zhuǎn)載?!霸娙丝臻g”欄刊簡明《傲慢的詩歌》(七首)、海男《二〇〇五年秋季十二行詩》(二十首)、宋曉杰《起風了(組詩)》(四首)。其中宋曉杰詩歌《起風了(組詩)》中《殘荷》、《在夜晚,等待一道閃電》入選《二〇〇六年中國詩歌年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編);海男《二〇〇五年秋季十二行詩》中《我像一只野狐》、《失眠》、《霜降的上午》入選《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二〇〇六詩歌》(主編韓忠良)。

      二月二十一日,《文藝報》“文藝批評”《老話題的新講法》,關注須一瓜《老的人 黑的狗》(《作家》二〇〇六年第一期)。

      三月一日,第三期(總第四四五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春季號”,刊張學東《西北往事》、徐則臣《午夜之門》等。

      四月一日,第四期(總第四四六期)出版。“作家地理”欄刊張抗抗《虎嘯——為虎代言》。“金短篇”欄刊張笑天《知恥而后勇》、盛可以《淡黃柳》、王手《讓她守身如玉》等?!拔艺f我在”刊李歐梵、張學昕《追尋現(xiàn)代文化的精神原味》,對學者李歐梵研究的都市文化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五月一日,第五期(總第四四七期)出版。“作家地理”欄刊于堅《見聞與感受:在緬甸》、熊召政《醉里挑燈看劍》、季紅真《訪古跡》。其中,熊召政《醉里挑燈看劍》被二〇〇六年第十四期《新華文摘》轉(zhuǎn)載?!敖鸲唐睓诳懒Α鹅`魂紀事》、陳昌平《瓶子》、朱日亮《還等什么》。欣力《靈魂紀事》入選《二十一世紀年度小說選?二〇〇六短篇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選編),朱日亮《還等什么》入《二〇〇六中國短篇小說年選》(中國小說協(xié)會主編、洪治綱編選)。陳昌平《瓶子》被二〇〇六年第七期《小說月報》轉(zhuǎn)載。

      “詩人空間”欄,刊[美]道格拉斯?梅斯理、殘雪《超越國界的交流》,兩人就道格拉斯《漂泊的荷蘭人》、《七月》、《細小的痛苦滯留不去》等十首詩的意象與主題進行了相關討論。

      六月一日,第六期(總第四四八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夏季號”,刊王祥夫《米谷》等。

      六月,《作家》等國內(nèi)十二家媒體聯(lián)合發(fā)起“中國原創(chuàng)小說月月推薦榜”,主辦方聯(lián)合邀請五十人左右規(guī)模的知名作家、評論家等業(yè)界人士,準備每月推薦六篇左右的優(yōu)秀原創(chuàng)文學作品,并附上簡要評論,在各家雜志、報紙、網(wǎng)站等媒體同步發(fā)表,讓廣大喜愛文學的讀者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nèi),以最便捷的方式閱讀到更多更好的作品。

      七月一日,第七期(總第四四九期)出版。“作家走廊”欄刊西川《文化記憶和虛假的文化記憶——在柏林世界文化宮“文化記憶”研討會上的發(fā)言》等?!敖鸲唐睓诳瘎c邦《完碎》、范小青《誰住在我們的墓地里》等?!锻晁椤繁欢柀柫甑诰牌凇缎≌f月報》轉(zhuǎn)載,并入選《二〇〇六中國短篇小說精選》(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選編);《誰住在我們的墓地里》被二〇〇六年第八期《小說選刊》轉(zhuǎn)載,入選《二〇〇六中國年度短篇小說》(中國作協(xié)《小說選刊》主編)。

      七月一日,由陜西省作協(xié)、西安市文聯(lián)等六家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首屆柳青文學獎評選揭曉。吳克敬的《五味什字》(《作家》二〇〇五年第二期)獲得首屆柳青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七月十三日-十八日,《作家》雜志組織了為期六天的中國作家赴東北老工業(yè)基地——一汽-大眾行采風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天津作家協(xié)會主席蔣子龍為采風團團長,葉文玲、周大新、畢飛宇、東西、邱華棟、北北、虹影、朱文穎等二十余位著名作家參加。十五日下午,中共吉林省委副書記全哲洙等在長春南湖賓館會見了采風團一行。采風活動期間,七月十四日,由《作家》雜志社、《中國發(fā)展觀察》雜志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進程與文化創(chuàng)作的關系”研討會在長春舉行。與會作家普遍認為,工業(yè)現(xiàn)代化為當代文學的豐富性創(chuàng)造了機遇。作家的工作主要還是寫人性和人的生存,在泛工業(yè)化時代,文學的新支點就是關注人在現(xiàn)代化工業(yè)社會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本次活動得到了文學界和媒體的廣泛高度關注?!豆饷魅請蟆罚ǘ柀柫昶咴露眨?、《文藝報》(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五日)、《中國藝術報》(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文匯報》(二〇〇六年七月三十日)、《今報》(二〇〇六八月二十一日)、《文采》(二〇〇六年第三期)等多家媒體報道了這次活動?!度嗣袢請蟆酚诙柀柫臧嗽率蘸途旁氯辗謩e發(fā)表了本次采風文章:蔣子龍的《駕駛感——“汽車狂歡節(jié)”的暢想》及北北的《試駕》?!吨袊l(fā)展觀察》二〇〇六年第八期,發(fā)表了幾位作家關于此次活動的作品:蔣子龍的《駕駛感——“汽車狂歡節(jié)”的暢想》、葉文玲《文學的“大眾”》、周大新《在奧迪A4的家里》、劉慶邦《擺渡生活》。

      八月一日,第八期(總第四五〇期)出版。本期發(fā)表“小中篇專輯”,刊發(fā)了哨兵《煙花絢爛》等?!白骷业乩怼睓诳跣∧荨尔}池記》?!拔艺f我在”欄,刊“編輯家林建法小輯”??愃己汀段膶W是一種緣——〈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靈魂與靈魂的對話〉序》、王堯《一份雜志和一個人——〈中國當代作家面面觀——尋找文學的魂靈〉序》。

      九月一日,第九期(總第四五一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秋季號”,刊老張斌《說走就走》、葉文玲《三生愛》、弋舟《蝌蚪》三部作品?!段乃噲蟆范柀柫晔露巳盏谖灏妗段乃囋u論》欄刊《葉文玲長篇小說〈三生愛〉六人談》。二〇一一年第一期《長篇小說選刊》轉(zhuǎn)載《三生愛》。

      九月二十一日,由中國詩歌學會與《作家》雜志社共同舉辦的,作為“中國詩歌學術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的“二〇〇六東北詩歌學術論壇”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辦。吉林省文聯(lián)(作協(xié))主席張笑天,《作家》雜志主編宗仁發(fā)及東北三省的詩人及詩評家等三十余人出席了論壇。本次論壇的主題是“詩與人”。與會詩人、詩評家圍繞人的社會屬性、人的文化積淀、人的生命形態(tài)等與詩歌的美學品屬和藝術品格之間的關系,及其對詩人創(chuàng)作走向的影響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段乃噲蟆罚ㄊ露眨┑让襟w對活動進行報道。

      十月一日,第十期(總第四五二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睓诳T驥才《名畫親歷記》?!敖鸲唐睓诳瘷囫觥短幣埂贰⑿靹t臣《九年》、黃土路《再見》等。權聆《處女公墓》入選《二〇〇六中國短篇小說年選》(中國小說協(xié)會主編、洪治綱編選)?!拔艺f我在”欄刊孫甘露《略談安娜》。

      十一月一日,第十一期(總第四五三期)出版?!白骷易呃取笨愊踩濉稙榘徒鹣壬托小?,二〇〇五年十月十七日巴金先生因病逝世,本文為悼念巴金先生所作?!拔艺f我在”刊蘇童、王光東《文學想象力的民間資源》等。

      十二月一日,第十二期(總第四五四期)出版。本期為“長篇小說秋季號”。刊里程《穿旗袍的姨媽》、張生《傾訴》、王秀梅《大雪》。二〇一〇年第二期《當代長篇小說選刊》轉(zhuǎn)載《大雪》。二〇〇七年第二期《長篇小說選刊》轉(zhuǎn)載了里程《穿旗袍的姨媽》。《當代作家評論》二〇〇八年第六期有“里程評論專輯”欄,王堯評價這部小說中是“一部中國式的《追風箏的人》”。

      二〇〇六年,根據(jù)“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二〇〇七年)”,《作家》總被引頻次為201,影響因子為0.072,五年影響因子為0.063。根據(jù)“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二〇〇七年版),在“社會科學類期刊二〇〇六年總被引頻次分類排序表”中,《作家》在“文化與教育文化文學”類中,排名第二十二位。

      [本文為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XQ15025);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QT15006)的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王增寶,男,一九八〇年生,吉林松原人。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畢業(yè),現(xiàn)任職于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在《文藝理論研究》、《作家》等刊物發(fā)表文章若干。周秘,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張洪磊,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

      猜你喜歡
      文學期刊作家雜志
      作家的畫
      文學自由談(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談寫作
      作家現(xiàn)在時·智啊威
      小說月報(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東方養(yǎng)生雜志征稿函
      雜志介紹
      河南文學期刊社長(主編)座談會在開封舉行
      牡丹(2018年34期)2018-01-25 12:07:00
      文學期刊 當“內(nèi)外兼修”
      牡丹(2015年2期)2015-05-30 10:48:04
      扶貧雜志走進“兩會”
      中國扶貧(2015年6期)2015-05-15 17:33:04
      大作家們二十幾歲在做什么?
      英語學習(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雜志收納碗
      双江| 灵石县| 易门县| 蓬溪县| 邯郸市| 通榆县| 丹凤县| 灵川县| 黑水县| 通许县| 营口市| 江油市| 逊克县| 仲巴县| 瑞昌市| 文山县| 扎兰屯市| 简阳市| 玉龙| 遂昌县| 武功县| 肇东市| 台湾省| 光泽县| 谢通门县| 寻乌县| 英吉沙县| 连江县| 全州县| 横山县| 普兰店市| 铜鼓县| 凤凰县| 资源县| 大洼县| 阿鲁科尔沁旗| 双牌县| 兴义市| 綦江县| 衡东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