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林西
      ——廣州城市和嶺南園林建設的杰出領導者

      2016-03-19 03:19:54周艷紅
      廣東黨史與文獻研究 2016年12期
      關鍵詞:林西嶺南廣州

      周艷紅

      林西
      ——廣州城市和嶺南園林建設的杰出領導者

      周艷紅

      林西主管廣州市城市建設期間,制定了適應實際與發(fā)展的廣州城市規(guī)劃,組織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白云山保護開發(fā)等重大工程,主持修建了廣州一大批公園、園林酒家和標志性建筑。同時,他還致力于嶺南園林建筑與文化的發(fā)展,組建了廣東園林學會,主持修建一批代表嶺南文化的精品和建筑,使廣州嶺南園林得到繼承和發(fā)展。

      林西;廣州城市建設;嶺南園林建筑;嶺南園林文化

      林西,自1955年開始主管廣州城市建設,歷任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秘書長、副市長等職務。在他主管廣州市城市建設期間,制定了適應實際與發(fā)展的廣州城市規(guī)劃,組織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白云山保護開發(fā)等重大工程,主持修建了廣州一大批公園、園林酒家和標志性建筑。同時,他還致力于嶺南園林建筑與文化的發(fā)展,組建了廣東園林學會,主持修建一批代表嶺南文化的精品和建筑,使廣州嶺南園林得到繼承和發(fā)展。本文著力介紹林西在主管廣州城市建設期間的成就與貢獻,分析其在城市建設、嶺南建筑及嶺南園林文化上的思想與造詣。

      林西,原名王崇仁,1916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黟縣三都百戶村的一個商戶人家。1927年2月的一天,北伐軍進入皖南小山村,給林西帶來新的思想。多年以后,林西在他的自傳中這樣寫道:“給我們家鄉(xiāng)帶來了強烈的革命火焰,就是大革命,北伐軍到了我的家鄉(xiāng)。見到他們在墻上寫標語,對孩子們和藹可親,鄉(xiāng)親們都在贊揚他們,說北伐軍的好處,作戰(zhàn)的英勇。我看見他們開大會,有婦女講話……”

      1927年秋季,林西考入了離村6公里外的私立敬業(yè)小學堂,接受了新知識的教育。1932年,林西來到當時的安徽省省會安慶,首先進入親戚家的布莊當學徒,出于想繼續(xù)學習的目的,他進入安慶東南高中當走讀生,插班讀高中一年級。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不斷加深對我國的侵略,1936年,林西加入救國救民的隊伍當中,與進步青年汪葉舒、汪蔚林等人創(chuàng)辦求知書店,銷售《新經(jīng)濟學大綱》、《大眾哲學》、《社會史綱》、《大眾生活》等進步書刊。書店的開辦得到了鄒韜奮與上海生活書店、新知書店等進步書店的大力支持與幫助,給安慶的愛國主義甚至馬克思主義傳播帶來很大的影響。書店在開張后約一個月時間,就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注意,受到反動政府的查封。

      七七事變后,全國抗戰(zhàn)熱情高漲,1937年12月,林西參加了在安徽歙縣巖寺開辦的“第七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部戰(zhàn)地工作委員會駐巖寺工作團青年救亡干部訓練班”,這個訓練班實際上是中共黨組織領導下的短期速成干部學校。學習結束后,林西選擇了就地參加新四軍,從此成為了黨領導下人民軍隊的一員。林西的熱情實干與工作才能,引起了支隊司令員陳毅的重視。為了讓新四軍更好地發(fā)展與成長,部隊決定選派幾位戰(zhàn)士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學成后再回到新四軍,促進新四軍更好發(fā)展,其中第一個就是——林西。

      1938年4月16日,林西成為了抗大第四期新學員。在這里,他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教育,接受了毛澤東思想,接受了黨中央對抗戰(zhàn)的路線、方針、政策,也接觸了游擊戰(zhàn)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等課目。他刻苦用功,認真聽課,開動腦筋參與討論,有問題就虛心向老師與學員請教。在抗大所接受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讓他終生難忘,也終生受用,他逐步成長為一名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1938年底,林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39年1月,林西畢業(yè)后留在抗大工作,成為抗大訓練部的一名政治助理員。1939年12月底,林西來到延安王家坪,來到胡耀邦的身邊,成為總政組織部的一名干事。林西有幸在中央軍委高層領導干部身邊,間接在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葉劍英、楊尚昆,直接在王稼祥、胡耀邦、傅鐘、黃鎮(zhèn)手下工作,領袖們豐富的學識、超強的能力、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作風使他受到熏陶,讓他終生受益。

      1947年,林西隨大軍一起撤離延安,來到西柏坡,被任命為總政治部秘書科科長,分工兼一室組織工作,任研究員。1949年3月底,林西與戰(zhàn)友跟隨著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領導人進京繼續(xù)工作。

      1949年9月,林西被葉劍英點將,成為了南下大軍中的重要成員。他出任華南分局辦公廳主任一職,參加了在贛州召開的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擴大會議,會后他隨軍南下,負責大軍的后勤工作,事無大小,統(tǒng)籌包辦。10月14日,解放軍進入廣州,10月21日,林西隨葉劍英及華南分局機關抵達廣州,開始廣州的接管等工作。

      1951年5月,為盡快恢復新中國的經(jīng)濟,促進城鄉(xiāng)交流,華南分局和廣州市政府決定舉辦華南土特產(chǎn)展覽交流大會,組建了以葉劍英為主任的籌委會,廣州市市長朱光、方方、古大存等人任副主任,林西任籌委會秘書長。林西借鑒天津等地的經(jīng)驗,改造了日本帝國主義暴行下的西堤災區(qū)。為了做好這一展覽,林西從多方面動員人員參加籌委會,先后動員了3000多名工人、1000多名教授、專家、教師、學生和干部參加了展覽會的工作。他還大膽地組織了當時最有名的建筑設計師、美術師、園藝師,擔負展覽會的總體規(guī)劃、展館設計、環(huán)境裝飾設計、美化綠化和展覽布置,這些設計師很多從西方學成歸來,受到現(xiàn)代建筑思潮的影響。

      在他的支持下,華南土特產(chǎn)交流大會10個館如期完工。其中以夏昌世設計的水產(chǎn)館最引人注目,吸引了很多觀眾。水產(chǎn)館進口處是水池,水池邊是沙池,架橋渡水就可進入門廳。它創(chuàng)造性地將展館入口兩邊設計成長方形水池和曲線沙池,使圓形的建筑似船非船般懸浮于水上,十分輕巧。它的立面處理活潑明快,細小的圓柱,低薄的檐口,樸素無華的水泥石灰本色。沒有使用昂貴建筑材料,沒有多余裝飾,注重實用價值,盡量節(jié)省投資。展廳是簡單的圓形構造,彎曲的流線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層次體驗,一進門廳就是魚箱裝飾而成的屏風,參觀者可以透過水箱,隱隱感受到展館正中開敞式的圓形中庭,中庭富有嶺南園林的神韻。這一建筑將西方的建筑思想和嶺南地區(qū)特殊的氣候狀況和風土人情完美地結合起來。

      展覽會于1951年底結束,為展覽會而建的展館也閑置了下來。林西覺得很可惜,他認為,新中國也應該有新的文化設施,不如將展覽館改建成一個能提高人文素質(zhì),兼科普教育、休閑娛樂于一體,適合一家老少前去的文化場所,于是他向華南分局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的建議得到葉劍英的贊同,后來林西將這里改造成為文化公園。

      “三反”運動中,林西受到了沖擊,被迫離開華南分局辦公廳。1952年秋,他來到湛江,擔任華南墾殖局辦公廳副主任一職,投身到重要戰(zhàn)略物資橡膠的種植當中。1953年2月,他奉命組建特種林業(yè)研究所,任籌委會主任。在他的努力下,1954年3月1日,華南熱帶林業(yè)科學研究所于廣州沙面正式成立,李嘉人兼任所長,林西與樂天宇、彭光欽擔任副所長,主管辦公室與行政工作。中國熱帶林業(yè)研究所1958年遷到海南儋州,后來發(fā)展成華南熱帶林業(yè)科學研究所(中國熱帶農(nóng)業(yè)科學院)和華南熱帶作物學院(華南熱帶林業(yè)大學),簡稱“熱作兩院”。熱作兩院與華南農(nóng)墾有關單位一起,取得了包括橡膠樹在北緯18-24度大面積種植等舉世矚目的科學研究成果,為我國天然橡膠、熱帶作物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的科技和管理人才。

      1954年底,林西擔任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一職,兼任廣州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后來歷任廣州市政府秘書長、廣州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副市長等職務,主管廣州市城市建設。在主管廣州城市建設期間,在資金有限、基礎薄弱的情況下,他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改革開放后,林西擔任廣州市委書記、副市長,繼續(xù)主管廣州城市建設。1979年1月,他帶領代表團赴港與霍英東集團談判,簽訂了白天鵝賓館建設協(xié)議,組建珠江外資建設公司建設了白天鵝賓館、花園酒店、中國大酒店。他在廣州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主要包括:

      第一、制定了適應實際發(fā)展的廣州城市規(guī)劃。1958年,在中央“多快好省”建設社會主義方針的指引下,在蘇聯(lián)專家的協(xié)助下,廣州提出要建設成為華南工業(yè)基地的方針,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廣州市長朱光與林西等人發(fā)現(xiàn)這并不太符合廣州的實際。1960年1月,廣州市首次開始進行區(qū)域規(guī)劃,成立了區(qū)域規(guī)劃小組及辦公室,朱光任組長,林西擔任辦公室主任。1961年8月,修訂后的規(guī)劃方案公布。林西將廣州市城區(qū)分為舊城區(qū)、員村地區(qū)、黃埔地區(qū)、芳村四大集團和三元里至江村、沙河至榕樹頭,即廣花公路、廣從公路兩線規(guī)劃。而這一規(guī)劃最大的亮點就是林西提出了綠線的概念,他將廣州分成老城區(qū)、員村、黃埔三片組團式發(fā)展,要求各集團之間要保留一定綠化距離,并有方便的道路聯(lián)系,使舊城區(qū)與新區(qū)、新區(qū)與新區(qū)之間,既是有機的整體,又是分散的獨立集團。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界線,才給現(xiàn)在的珠江新城、蘿崗的發(fā)展留下了很大的空間。這樣的眼光是非常超前的,直到2002年,國家建設部才做出規(guī)定:所有的綠化用地必須定線。

      第二、組織領導了水上居民上岸定居工作,使水上居民結束“浮家泛宅”的生活。解放前,生活在珠江水面及內(nèi)渠上的水上居民有6萬多人,他們長年只能生活在船上,不能上岸定居,過著風里浪里的生活,主要靠撈魚蝦和運輸為生,低微的收入還要繳納繁重的賦稅。在政治上,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小孩不能上岸讀書,成年人也不能與陸地居民通婚。1956年廣州市決定每年從地方財政撥出20萬元左右用于興建住宅和工廠,解決珠江區(qū)水上居民上岸定居和就業(yè)問題。這項工作主要由林西具體負責。1960年2月,廣州市成立水上居民住宅修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林西擔任辦公室主任,制定了《廣州市水上居民住宅修建方案(修正案)》,著手為水上居民修建住宅籌款和選址。林西根據(jù)廣州市的情況進行規(guī)劃,在濱江路、南園、素社、二沙頭、石沖口等15地興建水上居民新村或住宅。1961年8月廣州市委頒布了《關于水上居民上岸定居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對水上居民的上岸范圍、原則和上岸的一些具體問題等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水上居民的上岸定居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歷時十年,直到1965年7月6日,林西與市長曾生來到珠江南岸的濱江路水上居民住宅區(qū),迎接最后一批水上居民上岸安家。

      第三、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綠化委員會——廣州綠委。鑒于解放前廣州綠化被大肆破壞,在市長朱光的支持下,1955年12月,林西成立全國第一個綠化委員會——廣州地區(qū)綠化工作委員會(簡稱廣州綠委),由林西任主任。廣州綠委設在建設局下,邀請廣東省林業(yè)廳、廣州軍區(qū)、郊區(qū)辦事處等單位參加。林西從建設局各處抽調(diào)管理、工程技術人員40人,負責規(guī)劃、宣傳和統(tǒng)籌城市綠化、植樹造林工作,組織群眾參加綠化義務勞動。在林西的指導下,綠委制定了全面綠化廣州的規(guī)劃與方案,制定了《廣州市保護綠化暫行辦法》和《廣州市保護綠化獎懲暫行辦法》,規(guī)定全市市民(包括機關、部隊、學校、社團、工礦、企業(yè)職工)均有參加公共綠化工作、在自己駐地或可綠化的地區(qū)內(nèi)進行綠化和護養(yǎng)的義務。為保證辦法的執(zhí)行,林西首創(chuàng)全國綠化武裝民警,他在綠化委員會下設綠化警察12人,親自兼任大隊長。在林西的帶動下,創(chuàng)造了每個市民都知道砍樹要批準,人人愛護樹木的局面,創(chuàng)下了廣州求綠、愛綠的良好風尚,城市綠化率達28.3%。1964年,國務院發(fā)出通報,城市綠化要向兩京(北京、南京)、兩州(廣州、杭州)學習。①韋國榮:《深切悼念林西同志》,《廣東園林》1993年第6期。

      第四、保護和開發(fā)白云山,讓市民都到白云山來游玩。白云山位于廣州市的東北部,為南粵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稱。1958年,廣州市制定規(guī)劃,要將白云山建成“花果的山、生產(chǎn)的山和公園的山”,為此白云山修建24個大小水庫,修通了東南西北山上五條道路,新筑了黃婆洞和麓湖兩條環(huán)湖道路,修復了明珠樓、水月閣和白云仙館等名勝,新建了松風軒飲食部,美化了麓湖和黃婆洞的環(huán)境,解決山洪禍患的問題。1962年,在林西的努力下,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會頒布《關于保護白云山風景山林的通告》和《關于保護白云山風景區(qū)山林的辦法》,成立廣州市白云山風景區(qū)管理委員會,成立白云山護林大隊,林西親自任大隊長。在“文革”期間白云山土地被侵占的情況下,林西也通過各種途徑讓各單位退出,白云山的保護取得了真正的成效。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現(xiàn)在的白云山成了國家級的風景旅游區(qū),綠化率達到95%以上。近年來,隨著廣州市城市建設的迅猛發(fā)展,白云山已基本被城市所包圍。但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里,能有這么大規(guī)模的風景區(qū),在國內(nèi)外都是不可多得的,這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造福于人民的大業(yè)。

      第五、主持修建了一大批標志性建筑。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林西主持修建新愛群大廈、廣州賓館、東方賓館、流花賓館、曠泉客舍、白云賓館、白天鵝賓館以及花園酒店。林西完全以建筑、工程設計能力為衡量標準挑選設計人員,量材錄用,按照個人的能力組建了各個工程設計組,成員來自于各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骨干分子,主要成員有佘畯南、莫伯治、莫俊英、吳威亮、林兆璋、蔡德道、鄭昭、黃漢炎等,這些人員,成為現(xiàn)代嶺南建筑的精英,他們在林西的帶領下,將嶺南建筑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主持設計施工的廣州賓館,是60年代中國第一高樓;白云賓館,成為70年中國第一高樓,他還巧妙地將嶺南派風格融入現(xiàn)代建筑當中,走在全國的前列,以至《中國建筑史》一書評論為“南方奇秀”。他主持設計施的白天鵝賓館,成為我國第一個自主設計、自我施工、自我管理的五星級酒店,成為改革開放的地標。

      在林西主管廣州城市建設期間,他有一種思想就是要不斷美化廣州,將嶺南園林融入城市建設與生活之中,為此他成立了廣東園林學會,建立了一批具有嶺南特色的公園、園林酒家及園林精品與建筑,將嶺南園林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一,倡導成立了廣東園林學會,為園林科技藝術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術研究和交流的平臺。在城市建設與綠化中,林西與一些民間藝人及畫家、作家等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他認為,要將廣東園林藝術發(fā)揚光大,將廣州建設得更加美麗,需要一個學會組織來集思廣益,團結廣大園林工作者和園林有關各方面的人員,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提高園林科學技術水平,把園林建設事業(yè)向前推進。1962年11月17日,林西倡議成立廣東園林學會,廣東園林建筑、綠化工程、園藝、盆景、鳥蟲魚、書畫金石、攝影、公園經(jīng)營管理者、園林學科的專家和美術裝飾、文學藝術家、園林綠化的愛好者、文史館老先生及廣東省市各學會的負責人都參加了這個學會,林西當選為理事會理事長。學會規(guī)定要定期舉行學術活動,組織編輯《廣東園林資料》進行學術的交流,促進學術的發(fā)展。

      第二、組織建立了一大批美麗公園和園林酒家。自1957年開始,林西先后組織建立了烈士陵園、越秀公園,開挖建立了東山湖公園、流花湖公園、麓湖公園、荔灣湖公園,另外還有文化公園、動物園、華南植物園、曉港公園、海幢公園等一大批美麗公園,這些公園各具特色,給市民不同的感受與享受。在公園的建設過程中,林西開始嘗試著建設一些園林建筑,要求對傳統(tǒng)嶺南園林進行革新創(chuàng)作,把南方風格貫穿到建筑群中,貫穿到城市環(huán)境中去。他建議莫伯治、莫俊英等運用舊材料進行裝飾,達到了降低造價、保存民間藝術的效果。在他的指導和支持下,建立了北園酒家、南園酒家和泮溪酒家,這些建筑與園林環(huán)境融為一體,而又有強烈的地方風格。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齊康教授認為:它的價值也超過飲食業(yè)的范圍,成為嶺南園林的組成部分,應稱之為“酒家園林”。有著這樣的園林酒家,新的嶺南建筑開始呈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

      第三、精心打造了嶺南園林精品——蘭圃和西苑。1956年,林西結合大北立交的建設,利用工程的余泥,將解放路旁的一個小型植物園堆山填漥,同時在園內(nèi)仿照蘇州園林的風格,根據(jù)地勢的起伏,設計了溪池瀑布。建成后的蘭圃收集國內(nèi)外的名蘭,整理廣東蘭花資料,成為廣州蘭花種植物的基地。蘭圃建成后,得到各方面的好評。一進入蘭圃,仿佛置身于一個五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蘭花世界里,讓人感到擺脫了紅塵滾滾的都市喧嘩。建成后的蘭圃成了重要的接待基地,朱德經(jīng)常來此種養(yǎng)蘭花,周恩來、陳毅、董必武、胡志明、西哈努克親王都在這里休息過,對此贊嘆不已。另外,林西還指導將日本占領廣州時的一個武器庫打造了盆景之家——西苑,利用簡單的幾幢平房,通過“偷空”截裁補連等“外科手術”,增添室內(nèi)博古隔斷,室內(nèi)加蓋連廊飄臺,外墻掃白或貼上粗曠的毛石或紅砂石,通過地形和道路的連貫,再配上山石樹池,使一個死氣沉沉、枯燥乏味的公園死角變成了一個高水平的園林勝地。1983年,林西指導設計了芳華園,參加在西德幕尼黑主辦的國際園藝展,榮獲了三枚金質(zhì)獎章中的兩枚,即由園藝中心協(xié)會授予的“民族園林”金質(zhì)大獎章,由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授予的聯(lián)邦政府金質(zhì)獎章,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第四、指揮建設了一批具有園林特點的嶺南建筑,開創(chuàng)了園林賓館的建設道路。20世紀60年代,林西指揮建設了山莊旅舍、雙溪別墅、黃婆洞渡假村和友誼劇院。其中山莊旅舍建于1963年,是在林西指揮下由莫伯治、吳威亮、鄭祖良等人建成的一組與山地緊密結合的單層現(xiàn)代庭園建筑。林西在主樓里讓人設計了三疊泉的園林小景,開創(chuàng)性地將園林引入現(xiàn)代建筑的室內(nèi)。山莊旅舍得到周恩來、陳毅的贊賞,接待了多位重要的外國領導人。1965年5月成為印度尼西亞外長蘇班德里約的會議之地。雙溪別墅在林西不影響整體景觀的指示下,根據(jù)地形規(guī)劃,布置了上、中、下三層,亦稱為甲、乙、丙座。三部分以連廊聯(lián)系,隱于山林之間,建筑與周圍自然融為一體。黃婆洞渡假村是利用日本人留下的飛機庫改建而成,將青山碧水引入建筑之中。友誼劇院享有“庭院式劇院”的美譽,是當時中國內(nèi)地最完善、檔次最高的一流大劇院,成為了嶺南文化的地標。1981年,林西還在白天鵝賓館的大堂里建成故鄉(xiāng)水的園林,親自點題,將嶺南園林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領導廣州城市建設與嶺南園林建筑、文化發(fā)展的過程中,林西的成就與思想造就了廣州城市建設與嶺南園林的輝煌。20世紀80年代,全國各地都來廣州學習科學有序的城市規(guī)劃與管理、漂亮的嶺南園林以及嶺南建筑。中國工程院院士佘畯南尊稱他為老師,認為他披荊斬棘為嶺南建筑的繁榮創(chuàng)作開辟了道路,是嶺南建筑交響樂團的總指揮及作曲家,是嶺南建筑的巨人①《佘畯南選集》,中國建筑出版社1997版,第52頁。。2010年5月,國際風景園林師聯(lián)合會第47屆世界大會在蘇州召開。根據(jù)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的要求,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風景園林行業(yè)的著名專家和著名領導人廣州市原副市長林西、合肥市原市長吳翼和杭州市原市長余森文的事跡與功績作了介紹,以傳播我國的風景園林文化。其中對林西是這樣評價的:“林西是我國著名的園林學家,是廣州市城市園林建設方面的卓越領導者,他倡導成立園林綠化管理機構和學術組織,推動城市綠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鼓勵建筑師設計創(chuàng)作,成就嶺南建筑和園林相融合的傳世之作;重視培養(yǎng)園林技術人才,為有識之士提供展示才華空間;關心城市園林綠化發(fā)展,科學規(guī)劃城市園林綠化未來”。②楊苗麗、周艷紅:《留得清綠在人間——林西》,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419頁。他的思想與貢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人居環(huán)境科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科學的廣州規(guī)劃與管理。人居環(huán)境科學是錢學森最先意識到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鏞先生于近年提出的新興學科,它以人類聚居為研究對象,以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為中心,著重探討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其中包括經(jīng)濟環(huán)境、發(fā)展與生存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等。而林西就是人居環(huán)境科學的先行實踐者。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就集規(guī)劃、建筑、園林于一體,將綠化、園林建設與城市管理統(tǒng)一起來。在20世紀80年代初,他還針對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制定全面系統(tǒng)的防治環(huán)境污染措施。林西認為,城市中不但應有建筑與工業(yè),更應該給人提供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給人美的感受。因此,在他的設想中,廣州應有山有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從而提出了綠線的概念。這一概念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是一項加強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居環(huán)境,促進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必不可少的措施。這些措施的提出與實踐,將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不但給廣州帶來了宜居的各種環(huán)境,也為廣州現(xiàn)在的發(fā)展預留了很大的空間。

      二、打破了意識形態(tài)禁區(qū)與蘇聯(lián)建筑的影響,提出了適合嶺南地理環(huán)境特征的建筑思想,并將他的思想融入他指導的各種建筑當中,促進嶺南建筑學派的形成。早在20世紀50年代,林西就頂住壓力,勇敢地提出,建筑必須體現(xiàn)地域特色,嶺南建筑風格應該是“輕巧通透”,而重點,就是在“巧”字上下功夫。在山莊旅舍、雙溪別墅、友誼劇院等設計施工時,他要求把建筑融于天然大環(huán)境中。在當時意識形態(tài)主導一切的情況下,林西闖入禁區(qū),為嶺南的園林與建筑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在他的鼓勵、支持和直接參與下,自1949年開始,廣州建筑進入現(xiàn)代建筑發(fā)展的新階段,并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風格——嶺南建筑。改革開放之前的嶺南建筑,追尋適合當?shù)貧夂驐l件,空間通透、體型輕快、色彩雅淡、綠化豐盛,與同一時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學蘇(聯(lián))”的建筑形成明顯的對照。他繼承了歷史上嶺南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敢于進取和創(chuàng)新,因此20世紀80年代后,成千上萬全國各地的建筑師涌向嶺南地區(qū),最終使嶺南建筑從一個流派發(fā)展成為一個學派——嶺南建筑學派。而林西,在這個建筑學派的進程中,起到了先知先覺和開路先鋒的作用,立下了歷史性的功勛。

      三、他重視人才的培養(yǎng),鼓勵設計師獨立提出設計方法,為嶺南建筑與園林的發(fā)展提供了人才的基礎。他組建了一支強大的集建筑、園林、設計與施工的隊伍,包括有佘畯南、莫伯治、莫俊英、蔡德道、林兆璋等人的建筑設計隊伍,鄭昭、吳威亮等人組成的建筑施工隊伍,鄭祖良、吳澤椿、邵勝娟等人組成的園林設計隊伍以及由鐘德昌等人組成的園林施工隊伍。他們以林西為核心,中西結合、古今結合,創(chuàng)造了一批園林酒家和嶺南建筑。在林西的周圍,還有一些從舊社會過來的專才,如石山專家羅浩權、雜家黃祖敏、書法家莫珉府等。林西從來不介意他們的出身、歷史和社會關系,他正確掌握黨的政策,量材使用。他能夠發(fā)現(xiàn)每個人員的優(yōu)點與缺點,極力反對跟別人屁股的爬行主義,提倡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他還主辦了廣東園林學會,為學術的交流與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了平臺。正是因為林西的培養(yǎng)和獨特的見解,建筑師、園林師不再拘泥于舊風格、舊形式,開始了新的嘗試和追求。廣州的園林建筑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和提高,著意于新的庭院空間和形式的探索,引進了現(xiàn)代主義的理念,初步體現(xiàn)了當代嶺南建筑的新趨勢、新風格,將我國傳統(tǒng)的庭園建筑手法進行發(fā)揮、創(chuàng)新,在全國起到了一個示范的作用。在他的支持與參與下,廣州建筑不但在探索建筑的地域做出了貢獻,更加可貴的是,實際上正走著探索中國現(xiàn)代建筑的正確之路。①鄒德儂:《中國現(xiàn)代建筑史》,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頁。

      作為“嶺南建筑的大椽”②雷鐸:《光榮與求索——霍英東之夢與白天鵝之路》,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頁。和“嶺南園林的光輝旗手”③黃利莉、阮雅:《嶺南園林建筑的光輝旗手——廣州市原副市長林西》,《城市季風》2010年第4期。,林西對廣州城市建設及嶺南園林建筑的杰出領導,理應載入史冊?!皬陌自粕街畮p到珠江之濱,沒有一件好作品不滲透林西大師的構思……在老師之前,誰敢默認自己是嶺南建筑的帶頭人?!雹堋顿墚從线x集》,中國建筑出版社1997版,第52頁。

      (作者系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征集研究處副處長)

      K27

      A

      1672-3570(2016)12-0026-07

      猜你喜歡
      林西嶺南廣州
      手機裝裱師,年入300萬
      憶嶺南
      黃河之聲(2022年14期)2022-11-16 10:58:50
      沒有叫停!廣州舊改,還在穩(wěn)步推進……
      林西礦業(yè)煤場網(wǎng)殼抗推支座設計與受力分析
      117平、4房、7飄窗,光大來驚艷廣州了!
      雨嶺南
      心聲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4
      燒不掉的兄弟情
      故事會(2020年20期)2020-10-20 05:31:12
      9000萬平!超20家房企廝殺! 2020年上半年,廣州“舊改王”花落誰家?
      多彩廣州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08
      不辭長作嶺南人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5:58
      临邑县| 金阳县| 霍城县| 保靖县| 五常市| 田阳县| 响水县| 仁寿县| 嵊州市| 江北区| 内江市| 砚山县| 怀安县| 额尔古纳市| 清新县| 肥城市| 黄梅县| 酉阳| 康保县| 左贡县| 平度市| 永泰县| 平远县| 洛宁县| 拉孜县| 沧州市| 木里| 晋州市| 依安县| 乌什县| 龙泉市| 屏东县| 荔浦县| 渝中区| 多伦县| 新巴尔虎右旗| 鹿泉市| 罗定市| 苏州市| 唐海县|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