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卉
啟航: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
——訪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祝彥教授
姜卉
祝彥,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毛澤東思想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海南省委黨校兼職教授,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鄂爾多斯市委黨??妥淌?,長期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中共黨史、毛澤東思想的教學與研究,造詣深厚,專著有《晚年陳獨秀 (1927—1942)》《救活農(nóng)村——民國鄉(xiāng)村建設運動》《陳獨秀思想評傳》《民國鄉(xiāng)村建設思想研究》《學習毛澤東》等。2016年5月18日,祝彥教授做客“一校兩院”大講堂,本刊采訪了他。
本刊: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95周年和長征勝利80周年,95年前,中國共產(chǎn)黨順應歷史潮流發(fā)展的需要應運而生了。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20世紀初,在那樣的時間節(jié)點,在中華民族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時期,我們?yōu)槭裁磿詈筮x擇馬克思主義,選擇共產(chǎn)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祝彥:這就需要介紹一下中國共產(chǎn)黨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第一,近代中國革命的不成功,呼喚著一個可以領導中國人民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樣一個偉大的政黨的誕生。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1840年以來,當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一步一步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的、被西方帝國主義蹂躪的情況越來越慘重的時候,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都在探索各種道路。有我們熟知的傳統(tǒng)的流血革命,其中尤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為典型,應該說,辛亥革命的一個極大的成功就是結束了統(tǒng)治中國267年的清朝封建政權,結束了幾千年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從這個層面講,革命成功了,但是從文化覺醒,從思想改造這個層面上來看,辛亥革命并沒有成功。袁世凱稱帝,直接葬送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歷史回到了原點。毛澤東主席在1949年6月30日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說道,“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guī)模的運動都失敗了,國家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壞,環(huán)境迫使人們活不下去?!背肆餮母锩?,在近代史上還有不流血改良運動,更多是體制內的群體,他們也是出于振興中華民族的這樣一個愿望,來進行各式各樣的改良運動,比如戊戌變法,但是最后也失敗了,因為改革無法在封建王朝的控制下實現(xiàn)。革命、改良的失敗,就讓吳玉章等那些當時投身于資產(chǎn)階級舊民主革命的人感覺到,這樣看來從前的一套革命老辦法,非改變不可,我們要從頭做起。
第二,有了革命的主觀和客觀的要求,還要有一個客觀的條件。近代以來,到我們黨成立前夕,中國社會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的客觀的條件,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近代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我們了解一下,到1919年,中國工人階級隊伍已經(jīng)有260多萬人,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俄國共產(chǎn)黨誕生的時候,工人階級是179萬人,日共產(chǎn)生的時候,日本的工人階級是150萬人,所以,如果從整個世界當時的局勢來分析,應該說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具備了這個條件。
第三,有了客觀的條件,還需要思想的武裝。思想上需要把人民引導到這方面來,這個時候陳獨秀就應運而生。早期,陳獨秀曾組織過暗殺團搞暗殺活動,還組織過岳王會,武漢以下,長江中下游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基本上是陳獨秀領導的岳王會發(fā)動的。經(jīng)歷了這樣一些早期的革命活動之后,陳獨秀認識到,一定要先通過思想文化運動的宣傳鼓動,讓國民性得到改變,如果我們的國民性仍然還沉迷于封建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狀態(tài)中,是很難走向近代化的,因此他開始創(chuàng)辦雜志,1915年9月15日,他創(chuàng)辦了《青年》雜志,次年的9月1日改名為《新青年》,一到兩年之間,這個雜志就影響到全中國,《新青年》吹響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解放思想的號角,許許多多的人沖破了過去思想的牢籠。從歷史的角度來講,這場思想解放運動,對我們整個民族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青年》像春雷驚醒了整個時代的青年,這個雜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鑄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這是一代真正有別于傳統(tǒng)文化熏陶出來的救世士大夫的新人,其中包括我們后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本刊:您經(jīng)常說在我們黨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有兩個我黨自己的祖宗是不能忘記的,一個是陳獨秀,一個是李大釗。有一種說法“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二者在建黨的工作中確實珠聯(lián)璧合,請您談談他們二人對我們建黨的貢獻。
祝彥:我首先講一下李大釗同志。李大釗同志是河北樂亭縣人,他父母親去世很早,他由祖父一直養(yǎng)大到18歲,然后到天津上學。1907年暑假,李大釗進入天津法政學堂,1913年畢業(yè),后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1916年,李大釗同志從日本回國,1917年底受聘于北大。他先是當行政干部圖書館主任,1920年,才被聘為政治學系教授,1921年改聘為史學系教授。李大釗同志對我們建黨的貢獻,我認為應該突出地體現(xiàn)在這樣幾點:
第一,對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我們黨的早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或者說理論構建,南陳跟北李兩個人相比,應該說李大釗同志在這個方面比陳獨秀要做得多、做得好。以《新青年》雜志和《每周評論》等為陣地,李大釗同志先后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些文章的發(fā)表,不僅標志著李大釗同志本人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形成,甚至可以這樣說,標志著以李大釗同志為代表的那一批先進分子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形成。他1919年5月發(fā)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旗幟就非常鮮明,向社會上、向知識界、向方方面面宣傳馬克思主義觀點。李大釗同志通過他的這些文章,使絕大多數(shù)的青年倒向我們,倒向馬克思主義學說。我認為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李大釗同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在建黨的過程中,可以這樣說,從“五四運動”開始,李大釗同志就在做建黨的準備工作,或者說即使沒有從組織上這么有意識,但是實際上他平常的一些工作上的影響,直接為他人從事建黨的工作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那就是愛護和培養(yǎng)年輕人。比如說,李大釗同志安排毛澤東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助理員,而且介紹他加入少年中國學會。比如出資幫助蔡和森出版《俄國社會革命史》,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資助北京大學的劉仁靜等人讀書等。李大釗同志當時的月薪是120塊大洋,當時1塊錢大洋相當于現(xiàn)在400塊錢的購買力,工資不算低,但是每到月底他家里就捉襟見肘,因為李大釗同志的大部分開支都拿去幫助別人了。這是李大釗同志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風范的體現(xiàn),也是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秀品質和情操的體現(xiàn)。共產(chǎn)黨人的人格魅力通過李大釗這樣的同志得到非常生動的體現(xiàn),從而使我們黨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凝聚力。
第三,支持陳獨秀的建黨工作。陳、李之間確實是珠聯(lián)璧合,在北京大學期間,李大釗大力支持陳獨秀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積極給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投稿,北京大學的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等那些風云人物全部以《新青年》雜志為中心。正是因為有李大釗等這些杰出人士的幫助,同仁的理解支持,陳獨秀才成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在建黨的過程中,陳獨秀因為領導“五四運動”,受到當時北洋政府的通緝,在這種情況下,李大釗同志冒著生命危險,在1920年的2月份,親自趕著馬車,把受到北洋軍閥政府通緝的陳獨秀送往天津,然后從水路前往上海,進行實際的建黨籌備工作。我們說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描述的就是這段歷史。
第四,直接領導了北京黨組織的建設。我們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區(qū)的黨的工作,包括滿洲省,應該說是李大釗同志建立起來的。北京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是1920年10月份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李大釗的辦公室正式成立,李大釗同志任書記,張國燾任組織委員,羅章龍任宣傳委員,這是直接由李大釗同志建立而且領導的北方區(qū)的黨組織。很可惜,我們黨的這樣一位主要創(chuàng)始人李大釗同志,1927年4月28日犧牲。
接著講講“南陳”,也就是陳獨秀。陳獨秀1979年10月9日出生于安徽的安慶,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1896年參加科舉,縣試第一名,后來去考舉人,沒有考上,他對這種考試非常厭惡,因此產(chǎn)生了反清的革命思想。然后他東渡日本到早稻田大學,1904年回國,跟蔡元培、章士釗、蔡鍔搞暗殺團,1905年創(chuàng)建岳王會,1911年辛亥革命后,陳獨秀擔任安徽省都督府的秘書長,領導過局部地區(qū)的辛亥革命,尤其是安徽省。1917年1月4日蔡元培同志就職北京大學校長,1 月13日蔡元培把陳獨秀請來,任北京大學教授,兼任文科學長。陳獨秀對建黨的貢獻,我概括有這么幾點:
第一,關心愛護年輕人。為什么我把關心愛護年輕人放到建黨的貢獻里呢?因為從建黨之初,我們的黨組織,我們這支隊伍,就要爭取優(yōu)秀的青年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中。所以,這應該是跟建黨有關系的。毛澤東同志在湖南一師讀書期間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一萬多字,就發(fā)表在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上。毛澤東同志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助理管理員的時候,陳獨秀與毛澤東同志的交流,給他思想的影響,后來毛澤東同志回憶說,他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其他任何人。這種影響,從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這樣說,在陳獨秀的影響下,我們黨后來的偉大領袖就這樣慢慢地培養(yǎng)起來了。
第二,領導成立黨的早期組織。1920年年初,陳獨秀由李大釗同志護送,從天津經(jīng)海上來到上海,到了上海之后,就迅速著手于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首先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然后和李大釗就我們這個組織的名字進行書信商量。李大釗同志回信認為,干脆就叫共產(chǎn)黨,所以我們的名字實際上非常旗幟鮮明,一開始就叫共產(chǎn)黨。在陳獨秀的領導下,上海的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于1920年8月,在上海法租界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正式成立了,這是在上海陳獨秀領導成立的我們黨的早期組織,實際上是發(fā)起組織。為什么后來北京也叫支部,長沙也叫支部,就是在這個組織的領導下成立的,這個時候一共有8個人,陳獨秀、李漢俊、沈玄廬、陳望道、俞秀松、施存統(tǒng)、楊明齋、李達,陳獨秀擔任書記。
搜救國協(xié)調權并不專屬于任何一個國家,同時任何一國也不會無故從國際法上獲取更多的協(xié)調權以對其他國家合理從事救助活動而進行不正當?shù)母缮?。然而,基于平等狀態(tài)下的搜救國之間可能會在執(zhí)行某項具體的救助任務而同時行使這一協(xié)調權時產(chǎn)生一定的競合?;趨f(xié)調權權源的差別,這種競合可以分化于3個范疇。
第三,指導各地建立黨的早期組織。上海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后,在上海中國共產(chǎn)黨發(fā)起組織的指導下,指導各地有條件的地方,成立黨的支部,長沙、廣州、濟南、北京、武漢都先后成立了黨的組織。
第四,負責發(fā)起召開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導各地成立了黨的支部之后,由上海黨組織函告通知各支部派兩個同志來上海,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個貢獻是很大的了。由此,我們黨就走到今天,95年了。中央黨校黨史部的老主任郭德宏教授曾撰文指出,沒有陳獨秀就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在1921年的成立。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口頭報告中,對陳獨秀的肯定,我認為評價得非常客觀,當然也很高。這就端正了我們黨內,包括社會上的群眾,受過去的教科書的影響,認為陳獨秀是叛徒、內奸、漢奸,是右傾投降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等等。
毫無疑問,在我們黨的創(chuàng)建過程中,陳獨秀應該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大釗同志在北京,因為黨的創(chuàng)建工作主要是在上海,也就是具體的工作基本是由陳獨秀來做的,或者說在陳獨秀的領導下,李達、李漢俊等人開展的。正因為陳獨秀在建黨中的卓越貢獻,以及從“五四運動”以來樹立起來的崇高威望,因此,陳獨秀在黨的“一大”上被選為中央局書記。之后,陳獨秀擔任了一至五屆黨的最高領導人:一大當選為中央局的書記。二大、三大當選為中共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的委員長。四大、五大連任為中共中央總書記。
本刊:中國共產(chǎn)黨與共產(chǎn)國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們研究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毫無疑問,共產(chǎn)國際是繞不過去的,請您給我們講講,共產(chǎn)國際跟我們的關系及其對我們建黨的貢獻。
祝彥:共產(chǎn)國際是1919年成立的,1943年解散,正好24年。毛主席說,它兩頭好,中間壞。胡喬木同志也有一個評價說,共產(chǎn)國際在世界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也幫了正忙,但是,恐怕幫的倒忙比幫的正忙要大得多,我們并不要把我們的錯誤推給人家,把我們的責任推給人家,但是,客觀的歷史的影響是不能否認的。也就是說客觀是這樣的,我們說大革命的失敗,我們黨內一而再、再而三的“左”傾錯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共產(chǎn)國際。共產(chǎn)國際對建黨有什么貢獻呢?
我先介紹一下學術界的觀點,學術界有一種是別有用心的攻擊的觀點,認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是在共產(chǎn)國際的干預下、扶助下,是共產(chǎn)國際的私生子。這一種,我們是旗幟鮮明地反對它,可以對它不屑一顧。另一種是我們國內的學者研究認為,黨的成立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發(fā)展到那個時候,1921年我們黨必然誕生了。郭德宏老師也說過,即使沒有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中國共產(chǎn)黨在20世紀20年代也會自己建立起來。這不是我們完全不顧歷史事實,實際上,在共產(chǎn)國際還沒有接觸我們黨的組織之前,李大釗、陳獨秀等人就已經(jīng)就黨的建立的工作在做計劃,在做籌備。當然我們接受的馬克思主義學說,如果說源頭,當然是歐洲,李大釗、陳獨秀他們在日本留學期間都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社會主義學說,但是,接觸了之后,具體的創(chuàng)建黨的工作,就是我們自己的人在干,這個時候共產(chǎn)國際沒有誰來,甚至包括毛澤東同志在湖南期間,跟蔡和森兩個人通信,要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與之相比較,1920年2月份、4月份,維經(jīng)斯基才來,6月份,共產(chǎn)國際的正式代表馬林、尼克爾斯基才來。我覺得我們國內主流的學者這樣認為,應該說是符合歷史的。周恩來同志在1943年也做了這樣一個論述,中國共產(chǎn)黨的產(chǎn)生及其發(fā)展,是得到了共產(chǎn)國際不少的指導和幫助,我們不回避,但中國共產(chǎn)黨的靠山不是共產(chǎn)國際,而是我們中國人民,中國共產(chǎn)黨是從中國勞動人民中生長起來的,它存在于中國人民中間。我覺得周恩來同志這個講得好。我們也不能把共產(chǎn)國際當做靠山,或者換句話說,我們正因為把共產(chǎn)國際當成靠山,我們犯了很多的錯誤,我們干了很多的蠢事,我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所以,這就是為什么后來毛澤東同志向黨內的高級干部說,中國人的事要自己干,要相信自己。到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三個自信”。我認為這就是歷史的一脈相承。
這樣說,我們并不是要完全否認共產(chǎn)國際對我們的幫助,首先是思想上的指導,這種指導也許不是有意識的,通過主義、學說的宣傳,我們接受了,這是一種指導。還有具體工作上的幫助,還有經(jīng)濟上的援助,具體地表現(xiàn)在這三個方面。比如,具體工作上的幫助,我們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如果不是共產(chǎn)國際代表馬林的提議,我們可能不一定是在7月份召開,這個毫無疑問。因為開會的時候,陳獨秀都走了,應該說從當時來看,陳獨秀根本就沒有把黨的一大召開提到日程上來,這是工作上的幫助。經(jīng)濟上的援助,黨剛剛創(chuàng)立,經(jīng)費非常困難,李達同志回憶說,當時黨的工作經(jīng)費每月僅需要大洋200塊錢,而大家卻無力負擔,因為當時在上海的黨員,大多沒有職業(yè),不能掙錢。接受了共產(chǎn)國際的幫助之后,我們就有錢了,大家看,中央機關共產(chǎn)國際資助一項,16655塊錢,我們黨自己募捐的也就1000多塊錢。后來陳獨秀在大會上也公開承認,黨的經(jīng)費幾乎完全是從共產(chǎn)國際領來的。拿了共產(chǎn)國際的錢那就要聽共產(chǎn)國際的,中國共產(chǎn)黨就成為了共產(chǎn)國際的一個支部,一方面接受共產(chǎn)國際物質的援助,另一方面在組織上成為共產(chǎn)國際領導下的一個基層支部。
本刊:請您簡單概括一下,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的特點及其偉大歷史意義。
祝彥: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的特點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我們黨創(chuàng)建的進程是比較快的,1919年到1921年。因為有榜樣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其次,我們黨的第一個黨章非常強調紀律,而且是政治紀律。所以,我們今天再強調政治紀律,只不過是對我們黨從誕生開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再次,我們黨組織上是獨立自主的,后來加入了共產(chǎn)國際,這個問題大打折扣了,這幾點是我自己研究的體會。
我們黨創(chuàng)建過程中的不足,有這么幾點:一是時間很短,沒有長期斗爭的鍛煉。二是因為時間短,就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消化,尤其是沒有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去運用,把中國革命的實際跟馬克思主義結合起來。三是理論上的不足就是沒有理論主見,沒有理論主見就找不到革命正確的道路,這樣就容易被別人干預,指手劃腳。從這個角度來講,共產(chǎn)國際能夠對中國革命產(chǎn)生那么大的作用,應該說這也是內因,沒有理論主見。一直到1927年9月9日秋收起義,我們才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條正確的道路在黨內一直到遵義會議因為事實上有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才得以確立,這是不容易的。
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的偉大的歷史意義。在中國共產(chǎn)黨最權威的歷史著作里,做了這樣很客觀的描述,我認為這寫得很好,黨的誕生在社會上并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但是就在這時,一個新的革命火種,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國大地上點燃起來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革命歷史上劃時代的里程碑,自從有了中國共產(chǎn)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毛澤東同志1949年9月10日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chǎn)》中的這兩句話更是非常高度又很精辟地概括了我們黨誕生的偉大歷史意義。“中國產(chǎn)生了共產(chǎn)黨,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瓘拇艘院?,中國改換了方向?!彼晕覀凕h走到今天,已經(jīng)走過了95年輝煌的歷程,我們黨的事業(yè)將繼續(xù)在我們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繼續(xù)進行下去,我們全黨同志毫無疑問,完全可以有理由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十八屆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將我們黨的偉大事業(yè)推向更加輝煌。
[責任編輯: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