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效新
?
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中常見七種問題及應對方法
○張效新
南美白對蝦是當今世界上公認的養(yǎng)殖產量最高的三大優(yōu)良蝦種之一,具有生長快、耐高密度、抗環(huán)境變化能力強、抗病毒病能力強、食性雜和對飼料蛋白質要求比其他對蝦低、離水存活時間長、養(yǎng)殖產量高、蝦體含肉量大(出肉率高)等優(yōu)點,是目前內陸地區(qū)最主要的對蝦養(yǎng)殖品種之一。根據近年來的工作經驗,現將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中常見的七種問題及其應對方法總結如下:
pH值是蝦池水質的一項重要指標,又是引起水化學成分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調節(jié)蝦池水質在對蝦最理想的pH值范圍內,是對蝦獲得高產穩(wěn)產的必要條件之一。淡水養(yǎng)殖pH值一般控制在6.5-9.0之間,最佳pH值范圍為7-8。
導致pH偏高的原因有藻類繁殖過于旺盛或過多使用生石灰清塘所引起。
導致pH偏低的原因有底質酸性物質含量過高或雨水中酸性物質多且含量過高所引起,倒藻或池塘底部沉淀的蝦的糞便、投飼殘餌和死亡的池塘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fā)生厭氧分解,產生大量有機酸可使水體pH值降低。
應對方法:pH偏高時:首先采取注入新水措施,晴天上午補充有益活菌,通過菌藻競爭,抑制藻類活力;或者用鹽酸調節(jié),一般每畝用300-500mL,充分稀釋后全池潑灑。pH偏低時:生石灰打底中和塘底酸性物質或潑灑生石灰中和;解毒增氧、多改底、多開增氧機加快死亡藻類分解,注意根據水體藻類情況適量加肥,保持優(yōu)質藻類的營養(yǎng)和活力。
蝦池水發(fā)紅通常是甲藻繁殖過盛。應對方法:螯合銅全池潑灑,其潑灑用量為0.8mg/L,同時全池潑灑益水寶(枯草芽孢桿菌)或綠水利生素(枯草芽孢桿菌),其潑灑用量為0.5g/L,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前須活化后再行潑灑。
水體發(fā)白一般意味著細菌大量孳生。應對方法:水產用二溴海因(有效溴10%)全池潑灑,其潑灑用量為0.2-0.3 mg/L,3天后全池潑灑光合細菌或枯草芽孢桿菌即可。
水體發(fā)黑則是水質嚴重老化有機物含量過多。應對方法:排掉部分蝦塘水,全池潑灑強克202,其潑灑用量為0.2-0.3 mg/L,3小時后加水,然后施用底速凈(強氧化劑),晚上增加增氧機開動時間,72小時后,再施用益水寶或綠水利生素,其潑灑用量均為0.5 mg/L,水質即轉為正常。
在“轉水”發(fā)生前,蝦池水體表面暗淡,此時排水30-40cm,施用活性黑土(腐植酸鈉),再加水至原水位。
養(yǎng)殖前期出現“倒藻”,主要原因是水體缺乏營養(yǎng)鹽類。應對方法:施用單細胞藻類生長素,保持水體透明度在25-30cm;養(yǎng)殖后期出現“倒藻”,是因為水質老化。應先排水30-40cm,施用益水寶,然后加水至原水位。
蝦池殘餌、排泄物沉積腐敗后,再結合池塘或者人為的原因,尤其是藥物大量的使用,造成有益菌大量死亡和水體水質嚴重惡化,引起池塘氨氮、亞硝酸鹽含量過高。
當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積累到0.1mg/L后,亞硝酸鹽將對水體中養(yǎng)殖的蝦產生危害。主要表現為:蝦攝食量降低,鰓組織出現病變,呼吸困難、躁動不安或反應遲鈍,從而導致蝦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多數病蝦在池塘表面緩慢游動,或緊靠淺水岸邊,蝦空胃,觸動時反應遲鈍,尾部、足部和觸須略微發(fā)紅。剛蛻殼的軟蝦較容易中毒,蛻殼高峰期常出現急性死亡現象。
應對方法:當亞硝酸鹽、氨氮含量過高時,要開動增氧機或全池潑灑化學增氧劑,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從而降低水體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同時使用活性碳,每畝潑灑活性碳粉2-4kg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也較高;或潑灑沸石,一般每畝用沸石15-20kg。也可在水體中潑灑微生物制劑,通過微生物分解亞硝酸鹽。同時培植、種植少量的水生植物,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質。
臺風、暴雨容易造成溫度、鹽度、溶解氧嚴重分層現象,pH值急劇下降,并可能產生底部缺氧,出現“倒藻”,對對蝦極為不利;雨天的影響通常為水體溶解氧減少、鹽度降低、水溫聚降及浮游生物數量減少等,會給對蝦造成應激反應。
應對方法:下暴雨時要增開增氧機,用熟石灰調節(jié)pH值,投飼量適當減少,可以停喂。通常采取的措施為,全池潑灑沸石粉或底質改良劑以及全池潑灑維生素C或葡萄糖,同時在飼料內添加大蒜素、維生素E,連續(xù)投喂3-5天即可。
為了驗證設計的該系統(tǒng)的正確性,以一個實際由6*4維光伏陣列構成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為例.系統(tǒng)中共用到28個電壓采集電路和5個電流采集電路.該系統(tǒng)共有4條支路并列運行,而且每6個太陽能電池板串聯(lián)成一組構成一條支路.其中每一個太陽能電池板采用一個電壓采集電路對其兩端采集電壓信號,每條支路也采用一個電壓采集電路用來采集該條支路兩端的總電壓信號;每條支路需要采用一個電流采集電路來采集該條支路的電流信號,此外再安裝一個電流采集電路來采集4條支路的總電流.運行結果如圖6所示.
造成底質嚴重惡化的原因有養(yǎng)殖前期肥水過度,肥料使用過多;飼料投喂過多,殘餌、糞便沉積;水質調控處理措施不妥,消毒劑種類和用量使用不當,尸體腐爛,造成底質嚴重惡化,流質性淤泥過厚、發(fā)臭、發(fā)黑。對蝦缺氧嚴重,透明度極低,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
應對方法:第1天排水20 cm,使用底質改良劑和顆粒增氧劑,兩小時后恢復水位,連續(xù)2天。保持水位在1-3 m左右,開啟所有增氧機,利用水流的向心力,將淤泥推送到池塘中部,有中間排污系統(tǒng)的,可以排出塘外,保持池塘四周底部干凈。使用效力高菌酶改水素或復合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其用量為每畝(1m水深)0.5-1kg活化后拌沙遍灑,讓其沉入底部,分解氧化淤泥,如有浮狀物,撈出塘外。
對蝦游塘原因復雜,其表現癥狀是,對蝦沿塘邊跑馬式不??裼?,直至體力衰竭,若處理不當,會發(fā)生重大損失。通常游塘的原因有以下五個:
1.對蝦飼料投喂不足,產生饑餓性游塘。
判斷方法:有部分對蝦沿池塘來回游動,尋找食物。
應對方法:增加投喂量,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和對蝦護肝寶,并適量換水。
應對方法:排放水30 cm,施用底改素和顆粒增氧劑處理污染底質,其用量是每畝(1m水深))使用1kg;增開增氧機,并施用復合芽孢桿菌或效力高菌酶改水素及EM菌等改善水質。
3.習慣性游塘,每逢初一或十五,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時,對蝦會隨潮汐的變化規(guī)律而活動頻繁。這種游塘不很強烈,但是吃食量明顯減少,1-2天可恢復正常。
應對方法:在游塘時排水20 cm以上,快速加水復位,同時停止投料,可促進對蝦同步蛻殼,促進生長。
4.由于環(huán)境(氣候、水質)突變或感染病癥,產生強烈不適,引起應激性游塘。
應對方法:提高水位、施用底改素,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對蝦抗毒凈、大蒜素、對蝦護肝寶及高穩(wěn)易還原維生素C、維生素E等抗應激物質,并采取防病措施,預防病害發(fā)生。
5.水下游塘(也稱暗游塘),這種情況很難發(fā)現,危害也大,養(yǎng)殖者需認真觀察,充分分析原因,對癥下藥,才能迅速解決。
(通聯(lián):256600,山東省濱州市黃河16路969號創(chuàng)業(yè)大廈西11號樓705室電話:1351543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