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余志剛
摘 要:土地流轉是關系到我國糧食安全、改革深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問題。隨著土地流轉進程的推進,參與流轉的農民人數不斷增加,但是農民流轉意愿受到個人因素、自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保障因素的影響,制約土地集中連片及規(guī)模化的形成。
關鍵詞:土地流轉意愿;規(guī)模化經營;二項logistic回歸
中圖分類號:F32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24-0034-04
一、問題的提出
土地流轉是農村土地資源再配置的有效途徑,自2012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優(yōu)化資源配置,促進產業(yè)化進程,深化農村改革。2015年一號文件繼續(xù)推進土地改革,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土地流轉的速度不斷加快,但是土地流轉的連片化,生產的規(guī)?;匀坏拖耓1],這與土地流轉主體農戶有著密切聯系。而農戶的土地流轉意愿對土地流轉進程起著決定性作用。以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為切入點,根據145份調研數據,運用二項Logistic回歸,探究影響農戶轉入轉出意愿的各個因素,分析土地流轉意愿對流轉規(guī)?;洜I的制約程度,并進一步提出建議。
二、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現狀分析
海星鎮(zhèn)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大部為平原,總面積114.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6萬畝,主要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等。通北鎮(zhèn)地處小興安嶺西南邊緣地帶,屬半平原、半丘陵地區(qū),總面積73.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萬畝,以種植小麥、大豆、谷子為主,兼種蔬菜、甜菜等。兩地自2008年通過委托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積極推進土地流轉,解放勞動力,土地流轉勢頭良好。
為保證調研的客觀全面性,筆者采用隨機抽樣入戶調查的方式,在蘭光村、誠久村、腰營村、群眾村共發(fā)放問卷160份,收回145份,有效率達90.62%。其中參與土地流轉(轉入和轉出)農戶119戶,占82.07%,土地流轉較為普遍,但是僅有4戶農民流轉后土地面積在500畝以上,18戶農戶實現連片,占12.3%,土地流轉效果不理想,規(guī)?;洜I未能實現。
同時農戶間的土地流轉意愿存在較大差距,村與村間發(fā)展不平衡,其中蘭光村80%的農戶希望把全村土地轉給種植大戶進行規(guī)?;a,2014年土地流轉面積已達到25 000畝,規(guī)模經營面積已達到23 000畝,農戶轉出的意愿強烈,11戶農戶通過大規(guī)模轉入土地,實現土地連片生產。然而誠久村雖然有87.5%的農戶參與流轉,但是75%的農戶不愿轉出土地,土地流轉進程緩慢分散,流轉難以實現土地連片,規(guī)模經營受到制約。本文從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入手,對制約土地流轉連片規(guī)模化經營因素進行分析(見表1)。
三、農戶土地流轉意愿模型的建立
(一)變量和模型選擇
農戶的土地流轉意愿受到個人因素、自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保障因素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變化較大[2]。農戶的流轉(轉入和轉出)意愿為因變量,虛變量有希望流轉土地和不希望兩種,將希望流轉表示為1,不希望流轉表示為0。為全面找出影響土地流轉的因素,選取調查者性別、年齡、學歷,土地流轉的年限、流轉價格、流轉對象,當地交通通信、社會救助情況,政府對種糧大戶獎勵,三年自然災害受災次數共10個因素為自變量X1,X2,…,Xi(1≤i≤10),具體含義與賦值(見表2)。
土地流轉意愿為因變量分為1(希望),0(不希望)兩種情況呈二項分布,為探究多個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采用研究二分類觀察結果與影響因素之間關系的多變量分析方法——概率型非線性回歸模型二項Logistic回歸模型[3]。
考慮到既有的個獨立變量x(x1,x2,…,xi),當P(y=1|x)=p農戶愿意流轉土地時,Logistic回歸模型可以表示為:
P(Y=1|X)=π(x)=
其中g(x)=w0+w1x1+…+wixi,那么當農戶不希望流轉土地時,Logistic回歸模型為:
P(Y=0|X)=1-P(Y=1|x)=1-=
農戶希望流轉與不希望流轉的概率之比為:
==eg(x)
簡記為Odds。對數變換后得到Logistic回歸模型的線性表達式為:
ln()=g(x)=w0+w1x1+…+wnxn
(二)數據處理結果分析
1.農民轉出意愿分析。以農民的轉出意愿為因變量,上述10個因素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用SPSS19.0統(tǒng)計分析后得到數據(見表3)。從表3中可知,在10個影響因素中,年齡(Sig.=0.047)、價格(Sig.=0.039)、土地流轉的對象(Sig.=0.004)、受災次數(Sig.=0.034)四個因素對農民的轉出意愿影響較為顯著。模型的顯著性水平為0.002<0.05有較高顯著性水平。
年齡對轉出意愿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青壯年勞動力自身沒有能力轉入更多的土地,外出打工就業(yè)機會多,打工的收入要比種地人口地收入高,年輕的農民比老輩的“戀土情結”少[2],所以土地轉出的意愿較為強烈。在流轉的過程中價格對農民轉出土地有一定的誘惑性(Sig.=0.039)冪值為0.232,價格越高農民轉出土地的意愿就越強烈,轉出土地的農民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土地流轉的對象對農民轉出意愿影響最大(Sig.=0.004)冪值為0.526,農民偏向于將土地流轉給親屬,他們認為親屬之間可靠,礙于親情面子不得不優(yōu)先考慮親屬,轉出給親屬的農民流轉意愿較穩(wěn)定。調研地區(qū)三年來多受洪水、冰雹等自然災害,農民種植土地不掙反賠,受災次數越多的農民,為規(guī)避種植風險,土地轉出的意愿越強烈。
2.農民土地轉入意愿分析。農民的轉入意愿為因變量,10個因素為自變量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用SPSS統(tǒng)計分析后得到數據(見表4)。從表4中可知,在10個影響因素中,價格(Sig.=0.040)、土地流轉的年限(Sig.=0.009)兩個因素對農民的轉入意愿影響較為顯著,模型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顯著性水平高。
在轉入土地的成本構成中,種植大豆轉入土地的價格占總成本的52.89%,種植玉米占44.75%,水稻占32.53%,轉入土地的價格過高,農民轉入土地的收益低,轉入意愿就會降低。土地流轉年限影響流轉的穩(wěn)定性冪值為-1.005,土地流轉的年限越長,規(guī)模經營的農民投入資本回收的可能性越大,收益越多,轉入土地的意愿就越強烈。
四、145戶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研究的結論
(一)農民土地流轉優(yōu)先考慮血緣關系
在上述模型中,流轉對象對農戶轉出意愿的顯著性為0.004,在119戶參與土地流轉的農戶中有65%的農戶將土地流轉給父母和親戚,朋友鄰居僅占17%。血緣是農村社會關系的強大紐帶,在土地流轉的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流轉大多是個體小農戶之間自發(fā)的行為,從親戚流轉土地有著血緣等心理保障,成為農戶的首選,推動了土地流轉的進程。但是即使流轉雙方有著一定的血緣關系,土地也并不相連,再加上農戶規(guī)模種植的意識不到位,忽視土地連片對農業(yè)生產的規(guī)模作用,沒有有效了解流轉土地信息的中介,加之在流轉中優(yōu)先從親戚手中流轉土地的心理制約土地流轉規(guī)?;男纬伞?/p>
(二)土地流轉價格誘導農戶流轉意愿
2014年蘭光村土地流轉價格統(tǒng)一為400元/畝,其他地區(qū)土地流轉價格為300~350元/畝。蘭光村土地流轉實現連片規(guī)模程度高于其他地區(qū),可見價格發(fā)揮了重大作用。農戶表示高價格影響了他們的流轉意愿,想要大規(guī)模連片種植的大戶若愿意出高價,他們也愿意將土地優(yōu)先流轉給大戶,每畝地多掙100元,一晌地多掙1 500元,可以很大程度增加他們收入。其他地區(qū)的價格參差不齊,相比之下挫傷了農戶流轉給大戶的積極性,增加租種土地的價格增加種植成本,農民也不愿過高提升價格,土地流轉的規(guī)?;匀浑y以形成。
(三)學歷、年齡以及缺乏技能制約農戶的再就業(yè)
土地流轉意味著剩余勞動力的出現,農村交通通信狀況一般,剩余勞動力不能實現全轉移。青壯年勞動力獲得工作的機會多,2013年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月平均工資性收入2 516元[4],外出務工收入明顯高于種植糧食,他們多愿意將土地轉出。
在轉出的42戶農戶中村民的文化素質集中在小學和初中,缺乏技術和知識,只能從事低水平勞力崗位,在外務工缺少穩(wěn)定的職業(yè)和收入來源,農戶的生活保障低,也一定程度降低了他們的積極性[5]。年齡對轉出意愿的影響為0.343。47.62%的農戶因為年紀大,再就業(yè)困難,土地轉出意愿弱[6]。
他們將土地轉出后僅能閑置在家,依靠地租生活,當地社會救助只有農村合作醫(yī)療和國家對60歲以上老人發(fā)的每年660元的補助,現階段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不能滿足他們的生活開支,不能有效提高農民土地流轉意愿[7]??紤]到流轉后的出路,年紀較大的村民并不愿意轉出土地,大多自己耕種,既不轉入土地也不轉出土地,這也阻礙了土地的連片、規(guī)模化經營。
(四)災害以及年限影響農戶流轉意愿的穩(wěn)定性
農戶將土地轉出存在著規(guī)避自然災害的心理,調研地區(qū)連續(xù)三年受到不同程度的水災和雹災,造成部分農戶減產甚至絕收,農戶種地收入低于將土地轉出的收入,為種植規(guī)避風險,農戶將土地轉出。由于自然災害的不可預知性和調研地區(qū)預防災害的能力差,加之土地流轉中90.06%農戶的流轉期限僅為一年,58.97%的農戶在土地流轉中不簽訂書面合同或協(xié)議。而種植大戶承包土地進行大規(guī)模機械化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黑龍江省一年一熟,資金的回收期長,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變動大,種植大戶投入資金回收的難度大,大戶規(guī)?;a的意愿就會下降,轉入意愿受到影響,規(guī)模化不穩(wěn)定,形成程度低。
五、改進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對策建議
(一)地方政府應在流轉后剩余勞動力安置發(fā)揮作用
通過對農民的技能培訓,上崗前實習等方式幫助農民就業(yè),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方便農民轉出土地。同時幫助改善老年人生活,將農村養(yǎng)老醫(yī)療衛(wèi)生等社會保障真正落實到實處,建立村民之間的互助組織,積極開展扶貧扶弱工作,推動老年人轉出土地。
(二)運用新媒體強化宣傳的力度和廣度
通過信息化手段,幫助農民了解當前土地轉入轉出意愿情況,建立中介組織,促進流轉市場化,形成對流轉雙方皆有利的價格,將分散的流轉意愿集中化。規(guī)范流轉的程序,加強合法的流轉方式、手續(xù)宣傳,保障流轉的穩(wěn)定性。
(三)獎勵和補貼的激勵政策并用促進土地流轉
對有轉入意愿的種植大戶給予一定的糧食生產獎勵政策,適度放寬種植大戶貸款,對大型機械化生產工具購買落實補貼,保證機械的實用性和質量的安全性,促進土地深耕,以便減輕洪澇災害,促進土壤肥力的恢復,降低農業(yè)生產的風險,鼓勵農民轉入意愿。當地氣象部門應購買一定數量的防雹彈,增強抵御冰雹的能力,做好旱澇災害的預測,修建水利系統(tǒng),降低洪災對農業(yè)的威脅[8]。
參考文獻:
[1] ?程龍.土地流轉與農民收入之關系——以湖南省寧鄉(xiāng)縣關山村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11,(4):90-94.
[2] ?焦玉良.魯中傳統(tǒng)農業(yè)區(qū)農戶土地流轉意愿的實證研究[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82-120.
[3] ?葉男.農民的土地流轉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3,(9):99-101.
[4] ?張鳳,宗剛.基于二分類Logistic模型的城市居民住房租購選擇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4,(2):188-191.
[5] ?薛鳳蕊,喬光華,侯安宏.農區(qū)與半農半牧區(qū)土地流轉意愿比較分析——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例[J].農業(yè)技術經濟,2010,(2):
24-30.
[6] ?樂章.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及解釋——基于十省份千戶農民調查數據的實證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0,(2):64-111.
[7] ?李放,趙光.現階段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能有效提高農民土地流轉意愿嗎?——來自江蘇沭陽縣30鎮(zhèn)49村的初步證據[J].南京
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44-50.
[8] ?楊輝,李翠霞.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效率問題研究——基于黑龍江13地市面板數據分析[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6):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