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緯
(桂林師范高等??茖W(xué)校,廣西桂林541001)
中西茶文化的內(nèi)涵及翻譯研究
唐緯
(桂林師范高等??茖W(xué)校,廣西桂林541001)
我國是茶葉與茶文化的故鄉(xiāng),隨著茶葉貿(mào)易的不斷擴大,我國茶文化在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開來,引起了一陣“茶學(xué)”熱潮。由于發(fā)展環(huán)境的顯著差異,中國的“茶”文化與英國的“Tea”Culture呈現(xiàn)出極大不同。本文站在歷史文化的角度闡釋了兩者的內(nèi)涵差異,并基于這些差異提供了具有針對性的翻譯方法,以期為后續(xù)翻譯工作提供借鑒,并促進茶葉產(chǎn)品的營銷以及茶文化的推廣。
中國;西方;茶文化;翻譯
茶是原產(chǎn)自我國的民族產(chǎn)品,發(fā)展歷史悠久,文化內(nèi)涵深厚,現(xiàn)已得到各國人民的認可,躋身“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列。茶文化則隨茶葉出口貿(mào)易進入其他地區(qū),在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茶學(xué)”熱潮。從跨文化交際的視閾出發(fā),茶文化的順利輸出離不開譯者對于“茶”及其相關(guān)文化內(nèi)涵的認知,只有明確了其中的深意,才能予以準確傳達,讓茶文化在傳播過程中保持原有的高雅情懷。
1.1中國茶文化
中國人最早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并探知其藥用功效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以前,《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有如下記載:“神農(nóng)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里的“荼”也就是“茶”。唐人“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明,古時候人們對于茶的指稱共有五種常見說法,位列第一的就是“荼”。唐朝中期,飲茶之風已經(jīng)推行至全國各地,大街小巷,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尋常百姓,都有每天飲茶的習(xí)慣,正所謂“晨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此時,人們對茶的屬性形成了更加系統(tǒng)的認知,發(fā)現(xiàn)茶并非草本,而是木本,故而改“禾”為“木”,化“荼”為“茶”,此后,人們統(tǒng)一使用“茶”來指稱茶葉和茶湯。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茶的意義共分為四類:其一是指一種常綠灌木,即茶樹;其二是指由茶葉做成的飲品;其三是一些飲料的名稱;其四是指油茶樹。
茶是中華民族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禮儀的象征,它幾乎無一例外地與一切重大事件相互關(guān)聯(lián)。每逢重大的日子,比如婚假喜事、祝壽之事、接待貴賓等,人們都會飲茶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與敬重,敬茶、倒茶通常是由晚輩奉給長輩、下級奉給上級、主人奉給客人,高低有份,長幼有序,這就是所謂的“茶禮”。同時,人們每天也可以在任意時段飲茶,既可以用粗瓷大碗,也可以用紫砂小杯,既可以在陋室亂巷,也可以在清風竹林。不過,我國典型的茶道對水、火、茶葉、茶具、煮茶之法、沖茶之技、飲茶之藝、茶人著裝、身處環(huán)境等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通常茶人會用清泉活水沖泡上乘茶葉,以活火烹之,用最能保持茶葉色香味的紫砂茶具盛放,飲茶之人在沖飲之前要沐浴更衣,選擇在清幽的書房或者自然山色之中飲用,飲茶時要放空一切、心神沉淀,在淡淡的茶香之中體味生活的真諦,學(xué)會淡泊處世、自然而為??梢姡柙谥袊且环N崇高的精神境界的象征,帶有強烈的哲理性和感染力。
1.2西方的“Tea”Culture
在西方,“tea”其實是一個外來詞,是由中國廣東、福建等地的方言通過音譯轉(zhuǎn)化而來。在英語中,“tea”的文化意義在與本民族生活不斷融合的過程中,詞義得到了一定擴展,要比漢語中“茶”所對應(yīng)的意義更加豐富?!皌ea”既可以指代茶樹、茶葉、茶湯、茶類飲品,還可以指代茶點、茶會,甚至連那些不含茶葉成分的飲料以及下午五六點鐘的便餐也被稱為“tea”。由“tea”構(gòu)成的常用詞組近兩百個,包括“tea cake”(茶點)、“tea garden”(帶有茶室的公園)、“tea room”(茶室)、“afternoon tea”(下午茶)等。
由“tea”構(gòu)成的許多詞語在英語中都有獨特的文化意義。以英國的“afternoon tea”(下午茶)為例,據(jù)記載在茶葉進入英國以前,人們每天只有早晚兩餐,中間時隔很長。茶葉進入英國之后,人們便會在下午三四點鐘邀請朋友到家中喝茶聚會,輔以點心、水果等,不僅解渴充饑還能夠聯(lián)絡(luò)感情,受到了人們的極大歡迎。后來,下午茶的習(xí)俗被擴展到社會各界,很多商人會選擇在下午茶時間與客戶或其他商人洽談商務(wù)事項,政治家也會邀請各大政治陣營的朋友共進下午茶,談?wù)搰壹皣H局勢?,F(xiàn)在,不論人們工作或生活有多么忙碌,他們都會在下午的特定時段抽出時間享用下午茶,緩解由于長時間的工作而造成的精神壓力。在西方茶文化領(lǐng)域,說到英國的“下午茶文化”,就不得不提美國的“冰茶文化”與“袋泡茶文化”。美國人的文化價值觀在于功利性與高效性,在各個領(lǐng)域都提倡節(jié)約時間,在用餐領(lǐng)域有快餐,在文學(xué)領(lǐng)域有快餐文學(xué),在飲茶領(lǐng)域則出現(xiàn)了冰茶與袋泡茶。二十世紀初,商人理查德為了向參加展會的客人致謝,便打算提供免費熱茶,為了節(jié)約等候飲茶的時間,他把冰塊放入沖好的茶中,立即受到了人們的喜愛,便在社會中風靡起來。如今在美國的各大超市中都有大桶冰茶出售,人們通常會買一份放入冰箱,需要時就取一些飲用,一般一桶可供家庭飲用一周,省去了每次沖泡、清洗的麻煩。隨后,茶商托馬斯為了進一步減去泡茶、飲茶的繁瑣步驟,避免茶渣流入下水道引起堵塞,便將茶葉裝入由過濾紙制成的袋子中,人們可以直接將其放入茶杯飲用,沖泡幾次后可以直接將茶袋丟棄。所以,“tea”在西方主要是供休閑享受之用,與我國“茶”的精神意義全然不同。
實現(xiàn)中西“茶”文化的無縫對接,促進中西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譯者需要從詞匯翻譯和短語翻譯兩個方面分別展開研究。就詞匯翻譯而言,所指的主要是茶葉品類和產(chǎn)品名稱的翻譯。我國茶葉種類眾多,大可分為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花草茶七個類別,小又可細分為針葉茶、珠茶、普洱茶、巖茶、龍井茶、大紅袍等成千上萬個品種。茶葉名稱的翻譯對于我國茶葉產(chǎn)品成功進入西方市場并占據(jù)有利地位具有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這類翻譯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種:
其一,音譯法,這是茶名翻譯方法中最為常見也最為便捷的一種,譯者只需要按照“漢語拼音/漢語拼音的英語相似音+tea”的組合翻譯即可,比如,龍井茶的英文翻譯為“Longjing Tea”,大紅袍的翻譯為“Dahongpao Tea”,黃山毛峰茶的翻譯為“Huangshan Maofeng Tea”,云南普洱茶的翻譯為“Yunnan Pu’er Tea”等。不過這種翻譯方法由于充分保留了原文的文化色彩,對于西方讀者而言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音譯法只適用于那些已經(jīng)在國際上享有一定名譽的馳名茶葉產(chǎn)品。
其二,直譯法,這種方法相對而言比較簡單,“茶名中漢語的英文對應(yīng)詞+tea”即可,比如,綠茶的翻譯為“Green Tea”,白茶的翻譯為“White Tea”,黃茶的翻譯為“Yellow Tea”,巖茶的翻譯為“Rock Tea”等。但譯者必須注意這個英文對應(yīng)詞在英語文化語境下的具體意義,避免由于文化內(nèi)涵不同而造成誤譯,直接影響我國茶葉的國際推廣與茶文化的世界傳播。例如,在翻譯“龍井茶”時,譯者不能直譯為“Dragon Well Tea”,龍井是西湖的一個地名,而“Dragon Well”所指的是“有龍居住的深井”,在意義上就毫無關(guān)聯(lián),另外,“Dragon”在西方文化中代指一種邪惡、恐怖、貪婪的動物,與我國“龍”的文化內(nèi)涵完全不對等,如果直譯很有可能會引起西方人對茶名的厭惡,不利于茶葉的銷售。
其三,意譯法,這種方法的難度系數(shù)相對較高,譯者需要考慮原文在字面和內(nèi)涵上的深意,并從英語中找到有同樣意義的詞匯予以替代,比如“紅茶”在英文中并非被稱為“Red Tea”,而是“Black Tea”,這是因為我國茶人所看重的是茶葉沖泡之后所呈現(xiàn)的色澤,而西方人所關(guān)注的則是茶葉本身的顏色,紅茶本身發(fā)暗發(fā)黑,但沖泡出來紅亮澄澈,故而東西方在用詞上有所差異?!拌F觀音”的翻譯也是如此,“觀音”是佛教用語,具有深刻的禪學(xué)蘊意,音譯為“Tieguanyin”,音節(jié)過長,不利于西方人誦讀和記憶,同時也失去了原有的文化色彩,所以在經(jīng)過我國譯者的充分研究與探討之后,我們以“Tea Buddha”作為譯文,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禪學(xué)色彩,在讀音上也與原文相似,充滿了神秘、高貴、優(yōu)雅的韻味,能夠喚起西方讀者與消費者的吸引力,促進茶葉的宣傳和推廣,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對于短語翻譯而言,譯者應(yīng)當充分理解“茶”和“tea”在中西語境下的不同含義,特別是英譯漢時,譯者更應(yīng)當注意“tea”所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及引申意義,不能單純地將“tea”譯為“茶”,比如“tea basket”是午餐之意,“tea cake”是某種小甜餅的指稱,“tea room”除了茶室以外還有同性戀聚會場所之意,“someone’s cup of tea”是指某人特別喜歡或者感興趣的人或事,“tea and sympathy”是指在別人心煩意亂之際給予好意的安慰,等等。譯者在翻譯這些短語時應(yīng)當充分關(guān)聯(lián)其上下文語境,從諸多含義中選取最為接近、最為準確的譯文。
中國的“茶”文化與西方的“Tea”Culture從根源上來說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化語境、發(fā)展歷史、地理環(huán)境等各不相同,在文化內(nèi)涵方面又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一面。譯者在對茶葉相關(guān)的詞語進行翻譯時,應(yīng)當充分理解“茶”與“tea”這兩種語言的深層意義,運用恰當?shù)姆g技巧對原文進行準確的傳達,最終促進我國茶葉產(chǎn)品的國際營銷,推進我國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推廣。
[1]白靖宇.文化與翻譯[M].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0:38-45.
[2]張向陽.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20年:回顧與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3(2):54-56.
[3]周方珠.翻譯多元論[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唐緯(1982-),女,廣西桂林人,教育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