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達克·沙依拉木汗
(伊犁師范學院 新疆 伊犁 836500)
?
電影《蒙古王》的色彩運用特點分析
阿爾達克·沙依拉木汗
(伊犁師范學院 新疆 伊犁 836500)
【摘 要】《蒙古王》以濃重的草原油畫的形式展現(xiàn)了南宋時期蒙古大草原的生活實景,以暗冷和低沉的色彩基調(diào)奠定了影片憂郁而厚重的情緒,影片故事內(nèi)容側重的是鐵木真童年和青年時期的遭遇和反抗,導演將場景色調(diào)與人物內(nèi)心刻畫相結合,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英雄的成長史和一個民族的游牧生活風貌。
【關鍵詞】《蒙古王》;色彩運用
如果說法國文藝片像一杯紅酒,那么《蒙古王》這部電影則像一碗散發(fā)著草原氣息的奶茶,色澤醇厚奶味悠長。俄羅斯著名電影導演謝爾蓋·博德羅夫?qū)а莸碾娪啊睹晒磐酢分v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早年生活。少年鐵木真隨父親也速該遠行,途中父親被敵人用毒酒陷害致死,部落的牛馬和牧民也被叛徒虜去。鐵木真從少年時起便經(jīng)歷了人生困苦,他一面和母親四處漂泊生活,一面躲避著仇家的追殺。長大成人的鐵木真(淺野忠信飾)依然生活在刀光劍影之中,縱然朝不保夕,將孛兒帖(Khulan Chuluun飾)迎娶回家后,蔑兒乞人為報當年仇恨,射傷鐵木真,虜去孛兒帖。傷愈的鐵木真只得求助好友札木合(孫紅雷飾),他們經(jīng)過一番英勇奮戰(zhàn),將孛兒帖救回。結果好兄弟札木合與其反目成仇,鐵木真經(jīng)過層層考驗,與愛人生死相守,最終統(tǒng)一蒙古,開始征戰(zhàn)世界。
隨著影視技術的發(fā)展,彩色電影通過聲畫結合的影音技術將世界各民族炫麗的文化圣餐搬上銀幕,將人類對各種生活意象和文明的展現(xiàn)又提升到了新的境界。電影《蒙古王》以濃重的草原油畫的風格在銀幕上再現(xiàn)了曾經(jīng)稱霸世界的蒙古族的歷史,在這部電影中,色彩作為電影藝術的一種不可或缺的表現(xiàn)方式,通過對人物場景空間的色彩布局和構成、視覺氣氛的渲染、畫面構圖的經(jīng)營、色彩運動的變化使觀眾感受到了那種超出故事情節(jié)之外的內(nèi)容,即中世紀初馳騁在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原生態(tài)生活概況和歷史。
色彩即語言,色彩即思想。電影《蒙古王》以冷色調(diào)為主,注重了影像色彩風格與游牧民族特殊生活環(huán)境的相結合。此影片多以外景為主,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蒙古族早期的生活原貌,最主要的外景有戈壁沙漠,荒原,草原,雪原,而內(nèi)景則以氈房內(nèi)和石林內(nèi)為主。這些場景以灰黃色、土灰色,墨綠色和暗藍色等冷色為主,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在中世紀初的生活環(huán)境,刻畫了草原游牧式的艱苦生活。電影膠片生成的顆粒感圖像更是突出了草原生活的粗糙和游牧民族的豪放不羈。演員的挑選在此片中也甚是仔細,日本演員淺野忠信和中國新疆籍演員孫紅雷,蒙古族演員Khulan Chuluun是此片最主要的角色,三者以粗糙黝黑的膚色,灰暗的服飾顏色,以及最具蒙古人特色的細眼、高顴骨、紅臉蛋等冷峻的外貌特征,成功演繹了成吉思汗的本人,朋友和愛人的角色,也符合了蒙古人的特殊氣質(zhì)。演員灰紅色的臉上偶爾泛起的油光也細膩的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內(nèi)心豪放灑脫的一面。這種人物和場景的色彩布局形成畫面硬朗的風格,營造出了一種原始古樸的氣氛。天空和大地是漸變的灰黃色和藏藍色,使畫面不僅有一種延伸感,而且降低了色彩之間的對比,增加了影片畫面的整體和諧的效果。場景、人物與道具的顏色漸變效果和融合效果一方面襯托出了影片發(fā)生的特定環(huán)境---草原的空曠遼闊,另一方面也傳達了人物內(nèi)心的博大與厚愛。影片中孛兒帖數(shù)次被敵人、商人俘虜致孕,兄弟扎木哈反目成仇討伐鐵木真,但鐵木真以對愛情獨特的信仰和理解,接受了孛兒帖的子女,只要是她生的子女,鐵木真就要做他們慈愛的父親。鐵木真對朋友當年的救命之恩滿懷感激,對妒忌成仇的兄弟的討伐一笑而過,手下俘虜了扎木哈后,下令還其人身自由。這種寬大的包容心并非只是一時糊涂,是蒼茫的大地造就了這樣一位一代天驕,這種內(nèi)心也是他日后雄心和野心的基礎。
游牧民族特定的生活用具的色彩也降低了影片的整體色溫。比如影片中的蒙古包,木質(zhì)馬車,木質(zhì)餐具,肉制品以及所有演員的服飾等都是以低色溫為主的。色的明度也和照明結合,以硬光和具有較大反差的影調(diào)突出草原環(huán)境的暗沉和艱苦?;液稚耐恋嘏c暗灰的蒙古包、帳篷搭配,演員們灰白色的皮草帽、蒙古戰(zhàn)袍與黃褐色、灰褐色的馬匹搭配,以一種厚重的質(zhì)感再現(xiàn)了游牧民族的原生態(tài)文化和生活實景。冷色調(diào)會使場景變小,變遠,具有暫時性,于是影片中的荊棘叢、巖石嶙、枯木、荒野林與馬蹄揚起的灰土都極其細致而全面地刻畫了成吉思汗早年生活的場景,正是這些冷酷的環(huán)境磨練了這位勇士內(nèi)心的堅韌和頑強不屈的精神?!睹晒磐酢芬岳渖珵V鏡作為畫面語言的表現(xiàn)方式之一,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特殊的生活環(huán)境,揭示了蒙古族之所以能在南宋時期雄霸歐亞的深層原因。
色彩即情緒,色彩即情感。本片以暗色,深色調(diào)為主,渲染了逃亡、戰(zhàn)爭、復仇的主題?!睹晒磐酢芬园党?、飽和度較低的基色為整體畫面風格,奠定了影片畫面厚重而深情的感情基調(diào)。在此片中,鐵木真在逃亡中度過童年,多次經(jīng)歷仇人塔古泰的追殺和囚禁,還受到曾經(jīng)結拜為兄弟的扎木哈的背叛和敵視,在刻畫這些故事情節(jié)時,無論是遠景,全景還是近景,特寫,整體場景的色調(diào)是暗沉的灰湖綠色、灰白色,傳達一種憂郁的情緒。而在此片中色彩的對立和對某些顏色的強調(diào)對于影片的主題起到了側面烘托的作用,比如墨綠色濾鏡下的戰(zhàn)爭場面,戰(zhàn)士們鮮艷的血色;陰雨紛紛的傍晚,灰暗的囚籠附近孛兒帖一身婚衣的鮮紅色;還有影片結尾兩兄弟決戰(zhàn)時,以灰黑色烏云為主的大全景中一道道亮藍色的閃電,這些紅色、亮藍色在灰暗的背景中成為視覺的焦點和亮點,呈現(xiàn)一種悲憤緊張卻富有力量和希望的情緒,畫面也充滿了張力。電影語言是一種視覺符號,,人物的特性的呈現(xiàn)自然離不開色彩。影片用紅色刻畫了從草原到市井前來施救愛人的孛兒帖的服飾和內(nèi)心,引伸出愛情的主題。為了獨立和自由倒在血泊中的勇士們,絕不畏懼閃電、具有一反常人勇氣的鐵木真戰(zhàn)騎隊,這些富有象征性的符號和色彩都是導演對戰(zhàn)爭、堅強、勇氣等電影主題的另一種影像表達。
《蒙古王》中鐵木真的早期生活以深暗憂郁的色彩鋪開歷史畫卷。按照中世紀亞歐草原的歷史,那是一個動亂而暗無天日的時代,南宋時期,蒙古族腹背受敵,一面為了生存,頑強的與大自然做斗爭,還要為了取得人身自由和部落的尊嚴榮耀,頑強抵抗侵犯領土的敵對部落。這樣一部歷史長詩就需要影像和聲音,故事與人物形象多方位的綜合鋪陳,色彩在草原影像中以統(tǒng)領的方式展現(xiàn)蒙古族的極具民族特色的歷史和生活,以一副深沉的歷史畫卷抒寫了鐵木真是如何生存、復仇,最終走上統(tǒng)一蒙古,征戰(zhàn)世界的故事。
電影《蒙古王》恰當?shù)倪\用了色彩的色相搭配和多種色相的漸變和對比,并且配合光的運用,營造了草原特殊的環(huán)境和游牧生活氛圍,緊扣影片主題,避免了影片偏向草原宣傳片的敗筆。其次,色彩運用與影片思想、人物歷史相結合,塑造了影片中堅韌的母親形象、愛人形象以及成吉思汗這位英雄形象。因此,可以說導演在演繹歷史的同時全方位的交代時勢造英雄,揭示了鐵木真之所以能成為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草原的原因,暗示蒙古軍隊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稱霸歷程的必然性。
參考文獻:
[1]薛凌.電影藝術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12.
[2]廖海波.影視民俗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9.
[3][墨]埃烏拉里奧·費雷爾.色彩的語言[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4]段蘭芳.色彩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意味[J].藝海,2006(03).
[5]王燕子.論電影“色彩語言”——從張藝謀、斯皮爾伯格電影看電影色彩的意義與運用[J].電影評介,2006(10).
[6]徐恩玉.電影色彩語言的表意功能與藝術特征[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4.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