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秀
摘 要: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從最基礎的抓起,從低年級學生抓起,這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除了要做好上面的幾項工作,還要注意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
關鍵詞:培養(yǎng)小學生;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7-271-02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計算能力,應該要求學生算得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的合理性和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今后學習、生活及參與社會所必需的基本素質之一。但是,小學生在做計算時出錯率高、準確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和不爭的事實。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對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刻不容緩的。而小學生,如何才能學好計算,提高計算能力?在多年的教學中我認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低年級的時候入手,打好計算的基礎
1、必須正確地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減法
10以內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是一年級上學期教材的兩個教學重難點,可以說,這兩個內容是小學生學習計算的開始,是最為基礎的。要讓學生扎實地掌握基礎的知識,就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達到熟練程度,同時又要防止過多地進行機械的重復操練。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感受到一定的樂趣,就應注意練習形式的生動活潑、靈活多樣,要通過生動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計算方法,發(fā)現有關的計算規(guī)律,并通過智謀的訓練把知識轉化為技能。例如,在鞏固10以內加法或減法時,可以把學生分成需要的若干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為每個小組提供0——10的兩套數學卡片,要求每人依次從這些卡片中任意選擇3張,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提醒學生盡量不重復),這樣用選卡片,說算式的活動,大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計算的積極性、主動性。
而20以內的加、減法,是以后學習多位數加、減計算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必須得牢牢掌握,才能為多位數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課堂中,我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學生樂學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熱情。例如,在教學完“9加幾和十幾減9”后,我以取蘋果游戲來鞏固,讓學生任意取蘋果,算出不同的9加幾和十幾減9的計算結果,這樣的游戲,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增進了學生對學好計算的信心。
2、必須正確地掌握好乘法口訣。
在日常生活中、乘除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而學生學好乘法口訣是學習乘、除法的基礎,只有正確地掌握乘法意義才能更好地學習各類數的乘、除法。而教師不能機械地把乘法意義強加給學生,而是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教師從情境中設置懸念,再來引出乘法。如,一張翹翹板坐2人,4張坐幾人?有的學生會這樣計算:2+2+2+2=8(人),如果有40張,可以坐幾人呢?師問:是不是像上面的方法一樣:2+2+2+2+2……加到40個呢?學生搖頭,于是老師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來計算,幾個幾,就能幾乘幾的問題。讓學生明白用乘法計算,比起用加法計算會更簡便、快捷得多。從情境中,再引出乘法口訣,乘法口訣的教學主要在理解的基礎上以記憶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掌握,還要在實際練習中讓學生不斷鞏固,熟練運用。
二、從口算入手,為筆算打好基礎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學生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強,才能加快筆算速度,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因此,要讓每位學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礎,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教給學生口算方法。既然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因此,就要教會學生口算的方法。比中,10以內的加減法,可以用數的分與合來計算;20以內的加法,讓學生掌握“湊十法”;而減法,可以讓學生掌握先減再加的方法,如“13-4”可以讓學生掌握“10先減4等于6”,再算“6加3等于9”的計算方法;再比如說,乘除法計算,如,9×8=72,因為學生已經知道了口訣“八九七十二”就能很快算出72÷8=9,通過口訣來求商的計算方法。只要教師教給學生運算技能,學生就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持之以恒地訓練。在學習中,我讓學生每人準備好一本口算本子,每節(jié)數學課的前三到五分鐘,我會安排口算練習,這樣長期練習,持之以恒,既培養(yǎng)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再次,進行多樣化的訓練。為了學生能興趣地開展練習,我經常用搶答口算、接力口算比賽、看誰算得最快等比賽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同時,對口算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獎勵,對口算較慢較粗心的學生,給予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爭取進步。
三、從課堂中入手,抓好計算的準確性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性,教師就要從課堂中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1、養(yǎng)成認真專心的看題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計算的準確性。有的學生,計算不夠準確,主要原因是缺乏認真專心的學習態(tài)度,對相似或相近的數字經常會抄錯,運算符號也會經??村e,導致計算不準確。例如,“538+294”,有的學生就會看成“385+294”,或者,“358+249”;或者把“-”號看成“+”號,都是學生在計算中常常出現的造成計算錯誤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字和運算符號的良好習慣,這樣計算就會更加準確。
2、養(yǎng)成認真專心的驗算習慣
在計算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及時驗算的好習慣。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作為教師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的良好習慣,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性。
當然,要讓學生的計算做到算得準又算得快,作為數學教師就要嚴格學生,上課要集中精力,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認真完成作業(yè),養(yǎng)成計算時反復檢查和有錯必改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負責。
總之,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從最基礎的抓起,從低年級學生抓起,這是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除了要做好上面的幾項工作,還要注意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及時地發(fā)現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問題,并加以解決,使學生的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在課后,教師要認真批改學生作業(yè),分析錯誤原因,找出錯誤規(guī)律,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做題和驗算的習慣,努力培養(yǎng)學生計算更加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