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清真詞的“知音”

      2016-04-04 18:41:27鄧瑩輝楊亞威
      關(guān)鍵詞:周邦彥知音詞人

      鄧瑩輝, 楊亞威

      (三峽大學 文學與傳媒學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

      論清真詞的“知音”

      鄧瑩輝, 楊亞威

      (三峽大學 文學與傳媒學院, 湖北 宜昌443002)

      清真妙解音律,堪稱兩宋“最為知音”的作家。不僅在詞的下字用韻上講究法度,而且在詞的內(nèi)容上亦有強烈的知音之嘆。清真詞關(guān)于知音的描寫有著深刻的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以琴結(jié)緣和感慨知音稀等,同時也帶著鮮明的個人特色。清真的知音之嘆以善解音律為基礎(chǔ),浸潤著相思離別和身世之感。

      周邦彥;宋詞;知音;音律

      周邦彥(公元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婉約詞集大成者和格律詞派創(chuàng)始人,有《清真集》,存詞202首①。周清真乃詞壇大家,被當代詞學家葉嘉瑩視為“結(jié)北開南”的關(guān)鍵人物,對后世詞人影響極大。自南宋以降,雖然對清真其人其詞的評價褒貶不一,然而對其作詞審音用律、講究規(guī)范與準則卻得到一致性的肯定。南宋沈義父評價其詞:“凡作詞當以清真為主。蓋清真最為知音……”[1]44明代沈際飛延續(xù)這一說法:“作詞當以《清真詞》為主,蓋美成最為知音,故下字用韻,皆有法度。”[2]1851但從這些議論中可以看到,評論者所關(guān)注的僅是周詞藝術(shù)上的某些特征,而忽略了其詞通過這一形式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筆者認為,清真詞不僅在下字用韻上體現(xiàn)出“知音”的特點,而且在思想情感上亦表達了對世間知音的追求以及知音難求的喟嘆。

      一、清真詞“下字用韻”的“知音”

      知音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命題,《說文·音部》:“聲也,生于心,有節(jié)于外,謂之音。宮商角羽,聲也;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盵3]52“音”可泛指音樂、音律。這里的知音最基本的意思即是知曉音律。人們認為清真“知音”,更多的是就其詞對音律的運用而言,說明周邦彥對詞和音樂的關(guān)系有著獨特的體味和理解。

      1.審音用字

      詞是音樂的藝術(shù),只有“倚聲填詞”(即“依已成曲譜作出歌詞”)才能實現(xiàn)詞與樂的和諧。但要完美達成這一目標是需要巨大付出的,前代詞人如柳永、秦觀等婉約派大家都為此做出過不懈努力,而“美成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善于融化詩句,而于音譜且間有未諧,可見其難矣?!盵4]9相比之下,清真詞在藝術(shù)技巧、歌詞意境等方面趨于圓美醇熟,這得益于他在聲韻上的特別成就,具體就表現(xiàn)在其審音用字方面。

      詞之悅耳動聽關(guān)鍵在四聲,這是宋人的普遍認識。“四聲不同,全在高低輕重。去高而上低,平輕而入重,其大較也。歌辭之抗墜抑揚,全在四聲之配合恰當。非然者,必至生硬不能上口,又何能美聽乎!”[5]4900當代詞學泰斗夏承燾先生認為:“大抵自民間詞入士大夫手中之后,飛卿已分平仄,晏、柳漸辨上去,三變偶謹入聲,清真益臻精密?!盵6]53清真詞審音用字的“精密”在《片玉詞》中隨處可見,如《蘭陵王》(柳)堪稱典范?!短m陵王》本是為歌頌北齊蘭陵王(字長恭)戰(zhàn)功和美德而創(chuàng)作的古代歌舞戲曲,起源于北齊,隋朝正式列入宮廷舞曲,唐代由武曲演變?yōu)椤败浨保了未盅茏優(yōu)闃犯泼短m陵王慢》,分為越調(diào)和大石調(diào)。清真《蘭陵王慢》注明越調(diào)?!皬慕Y(jié)構(gòu)上分析,全詞二十九句,其中十一個律句,六個特別律句,八個拗句,四個非律非拗句。律句略多于拗句,其詞唇、齒、喉、舌音,循環(huán)更替,清音(包括全清次清)、濁音(包括全濁次濁),浮切抑揚,大得曼聲促節(jié),繁會相宣之美感?!盵7]29不僅頻繁使用拗句,而且大量采用仄聲,全詞130字,竟然有69個仄聲,甚至出現(xiàn)“似夢里,淚暗滴”這樣六字皆仄的情況,從而造成陡起頓落的旋律美,予人以特殊的美聽效果。另外如《浪淘沙慢》(曉陰重)、《浣溪沙慢》(水竹舊院落)、《一寸金》(新定作)等皆有此類特點,如萬樹評價其《浪淘沙慢》“精綻悠揚,真千秋絕調(diào)。其用去聲字,尤不可及”[8]76;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認為其《浣溪沙慢》“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繞和婉?!盵9]881萬樹于《詞律》卷十九《一寸金》詞后注云:“自首至尾所用‘下、是、望、面、退、夜、正、外、渡、正、事、信、念、夢、處、利、易、謝、便、釣’等,去聲字,妙絕。此皆跌宕處,要緊,必如此,然后起調(diào)。周郎之樹幟詞壇,有以哉!”[8]420由此可見周邦彥在審音用字方面的精嚴與巧妙。

      2.用韻

      “韻”作為中國古代文論重要的審美范疇之一,最早出現(xiàn)在魏晉時代。其本意是指聲律、聲韻之義,即“同聲相應謂之韻”;后引申為風致、韻致、韻度、韻味等意義。就本意而言,詞是音樂與語言結(jié)合的藝術(shù),音樂的旋律和語言的節(jié)奏完美融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韻味悠長的審美境界。作為詞人,不僅要具備駕馭語言的能力,更需要妙解音律。清代戈載《詞林正韻》云:“詞之諧不諧,恃乎韻之合不合,韻各有其類,亦各有其音,用之不紊,始能融入本調(diào),收足本音耳!”[10]65他認為詞是否諧音合律,關(guān)鍵在于詞韻的運用上,所謂“詞律之嚴在韻”。雖然根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詞曲類《仲恒〈詞韻〉提要》的說法:“考填詞莫盛于宋,而二百余載作者云興,但有制調(diào)之文,絕無撰韻之事。核其所作,或竟用詩韻,或各雜方言,亦絕無一定之律。”[11]1835宋人沒有制定過韻書,但趙宋一朝作為“倚聲填詞”的繁榮階段,所填之詞要求盡量押韻是宋代詞人的基本共識。而周清真堪稱兩宋用韻最為嚴格的詞家,前人一致認為“周美成律最精審。”[12]110如《隔浦蓮近拍·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

      新篁搖動翠葆,曲徑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驚飛鳥。濃靄迷岸草。蛙聲鬧,驟雨鳴池沼。水亭小,浮萍破處,檐花簾影顛倒。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

      此詞16句73字,共12韻。上片自“驚飛鳥”以下,一句一韻,16字中有4韻,聲調(diào)異常緊湊,清真詞用韻之密,以此首為甚;下片“浮萍”二句20字則僅用2韻,其韻調(diào)之疏松正與上片之繁密相對,從而造成音樂與詞情契合無垠,渾然一體。其用韻不僅相對較為嚴格,而且富于變化,成為后之詞人學習的典范。

      關(guān)于清真詞的用韻情況,唐浩的研究表明,《清真集》的用韻可以分為舒聲和入聲兩部分,舒聲分成13部,其中陰聲7部,陽聲6部;入聲韻分成四部,即屋燭部、藥覺部、質(zhì)德部、月葉部?!拔覀儼阎馨顝肚逭婕返娜肼曈庙嵡闆r與宋代江浙詩人入聲韻比較,發(fā)現(xiàn)周詞入聲用韻基本符合宋代江浙詩人‘屋燭’、‘藥覺’、‘薛貼’、‘德輯’這4部入聲詞韻的?!盵13]251用這些聲韻特別是入聲韻創(chuàng)作的歌詞,給人以吳儂軟語特有的韻味與柔情。如其代表作《六丑》(薔薇謝后作)全詞用入聲韻。大量使用“領(lǐng)字”,且激勵勁遠而腔高的去聲字與舒徐和軟而腔低的上聲字“相配用之”,能夠達到“抑揚有致”[8]15的審美效果。

      二、《清真集》對“知音”難求的感嘆

      “知音”由單純的知曉音律之意引申為情趣相投,大約始于《列子·湯問》所載鐘子期、俞伯牙的故事:“曲每奏終,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14]162。鐘子期聽伯牙的琴聲不是單單聽其音樂,而是在對俞伯牙的志向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體會其心聲,所以能道中俞伯牙琴中的旨趣。這里的知音既是知曉音樂,更是知人,知人的志向、意趣。故而將意趣相投,相互理解的人稱之為彼此的知音。據(jù)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記載:“是時卓王孫有女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及飲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戶窺之,心悅而好之?!盵15]3000卓文君因和司馬相如有共同的音樂愛好,繼而又聽懂了司馬相如琴中的愛慕之意,后與相如夜奔,共同譜就一段傳播后世的愛情佳話。卓文君堪稱司馬相如的知“音”人,知“情”人。而據(jù)考證,周邦彥的妻子亦善解音律,頗懂樂器[16]83-89。對知音的渴望以及追求不得的感嘆,是歷代文人創(chuàng)作未曾消歇的永恒主題,但傷“知音稀”無疑也是清真詞的重要內(nèi)容,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

      從創(chuàng)作實踐看,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知音故事是《清真詞》知音之嘆的重要來源。在清真詞中,音樂浸潤了愛情當中的酸甜苦辣,帶著明顯的感情色彩。既有《少年游》中“錦渥初溫,獸香不斷,相對坐調(diào)笙”的脈脈溫情,又有《綺寮怨》中“舊曲凄清,斂愁黛,與誰聽”的孤獨凄涼。相處時是“弦管當頭,偏憐嬌鳳,夜深簧暖笙清”,相思時是“恨逐瑤琴寫,書勞玉指封”。其次還有多處直接使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知音相交的典故,如《宴清都》(地辟無鐘鼓):“凄涼病損文園,徽弦乍拂,音韻先苦?;瓷揭乖?,金城暮草,夢魂飛去。秋霜半入清鏡,嘆帶眼、都移舊處。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否?!痹~人經(jīng)年羈旅,飄零宦海,本想彈琴借以抒發(fā)苦悶,然而愛人不在身邊,沒有那個知音人,也只能使本來就苦悶的琴音更加凄涼。

      清真詞知音之嘆的另一主題就是對知音難覓的感慨。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的開篇借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故事道:“知音其難哉!音實難知,知實難逢,逢其知音,千載其一乎!”[17]591這種對知音難覓的感慨遂成為后之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之一,尤其體現(xiàn)在詩歌當中。如《古詩十九首》云:“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孟浩然《留別王侍御維》曰:“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杜甫《南征》亦詠道:“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倍拙右椎摹杜眯小犯墙枧寐暤谋啵辣M了歌女和詩人人生際遇的變幻無常,飄零流落。其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讓無數(shù)命運坎坷的人引為知音之言。這里的知音之感喟乃由相似的人生際遇和生命苦痛發(fā)出,超出了簡單的對音樂的共同愛好,顯得深沉感人。清真詞繼承古代文學這一傳統(tǒng),以大量的篇幅或抒發(fā)自己對人生知音的渴求,或感嘆知音的難以尋覓,如“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舞衫歌扇,何人輕憐細閱”等都是感慨知音的珍貴稀有,渴望找到能夠懂得自己精神世界的知己。

      三、清真詞知音之嘆的特點

      清真詞中對人生知音難求所發(fā)出的強烈感嘆,帶有千百年來無數(shù)文人雅士的情感積淀,是相同的文化傳統(tǒng)下的心理自然反射。這是就文化心理的共性而言。然而,由于每個人生活的時代、人生經(jīng)歷、個性氣質(zhì)都不盡相同,面對同樣的事物,其心理感受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清真詞對“知音”的感受既有著傳統(tǒng)的深刻影響,同時又帶著明顯的個性特色。

      翻檢清真詞不難發(fā)現(xiàn),周邦彥的知音之嘆滲透著鮮明的個人痕跡,流露出清真的個人趣味和秉性。

      1.清真詞中的知音之嘆以善解音律為基礎(chǔ)

      作為曾任大晟府提舉的周邦彥,堪稱兩宋最懂音樂的詞人。他不僅善于填詞,而且頗懂音樂,擅長自度曲。據(jù)《宋史·文苑傳》記載:“邦彥好音樂,能自度曲,制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傳于世?!盵18]13126《咸淳臨安志·人物傳》亦謂:“邦彥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顧曲,樂府盛行于世,人謂之落魄不羈,其提舉大晟亦由此?!盵19]443其詞《定風波》有“莫倚能歌斂黛眉,此歌能有幾人知?他日相逢花月底,重理,好聲須記得來時?!贝嗽~即述說了詞人為歌妓作詞之事,所謂“此歌能有幾人知”,在贊美歌女出眾才華的同時,也透露出作者的幾分自鳴得意。

      周邦彥對于自己擅長音樂這點常常頗為自得。文人的自我定位常常體現(xiàn)在他作品中的自稱上,借此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趣。清真詞中最常見的一個自稱就是“周郎”?!度龂尽菚分小吨荑鳌吩唬骸拌ど倬嬗谝魳?,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盵20]1265周邦彥名其堂曰“顧曲”,足以見他對音樂的喜愛和自負。清真詞中所有的知音之論,無論是感嘆知音稀有,還是相交知心,其最基本的意義都建立在知音律的基礎(chǔ)之上。

      2.清真詞中的知音之嘆浸潤著相思離別

      知音之嘆的對象可以是友人間的,如高山流水的傳統(tǒng);可以是戀人式的,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甚至可以是陌生人之間,如“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中的聽歌人與歌者。清真詞中的知音之嘆的對象幾乎都是詞人的戀人,既有妻子也有歌妓,浸潤著濃烈的相思離別氣息。其中與妻子有關(guān)的有《南鄉(xiāng)子》(初學吹笙苦未調(diào))、《浣溪紗》(爭挽桐花兩鬢垂)、《玉樓春》(玉琴虛下傷心淚)等,與歌妓相關(guān)的是《一落索》(清潤玉簫閑久)、《華胥引》(川原澄映)、《玉樓春》(休將寶瑟寫幽懷)等。正如錢鴻瑛在《周邦彥研究》中道:“這知音之嘆可以說是清真愛情樂曲中的一個主旋律?!盵21]71清真詞中的知音之嘆圍繞戀情寫盡了愛情中的悲歡離合,其中最多的便是抒發(fā)相思離別之意。

      或因仕宦羈旅,或其他不可知的原因,清真的一生中面臨著與情人一次又一次的離別。離別之前常借知音稀有感慨離別之情,如《玉樓春》中的“玉琴虛下傷心淚,只有文君知曲意”,《華胥引》(川原澄映)中“離別相縈,漸看看、鬢絲堪鑷。舞扇歌扇,何人輕憐細閱?!彪x別之后或借物抒發(fā)相思之情,如《解連環(huán)》(怨懷無托)中寫到情人離開后,詞人重訪舊地,曾經(jīng)琴瑟和鳴的地方如今只是“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由空空的屋子中留下的弦樂可想像這里曾經(jīng)是何等的溫情脈脈!在此詞人借空余的“一床弦索”抒發(fā)了對情人的想念?;蚪柘胂笾械那榫氨磉_相思之情,如《風流子》(新綠小池塘)中詞人因不可知的原因不得與戀人相見,只能嫉妒“舊時巢燕,土花繚繞,前度莓墻。繡閣里、鳳帷深幾許,聽得理絲簧”,用想象中的絲簧聲表達詞人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或者想象離別后女子對自己的思念借以表達詞人的思念,如《霜葉飛》(露迷衰草)中“想玉匣、哀弦閉了。無心重理相思調(diào)”,《南柯子》(膩頸凝酥白)中“恨逐瑤琴寫,書勞玉指封”?;蛘雇磥淼南嗑郾磉_相思之情,如《雙頭蓮》(一抹殘霞)中“嘆乖隔。知甚時恣與,同攜歡適。度曲傳觴,并韉飛轡,綺陌畫堂連夕”。凡此種種,說明清真詞的知音主題大多是以戀人為對象,并表現(xiàn)了詞人對戀人的相思之苦、離別之恨,可見清真的多情及深情。

      3.清真詞中的知音之嘆寄寓著個人身世之感

      周邦彥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宦游當中度過。遠離家鄉(xiāng),羈旅不定的生活使詞人那顆敏感的心常常痛苦不堪。他常在詞中感慨旅途中的孤寂凄涼,對親人及戀人的思念。如《玉樓春》:

      玉琴虛下傷心淚,只有文君知曲意。簾烘樓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悵王孫行未已。天涯回首一消魂,二十四橋歌舞地。

      這首詞上片寫即將離別時,詞人感慨知音稀有,下片寫離別之后,對“文君”的留戀。知音稀有,并不是沒有知音,而是覓得知音卻要被迫分離。詞人將這種離別之情,托為知音之嘆。而這種離別之情就是伴隨清真一生的羈旅之痛。宋朝特殊的官宦制度,使得官員不能在一個職位上長時間的停留,常常需要輾轉(zhuǎn)流落。再加上清真生活在北宋新舊黨爭激烈時期,人事動蕩,世事無常,在事實上造成官員的流動性加劇,在精神上亦使文人感到深深的壓抑和苦悶。錢鴻瑛在《周邦彥研究》中認為在這首詞中清真將政治上的感慨托為知音之嘆是有道理的。楊鐵夫在《清真詞選箋釋》中評此詞曰:“此傷知己之無人,姑向青樓混跡也”,又說“只有文君知,則其余之不知可以言喻?!盵22]此說甚是。清真的另一首詞《定風波》亦可相互印證,“莫倚能歌斂黛眉,此歌能有幾人知。”此詞也是臨別贈妓之詞,希望女子能不忘深情。細品其中的意味,不可謂沒有一些隱晦的政治上的感慨。這就使得清真詞中的知音之嘆帶有強烈的個人身世之感。

      四、清真詞知音之嘆的客觀效果

      詞學界對清真詞的抒情性評價差異較大,如明代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評清真詞曰:“美成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能入麗字,不能入雅字,以故價微劣于柳。”[23]398對此有失公允的評論,沈謙表達了相反的觀點:“‘天便叫人,霎時廝見何妨’,‘花前月下,見了不教歸去’,卞急迂妄,各極其妙。美成真深于情者?!盵24]634客觀而言,美成不僅善作情語,其詞中的感情總體還深沉真摯。吳世昌所謂“有美成之深摯,則其情語皆真”[25]58的評價算得上是中肯之論,從清真詞關(guān)于知音主題亦可看出其感情的深沉與真摯。

      首先,雖然清真詞中關(guān)于知音的描寫源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情愛故事,但其內(nèi)涵極為豐富,包含了諸多人與人之間、特別是詞人與歌妓之間共同的生命體驗及心靈上的共鳴。而能產(chǎn)生這種共鳴的原因有二:其一,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命運。人生很多痛苦都是因羈旅漂泊而產(chǎn)生的,對周邦彥自己來說,這種漂泊終生與之相伴,故成為其詞所描寫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同樣,這種天涯淪落、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漂泊感更是身處生活底層的歌妓的真實感受。這種共同的命運感讓清真能更深入地了解歌妓的愛恨情仇,也使他的此類作品所表達的感情更為真摯動人。其二,共同的音樂愛好成為彼此心靈能夠產(chǎn)生共鳴的基礎(chǔ)。如《玉樓春》:“休將寶瑟寫幽懷,座上有人能顧曲。”相愛緣于相知,正因為知之甚深,才能從其瑟音中感受到女子的深幽情愫。因為有著共同的心理體驗,能夠以真情設(shè)身處地體會對方的悲喜,所以清真筆下的音樂也總是能夠隨著時、地的變化時而悲時而喜。

      其次,清真的“知音”之詞體現(xiàn)其感情品質(zhì)之高雅。王國維有云:“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艷語,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娼伎之別。”[26]34詞有雅正之分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他對周邦彥詞的評價并不客觀。清真詞中雖有些較為露骨的艷詞,然而整體來看,其涉及男女戀情的詞都寫得真摯感人。晚唐五代以來受花間詞影響的詞人,在描寫女性時多注重其容貌、形態(tài)上的刻畫,帶有相對赤裸的玩賞意味,如北宋前期的柳永,以及與周邦彥同時代的曹組等人便是如此。與之相比,清真詞即便是描寫男女情愛的《少年游》(并刀如水)亦被視為“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過一分,便入山谷惡道矣?!盵27]1648更不用說基于“知音”之嘆的愛情詞作了。那些建立在心靈層次上共鳴的知音之感讓清真詞中的感情具有了純潔性,凸顯了其感情品質(zhì)之高。陳銳在比較柳永和清真詞之后認為:“屯田詞在小說中如《金瓶梅》,清真詞如《紅樓夢》?!盵28]4198從感情品質(zhì)來看,這一說法相當準確。

      最后,清真的“知音”之詞抒發(fā)了作者厭倦官場、樂于山林、對知音人一往情深的志趣。清真喜音樂,也善于用音樂來表達感情。清真詞中的音樂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交際場合的歌舞,一種是與戀情相關(guān)的私人性樂器演奏。清真對兩種音樂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從中可以看出清真的思想變化及人生志趣。對于那些交際場合的歌舞,清真在長期的羈旅生活后常常表現(xiàn)出一種厭倦,或者對歲月流逝的無奈。熙寧七年,正當盛年的清真在《六幺令·重九》中就感慨道:“惆悵周郎已老,莫唱當時曲”。知潥水期間所作的《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又有:“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席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此時還沒有達到仕宦的高峰,但是已幾經(jīng)波折的清真對官場仕途隱約產(chǎn)生了厭倦的心理。面對曾經(jīng)鮮衣怒馬、縱情歌舞的生活,疲倦的詞人沒有了少年時的激情,更多的是對現(xiàn)在生活的疲倦。表面看來,這是對羈旅生活的疲憊,而在背后則是對風云變換的官場生活的疲憊。這時清真年少時以布衣自結(jié)明主的出世心理已發(fā)生明顯的改變,道家順應天命的思想成為主流。因此面對曾經(jīng)樂衷的歌舞卻產(chǎn)生了“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的心理,借陶淵明的典故表達隱退的意愿。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中有:“蓋其學道退然,委順知命,人望之如木雞,自以為喜,此又世所未知者?!盵29]707大概就是清真對官場疲倦心理的表現(xiàn)。而對于有關(guān)戀情的音樂,對于知音人的追求,則貫穿清真一生,始終一往而深。面對羈旅的漂泊,愛情成為詞人最好的安慰,越是孤寂越是情深。這在上文已有所涉略,此處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清真詞的“知音”一方面體現(xiàn)于下字用韻皆有法度的形式之美,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在渴望知音而知音難求的豐富內(nèi)容之中。這種關(guān)于知音的描寫既源于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又帶有鮮明的個人印記。立足于清真詞的“知音”角度,通過對其“知音”獨特內(nèi)涵的分析,可以讓人們更清楚地了解清真其人的人生情懷和精神追求,其詞的情感魅力和清雅境界。陳郁《藏一話腴外編》中說清真“兩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妓女知美成詞為可愛,而能知美成為何如人者百無一二也”[30]873,正道出清真其人其詞獨特的魅力與價值。

      注釋:

      ①關(guān)于《清真集》的存詞數(shù)量,不同的版本收錄的詞數(shù)不一,這里的202首依據(jù)孫虹的《清真集校注》中的說法?,F(xiàn)出版的清真詞集主要有吳則虞點校的《清真集》、羅忼烈箋注的《清真集箋注》、孫虹校注的《清真集校注》,凡本文中出現(xiàn)的清真詞原文皆出于《清真集校注》,以下不再另作說明。

      [1]沈義父.樂府指迷箋釋[M].蔡嵩澐箋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2]馮金伯,輯.詞苑粹編[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3]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定.北京:中華書局,2013.

      [4]張炎.詞源注[M].夏承燾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5]蔡嵩云.柯亭詞論[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6]夏承燾.唐宋詞論叢[M].上海: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

      [7]楊曉靄.清真詞之“渾”[J].聊城大學學報,2015(4).

      [8]萬樹.詞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M]//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兩宋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0] 戈載.詞林正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 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

      [12] 劉熙載.藝概·詞曲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3] 唐浩.北宋詞人周邦彥《清真集》用韻考[J].文教資料,2008(10).

      [14] 列子[M].景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15]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16] 孫虹.琴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周邦彥寄內(nèi)系列詞編年考證[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

      [17] 劉勰.增訂文心雕龍校注[M].黃叔琳注,李詳補注,楊明照校注拾遺.北京:中華書局,2000.

      [18] 托托等撰.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9] 潛說友.咸淳臨安志[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20] 陳壽撰.三國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95.

      [21] 錢鴻瑛.周邦彥研究[M].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0.

      [22] 楊鐵夫.清真詞選箋釋[M].昌明書局,1932.

      [23] 王世貞.藝苑卮言[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

      [24] 沈謙.填詞雜說[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25] 吳世昌.羅音室詩詞存稿·詞跋[M]//吳令華.《吳世昌全集》第十一冊.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6] 王國維.人間詞話[M].黃霖等導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7] 周濟.宋四家詞選[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28] 陳銳.袞碧齋詞話[M]//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29] 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M]//玫瑰集.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

      [30] 陳郁.藏一話腴[M]//吳熊和.唐宋詞匯評(兩宋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楊勇]

      2016-05-08

      鄧瑩輝,男,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文學博士。楊亞威,女,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碩士研究生。

      I 206.2

      A

      1672-6219(2016)05-0060-05

      猜你喜歡
      周邦彥知音詞人
      詞中老杜周邦彥 (二)
      作文中學版(2023年2期)2023-03-21 08:45:10
      詞中老杜周邦彥 ( 一)
      作文中學版(2023年1期)2023-02-01 05:56:52
      日本學者村上哲見的周邦彥詞研究
      知音
      黃河之聲(2021年16期)2021-12-14 03:02:02
      論詞人擇調(diào)與審美聯(lián)想
      詞人的職業(yè)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山水知音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開海棠
      林逋梅妻鶴子
      周邦彥的氣節(jié)
      珲春市| 隆子县| 贡山| 蒲城县| 柳林县| 陕西省| 永靖县| 五台县| 抚顺市| 汶上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沁水县| 铜山县| 彝良县| 武冈市| 绵竹市| 惠来县| 芜湖县| 讷河市| 河东区| 天津市| 花垣县| 湘潭市| 繁昌县| 刚察县| 当阳市| 宁化县| 青岛市| 台北市| 大关县| 永川市| 定州市| 灵武市| 秦皇岛市| 外汇| 阆中市| 荆州市| 普安县| 威海市| 鸡西市|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