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鵬偉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4)
?
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春》的研究
范鵬偉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安東尼奧·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1678-1741),是巴洛克時期著名意大利作曲家及小提琴演奏家。維瓦爾第平生所創(chuàng)作的音樂體裁涉獵廣泛,以其協(xié)奏曲體裁的音樂作品為數最多,在他所譜寫的大量獨奏協(xié)奏曲中,尤以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最為卓著,此曲的誕生把巴洛克時期的協(xié)奏曲推向新高度,使協(xié)奏曲邁向新的里程碑。
《四季》具有鮮明的標題性音樂特征,是標題音樂最早的音樂雛形,同時也是巴洛克時期協(xié)奏曲形式及結構的集中體現(xiàn)。在歐洲音樂史上,協(xié)奏曲《四季》是維瓦爾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同時更是音樂會演奏中久演不衰的經典作品?!端募尽饭卜譃樗膫€部分,大約創(chuàng)作于1725年。一直以來,《四季》就是演奏家們所深愛的作品之一,很多知名演奏家在世界的舞臺上與樂隊多次合作此首作品。其第一部分《春》的旋律更是耳熟能詳。
【關鍵詞】維瓦爾第;演奏與協(xié)奏;《四季》;作品分析
《四季》是一部音樂愛好者們都耳熟能詳的作品,由于它旋律優(yōu)美,曲意清新,具有很強烈的形象感與很高難度的技巧性,因此備受小提琴演奏家們的青睞與聽眾們的喜愛。本文將對第一部分《春》做全面分析。
維瓦爾第利用小提琴獨奏與樂隊協(xié)奏的形式,描寫春天來了萬物復蘇的畫面。在每一段的獨奏和協(xié)奏中都能充分的刻畫出作者所要表現(xiàn)出的事物形象。
(一)第一樂章
本樂章為快板,調式為E大調,4/4拍子。由六次合奏和六次獨奏交替出現(xiàn)而形成,一呼一應,表情極為富情。(如圖所示)
春天來臨
第一段獨奏是“小鳥之歌”,原本擔任伴奏的第一小提琴首席與第二小提琴首席,也加入獨奏的行列,分別模仿小鳥的啼鳴聲。這時通奏低音的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才首次露臉。在演奏中可以明顯聽出通奏低音的聲音。(如圖所示)
小鳥之歌
第二段由獨奏和合奏交替的部分,重在描寫“微風親切地絮語”。中段所描述的是“泉水在流動”。(如圖所示)
微風的絮語
第三段描寫的事“暴風雨與春雷”,低音合奏是作為烘托的“雷鳴”(第一小節(jié))而高音獨奏則是與之交融的“閃電”(第二小節(jié))從而形成“電閃雷鳴”的效果。(如圖所示)
暴風雨與春雷
當全曲逐漸進入平靜后,第四段獨奏便是用來表現(xiàn)“春之喜”,先由三把小提琴奏出開頭的“小鳥之歌”,經過獨奏與合奏的交替后,結束這樂章。從而達到由T—T的曲式效果。(如圖所示)
小鳥之歌
第一樂章曲式分析:
《四季》的《春》第一樂章采用回旋曲式結構,主題展現(xiàn)華麗灑脫、春意盎然勃勃生機,運用輕松愉快的旋律表現(xiàn)初春的景象。維瓦爾第以協(xié)奏和獨奏巧妙地的配合,輕快地旋律在E大調上呈現(xiàn)。第一樂章采用回旋曲式結構。共五個主部,四個插部。A主部采用a、b兩個樂句共13小節(jié),采用二段體對比結構在E大調上呈現(xiàn)。B插部共4小節(jié),引入新的材料織體結構為復調形式與A主部調性一致。A1共兩小節(jié),運用b材料。C插部引入新的音樂材料d,共10小節(jié),同樣是在E大調上進行。A2運用材料b,由E大調轉到屬方向調上B大調上進行。D插部共12小節(jié)回歸到E大調上進行。主部A1共2小節(jié)運用b段材料在E大調關系小調升c小調上進行。插部E運用新材料f以復調形式進行。主部A3采用兩個樂句a1、b二段體結構回歸到E大調上。
(二)第二樂章
本樂章為廣板,調式為升c小調,3/4拍子。這個樂章是描寫田園風光的一個樂章,獨奏小提琴像詠嘆調一樣貫穿全曲,并出現(xiàn)微妙的轉調。(如圖所示)
牧羊人在小睡(獨奏小提琴)
第二樂章曲式分析:
《春》第二樂章采用均等的二部曲式結構,有A、B兩個樂段,方正性結構。A樂段共20小節(jié)音樂材料a,運用和聲和復調的綜合體形式呈現(xiàn)。在升c小調上進行。B樂段同時也采用了A樂段的樂思,是平行的對比。共20小節(jié)同樣升c小調上進行,音樂充分對應標題。
(三)第三樂章
《春》第三樂章為舞曲風格的快板,E大調,12/8拍。曲式結構為回旋曲式,其表現(xiàn)為樂隊四次全奏插入三次小提琴獨奏的回歸結構形式。(如圖所示)
田園舞曲
在四段合奏之間,安插了三段獨奏。先在持續(xù)低音上出現(xiàn)十分輕快的曲調,隨后出現(xiàn)的是小提琴獨奏,此時的大提琴和大鍵琴擔任伴奏的角色,第二段合奏則轉成了升C大調。
第三樂章曲式分析:
《春》第三樂章同樣采用回旋曲式結構,共4個主部,3個插部。A主部音樂材料a、a1共12小節(jié),是平行樂句。在E大調上進行。運用織體為和聲復調綜合體的形式呈現(xiàn)。B插部引入新的音樂材料共18小節(jié),和聲織體形式呈現(xiàn)。與A主部調性一致。A第二主部12小節(jié)音樂材料a2與第一主部織體形式相同在E大調的關系小調升c小調上進行與前主部進行平行的對比。插部C為三段體24小節(jié)和聲織體形式,在B大調上進行與前主部進行調性上的對比。第三主部A為二段體結構由E大調轉入同主音小調e小調上進行。B插部引入新的音樂材料d,8小節(jié),和聲體形式,與前主部調性相同。第四主部A,10小節(jié)調性回到E大調上進行,在調性上回歸第一主部的調性上。
維瓦爾第《四季》中的第一首作品《春》,描寫的是萬物復蘇,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演奏技巧上有嚴格的要求。作品要求演奏者的左右手有相當高的配合能力,左手的顆粒性,右手的連貫性以及對每句強弱的控制都是演奏中的難點。
(一)第一樂章
樂曲的前兩句要求形成鮮明的強弱對比。每一個八分音符都應該有音頭在實
際演奏中需要右手食指給予一個勾弦的動作,在運弓的同時將食指勾弦的壓力快速放掉從而產生一個重音這便是我們所要的音頭。(如圖所示)
隨后是一系列模仿小鳥的叫聲,此部分由獨奏和第一小提琴首席及第二小提琴首席進行協(xié)奏,表現(xiàn)的是鳥兒們在林中快樂的唱歌。演奏這一部分需要演奏者右手運弓輕巧,左手tr要均勻并且清楚,當獨奏主旋律出現(xiàn)時需要另外兩名演奏進行漸弱處理,給獨奏做好鋪墊讓其更好的發(fā)揮。(如圖所示)
下面出現(xiàn)的便是D段的快節(jié)奏的音型。需要演奏者右手要極大的放松,找準弓子上最佳的跳躍位置,當速度達到一定的頻率時便會出現(xiàn)所要的自然跳弓。(對于自然跳弓的技巧演奏要求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具有很強的顆粒性)。演奏此部分時需要合奏擁有較強的節(jié)奏穩(wěn)定性尤其是低音聲部出現(xiàn)的八分音符更是樂隊節(jié)奏的基石。只有整個合奏部分節(jié)奏穩(wěn)定才能給予獨奏者一個很好的烘托。對于獨奏而言此部分便是整首曲子的難點重點,不但在演奏技巧上要求很高同時在演奏心理上也需要有很好的調整。在演奏技巧上主要是左手的音準跟右手的運弓,音準是要經過反復的練習固定手型與指尖的觸感而得到的,當演奏密集型的節(jié)奏時我們左手手指要始終處于離琴弦很近的位置,所有的手指應當該做保留時都應保留在琴弦上,從而減少重復動作出現(xiàn)而降低手指速度。右手大臂要放松,(大臂做略微調整以保證右臂的放松)。運弓速度要快要短。只有這樣才能完成相當高的配合。此部分對于演奏者的心理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演奏家們在演奏之一部分時也會心有余悸,此時我們應當充分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只有從心理上真正做到不去懼怕才能在演奏中發(fā)揮的游刃有余。(如圖所示)
(二)第二樂章
在演奏第二樂章時要求獨奏者演奏出十分優(yōu)美的音色,努力做到把小提琴最好的音色展現(xiàn)給觀眾。這一部分對于右手的要求是整個手臂放松的用全弓演奏,演奏時弓子的演奏位置應該靠近琴馬的位置才能出來動聽的音色。對于樂隊來說要做到的是進行弱處理,所有的音都要弱演奏,同時注意附點的節(jié)奏型。當中提琴聲部出現(xiàn)時應當急促有力,演奏時要先強后弱。(如圖所示)
(三)第三樂章
首先,出現(xiàn)的是兩個形成對比的樂句,需要獨奏及樂隊做好明顯的強弱對比。另外,本樂章具有大量的獨奏部分,對于獨奏的節(jié)奏音準上都有很大的要求。第一部分SOLO,需要演奏者正確把握音準,本部分的節(jié)奏型為簡單的八分音符節(jié)奏型,但是每一處換把的地方都應十分注意,準確做到半音換把和全音換把,在指法的上也有很高的要求,要講究指法的科學性。(如圖所示)
第二部分SOLO,需要演奏者演奏出顆粒清晰并具有跳躍感的八分音符。另外本部分會出現(xiàn)獨奏與第一小提琴首席的合奏部分,要求兩人的演奏感覺以及演奏技巧做到互相模仿,在音色的處理上做到一直的效果。每一拍的第一個八分音符要做重音處理,此時的重音效果不需要運用勾弦技巧,只需要加快弓速拉出一個放松的音響效果。(如圖所示)
第三部分SOLO要求運用跳弓演奏,演奏位置在弓根部分,需要演奏者在右手放松的狀態(tài)下對弓子加以控制的去演奏,我們又把這種跳弓稱為人工跳弓。整個獨奏部分應該強弱對比明顯,整體線條應該是做漸強處理,最重音應該出現(xiàn)在最后一個音(用全弓演奏)。下面便是獨奏與樂隊的一個突強的段落,在突強段落里出現(xiàn)了一次調式轉化由E大調轉為F大調,在調式的處理上要有明顯的轉化。此時要求樂隊里每一位演奏員都應用全弓演奏。(如圖所示)
隨著突強的結束便是四段SOLO。第四部分SOLO在F大調的基礎上繼續(xù)演奏,要求用全弓演奏做漸強處理,右手弓子要緊緊貼住琴弦,演奏每一個音符都要飽滿,這需要大臂的完全放松其運動軌跡應為橢圓形。最后一個雙音tr要結實有力從而引出樂隊的合奏部分,此時調性由F大調重新回到E大調,最后部分在漸弱中結束整首樂曲。(如圖所示)
通過對維瓦爾迪作品《四季—春》的分析與研究,無論從維瓦爾第復雜又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還是對小提琴復調作品演奏技法方面的挖掘,都可見維瓦爾第在小提琴歷史上留下了多么輝煌的一筆。時至今日,這部作品在小提琴演奏中依然發(fā)揮著其重要的作用。另外,本文在對小提琴協(xié)奏曲《四季—春》的演奏與樂隊協(xié)奏方面作者結合自身的演奏體會加以論證,意在為今后的演奏者提供可參考的價值。同時,期望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不斷完善本文錯漏之處,還懇請同行前輩不吝賜教指正。
范鵬偉,廣西師范大學2015屆碩士研究生。
作者簡介:
中圖分類號:J6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