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琴
我們的教育教學要基于兒童立場,關注兒童需求,回歸到兒童的生活世界中去?;谶@樣的理念,筆者積極審視并改革了自己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現(xiàn)談談自己的心得。
一、立足生活情境識字,喚醒兒童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2》以“小學生每天早上的生活情境”為中心內(nèi)容,用詞語組成詞串,并配有生動的插圖。課文中的詞語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如果教學時只是簡單地進行圖文對照識字,理解詞語,認識事物,顯然是無法點燃他們的學習激情的。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我親切地問小朋友們:“每天早上,你們是怎么度過的?”我的話一下子打開了他們的話匣子——周雨涵說:“我每天都是被媽媽叫醒的,她提醒我上學不要遲到。媽媽說,她就是我的‘大鬧鐘’。”鄒依彤咽了下口水,說:“媽媽每天都會幫我準備各種各樣的早點,可好吃啦!”愛運動的曾翰霆搶著說:“每天我都跟爺爺一起早起鍛煉,有時候太陽公公還沒出來呢!”……孩子們沉浸在對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回憶中,個個興致勃勃。
接著,我提議:“把每天早上豐富的生活捋順,用簡潔的詞語說一說?!焙⒆觽凂R上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總結出課文中涉及的詞語,師生合作把詞卡排成了詞串。打開課本后,孩子們驚奇地喊道:“課文和我們編的一樣呢!”這時候,詞串中的每個詞一改僵硬、生冷的面孔,因根植于生活而變得鮮活、溫暖。孩子們帶著這樣飽滿的情緒讀詞識字,事半功倍。
怎樣體味詞串的韻律之美呢?把學生熟悉的歌曲請進來是個好辦法。詞串能讀正確了,我就獎勵學生唱一首旋律優(yōu)美清亮的《國旗國旗真美麗》。然后,我鼓勵學生嘗試把課文中的詞串填進樂曲里,把韻文唱出來。兩三次嘗試之后,韻文就變成了一個個跳躍的音符,從學生的口中飛了出來,課堂一掃詞串教學的枯燥,變得靈動起來。再來吟誦詞串時,學生對韻文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的把握已是水到渠成。
最后,我鼓勵學生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通過想象,補充和擴展詞串內(nèi)容,組成新的韻文,說一說,讀一讀,認一認,編一編,寫一寫,促使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帶來的快樂。
新課程倡導課堂向生活開放,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帶進課堂?!蹲R字2》的整個學習活動中,熟悉的生活情境,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實現(xiàn)了課堂識字與生活情境的無縫對接。學習過程充滿著歡樂,兒童的主體意識得到強化,學習意識得以喚醒。
二、關注興趣需求識字,滿足兒童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τ诘湍昙壍暮⒆觼碚f,能夠認識每一個老師和同學的名字,是他們的心愿。教學時可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開展活動識記老師和同學的姓名。師生每人為自己制作名片,通過同桌互認、好朋友之間互認、小組內(nèi)互認,甚至利用墻報的名片展,讓學生逐漸認識所有學習同伴的名字。為了更快地結識伙伴,學生往往會利用一切時間主動識字,每多認識一個名字都讓他們興奮不已,識字變成了一種興趣盎然的游戲。利用師生姓名作為識字教學的資源,拉近了識字與真實生活的距離,提高了識字效率。
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fā)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庇螒虻姆N類繁多,方法各異,像猜字謎、編口訣或順口溜、猴子摘桃、頭飾表演、找朋友、送信、火眼金睛……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常使用的。但這些常用的游戲也要講究變化,就拿“摘蘋果”這個游戲來說,傳統(tǒng)的游戲方式開始時學生興趣很高,但久而久之,學生便對那不變的“蘋果”失去了興趣。我們的方法是:同一種識字游戲在不同的課文中要有變化。如在教學《雨點》一課時,就可以把它變成“接住可愛的小雨點”;在教學《鮮花和星星》一課時,我們又可以把“蘋果”變成美麗的鮮花和閃亮的星星。這種變化看起來只是換湯不換藥,但在孩子們眼中卻是每天一個新游戲,使得他們興趣極高。
將這些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穿插在識字過程中,讓孩子體會到識字原來這樣有意思,從而激發(fā)了孩子們識字的熱情,滿足了他們的興趣需求,識字也變得妙趣橫生。
三、期待童心創(chuàng)意識字,助推兒童
一年級上學期短短的幾個月里,孩子們敏銳地感受到了季節(jié)、時節(jié)的更替變化,不斷跟我提議:我們來上水果課吧!我們來上飲料課吧!我們來上節(jié)日課吧!……那是他們想要和我一起開發(fā)不囿于書本的語文微課程。那些微課程是孩子們心靈的呼喚,為了更好地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來,學生們投入了極高的熱情,圍繞那些主題課程而開展的識字活動更是十分熱烈——
以“水果”為中心的微課程活動開始了,孩子們不僅認識了詞卡上各種水果的名稱,還將水果詞卡依照韻律編排成了韻文:“蘋果、橘子、大紅棗,杏子、梨子、黃香蕉,山竹、石榴、粉蜜桃,柿子、芒果、紫葡萄?!睅熒鷦邮衷诮淌依锊贾昧恕拔覀兊墓麍@”的識字欄,由“我們的果園”又派生出了“我們的植物園”“我們的動物園”等識字欄。
在“飲料”課期間,學生認識了各種飲料的名稱,還在為飲料分類的同時認識了很多表示顏色和形狀的字詞;“節(jié)日”課程中,學生創(chuàng)編了節(jié)日韻文;在“春聯(lián)”課上,學生通過對春聯(lián)的研究和誦讀,所識的字愈發(fā)多了……
兒童這種天馬行空、自由馳騁的思維打開了認識世界之門,更打開了識字的視野。帶著這樣純粹的、充滿探究意味的童心學習,創(chuàng)意無限。
從兒童出發(fā)的識字教學,正是要從孩子們的生活世界出發(fā),關照其興趣需求,建構學習內(nèi)容,沖破書本和課堂的局限,自由地去探究,去收獲。從兒童出發(fā),一個個方塊漢字,必將化為一個個有生命、有個性、充滿智慧的小精靈,進入孩子的世界,走進孩子的心里。
作者簡介: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語文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溧陽市教學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