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孟蘭英
新中國第一幅全國地圖
文 孟蘭英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幅地圖——《新中國地圖》出版于1949年9月,由史學家宗緒盛先生收藏的這幅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九月印制出版的《新中國地圖》,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舉行之前印制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幅全國地圖。
該地圖由馬宗堯先生編制,采用彩版印刷,由中國史地學社出版發(fā)行。地圖的左上方自右向左標有“新中國地圖”的圖名。地圖在右框外沿標明,該圖于“中華民國三十八年九月初版”發(fā)行,且標明“版權(quán)所有,不準翻印”,這就明確了它的初版發(fā)行時間為1949年9月,即舉行開國大典的前夕,因此使用的仍是民國的國號和紀年。
1949年對于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fā)生了一件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就是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并產(chǎn)生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9月27日召開的大會全體會議上,全體與會代表討論和一致通過了有關(guān)首都、紀年、國歌、國旗的“四項議案”:“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為北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采用公元,今年為公元1949年;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紅底五星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jié)?!庇纱?,該圖“圖例”中出現(xiàn)了作為“我國首都”標示的“紅五星”和“北平”更名為“北京”的圖示。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這幅《新中國地圖》在這天之前,把作為紅五星的首都標示繪在了已改北平市為北京市的名稱上,這再清楚不過地證實了該圖出版的時間只能是“1949年9月27日至30日”之間,因此該圖就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新中國地圖。只不過該圖使用的國號和紀年還是民國的國號和紀年,這可能是為了等待10月1日慶典之后再統(tǒng)一使用新的國號和紀年。
這幅《新中國地圖》還根據(jù)當時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進展,用套紅的方法標出了新中國成立前夕“解放區(qū)”和“待解放區(qū)”的分布形勢(情況),說明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已基本被推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1949年4月21日,百萬人民解放軍勝利渡過長江,一舉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到9月全國第一屆政治協(xié)商會議召開時,該圖十分清楚地標明了當時全國解放戰(zhàn)爭的形勢。如圖中所示,當時已經(jīng)擁有了建立起人民政權(quán)的“東北解放區(qū)”“華北解放區(qū)”“華東解放區(qū)”“華中解放區(qū)”和“西北解放區(qū)”等,其面積和人口都已占全國的大多數(shù);即將解放的“待解放區(qū)”也只剩下廣西、貴州、新疆、西藏、西康等邊遠省區(qū)的部分地區(qū)。
這幅《新中國地圖》最早見證和記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時的光輝歷史進程,這或許就是它最大的歷史價值。
責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