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瑞營張乃生(①吉林大學畜牧獸醫(yī)學院 吉林 長春130062 ②山東省臨朐縣畜牧局)
奶牛隱性乳房炎臨床診治進展
牟瑞營①②張乃生①*(①吉林大學畜牧獸醫(yī)學院 吉林 長春130062 ②山東省臨朐縣畜牧局)
隱性乳房炎由于乳腺、乳汁臨床癥狀不明顯,但是造成的奶量隱性損失是奶牛場巨大經濟浪費,本病也是廣大畜牧獸醫(yī)工作者一直關注焦點、熱點,本文對我國奶牛隱性乳房炎在臨床診斷及治療研究方面做一總結。
奶牛乳房炎與奶牛隱性乳房炎在發(fā)病率及造成損失關系可以形象的描述成為冰山的水上與水下部分,約10%與90%關系,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占泌乳母牛年生產能力10%~12%[1]。據美國國家乳房炎委員會(NMC)報道,隱性乳房炎患牛每個乳區(qū)每個泌乳區(qū)奶牛產奶量下降達636~773kg。以我國2000年奶牛存欄量488.7萬頭。乳產奶量為919.1萬t,隱性乳房炎的經濟損失達到1.35億元[2],據報道2014年我國奶牛存欄量為1460萬頭,則造成的經濟損失更大。
2.1時間性
奶牛自60年代以來,我國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發(fā)病率隨著奶牛養(yǎng)殖技術不斷進步,整體發(fā)病率呈先上升趨勢,到20世紀80年代報道的發(fā)病率60%左右[3-5],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是由于奶牛養(yǎng)殖量出現了大幅度增長,但是規(guī)模化程度出現下降,主要的飼養(yǎng)模式是小區(qū)和散戶飼養(yǎng),飼養(yǎng)管理技術落后,且多以手工擠奶為主,隱性乳房炎發(fā)病率升高主要原因。進入21世紀,特別是經歷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國奶牛業(yè)進入從奶牛小區(qū)向奶牛養(yǎng)殖場過度,同時國家對奶牛養(yǎng)殖技術推廣應用重視程度和食品質量安全各項舉措開展,生鮮乳質量發(fā)生明顯改善,與之相對應的是奶牛隱性發(fā)病率出現明顯下降,目前平均發(fā)病率在20%~40%之間[6-8]。牧場化飼喂實現了奶牛機械化擠奶、程序化管理、標準化飼喂,飼養(yǎng)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發(fā)病率降低。
2.2 地區(qū)差異性
在流行病學調查上奶牛隱性乳房炎具有很高的地區(qū)差異性[9]。這與奶牛不同地區(qū)飼養(yǎng)管理水平和環(huán)境影響顯著的結果。
3.1 當前隱性乳房炎診斷方法
3.1.1 直接檢測法 乳汁病原微生物檢查、乳汁細胞學檢查、乳中酶類活性分析。在上述診斷方法中,一是通過對病因微生物分離鑒定達到對乳腺炎檢測,二是通過乳汁中出現的特異性物質或者是物質活性改變的檢測來進行診斷,隨著分子生物學發(fā)展和代謝組學技術發(fā)展,應用單克隆抗體技術,根據乳腺炎病理生理特點,針對性研究奶牛隱性乳房炎檢測.有C-反應蛋白,髓過氧化物酶,氯化物等指示物質檢測機制是當發(fā)生乳房炎時乳汁中C-反應蛋白指標會顯著升高[11];髓過氧化物酶是白細胞被激活后釋放的一種顆粒,在隱性乳房炎發(fā)病過程中,乳汁中會含有超量的髓過氧化物酶含量。該酶的檢測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國外已有檢測試劑盒[12]。但是這些方法在臨床使用中存在化驗時間長、費用大的特點,還需要在以后的科研中在實用性方面進行探索。
3.1.2 間接測試法 加州隱性乳房炎檢測試驗(CMT)、乳汁pH值檢查、乳汁導電性檢查。臨床實用中比較好的檢測方法是CMT[10],其機理是通過向乳汁添加表面活性劑,破壞細胞結構,從而釋放其核酸等成分,通過形成的膠凍樣物質多少來間接判斷乳汁中體細胞數的范圍。但是由于奶牛泌乳生理特點決定在泌乳初期和泌乳后期體細胞數自然升高,由此導致的診斷假陽性問題需要引起特別注意。
3.1.3 乳汁pH值檢測 是由于乳腺炎癥導致血液中血漿成分進入乳汁,奶汁pH值由正常的6.6左右逐步向血漿pH值靠近由酸變堿,由此確定炎癥程度[13]。間接加測存在的局限性是精確度如何提高的問題。
3.2 隱性乳房炎檢測前景
3.2.1 核酸檢測 實時PCR法,是以核酸為基礎是試驗方法,在流行病學基礎上根據隱性乳房炎常見細菌的特定保守區(qū)域,及16sRNA全基因序列的多重PCR法對致病性乳汁進行檢測。該法具有快速準確的特點。
3.2.2 機器自動檢測系統(tǒng)開發(fā) 機理還是根據隱性乳房炎乳汁導電性及體細胞數改變而進行的測定設備的改造升級,或者是新型高度敏感化學傳感器開發(fā)[14]。
3.3 展望
隨著蛋白組學和基因組學的發(fā)展,新型生物標記物的發(fā)現,可以通過一些高效精確的隱性乳房炎指示物(C-反應蛋白、髓過氧化物酶、氯化物、N-乙酰-β-葡萄糖胺酶)為基礎,通過單克隆抗體、ELISA等免疫學技術結合酶活性檢測方法組裝檢測試紙或試劑盒是最好的發(fā)展思路。
4.1 非抗生素治療.
4.1.1 內服鹽酸左旋咪唑 鹽酸左旋咪唑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在泌乳期7.5mg/kg體重內服1次,分娩前1個月內服,效果比較好;或10mg/kg體重拌精料中任牛自行采食,1次/d,連用2d,有預防和治療隱性乳房炎的效果。
4.1.2 生殖股神經封閉 奶牛站立保定,在陽性的一側3~4腰椎橫突間,離背中線6~7cm的背最長肌外緣斜著進針,注入2%鹽酸普魯卡因溶液20ml。
4.2 中藥治療
機制一是許多中藥對引起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病原菌有很強的殺滅和抑制作用如蒲公英、金銀花、連翹、當歸等[15]。另一方面當歸、黃芪、丹參、益母草等藥物具有補氣補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功效,能夠通過增加淋巴細胞的分化能力提高T細胞免疫功效,有效提高奶牛機體抵抗力[16]。
[1] Natzkc R .Element of mastitis control[J]. Dairy sci, 1981(2): 1341-1442.
[2] 王鐵靈. 中國奶業(yè)現狀[J]. 中國奶業(yè)通訊, 2002(2): 40-42.
[3] 塔娜, 浩畢斯哈拉圖,鄧振軍等。奶牛隱性乳房炎研究進展[J].華北農學報, 2007, 22: 120-123.
[4] 雙金, 嘎爾迪等. 奶牛隱性乳房炎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致病菌的分類鑒別與藥物敏感性實驗[J].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1, 22(1): 18-23.
[5] 馬啟才. 奶牛隱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實驗[J].畜牧與飼料科學, 2009, 10(2): 21-24.
[6] 金蘭梅, 伍清林, 馬高民等. 奶牛隱性乳房炎發(fā)生規(guī)律的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 2010, 26(1): 85-89.
[7] 霍建麗. 奶牛隱性乳房炎的調查與分析[J]. 畜牧與獸醫(yī), 2013, 45(9): 115-116.
[8] 王福順, 陳德, 王冬鳴等. 天津市某奶牛養(yǎng)殖場乳房炎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動物檢疫, 2013(3): 30-32.
[9] 潘虎, 劉純傳, 張禮華等. 我國部分地區(qū)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發(fā)病情況調查[J]. 中國獸醫(yī)科技, 1996, 26(2): 16-17.
[10] Dingwell RT, Leslie KE.Evaluation of the California mastitis test to detect an intramammary infaction with a major pathogen in early lactation dairy cows[J]. Can Vet J, 2003, 44(5): 413-5.
[11] Schrodl W, Kruger M, Hien TT,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s a new parameter of mastitis[J]. Tierarztl Prax, 1995, 23(4): 337-41.
[12] 張少凌, 黎磊石. 抗MPO抗體的ELISA檢測和應用[J]. 上海免疫學雜志. 1995, 2(15): 81-83.
[13] 馬慶輝, 余州, 李峰等. 奶牛隱性乳房炎研究進展[J].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08, 29(1): 91-95.
[14] Mottram T, Rudnitskay a A, Legin A, et al.Evaluatio n of a novel chemica l sensor system to detect clinical mastitis in bovine milk[J]. Biosensor s and Bioelec-tronics, 2007, 22: 2689-2693.
[15] 張慶茹, 李建國, 李新民等. 中藥飼料添加劑對奶牛免疫機能的影響[J]. 黑龍江畜牧獸醫(yī), 2004, 10: 22-23.
[16] 王秋芳, 張淼濤, 效梅等. 中藥對隱性乳房炎奶牛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02, 40: 408-411.
S858.23
A
1007-1733(2016)05-0060-02
2016–03–08)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