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慈海
老老互助家家相安
文 羅慈海
我和鄰居謝文標是同鄉(xiāng)。20世紀80年代,我倆按政策都遷到鎮(zhèn)上。在部隊時,我倆是同一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轉(zhuǎn)業(yè)后,兩人都從事教育工作。他比我大3歲,如今84歲。退休后,我倆又住在一起,成了鄰居。
我們兩家相處得很好,生活互相關心,家庭互相幫助,子女教育相互探討,有事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解決,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我倆兒女多不在身邊。我家僅我和老伴兩人,孩子們成家后,自立門戶,各忙各的事業(yè)。我和謝老經(jīng)常談到,老人最關心的就是身體健康問題了,特別是我們這些空巢家庭,萬一有事,不知如何應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負擔重,工作壓力大,讓他們抽時間照看老人,的確很難。于是我們兩家組織了老人互助會,兩個家庭,老人互相關照,互相幫助。
有一次,我因胃潰瘍出血而昏迷,當時我的兒孫都在外地,老伴急得團團轉(zhuǎn)。謝老知道后,立即放下手邊的事,一邊通知我的家人,一邊組織人員搶救。幸好搶救及時,醫(yī)生才把我從死亡線上挽救過來。
我患過心肌梗塞,心臟裝有支架。本來孩子們都不允許我單獨居住,但為了減輕他們的負擔,我和老伴仍決定單獨居住。孩子們怕我有事,經(jīng)常打電話問候。有一次,我和老伴去了一親戚家做客,手機留在家。孩子們給我打電話,總沒人接。他們很擔心,便立刻開車到我居住的地方,敲門,仍沒人回答,打電話,可聽到屋里的電話鈴聲。他們非常著急,趕快找到謝老,謝老二話沒說,電話不斷打,見人不斷問,最后終于找到我。一個80多歲的老人,不顧虛弱的身體,走東家,問西家,累得滿頭大汗,真讓人感動,也讓我自愧。
謝老年事已高,身體也不好,住院打針是常事。遇到這種情況,我當然義不容辭,主動前往照看。不論他家人在不在,我都要去看看,有什么需求,我一定盡力而為。但當我身體有不適時,也曾有過偷懶的念頭。這時,我便會立即提醒自己:不能忘恩!人家?guī)臀?,我待何時幫人?
就這樣,我們兩個家庭的老人互助會不斷完善,不斷發(fā)展。從關照身體,到關照生活、關愛整個家庭,只要誰有困難,另一方都會及時伸出援手。雖然子女不在身邊,但我們絲毫不感到孤獨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