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豪林/薦
推薦理由:
選文圍繞“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時代價值”展開論述,重點論述了“忠”“仁愛”等傳統(tǒng)美德對促進國家強盛、民族復興和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意義。試題既考查了考生對議論文知識的掌握情況、閱讀議論文的能力,又加深了考生對傳統(tǒng)美德的時代價值的認識。
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時代價值
①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優(yōu)秀道德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處理人際關系及人與社會關系的實踐結晶,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②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最重視“忠”。傳統(tǒng)意義上的“忠”,雖然有忠于君主的糟粕成分,但更多的是對祖國的忠誠。屈原自投汨羅,張騫出使西域,戚繼光抗倭,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些先賢的事跡之所以被人們世代傳頌,就在于這種“忠”實際上促進了國家、民族的發(fā)展。孫中山先生曾說:“我們現(xiàn)在說到忠于君,固然是不可為;說忠于國是可不可呢?忠于事又是可不可呢?我們做一件事,總要始終不渝,做到成功。如果做不成功,就是把生命去犧牲,亦所不惜,這便是忠?!苯裉旌霌P“忠”,就是提倡每一個人既要熱愛我們的文化、族群,又要忠于職守,盡心竭力做好每一件事。這種于國于事的擔當意識,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
③傳統(tǒng)美德對促進人際關系和諧有積極作用。傳統(tǒng)美德以仁愛為本,《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①,都體現(xiàn)了這種仁愛美德?!叭收邜廴恕?,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必然為愛所驅使,為所愛的人奉獻,關心他、愛護他。因此,這種美德是調節(jié)人際關系、保障社會和諧不可或缺的。近年來,一些人過分追求個人私利,導致了人際關系的冷漠與緊張,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倡導仁愛,可以喚醒人們的道德良知,提升其奉獻意識,使人與人相互為善,彼此之間充滿友愛。因此,充分汲取傳統(tǒng)道德中的仁愛美德,既是凈化社會風氣的需要,又是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需要。
④就個人而言,傳統(tǒng)美德有助于為安身立命提供精神營養(yǎng)。讀《陋室銘》可以知道,唐朝詩人劉禹錫,雖身處逆境,但不改高潔的情操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就是因為他在仕途失意不能“兼濟天下”時,便以“獨善其身”作為立身行事的準則,從而獲得了“唯吾德馨”的精神回報和巨大的自我滿足感。可見,中華傳統(tǒng)美德會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這種精神營養(yǎng)會轉化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⑤總之,今天的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對傳統(tǒng)美德的繼承與升華。我們只有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賦予它新的時代內涵,才能促進社會道德體系的建設,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發(fā)揚光大。
(肖群忠/文,有刪改)
[注]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及尊敬其他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及愛護別人的孩子。
1.讀完這篇文章,對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時代價值,你的認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5個字)(2分)
2.閱讀第②段,說說作者是如何闡述“忠”的時代價值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第③段,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你怎樣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現(xiàn)實意
義。(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