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婭輝
(周口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
陳楚文化影響下的周口方言童謠
崔婭輝
(周口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1)
周口方言童謠是指在周口形成發(fā)展,并用周口方言傳唱的童謠,具有濃郁的周口地方特色。陳楚文化是從古到今陳楚人民創(chuàng)造的文化,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文化。陳楚文化是周口方言童謠產(chǎn)生的基礎(chǔ),周口方言童謠則從語言形式、表現(xiàn)內(nèi)容到寫作特色,無不深受陳楚文化的影響。陳楚文化使周口方言童謠更富周口味道,也更具文化價值。
陳楚文化;周口方言童謠;文化價值
古陳楚是今河南周口和安徽西北部的合稱,其中,陳指的是周口淮陽,古稱宛丘。據(jù)史籍記載,周武王封舜的后嗣媯滿于宛丘,建立陳國;春秋末年,楚滅陳,陳成為楚國北方邊陲重鎮(zhèn);戰(zhàn)國末期,楚頃襄王遷都至陳,以陳為縣,史稱陳楚。陳楚人民古往今來在這片土地上所創(chuàng)造出的一切物質(zhì)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就是陳楚文化?!瓣惓幕菑倪h古傳說時期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在陳楚地區(qū)(以今河南周口為中心)形成、發(fā)展并在后世得到繼承和發(fā)展的一種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獨特的風韻和價值。”[1]陳楚文化不但塑造了生活在陳楚大地上的周口人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精神信仰、價值導向,也是周口方言童謠衍生的基礎(chǔ)。
童謠,顧名思義指兒童傳唱的歌謠。在現(xiàn)代,童謠基本等同于兒歌?!巴{也就是兒歌?!恕{’的說法,我國古代還有‘孺子歌’‘童兒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之類的叫法?!盵2]周口方言童謠顯然就是流傳于周口地區(qū)的,以周口方言為載體的,主要表現(xiàn)周口風土人情和兒童生活的歌謠。周口方言童謠在陳楚形成,又在陳楚傳唱和發(fā)展??梢哉f,周口方言童謠就是陳楚文化的直接產(chǎn)物。
河南省十三五規(guī)劃提出要“加強文化遺產(chǎn)保護利用”,主張“發(fā)揮中原文化獨特優(yōu)勢……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原文化影響力”。這無疑給包括陳楚文化在內(nèi)的河南地域文化,帶來了發(fā)展繁榮的機遇,陳楚文化也因此得到了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重視。筆者以陳楚文化為主題,在中國知網(wǎng)共搜索出383篇文章(其中不少是筆者所在的周口師范學院豫東南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研究中心的老師所撰),但遺憾的是,作為陳楚文化一部分的周口方言童謠,至今還未得到相關(guān)學者應(yīng)有的關(guān)注和研究;而將陳楚文化與周口方言童謠相結(jié)合,從陳楚文化視角談及周口方言童謠的文章,至今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鑒于此,筆者擬結(jié)合陳楚文化,從語言學視角討論周口方言童謠。
目前學術(shù)界一般認為,陳楚文化主要“表現(xiàn)為伏羲文化、姓氏文化、道家文化、農(nóng)耕文化、儒家文化、古城文化、淮河文化等重要文化形式”[3]。周口方言童謠作為陳楚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在諸多方面都與陳楚文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首先,從語言形式上看,周口方言的運用,使周口方言童謠更具周口地方特色。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載體,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周口方言就是周口方言童謠的載體,如下面一則童謠:
板凳板凳摞摞,里面坐個大哥。大哥出來買菜,里面坐個奶奶。奶奶出來燒香,里面坐個姑娘。姑娘出來叩頭,里面坐個孫猴。孫猴出來作揖,里面坐個春雞。春雞出來咯嗒,里邊坐個蛤蟆。蛤蟆出來蹦蹦,里邊坐個豆蟲。豆蟲一咕隆,弄個大窟窿。
這是一篇相對較長的周口方言童謠。這則童謠里面,有一些周口方言詞和方言土音。凳,周口方言讀[tɑ2],多指沒有靠背的腿長面細的長條狀凳子。摞,疊放,可用于物體,也可以用于人。叩頭指磕頭。孫猴指孫悟空。周口市川匯區(qū)沙潁河北岸孫姓百姓認孫猴為祖先之一,并建有供奉孫悟空的孫爺廟。作揖[tsuo312i33],執(zhí)拱手禮。此為周口百姓往來常用的禮儀之一,乃受儒家文化影響留存固化所形成的風俗??┼?,擬聲詞,雞叫聲。蛤蟆[i?34mA3],指蟾蜍。周口方言還常常把它叫作癩毒子或氣頭蛤蟆。咕隆[ɡu33lu23]也可以說[ɡu33ny313],動詞,蠕動。這首周口方言童謠假如用普通話唱出來,必然失去方言童謠的原汁原味,難以再現(xiàn)濃郁的周口地域特色。從這一層面而言,方言童謠也是極有價值的研究方言的口頭資料。
其次,從表現(xiàn)內(nèi)容上看,陳楚文化是周口方言童謠的內(nèi)在文化基因。伏羲文化是周口陳楚文化的源頭。周口人稱伏羲為人祖爺。據(jù)傳,伏羲在周口淮陽建都,定姓氏,制嫁娶,畫八卦,故周口被譽為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以及中國神話學研究基地。伏羲文化對周口人萬物有靈精神信仰的影響,可從下面這首表現(xiàn)叫魂民俗活動的周口方言童謠中窺見一斑:“床幫神,床幫神,小孩兒沒魂你去尋。遠的你去找,近的你去尋。遇山你答應(yīng),隔河你應(yīng)聲?!痢?孩子的名字)來家嘞?!痢?孩子的名字)來家嘞?!崩^伏羲女媧之后,炎帝神農(nóng)氏亦在周口淮陽定都稱王。炎帝神農(nóng)氏嘗百草,種五谷,開啟了農(nóng)業(yè)種植的新紀元。陳楚文化中的農(nóng)耕文化直接作用于周口人身上,使其衣食住行都打上了濃郁的農(nóng)耕文化的烙印。周口方言童謠中有很多與農(nóng)耕文化有關(guān)的方言童謠,例如:“篩籮籮,打面面,我問小孩吃啥飯?撈面條,打雞蛋,呼呼嚕嚕逗三碗?!鞭r(nóng)耕文化還體現(xiàn)在反映童真童趣的游戲謠里面,例如:“買個小豬咱倆啃,你啃屁股我啃頭。你啃一嘴屎,我啃一嘴油?!钡兰椅幕加谥芸凇5兰椅幕谋亲胬献映錾诮裰芸诼挂乜h。這里也是老子講學的地方。儒家文化和周口也有歷史淵源?!翱鬃痈F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其所記載的便是孔子周游列國時,在周口一帶發(fā)生的故事。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交匯影響下的周口人民,既富有道家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講究辯證思維的精神特質(zhì),又吸收了儒家克己復禮、仁愛有序的觀念。周口方言童謠里就有表現(xiàn)周口人這一精神特質(zhì)的例子:“小板凳,三條腿,我給奶奶嗑瓜子。奶奶嫌俺嗑嘞慢,俺給奶奶煮碗面。奶奶嫌俺不擱油,俺給奶奶磕倆頭。”此外,陳楚文化中的淮河文化,對周口方言童謠也有很大的影響。周口又名周家口。明萬歷年間,周家口作為航運要道,成為南接江淮,北通山陜的重要商品集散地。清乾隆年間,周家口盛極一時,有小武漢之稱。周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使陳楚文化“兼具南北之長,既有尚實際、重思辨的北方文化傳統(tǒng),又有重想象、尚浪漫的南方文化色彩”[2]。在周口方言童謠的搜集過程中,筆者就發(fā)現(xiàn)了一首與湖北童謠基本相同的周口童謠。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周口和湖北兩地的聯(lián)系,以及陳楚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唐僧騎馬咚那個咚,后面跟著個孫悟空。孫悟空,跑得快,后面跟著個豬八戒。豬八戒,嘴巴長,后面跟著個沙和尚。沙和尚,挑著籮,后面跟著個老妖婆。老妖婆,心狠毒,要吃唐僧和老豬。唐僧唐僧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分不出,上了當,多虧孫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舉起了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一掃光。
最后,從藝術(shù)特點來看,周口方言童謠是陳楚文化的直接體現(xiàn),例如“大槐樹,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臺。人家閨女都來了,俺的閨女咋不來?”這首周口方言童謠,展現(xiàn)了麥收過后的農(nóng)閑時節(jié),農(nóng)村人民在大槐樹下面搭臺唱戲的情景。在本該熱鬧高興的時刻,創(chuàng)作者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女兒,頓時想起了自己許久未歸的女兒,于是思念、驚訝、埋怨、擔憂各種情感匯織于心。童謠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情景交融,真實自然地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這種寫作手法,與《詩經(jīng)·陳風》一脈相承,在周口方言童謠中極其常見。
“童謠真實地記錄了當?shù)厝说恼Z言、生活習俗、特有事物,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徑?!盵4]周口方言童謠既是陳楚文化影響下的產(chǎn)物,也以傳唱的方式將陳楚文化的基因延續(xù)下來,因此,關(guān)注周口方言童謠,無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陳楚文化。
首先,周口方言童謠具有民俗價值。很多周口方言童謠就是周口民俗活動的傳聲筒,是民俗的音樂容器。下面這兩首周口方言童謠,就很好地再現(xiàn)了周口人的節(jié)日生活與思想意識:
五月嘞,午端陽,男女老少過節(jié)忙。
小雞兒小雞兒,恁白怪,恁是陽間的一道菜。
其次,周口方言童謠具有史料價值。有的周口方言童謠還是地域歷史的口頭記載。解放前后,周口淮陽四通鎮(zhèn)一帶隸屬開封市,那里便流傳著講述馮玉祥在河南移風易俗的一首童謠:
馮玉祥打嘞潑,婦女老婆兒都放腳。
再次,周口方言童謠具有娛樂價值。童謠從產(chǎn)生起,便具有強烈的游戲娛樂價值。童謠一般用之于母子嬉笑或兒童玩樂時,增加了游戲的娛樂性。這一點,在兒童創(chuàng)作的童謠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如:
東南響,西南響,都來聽俺嘞瓦屋響。
復次,周口方言童謠具有教育價值。我國古人很早就認識到,童謠具有較好的寓教于樂的作用。童謠想象力豐富,內(nèi)容樸實,語句簡單,節(jié)奏鮮明,容易為孩子們所接受,因此,用童謠作為兒童的啟蒙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僅可行,還十分有效。例如:“小麻嘎,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這首童謠常被周口人用以教育子女,使其孝順父母不忘本。這體現(xiàn)了周口人重視家庭教育的理念。
最后,周口方言童謠具有藝術(shù)價值。受儒道文化交匯的影響,周口方言童謠在保持淳樸自然的同時,還通常會使用比興、比喻、頂針、反復和夸張的修辭手法,以增強童謠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延長童謠的生命力。例如:“尖子杵,杵子尖。關(guān)著門,做米飯。蒼蠅叨了半拉米,掂著桿子攆十里。不是蒺藜扎著腳,再攆十里也不多?!?/p>
周口方言童謠和陳楚文化關(guān)聯(lián)密切:周口方言童謠是陳楚文化的一部分,其載體是周口方言,其內(nèi)容更是陳楚文化的直接反映,其寫作風格也具備陳楚文化的特質(zhì)。從陳楚文化視角研究周口方言童謠,能填補周口方言童謠研究的空白,也能給予我們一種全新的方言童謠研究視域。探究周口方言童謠,不僅有利于我們深入理解、開發(fā)、運用陳楚文化,而且對其自身的保護利用,也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1]王劍.陳楚文化及其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3(6).
[2]王瑾.中國古代童謠論[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2).
[3]李治中,王劍.陳楚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0(4).
[4]周書云,鄭丁足.論民間傳統(tǒng)兒歌的地域特色[J].萍鄉(xiāng)高等??茖W校學報,2002(1).
責任編輯 韓璽吾E-mail:shekeban@163.com
Zhoukou Dialect Nursery Rhy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en Chu Culture
Cui Yahui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
Zhoukou dialect nursery rhymes was formed and developed in Zhoukou,and sung in Zhoukou dialect,with stro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oukou..Chen Chu culture refers to the historical culture,created by Chen chu people,it is a typical regional culture.Chen Chu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Zhoukou dialect nursery rhymes,from language form,content and writing characteristics,Zhoukou dialect nursery rhymes all affected by the influence of Chen Chu culture.Chen Chu culture make zhoukou dialect nursery rhymes more rich characteristics of Zhoukou,also have more cultural value.
Chen Chu Culture;Zhoukou dialect nursery rhymes;cultural value
2016-07-11
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142400410832)
崔婭輝(1982-),女,河南周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現(xiàn)代漢語語用與方言研究。
H17
A
1673-1395 (2016)09-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