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宏娟 黃 潔 曹 敏
?
少先隊特色課程“道德思維加油站”開發(fā)的思考
□ 戴宏娟黃 潔曹 敏
本課程屬于綜合實踐課程。具體來說,利用每周一課時的班團隊活動,以道德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為基點,對少先隊員進行基本的辨析、推理、判斷以及選擇等方面的道德思維訓練,加強道德認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課程形態(tài)來看,可以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從課程內(nèi)容來看,既包含少先隊隊知識的學習,又包含基本的個人道德準則的踐行,具有綜合性;從學習方式來看,強調(diào)少先隊隊員的自主實踐、自主體驗,放手鍛煉少先隊骨干的自主活動能力。
通過主題隊會這一少先隊特有的活動形式,將活動過程與少年兒童的生活鏈接,訓練他們具有初步的道德判斷、道德推理、道德選擇等方面的思維能力,強化已有的道德認知,激發(fā)道德情感,從而進一步錘煉他們的道德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引導少年兒童立志向、有夢想,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成為具有“好思想、好品德、好習慣”的好少年,為實現(xiàn)中國夢做好全面準備。
習近平總書記從公民個人的準則角度提出了“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本身就是公民道德建設主題的核心要素。因此,本課程初步擬定“愛國篇、敬業(yè)篇、誠信篇、友善篇”四個篇章。同時根據(jù)《少先隊活動課指導綱要》各年級工作目標中關注問題的要求,對每個篇章在不同年級段分層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
1.誠信,立德之魂
“誠信”主題分為三個層次,“校園誠信”為小學中低年級關鍵詞,著重引導小學生在為人處事、學習文化過程中要有誠信,比如不抄作業(yè)、不作弊、不對老師同伴撒謊等,從孩子正式進入義務教育起就能樹立誠信意識。而到了五、六年級這個小初銜接階段,學生的校園誠信觀念已基本確立,由此進一步拓展到家庭誠信,包括對家人的誠信,這其實從學校教育拓展到了家庭教育;到了七、八年級,學生進入青春期,交往的朋友圈可能更廣,接觸的社會面也更廣,“社會誠信”則能讓學生在正式步入社會前就接受一些基本的教育。
2.“友善”,關愛他人
樹立了基本道德靈魂(誠信)的學生,首先在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基礎上,用富有感染力的生命去正面影響別人,為此“友善”應運而生。“認識好朋友”對于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有了好朋友,學校生活會更生動;“手拉手”活動倡導高年級去幫助低年級,這是在與周邊熟悉同齡伙伴友善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就是去關心相對陌生、比自己年齡小的伙伴,培養(yǎng)關心弱小群體的意識。
3.“敬業(yè)”,立身之本
如果說前兩個主題側(cè)重完善學生的精神世界,那“敬業(yè)”則是引導學生明白:沒有立身之本,何以生存?小之,如何在同伴、師長面前展示自己;大之,將來何以在社會上生存呢?這主要強調(diào)技能、品質(zhì)的完善。
“學家務”讓低年級學生從小樹立勞動意識,也是讓他們能學會獨立完成自己的勞動任務,比如值日工作等(學前教育基本老師代勞值日);“學禮儀”,對于小學中年級而言,即將告別童年進入少年時期,生理上的長大更需精神提升的點綴,而禮儀教會他們?nèi)绾闻c人交往,如何優(yōu)雅呈現(xiàn)自身。到了小初銜接時期,學業(yè)負擔日益增加,如何科學有效學習文化對他們來說很重要;而到了七、八年級,學生已基本進入青春期,他們自認為自己已長大,也更容易沖動行事,這時接受必要的法律熏陶很重要,比如交通安全法、文明上網(wǎng)等法律法規(guī),事關切身利益。
4.“愛國”,最高境界
“五旗”教育側(cè)重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教育,讓低齡學生接受生動教育,讓心中的愛國種子萌發(fā)嫩芽;榜樣教育讓中年級學生帶著心中的愛國萌芽去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正能量,讓他們感受到“愛國”不是“高大空”;尋訪紅色足跡則讓隊員通過實踐尋訪等,接受更直觀感性的愛國主義教育,讓他們從學校以說教為主的教育升華為實踐體驗。對于七、八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信仰教育應從熱愛少先隊,進一步升華為向往共青團,這是優(yōu)秀少先隊員應積極追求的精神世界,同時加入適當?shù)狞h史教育,由此形成比較完整的團(兒童團)、隊、團、黨四級教育,而這四級組織構(gòu)成一個人一生的精神組織。
(一)活動過程要關注少年兒童思維特點
按照各年齡段少年兒童的思維特點,結(jié)合具體生動的人物和事件,幫助少先隊員選擇與自己的年齡層次、認知水平相接近、相適應,孩子們“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記得住”的內(nèi)容,在教育過程中注重形象化、榜樣化、情感化、行動化因素,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小學一至二年級的少年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因而課程可以增強形象化的因素,借助具體、生動的形象、標志、圖片、數(shù)字等,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小學三至四年級的少年兒童,抽象思維能力開始發(fā)展,他們開始自己觀察和思考社會現(xiàn)象,思維與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需要良好的榜樣示范,思想和行為的從眾性較強。此時可以增強榜樣化的因素,從愛黨的先鋒模范人物出發(fā),引導他們學模范,初步形成積極向上的偶像觀。
3.小學向中學階段過渡的五至六年級的少年兒童可塑性強、敏感,他們的情緒情感日益豐富,在學習成敗、人際交往及在集體中的地位等方面的情感體驗比以往要深刻、穩(wěn)定得多。因此可以增強情感化因素,通過找新變化、新氣象,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情景引導他們思索,從而有所感悟。
4.初中七至九年級階段的少年兒童,邏輯思維明顯發(fā)展,思維的獨立性、對集體和社會的情感需求呈上升趨勢,日益關心國家大事,思想和行為日趨定型,此時可以增強行動化因素,開展討論、辯論、課本劇表演等活動,在行動中思辨,在思辨中踐行。
(二)思維訓練注重道德沖突
從學生身邊真實的或?qū)嶋H發(fā)生的道德沖突問題,社會關注并爭論的熱點、焦點問題,真實可信的道德沖突問題挖掘,以兩難故事為基本材料,讓兒童對故事中的道德問題進行討論并回答相關問題,以此來判斷兒童所處的道德認識發(fā)展階段并引導和促進其進一步發(fā)展。關鍵在于要以兩難故事誘發(fā)兒童的認知沖突和意見分歧,促進積極的道德思維,從而促進其道德判斷的發(fā)展。
1.走出浮泛“對話”的誤區(qū),致力于達成有價值的深度對話。追求一種尊重主體性,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人性化的教學形式,通過深度對話,體現(xiàn)鮮明的課堂民主性、活動隊本性、主題適切性、思維深刻性和情感互動性。運用視界融合、情景體驗、爭論辯駁、心靈碰撞和傾聽思辨等方法有效實現(xiàn)主體間的深度對話,幫助學生獲得豐盈的生命與和諧的發(fā)展。
2.辯論中國現(xiàn)象。通過心里話交流、新聞解讀、時事討論、熱點辯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就少年兒童普遍關注的國家大事、社會現(xiàn)象,進行客觀分析,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判斷。
(三)價值觀教育注重16字要求
1.記住要求——就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nèi)容熟記熟背,讓它們?nèi)诨谛睦?、銘刻在腦中。
2.心有榜樣——就是要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美好事物,在學習中養(yǎng)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
3.從小做起——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德。
4.接受幫助——就是要聽得進意見,受得了批評,在知錯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圍中健康成長。
人的道德行為方式受道德思維水平的制約和支配,人們只有在明確和掌握道德思維規(guī)律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用它來指導社會道德教育和個體的道德修養(yǎng)。充分發(fā)揮少先隊組織的陣地作用,開發(fā)、創(chuàng)新少先隊活動課程內(nèi)容,充分利用每周一課時的少先隊活動,發(fā)展少先隊員的道德思維,提高他們的道德選擇、道德判斷、道德分析能力,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作者單位分別為上海市奉賢區(qū)教育學院、頭橋中學、洪廟中學)
(本欄責任編輯陸非文)
百家論壇
少先隊是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是少年兒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學校,是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預備隊。長期以來,少先隊逐步形成以《隊章》為基本綱要的組織教育體系,使每個少年兒童在加入少先隊之后不斷地接受關于組織的教育,加深對組織的認識與理解,激發(fā)每個隊員為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而努力。少先隊員高度的組織意識,對隊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是少先隊組織教育發(fā)生作用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少先隊教育的最終目標。少先隊員組織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輔導員轉(zhuǎn)變輔導觀念,創(chuàng)新輔導理念,帶領隊員建立團結(jié)友愛、自主向上的隊集體,培養(yǎng)火車頭、孺子牛的隊干部,自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隊活動,進行莊嚴隆重的隊儀式等等,如此多管齊下,方能產(chǎn)生積極的效果。本欄目選取了部分區(qū)縣教研員和少先隊輔導員在培養(yǎng)隊員組織意識方面的經(jīng)驗與思考,與廣大讀者分享。
隊”和“新型智庫”。充分發(fā)揮骨干輔導員示范輻射作用,推動市、區(qū)、校三級少先隊“名輔導員工作室”建設,構(gòu)建“領銜人+導師+學徒”的骨干輔導員培養(yǎng)孵化機制,通過導師帶徒、專家引領、專題講座、論壇研討等形式,提升輔導員專業(yè)素質(zhì)。努力壯大教研力量,與市教科院、區(qū)教研室積極協(xié)商,聘任專業(yè)人員擔任少先隊教研員,組建“1(少先隊教研員)+1(各地總輔導員)+X(骨干輔導員)”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教研活動,推廣優(yōu)秀的工作經(jīng)驗和方法。鼓勵各校以大隊輔導員為主,吸收年級輔導員、中隊輔導員成立少先隊活動教研組,建立少先隊例會制度,開展“說課”研討、同堂競技、優(yōu)秀示范等活動。四是線上線下互動,構(gòu)建“互聯(lián)網(wǎng)+”教研新模式。以月觀摩活動為載體,充分融合線上線下教研優(yōu)勢,努力打造教研和培訓一體化的平臺。每次月觀摩活動由承辦學校向全市發(fā)出邀請,由各地少工委負責統(tǒng)一組織參加。線上教研提前發(fā)布教研主題,采用“觀摩隊課、專家點評、互動研討”的形式進行。同時,開通“少先隊活動課研討”微信群。輔導員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或朋友邀請的形式,加入微信討論群。微信討論群會對隊課進行全程直播,即時分享專家的精彩點評。這種方式有效突破了時空的限制,使參會輔導員都享有表達觀點的機會,并以圖文形式呈現(xiàn),使表達更生動。一些未參會的輔導員,只要加入微信討論群,也可以及時了解到現(xiàn)場活動情況,隨時隨地參與線上互動研討。這種新型的教研模式操作簡便,互動性強,實施效果好,受到了基層輔導員的普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