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恩惠
[摘 要]在流行歌曲盛行的當下,京劇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卻與我們漸行漸遠。無論是中年人、青年人,還是孩子,對京劇都是無比的陌生,甚至有的都不知京劇為何物。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引領學生走近京劇,讓學生慢慢地接受和喜愛京劇。
[關鍵詞]引領 學生 走近 京劇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09-071
學校是培育學生精神文化的重要場所?!白尵﹦∵M課堂”為廣大學生走近京劇藝術奠定了基礎。讓學生走近京劇,不僅是讓他們欣賞、感受京劇藝術的美,更是對美的理性認知。如何在校園開展京劇的教學?如何讓對京劇知之甚少的學生走近京劇并由衷地喜愛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京劇的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币虼?,京劇進課堂的第一課要讓學生對京劇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興趣的種子。通過調查分析,及與學生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我終于找到通向京劇藝術第一站的方式——用流行歌曲打開興趣之門。
在課前,我借助京劇道具對音樂教室進行了裝飾,然后在充滿濃郁京劇氛圍的教室里,用童星孔瑩演唱的具有現代感的京歌《說唱臉譜》帶領學生走近京?。煌瑫r,加入學生們崇拜的歌手黃征在其演唱會上演繹的已改編具有搖滾風的京劇《壯志豪情》,讓學生感受流行音樂與古典戲曲相結合的藝術美。通過這些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讓學生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京劇,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京劇的興趣。
二、全方位引領學生了解京劇
1.繪臉譜,延伸戲曲知識。在采集與分享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鼓勵學生在蛋殼和甲魚殼上畫一畫自己喜歡的臉譜,引導學生簡單地認識臉譜,為深入學習戲曲奠定基礎。例如,當學生繪畫關公和曹操時,可先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關公的臉是紅的,曹操的臉是白的。進而讓他們知道:臉譜的分類、臉譜的色彩、臉譜的圖案等都有著不同的寓意,從而進一步延伸戲曲知識。
2.講劇情,引導識樂器。在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的片段《迎來春色換人間》的教學中,我先播放其前奏曲,讓令人眼花繚亂的打擊樂器音響和點子的花樣交叉的氣氛,將學生帶進一種緊張的打虎上山的氣氛中。隨之,請學生對《迎來春色換人間》的劇情進行簡單地講述,啟發(fā)他們想象和描述“穿林海,跨雪原”的情景。
在欣賞的過程中,我會適時提問:“這一片段主要使用了哪些樂器?”“你能用聲音模仿出京胡伴奏的聲音效果嗎?”在討論的過程中,歸納出京劇的伴奏樂器文場和武場,并用多媒體音樂伴奏,加深學生對樂器的特點的理解。
3.演唱結合,強化戲曲學習。美國教育家蘇娜丹戴克說:“告訴我,我會忘記,做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加,我就會完全理解?!睘榇?,在京劇《玉堂春》選段《蘇三起解》欣賞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我提前制作了一個京劇綜合集錦:
首先,請學生欣賞《杜鵑山》和《蘇三起解》的片段,請學生自主說出現代京劇《杜鵑山》在衣著、唱腔、臉譜上與傳統(tǒng)京劇的區(qū)別;其次,播放《拾玉鐲》《賣水》《蘇三起解》的京劇集錦,在欣賞中引導學生辨析京白與韻白的不同,感受京劇“念白之美”;再次,啟發(fā)學生觀察分析《拾玉鐲》中“五十三式”之蘭花指的動作,并“趁熱打鐵”請學生現場模仿玉堂春的神態(tài)、動作,學唱一句“蘇三,離開了洪洞縣,將身來到大街前”。最后,通過課堂上的“模仿秀”,帶領學生學走圓場步,和著原唱一起表演。
通過全方位身臨其境的體驗,學生不僅掌握了戲曲藝術“唱、念、做、打”等表現手段,更加深了對京劇豐富藝術形象的理解。
三、為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
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理解有限,加上京劇藝術的博大精深,單純地靠“聽”和“模仿”,很難獲得長久的共鳴。所以,在學生初步理解接受京劇之后,應為他們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要經常在班級舉辦小規(guī)模的“星光舞臺”,還要利用節(jié)日大舞臺,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
例如,在“六一”節(jié)匯演前,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表演熱情,我們策劃創(chuàng)作了“國韻悠長”京劇節(jié)目。在節(jié)目中,請唱腔好的學生分別演唱京劇串燒,舞蹈好的學生用舞蹈另類地表現京劇,有武術功底的學生則和著鼓點一招一式地打起武術;而對于對京劇充滿熱情但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賦予他們一項特殊的使命——跑龍?zhí)祝富⑵臁?/p>
實踐證明:學生們對京劇藝術的理解愈加深刻了,在表演中也充分展示出京劇藝術的風韻。
綜上可知,讓學生欣賞并熱愛京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讓我們音樂教師攜起手來,使京劇課堂成為學生真正喜愛的課堂!
(責編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