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夫
創(chuàng)造了國內互聯(lián)網企業(yè)單筆融資的最高記錄,完成了中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最大規(guī)模的資本合并,執(zhí)掌著中國成長最快的新興企業(yè),打造了全球最大的交通出行平臺……,出道僅僅三年的程維以三十而立的歲月激情、搏擊商海的非凡膽識以及駕馭全局的聰明睿智演繹了令人難以望其項背的財富傳奇。
戲劇化的創(chuàng)業(yè)橋段
最終決定從阿里巴巴辭職時,不到30歲的程維已經做到支付寶B2C事業(yè)部副總經理的位置,而且辭職報告直到九個月后才提交到阿里HR部門經理手上。其中最主要原因就是程維當時并沒有想清楚自立門戶后應該干什么?雖然先后設計過六種創(chuàng)業(yè)計劃,但都因得分不高被程維自我否決。不過,程維的思路始終沒有離開互聯(lián)網和衣食住行這兩條主線。在他看來,互聯(lián)網已經改變了“衣食住”,而移動互聯(lián)網一定會改變“行”。有了如此洞若觀火的思維結論,程維決定做打車應用軟件服務。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不靠譜,但程維還是堅信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三個男人一條龍。程維在2012年6月正式離開阿里時,兩個志同道合的創(chuàng)業(yè)小伙伴也一同遞交了辭職報告,其后便在中關村租了一個100平方米左右的倉庫當作辦公室。
程維將公司的名字定為小桔科技,服務項目命名為滴滴打車。從此,這家小公司便順風而長,在經歷了艱難的地推、激烈的“補貼”大戰(zhàn)后,兩家最大的互聯(lián)網打車公司滴滴與快的宣布合并,程維出任CEO。
合并后的滴滴快的不僅市值一下膨脹到了60億美元,而且圈占市場的底氣更為強大。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在過去一年里,滴滴快的的訂單總量達到14.3億,注冊用戶突破2.5億,高峰時期的日呼叫超過1000萬次,經營觸角伸至360個城市。滴滴快遞(后改名滴滴出行)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作為對其創(chuàng)業(yè)與創(chuàng)新成就的肯定,在經歷網友公開票選、專家評審團復評等激烈角逐后,程維站到了中國“2015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榜首位置。
打造一支夢幻團隊
“打造一個夢幻團隊是CEO最重要的事情”,面對媒體采訪時,程維總愛說這句話。但是,如此謙遜之言又絕非程維作秀之談,相反是其職場生涯的切身體會。數(shù)據(jù)顯示,從合并時的60億美金起步,滴滴快的一年時間內的估值已飆升至目前的165億美金,員工數(shù)量超過5000人。面對如此飛速擴身的企業(yè),程維盡可展示個人智慧,但更需要團隊力量的聚合。
王剛與朱嘯虎可以說程維職場生命中的貴人。程維當初決定創(chuàng)辦小桔科技時,恰逢王剛從阿里離職,當獲悉程維做打車軟件項目缺錢時,王剛慷慨解囊,將70萬的資金交到了程維手上,而且這也是王剛離開阿里后孵化投資的第一個項目。程維花光了天使基金后,再一次找到王剛請求援助,王剛割舍了其它有價值的投資項目,將手中幾十萬資金再次傾注到了滴滴身上。作為天使投資人,王剛投給滴滴的資金收益如今已經翻了數(shù)千倍,是一筆可以載入風投史冊的投資。而對于與程維的關系,王剛這樣描述道:“三年前局外人會評價,程維遇到我是他的運氣;但在今天我必須得承認,能遇到他,是我的福氣?!?/p>
同王剛與自己出自同一名門的共事史相比,程維認識朱嘯虎就有點戲劇性。用完天使基金后,程維融資四處碰壁,此時,金沙江創(chuàng)投合伙人朱嘯虎在微博上約見程維,雙方見面不到半個小時,朱嘯虎就決定向滴滴注資,并且完全答應了程維提出的所有條件。面對朱嘯虎如此匆匆的決定,程維當時以為自己碰到了騙子?,F(xiàn)在看來,作為投資人,朱嘯虎慧眼識珠的功夫的確令人佩服,其主動擔當起的滴滴A輪融資可以說是其投資史上最有價值的項目,而且從此之后,朱嘯虎也像合伙人一樣一路給程維許多有價值的提醒和建議,包括力推程維接受騰訊對滴滴的B輪投資。用王剛的話說:“朱嘯虎是一直站在一旁為程維鼓掌的人”。
“張博是上帝送給滴滴最好的禮物”,程維遇人就這樣夸獎滴滴的CTO。當時,程維為提升滴滴打車軟件的性能四處尋找技術人才,而在獵頭公司推薦的三個人選中,程維一眼就相中了從百度離職的張博,且雙方見面僅聊了半個小時,張博就決定加入滴滴。而自從加入團隊的第一天開始,張博就通宵達旦地修改代碼,每周迭代一次,一直持續(xù)迭代兩個月,滴滴的軟件產品才達到了他的合格標準。之后,張博帶領著技術團隊花費了一年的時間重新開發(fā)出了新的產品。
“七天七夜”是流傳在滴滴員工中一個精彩的勵志故事。當時滴滴發(fā)起補貼大戰(zhàn),兩周時間訂單量上漲50倍,眼看40臺服務器撐不住,張博向程維求助,程維連夜電話馬化騰,馬在騰訊調集一支精銳技術部隊,一夜間準備了1000臺服務器。在蘇州街的銀科大廈,張博和技術團隊、騰訊部隊奮戰(zhàn)七天七夜,重寫服務端架構。走出辦公室時,張博聞到了自己身上的臭味,一位工程師的隱形眼鏡已經拿不下來。此時,團隊突然有人大喊一聲“地震了”,所有成員轟轟轟跑下樓,發(fā)現(xiàn)那其實是一個幻覺。
從高盛挖來柳青在程維眼中可以說是有著如同創(chuàng)立滴滴一般的成就感。作為“商業(yè)教父”柳傳志的愛女,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的柳青已在高盛效力12年,而且擔任高盛亞洲區(qū)董事總經理,同時拿著高達400萬美元的年薪。當柳青在程維的盛邀之下作出甘愿降薪95%以上而加入滴滴的決定時,不僅引來了家人的不解,而且高盛也輪番派出高管與柳青交談以挽留這名干將。為了避開干擾,程維在柳青正式加入之前特地為她安排了一次和六名高管一起自駕的西藏之行。出于對高盛的不舍,在高原上,柳青大哭一場,以此作為對12年投行生涯最后的告別。
來到滴滴后,柳青先是被委以COO(首席事務官)的重職,半年后接過總裁權杖,目前作為滴滴快的的二號人物與程維的配合漸入佳境。在分析人士看來,程維草根出身,從底層的銷售一步步成長起來,他對市場的敏銳度、深入一線的執(zhí)行能力是柳青缺乏的;柳青出身名門,大家風范,人脈資源、國際視野、在資本市場里呼風喚雨的能力,又是程維缺乏的。這樣的組合自然就能很快見到化學反應和疊加效應。有意思的是,在《財富》雜志發(fā)布的2015年“全球40歲以下40大影響力人物”名單中,程維和柳青同時上榜。
其實,站在程維身后的并不只有以上帥才干將。陳汀,連續(xù)六次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變態(tài)學霸”,不惜以將螞蟻拼車600萬美金的融資全額退還投資人為代價投入到程維的旗下,如今將滴滴專車業(yè)務操持得風生水起;李錦飛,獨立創(chuàng)業(yè)時將車載智能硬件項目做到1億美金的估值,轉投滴滴后,擔綱領銜的滴滴巴士業(yè)務正扶搖直上……。按照慣例,程維每個月會將公司管理人員拉到一個封閉的地方,為期三天的相處中大家聊人生,侃得失,論成敗,數(shù)風流,彼此之間的融合與信任度由此大大加強。
去年9月,程維隨同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作為最年輕的中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CEO,也是唯一一位受邀出訪的80后企業(yè)家,程維登上了第八屆中美互聯(lián)網論壇。滴滴出行還先后和美國打車應用Lyft、職場社交應用Linkedin達成戰(zhàn)略協(xié)議,擴張了滴滴生態(tài)圈。在此之前,滴滴還投資了印度的Ola和東南亞的Grabtaxi兩家網絡打車軟件公司。程維稱未來將構建一個由滴滴主導的全球出行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