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與生命價值教育

      2016-04-10 21:15:52宋新雅
      社科縱橫 2016年5期
      關鍵詞:基礎價值法律

      宋新雅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19)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與生命價值教育

      宋新雅

      (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西安710119)

      【內容摘要】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教育刻不容緩、意義重大。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中進行生命價值教育具有獨特價值,緣于“基礎”課與生命價值教育在教學目標上的相似性,在教學內容上的關聯(lián)性,以及在教學方式上相得益彰的轉換性。在“基礎”課中實施生命價值教育的基本路徑為:從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從尊重生命價值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從捍衛(wèi)生命價值的角度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法律觀。在“基礎”課中開展生命價值教育宜選用案例教學法,并在教學中遵循科學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及認知性和踐行性相結合的原則。

      【關 鍵 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大學生生命價值教育

      大學階段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面臨著從少年到青年,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生命角色轉化,這個階段的青年,一方面對于社會和自身處于不斷探索追問求知之中,另一方面又處于來自學業(yè)、情感、就業(yè)等種種壓力和競爭之下,成長的煩惱和壓力的排解,無不需要豐富的心靈滋養(yǎng)和價值引導。當這種心理需求沒有被足夠重視,價值引導教育也未能及時跟進時,就會產生很多潛藏的危機。有關調查顯示,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的生命情感的困頓、生命責任感的淡漠、生命調協(xié)能力的乏力以及生命抗壓能力的脆弱等諸種問題已成為一種不容忽視的社會現象。[1]當種種危機激化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極其嚴重的后果:大學生的自殺和多起校園暴力傷害案的接連發(fā)生就是明證。繼馬加爵、藥家鑫案之后,2013年“復旦研究生投毒案”再一次刺痛了國人。多起大學生惡性傷害案的發(fā)生引發(fā)了社會各個層面的反思和持續(xù)關注,討論集中在大學生應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增進心理健康以及如何加強對大學生道德素質、法律素質的教育和培養(yǎng)等方面。2015年1月8日,“復旦投毒案”終審,被告人林森浩被判處死刑。教育學者熊丙奇撰文《復旦投毒案終審,反思不能停》[2],他認為大學生傷害案頻發(fā)暴露出“生命教育”的缺位,并以血的教訓敲醒警鐘:生命教育刻不容緩!生命教育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直面的一個重大課題?!吧逃囊x,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尊重他人的生命、人格尊嚴,保持對生命的敬畏”。[2]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具有現實緊迫性,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應當建立在“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基礎之上,落腳于生命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生命價值教育”。

      生命價值教育是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教育刻不容緩、意義重大,在當前高校尚無統(tǒng)一、系統(tǒng)、獨立的生命價值教育課程的背景下,在“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以下簡稱“基礎”課)教學中開展生命價值教育就成為切合實際的選擇。

      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進行生命價值教育的獨特價值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塑造個體健全的人格,使社會成員形成崇高豐富的精神世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格,高尚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3](P137)。顯然,積極向上的生命價值觀是“個體健全人格”和“崇高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門具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進行生命價值教育具有獨特的價值。

      1.“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在教學目標上與生命價值教育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作為一門具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律觀,“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成長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保?](P12)可以說,“基礎”課的教學目標,是以實現塑造和建構大學生人文生命和精神生命為目標。生命價值教育的目標是對生命本體的尊重與熱愛,對生命意義的追問與賦予,以及對生命潛能的發(fā)掘與激發(fā)?!盎A”課的教學與生命價值教育都是為了喚起大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人生理想的追求,獲得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提升人的生命意義與境界,二者的實質都是通過對生命本身的認識、超越和提升,從而實現生命個體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

      2.“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在教學內容上與生命價值教育具有極強的關聯(lián)性

      據相關調查,誘發(fā)大學生自殺和傷害他人的原因突出表現為學業(yè)壓力、情感糾葛、人際危機、就業(yè)壓力等方面?!盎A”課的內容設置恰恰可以直面大學生生命中的現實困境和危機作應答,從這一點上可以說“基礎”課的教學內容與生命價值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統(tǒng)一性。以下僅舉三例。其一,大學新生面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際關系以及新的學習模式不適應,或多或少會產生焦慮不安、無所適從的緊張情緒,這種情緒得不到緩解,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基礎”課緒論部分的“適應人生新階段”就是通過對大學生活和學習的特點、規(guī)律以及方法的介紹講解,疏導和緩解大學生學業(yè)壓力和生活不適,引導他們正確地對待新環(huán)境新問題,接受自我、超越自我,迎接挑戰(zhàn)。其二,性格缺陷、情緒失控、挫折承受能力差及心理疾病是引發(fā)大學生自殺和傷害他人行為的主要原因,從馬加爵案和藥家鑫案的相關報道中,可以看到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干預和教育所付出的巨大生命代價。同時,不適的人際交往使大學生形成強烈的負面心理感受,在復旦研究生投毒案發(fā)后,“感謝舍友不殺之恩”這句令人心酸的調侃折射出大學生人際關系緊張導致的極其嚴重的后果?!盎A”課在人生觀內容中的“促進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促進個人與他人的和諧”就是專門對大學生的心理和人際交往出現的問題和困惑進行知識的引導和解惑,強調大學生對自身以及他人生命的理解和包容。其三,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由于生理發(fā)育的成熟和性意識的覺醒,會產生對愛情的強烈憧憬和向往。感情生活是影響大學生情緒的重要內容,情感受挫或失戀會引起大學生巨大的心理沖突,很容易引起情緒失控,是導致大學生自殺和他殺的重要原因,針對大學生情感困惑,“基礎”課中的戀愛觀教育分析愛情的內涵和本質,闡釋戀愛的道德要求,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把握和追求愛情,力圖避免大學生對愛情的盲目性引發(fā)的生命悲劇。

      “基礎”課力圖使大學生在與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互動與思考中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確立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際關系以及正確的婚戀態(tài)度,切近大學生的生命成長,啟發(fā)教育大學生思考“如何做人”,并使其逐漸走向精神成人,創(chuàng)造生命價值。

      3.“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在教學方式上與生命價值教育具有相得益彰的轉換性

      “基礎”課教材體系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tǒng)性,教材側重于從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法律觀,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論和指導性的句式比較多,由于教材體系和篇幅的限制,教材編寫力求扼要準確,不可能將每個論點都具體闡發(fā)分析,作為教師授課來說,如果照本宣科,用應然的邏輯強調個體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條文,教學就成為硬性灌輸,難以令人信服。要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必須客觀面對當前大學生多元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生命訴求,準確把握大學生心理狀態(tài),從學生生命個體的視角出發(fā),對教材的觀點進行有說服力的理論闡釋,將人生觀、道德觀、法律觀的教育,最終落實到學生的生命成長上,把教學內容放在個體“生命”本身上來思考、追問,緊緊聯(lián)系和圍繞大學生思想發(fā)展的實際,以豐富多彩的生命價值賦予“基礎”課更加鮮活生動而又深入人心的內容,課堂上所呈現的教學內容體系便兼具理性和感性,從教材的理論性和抽象性轉化成教學的具象性、針對性,滿足青年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需求,彰顯“基礎”課教學對生命本體的關懷與關照,引導學生探索生命的真義和內在的幸福,在追尋意義的過程中獲得精神生命的愉悅和心靈的安頓。生命價值教育的滲透成為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有效方式。同時,就生命價值教育自身特點而言,“生命價值教育不是一種獨立的教育形態(tài),它寓于其他的教育形式之中,并與其他教育形式融為一體;它也不是一種新的教育模式,而是作為一種價值指引作用于各種教育模式,并貫穿于教育的始終,它也不是一種新的教育方法,而是作為一種方法論意義滲透到具體的教與學的過程中,并成為教育形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依據。”[5](P61)“基礎”課成為對大學生進行生命價值教育的獨特而有效載體。

      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實施生命價值教育的基本路徑

      將生命價值教育引入“基礎”課教學,就是把生命價值教育的理念、內涵和方法有效地與“基礎”課的主要內容相結合。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實施生命價值教育的基本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從實現自我生命價值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個體尊重自然生命,個體追問生命意義,以及個體提升生命價值這三個生命價值教育緯度使抽象的人生觀教育得以與具體的大學生生命價值的實現相結合。首先,生命責任意識與人生目的相聯(lián)系:通過對生命獨特性和不可逆轉性的強調,使大學生認識到生命彌足珍貴,肯定并尊重自我的生命價值,珍惜、愛護自我生命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的,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及擔當責任的勇氣和能力。

      其次,將生命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人生價值的實現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愛惜自然生命的身體發(fā)膚,同時認識到生命的本質不在于自然生命本身的延續(xù)、外在的功名和感官享樂,而是在有限的生命存續(xù)期間創(chuàng)造的超出生命本身的價值。生命價值呈現于個體生命與其他生命的關系結構中,生命價值不等同于生命本身的存在,而在于對社會和他人的奉獻,生命活動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越大,其社會價值就越大。認識自己,正確看待自己,是尊重生命的表現,也是提升自己生命價值的前提?!疤嵘币馕吨谧晕页剑簿褪莻€體在意識到自身的生存局限的同時,意識到自身的潛能和使命,從而自覺地賦予自己有限的生命以充實的內涵,謀求自我生命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提高。

      最后,從生命發(fā)展的角度切入講授人生態(tài)度:教學中,如果僅用指導性話語倡導面對挫折逆境時應持有樂觀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應然式的話語和重復施教難以觸動學生的內心。從個體生命發(fā)展的角度切入講授人生態(tài)度,思想性及實效性都會有所提高,具體有兩個層次:其一,挫折是漫長生命過程必經的環(huán)節(jié),是成長的必修課,教育學生學會接受挫折和失敗,學會忍耐和堅持,領悟面對困難,承受困苦是獲得某種生存技能和本領必須要承受和付出的代價,失意和挫折是生命歷程中的財富。其二,個體生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過程不可重來,酸甜苦辣咸五味皆有的生命內容更精彩,順境與逆境交織的生命體驗更豐富,激勵學生打造出更有韌性和更勇敢堅強的內心,追求更豁達的人生境界。

      2.從尊重生命價值的角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道德觀是“基礎”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首先應該使學生明確道德在人生命成長中發(fā)揮的功能: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是在關系當中,人是一個社會角色,個體生命與他人生命是共生的。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現為,它是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及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重要精神力量。”[4](P91)道德應當成為大學生生命的自然追求和必然歸途。

      其次,應解讀大學生日常生活領域中的道德與生命價值之間的關系。社會公德是對陌生人的一種生命尊重,也是公共生活中的基本法則和規(guī)范要求;職業(yè)是人們實現自身生命價值的重要途徑,履行職業(yè)道德也是對工作服務對象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家庭美德中的“孝敬父母”是對賜予、養(yǎng)育自己生命的父母的感情回饋,也是生命親情的真摯表達。質言之,道德就是在尊重對方生命個體的前提下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規(guī)范。

      最后,“基礎”課教學應當引導大學生思考實現自身生命價值過程中的道德標準、道德抉擇、道德實現等問題,體會道德在約束自我生命欲望的同時實際上是在強大自己的精神生命,道德行為內在地滿足了人們追求生命超越價值的欲望,使個體的精神生命得到升華。從生命價值的角度來探討道德觀的形成,教學的落腳點在于讓學生領悟到:道德是個體生命價值實現的基本依憑和價值向度。大學生應培養(yǎng)自己高度的道德自律,塑造善良寬容的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修己善群,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3.從捍衛(wèi)生命價值的角度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全的法律觀

      從維護個人生命權利的角度而言,“基礎”課教學中應強調:“人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維持生命存在是每個人不可剝奪的權利,對他人的尊重和對他人價值的承認就是對他人生命的尊重與承認。”[6]同樣,對他人生命的傷害和剝奪也就是對其生命價值的戕害和毀滅。法律是維護生命權利、捍衛(wèi)生命價值和生命尊嚴不受侵犯的有力武器。法律規(guī)定個體享有平等的權利和義務,當個體肆意踐踏剝奪他人的生命權、健康權和財產權、其他權利時,必然會受到法律的懲處?!皬偷┩抖景浮钡谋桓嫒肆稚圃谕徶蟹磸娃q稱自己是開玩笑,人命關天,豈能兒戲?!法律意識缺失背后還有對他人生命的漠視。

      從社會控制的角度而言,“對生命珍視的人類道德情感往往是維系社會穩(wěn)定及和諧的重要力量,只有真正學會珍視生命的人才能理解道德之真義,才能使內在社會控制之外的外在控制成為一種隱性力量”[7]使學生養(yǎng)成“珍視生命”的道德情感會促進其對法律規(guī)范的學習和遵守,從長遠意義上看會減少犯罪,使社會更加穩(wěn)定和諧。

      這就意味著教師在講授法律觀部分時,不能僅側重法律知識的傳授,或針對某一具體法律條文進行概念性講解,這樣的“認知教學”無助于學生實際掌握法律規(guī)范背后的實質內涵,也不能使大學生深刻體會到“生命價值”沉甸甸的分量。

      法律部分的教學應在對相關案例的講述分析中結合“珍視生命”的道德情感教育和生命價值的沉重反思,才能使案件本身凸顯更大的教育意義,才能讓法律知識變得不再那么冷冰和抽象。法律也才會化身為呵護和捍衛(wèi)生命的有力武器,被學生所尊重和信仰。教學中應使學生在掌握法律知識的同時,領會到遵法、守法,提高法律素質的重要性;使學生認識到“樹立法律理念”、“維護法律的權威”實則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守護生命”這一現代文明理念的體現和遵從。

      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開展生命價值教育的原則

      1.在“基礎”課滲透生命價值教育應遵循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的原則

      習近平指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辯是非?!保?]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具有深厚底蘊的道德規(guī)范體系,這一體系中所蘊含的道德觀念、價值理想和情操美德都為“基礎”課的生命價值教育提供了寶貴、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例如“基礎”課教學中選取一些彪炳史冊的歷史人物思想和生平進行介紹,展現其生命價值的追求和實現是貫穿于個體生命對群體和國家的擔當和奉獻過程中的,使大學生傳承和弘揚這種歷史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從而自覺承擔起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使命和責任,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一方面,“基礎”課的教學應當從漫長歷史的寶庫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另一方面還應關注時代,關照現實中的生命個體。雅斯貝爾斯認為“大學的生命全在于教師傳授給學生新穎的符合自身境遇的思想來喚起他們的自我意識?!保?](P139)生命價值教育的主旨就是和關注時代和現實的。在“基礎”課教學中選用具有時代性的典型案例方能完整呈現生命個體在面對人生、道德和法律時的抉擇和后果,展現世間百態(tài)和人生百味。案例教學法將以生命現象的敘述,道德榜樣的示范,法律案例的剖析等為基本教學手段,將生命價值教育的理念、內容納入教學過程中,貫穿起人生觀、道德觀以及法律觀的講授。案例的選擇就要凸顯時代性、典型性以及客觀真實性,將大學生普遍關心、經常思考并需要解決的熱點事件中的思想道德與法律問題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例如,在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內容講授中,直面現實生活中某些青年人對于美貌,財富和名利的癡迷和狂熱,不惜以損害身體健康甚至付出生命為代價的殘酷事例:如整容狂人紅粉寶寶花費400萬整形200多次求美不成反毀容①、超女王貝整形致死;高中生賣腎買IPIONE②;或是以成名獲利為目的肆意揮霍青春生命、踐踏道德尊嚴……通過這些極具時代感與典型性事件的選取給大學生群體以心靈的巨大震撼和生命的深層觸動,追問背后的深層原因,啟發(fā)學生反思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反思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

      2.在“基礎”課教學中滲透生命價值教育應遵循科學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原則

      在“基礎”課中滲透生命價值教育應當遵循科學性原則。這里的科學性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教師教學中應當遵守“基礎”課自身的教學目標、教學體系和教學結構?!盎A”課具有嚴密系統(tǒng)性,由一系列的理念、原則、方法和內容等組成,如果因為對生命價值教育的強調而淡化了原有“基礎”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體系,“基礎”課就會失去自身特質,而陷入放任生命的感性沖動境地,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另一方面指“基礎”課中開展的生命價值教育也應當遵循生命自身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遵循大學生價值養(yǎng)成的客觀規(guī)律,以及行為養(yǎng)成的規(guī)律來進行教育,充分掌握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將教育奠基于科學的基礎之上。

      講科學性的同時,還要以人文化為原則。二者并不矛盾。在教學中,如果一味講究科學性,容易走向空洞說教,人生觀、價值觀、生命觀、道德觀等人生根本問題,具有理論性和抽象性,僅僅是理論闡釋,學生即使認知上肯定,但情感接納、意志堅守不能同步的話,便很難達到教學實效。朱小蔓教授認為,“人的最基本情感通向德性,情緒感受和情感體驗至少是德性生長之根?!保?0]人文素質的關鍵是情感,這個“情”就是對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熱愛,“情”如何培養(yǎng)?“基礎”課應當吸納文學美的語言和敘述方式使枯燥的理論變得生動有趣,人文經典是人類思想的結晶和“恒久性精神的存在”,提倡經典閱讀,來開啟學生感受生命之美,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之美;借鑒藝術感性與直覺來領略道德情感之美,運用哲學思辨讓學生領略思想之美,多角度滲透美的教育,潛移默化中使學生能夠懂得和欣賞生命的豐富與可貴,進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并不斷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基礎”課進行生命價值教育講求科學性使課程邏輯清晰,體系完整,在此前提之下的人文化教學可以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可以促使一個人心清目遠、情感豐富而健康,富于責任,勇于擔當。尊重與熱愛生命是生命價值教育的基本向度,愛與美的人文化教學就是生命價值教育的鋪陳。

      3.在“基礎”課教學中滲透生命價值教育應遵循認知性和踐行性相結合原則

      認知性與踐行性相結合,是“基礎”課教學的基本價值訴求,指既要注重知識、思維方法、情感、信念等的培養(yǎng),又要注重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和檢驗,促進行為的養(yǎng)成,實現“知行合一”。“認知性”主要指對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學習和掌握,一直以來“基礎”課教學處在“認知性”有余而“實踐性”不足的狀態(tài)下。如何在滲透生命價值教育的“基礎”課中加強“實踐性”?實踐性首先就應當體現為教師對所教理論的身體力行。生命價值教育強調人格塑造和價值引導,那么教師本身要有尊重、敬畏生命的情懷,平等公正地關愛教育每一個學生,不僅“言教”同時更要注重“身教”,用人格的魅力來影響學生,讓生命價值教育真正體現尊重生命的特點。才能喚醒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自覺追求,進而實現大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自我建構和自我超越。教師教學應融入自己的生命體驗。不僅用深刻的思想以及縝密的邏輯征服學生,而且用自身的生命感悟和思想與學生進行真誠交流,讓“基礎”課成為思想和智慧的傳導,不再是脫離生活的“大而空”,而是融入生命體驗的“細而微”。其次,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就應強調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生命的個性、情感和意義。課堂教學把學生作為主體,其意不僅是站在學生心理的角度來設置教學,還應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真實的生命體驗并加以引導。同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多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積極創(chuàng)設現實性情境。學生掌握科學的生命價值觀,最終還是為了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景之下,有篤定的內心和自己的價值操守和價值判斷,進行價值選擇。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觀察、思考、實踐,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

      注釋:

      ①內容參見:魯豫有約之中國第一整容狂人紅粉寶寶?[EB/OL].http://www.iqiyi.com/zongyi/20120323/94dcdf86a4ee4d14.htm l.(2012-03-23)[2015-03-01].

      ②內容參見:華聲在線.高中生為買蘋果產品賣腎后成三級傷殘[EB/OL].http://news.163.com/12/0406/10/7UDCRTHV00011229.htm l.(2012-04-06)[2015-03-01].

      參考文獻:

      [1]大學校園生命教育調查[N].中國青年報2008-11-13.

      [2]熊丙奇.復旦投毒案終審,反思不能停[EB/OL].人民網-教育頻道http://edu.people.com.cn/n/2015/0108/c367001-26349658.htm l.(2015-01-08)[2015-03-06].

      [3]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5]劉恩允.大學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6]賀才樂.生命價值教育:當代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J].思想教育研究,2006(12).

      [7]張其武.論生命教育視野下的高校法律教學[J].教育與職業(yè),2012(27).

      [8]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03(1).

      [9]雅思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1. [10]朱小蔓,劉慧,劉驚蟄.德性成長與生命中的情感體驗[J].教學參考,2002(12).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106(2016)05-0173-06

      *作者簡介:宋新雅(1977—),女,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本文為陜西師范大學2014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成果(SZZD1400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專項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滲透生命價值教育的教學點與教學設計研究”(12JDSZK045)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基礎價值法律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勞動保護(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五抓五促”夯基礎
      中國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
      徐闻县| 龙川县| 本溪市| 澜沧| 洛隆县| 朝阳市| 醴陵市| 宜州市| 罗平县| 上栗县| 修文县| 新密市| 滕州市| 湖口县| 陕西省| 喀什市| 缙云县| 天峨县| 大石桥市| 绥中县| 杂多县| 宜兰县| 久治县| 富宁县| 江口县| 商南县| 礼泉县| 云安县| 皋兰县| 闵行区| 九龙城区| 班玛县| 永新县| 昭觉县| 石林| 龙泉市| 大埔区| 平阳县| 海口市| 富蕴县|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