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悠
紫陽花期尋小津
◎晃悠
鐮倉臨海,與京都、奈良并稱為日本三大古城,也是東京附近最有歷史感的城市。
小津安二郎執(zhí)導(dǎo)的電影《晚春》,發(fā)生在鐮倉,喪妻的父親與女兒相依為命住在這里。父親希望女兒快出嫁,女兒擔(dān)心嫁人后父親無人照料、生活孤苦,于是父親撒了畢生最大的謊——打算再娶。女兒答應(yīng)相親、結(jié)婚。結(jié)婚前父女最后一次一起搭火車去京都旅行,女兒仍有彷徨,父親則溫和而堅定地說服。結(jié)尾女兒終于嫁了,父親一人回到屋里,緩緩地削了一個蘋果,預(yù)示著孤寡老人生活的正式開始。
故事的發(fā)生地在北鐮倉,小津先生亦埋葬于此。我選擇在6月去鐮倉尋找小津,除了有短暫假期,也因為此時是紫陽花(繡球花)的最佳花期。
北鐮倉站的站臺至今依舊樸素,和電影里沒太大變化。穿校服的少女和拎公文包的大叔從站牌前走過,若把他們調(diào)成黑白色,會無法分辨年代。
我從站臺走去圓覺寺,約莫5分鐘即達,不巧花期延遲,幾乎未見花開。僧人的徐徐誦念,讓人如腳下生根,不想離去。小津的墓碑上除了一個孤單的“無”字,別無其他,倒是墓地附近,大約因為日照好,花開了幾株。
圓覺寺不遠(yuǎn)處,是明月院,這里是鐮倉賞花勝地之一。紫陽花只出藍(lán)紫色,庭院里偶有幾株花開了七成。
圓覺寺最為出名的是有著圓門的方丈庵,在許多地方都會看到它的照片,這幾乎是日式美學(xué)最好的演繹:白墻、圓門、榻榻米,6月的窗外是綠意盎然的庭院,到了秋天則是濃烈的紅葉。屋內(nèi),擅長營造美感的日本人,在榻榻米四周鋪了紅色地毯,暗與明、紅與綠、光與影、方與圓,工整而又有對比,視覺沖擊強烈,禪意深遠(yuǎn)。
我出于對賞花目的的不死心,回到鐮倉,又搭江之電去往長谷寺,進門處便看到紫陽花半開的花壇。這里的花勝在顏色多,面積大,自然賞花人也多。事實證明我來對了,粉的、藍(lán)的、紫的、白的、紅的,半山的紫陽花開了半成,游人如織,競相拍照。對于這種花期長、顏色雅、花形美、討人喜歡的紫陽花,我自然也沒有抵抗力,在上海的路邊若是碰到,也會隨手拍幾張照,來鐮倉又怎能放過?
(摘自《日本去1000次也不夠》中信出版社 圖/伊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