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耕
著名數(shù)學家陳省身有一句名言,叫做“不要考100分”。意思就是:能考到80、90分已經很不錯了,一般的學生都不難做到。但是,如果想從90分考到100分,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個時間本可以用來做更多其他有意義的事兒。現(xiàn)在,我們的學生恰恰就是在過分追求這種完美和細節(jié)方面耗費了過多的生命成本,而忽視了生命本身的意義。
為了回歸對生命本身的教育,很多年前就已提出了素質教育,但因為我們的考試和升學體制一直以來都還注重分數(shù),所以幾乎每個學校、每個老師都還在為把分數(shù)提高、再提高而殫精竭慮,甚至有的學生考了98分還要挨老師和家長批評,原因是為什么這2分就努力不上去。殊不知,就是為了這2分,很多學生本應擁有的童年的快樂被占去了,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源自內心的精神追求也被磨掉了,甚至孩子的內在尊嚴也大打折扣。
對此,我認為,追求完美、追求細節(jié)本身并沒有錯,但不能過細到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陷入“撿芝麻而丟西瓜”的境地。比如說寫作文,很多老師秉持精益求精的教學思想,過分強調學生字句的識記,要求每個人的語言表達必須嚴格遵循明確的語法條例。反觀世界上很多大作家,他們的語法邏輯可能都不完美,比如托爾斯泰、巴爾扎克,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引導整個人類去閱讀他們的作品,因為他們的作品傳達的是獨特的審美觀念和偉大的思想。
對于孩子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思想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遠比拘泥于100分更重要。當然,以我們國家目前的情況,大概還無法逃脫講究細枝末節(jié)的怪圈。老師和家長都認為,孩子只有考出高分才能考上好學校,將來才有好出路。在這種近乎“全民共識”的籠罩之下,我們的下一代在本應享受美好童年的時期,卻被禁錮在書桌上去死記硬背,按照標準答案去限制自己本來天馬行空的想象空間,結果就是我們將會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只知道照著模板亦步亦趨的“小老頭”。也許,不再苛求完美的細節(jié),會還給孩子一片思想的海闊天空。
【作者系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