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以廣
《西游記》教學設(shè)計及反思
■林以廣
1.熟悉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
2.精讀片段,探究藝術(shù)特色。
3.揭示寓意,感悟多彩人生。
《西游記》的現(xiàn)實寓意及其積極影響。
《西游記》的語言藝術(shù)。
1.導入。
師:老師讀書時,曾記下過這樣一句話——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從這句話里,你們能看出幾個意思?
生1:要好讀書讀好書,這樣我們的腦子才足夠靈活。
生2:還要善于讀書。
師:請說一說自己讀過的、正在讀的或是想讀還沒有讀的一些書,好嗎?
生3:我讀過《湯姆·索亞歷險記》。
生4:我正在讀楊絳的《我們仨》。
生5:《西游記》。
生6:我想讀還沒有讀的是《邊城》。
2.猜謎語,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就以大家所熟知的名著《西游記》來做個交流,看我們在過去的閱讀中有沒有培養(yǎng)好善于讀書的習慣。先來熱個身吧。猜謎語:兒童閱讀《西游記》(打一四字成語)。
生7:齊天大圣。
生8:六小齡童。
生9:家喻戶曉。連兒童都能閱讀,可見《西游記》家喻戶曉。
生10:淺顯易懂。兒童都能閱讀,說明《西游記》淺顯易懂。
師:這個謎語本來真的淺顯易懂??磥恚覀兊臅€讀得不夠多。還是我來公布謎底吧——少見多怪?!皟和辈隆澳晟佟钡摹吧佟?,而“少”還有一個意思是“多少”的“少”;“多怪”就是“好多妖怪”。(學生一片驚呼)
師:《西游記》是一部神魔小說,里面的確有很多妖怪。再猜謎語:童星(打一《西游記》人物)。
生11:紅孩兒。很紅、很火的孩子。(掌聲)
師:已經(jīng)漸入佳境了。不過,今天我們是研究《西游記》的。
3.分角色,評說人物。
師:紅孩兒的母親是誰?
生:鐵扇公主。
師:他老爸呢?
生:牛魔王。
師:其實,紅孩兒、羅剎女這些妖怪都不是《西游記》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是?
生: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還有唐僧。
師:如果表演《西游記》課本劇,你最想扮演誰?
生12:我想演唐僧。他一心向佛,目標堅定。
生13:孫悟空。他神通廣大,勇敢頑強,嫉惡如仇。
生14:我就演沙和尚吧。他雖然本領(lǐng)不高言語不多,但是他很忠誠。
生15:我想扮演豬八戒。他喜歡吃,我也喜歡吃。
師:豬八戒這個形象我也很喜歡。他雖然毛病多,但是幽默風趣,有他在,取經(jīng)路上不寂寞。還有哪些同學也想?yún)⒀莸模n后去找我,我要看你們的演技。
4.填回目,重溫故事。
師:其實,取經(jīng)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是好樣的,他們共同演繹了精彩的取經(jīng)故事?!段饔斡洝防镉泻枚嗟墓适?,你最喜歡哪一個故事?
生16:三打白骨精。
生17:三借芭蕉扇。
生18:真假美猴王。
(出示兩個回目填充題)(投影)
(1)八卦爐中逃大圣,。
(2)尸魔三戲唐三藏,。
師:你們能根據(jù)前面的句子,說出后面的句子嗎?
生19: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生20:尸魔三戲唐三藏,圣僧退逐美猴王。
師:這些看起來像對聯(lián)一樣的兩句話放在每一個故事的前面,做為題目,就叫什么?
生:回目。
師:所以,這樣的小說就叫作長篇章回小說。我們看到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些書里只分為第一章、第二章等,和我們的古典小說不一樣。
師:《西游記》里寫了幾十個故事,其實主要就寫了一個故事。什么故事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
生21:西天取經(jīng)的故事。
生22:唐僧師徒取經(jīng)的故事。
師:有多少艱險?
生:九九八十一難。
師:有結(jié)果沒有?
生: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
師:好,連起來再重說一遍。
生:唐僧師徒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前往西天取得真經(jīng),修成正果。
5.聽歌曲,挖掘主旨。
師:這是一個百讀不厭的故事。請大家欣賞歌曲《故事就是故事》,同時思考一個問題——故事就是故事嗎?
(播放歌曲《故事就是故事》)
師:我們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聽。請說一說你印象最深的一句歌詞。
生23:不是你的事,也是你的事。(眾笑)是你的事,也不是你的事。(又笑)
生24:故事里的事,說不是也是,說是也不是。
師:這話什么意思呢?
生25:故事不一定真實,但通過故事,作者是想表達點兒什么。
師:很好。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故事里面一定藏著什么東西。我在參觀吳承恩故居的時候,一眼就看上了吳承恩故居客廳前廊柱上的楹聯(lián)——(投影)
搜百代闕文,采千秋遺韻,藝苑久推北斗;
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
師:大家從這副對聯(lián)里能看出《西游記》成書的哪些信息呢?
生26:從“搜百代闕文,采千秋遺韻”可以看出,《西游記》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
師:可以說,《西游記》的成書,非一人之力,非一日之功?!段饔斡洝贩e累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吳承恩是一位集大成者。好,還有什么信息?
生27:下聯(lián)里“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說明西游故事不是真的,作者只是借此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師:由這副對聯(lián),老師想到了曹雪芹《紅樓夢》里的一首詩。(投影)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師:《西游記》里的故事是荒唐的,但是,誰能理解其中的“味”呢?虛幻的神魔世界里,處處可以看到現(xiàn)實社會的投影。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你能結(jié)合作品談?wù)剢幔?/p>
生28:取經(jīng)路上,唐僧師徒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這是說,走向成功的路很艱難。
生29:“三調(diào)芭蕉扇”的“三”指的是困難重重。
師:石猴被推選為猴王,有何現(xiàn)實的意義呢?
生30:英雄是從人民群眾中產(chǎn)生的。
生31:能者為王。
師:“大鬧天宮”是《西游記》里一個重要的片段。一個代表平民的石猴敢于向天地最高統(tǒng)治者挑戰(zhàn),這是何等偉大的反抗精神啊。
6.“選修課”,大話《西游》。
師:如果學校開設(shè)“選修課”,請你去講《西游記》,你最想講什么?女妖、寶貝,還是神仙?
生32:我想講金箍棒,因為它是孫悟空降妖除魔的寶貝。
生33:我講芭蕉扇,這是一件神奇的寶貝,威力無比。就因為它,孫悟空吃了不少的苦頭。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現(xiàn)實世界里的炸藥,既能造福也能為禍。(掌聲一片)
師:嗯,講得真好?!段饔斡洝防锏膶氊惡芏?。但是,那么神奇的金箍棒,也有用不上的時候。一物有其長,也必有其短。這些寶貝,都是取得成功的條件因素,就看是誰用,就看怎么用。
生34:我想講神仙。那些神仙其實就是現(xiàn)實社會里的某些人的寫照。
師:其實,我很想跟大家講講吳承恩的語言藝術(shù)。我以為,神奇的絕不是孫悟空手里的那根如意金箍棒,而是吳承恩手中的那枝生花妙筆。來看這一段文字——
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云,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guō)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fā)的聲響,一見了,又想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師:有誰愿意當著大家的面來讀一遍吳承恩是怎么寫的?
生35:(讀)(掌聲)
師: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被困在八卦爐里,他哭過嗎?
生:沒有。
師:一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流淚了!此時此刻,悟空雖然委屈,但對師父還是有感情的?!吧衲Ы杂腥饲?,精魅亦通世故?!蔽医ㄗh大家在讀《西游記》的時候,不要只把目光放在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上,還要多關(guān)注書中的詩詞。比如關(guān)于“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作者這樣寫道——
翠蘚堆藍,白云浮玉……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松常帶雨,渾然像個人家。
師:看最末兩句,大家能看出作者想表達什么嗎?
生36:“一竿兩竿”“三點五點”寫出了花果山水簾洞自然環(huán)境的幽美,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7.談影響,啟悟人生。
師:老師曾經(jīng)看過這樣的兩句話——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投影)。這其中有什么意味嗎?
生37:《三國》是講計謀的,老年人看了會使壞;《水滸》里有太多的打打殺殺,少年人看了可能會有暴力傾向。
師:很好,那《三國》《水滸》到底能不能看?
生:能看。
師:書猶藥,“是藥三分毒”,不善讀,就可能有副作用了。你讀《西游記》,受到了哪些積極的影響呢?
生38:要想成功,就要歷經(jīng)千辛萬苦。
生39:要苦練本領(lǐng),積極樂觀,才能對付種種困難。
師:是的。孫悟空正是有七十二變的真本事,才能一路降妖除魔,到得西天。總之,要“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師:我們不僅要讀大師的經(jīng)典故事,還要能寫自己的人生傳奇。最后,老師有幾句話和大家共勉——
不要總是問路在何方,人生的修煉,不全是為了保護唐三藏。永遠堅信:你是戰(zhàn)天斗地的美猴王,會縱筋斗云,慣耍金箍棒!更有幫手好兄弟,八戒與沙和尚。不怕什么妖孽,不怕什么魔障,敢打敢拼敢擔當,腳下的路,一定越走越寬暢!
設(shè)計這節(jié)《西游記》的導讀課,先要想清楚兩個問題:
一是閱讀的層次。《西游記》故事家喻戶曉,孩子們即使沒有讀過原著,也一定看過電視劇、動畫片或是青少年版的《西游記》。所以,要努力引領(lǐng)孩子們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去體會作者的心思,通過文字熏染他們的精神。
二是閱讀的目的。名著閱讀被重視是因為要考試,這簡直是教育的一大悲哀。為了考試而進行閱讀,其實是誤導了閱讀。我非常贊同陶淵明讀書“不求甚解”的做法。文化的意義就在一個“化”字,閱讀其實就是“以文化人”。所以,這一節(jié)課,我試圖讓孩子們通過一些活動,走近大師,閱讀經(jīng)典故事,感悟多彩人生。
那么,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體驗生活、燃燒激情,從而真正地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豐富文化內(nèi)涵呢?
1.教師:做精神的向?qū)А?/p>
教學活動是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去實現(xiàn)的。要想讓語文課“活”起來,教師就得靜下心來多讀些書,注重對語言文字的品賞。上課之前,我自己先沉到作品里去,從表達形式到思想內(nèi)容,反復推敲,體會作者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獨特個性,把一堂課合理地處理成通過活動解決問題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2.學生:真正地動起來。
讓學生動起來,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我設(shè)置了“表演課本劇,你愿意扮演誰”這一活動,讓學生在主動的行動中培養(yǎng)熱情。
在活動中學習,應(yīng)該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語文課堂教學,聽說讀寫的活動應(yīng)該貫穿于教學的始終。這樣,才能讓學生在生動的活動中提高能力。比如:“熱身”階段的“猜謎語”活動,學生明顯地有漸入佳境的感覺。
而“靈動”應(yīng)該成為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學生被帶入與教學內(nèi)容相應(yīng)的情境中,就可以激發(fā)情感。比如:在聽了歌曲《故事就是故事》之后,我?guī)ьI(lǐng)學生對吳承恩故居客廳前廊柱楹聯(lián)和曹雪芹的詩進行探討。學生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沉醉其中,明白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故事不只是故事”。
3.教學:沉到文字中去。
語文學習是以精神獲得為主要目的的,沒有情感的碰撞、人文的熏陶、文化的積淀,語文課會蒼白無力。成就感是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自我“引爆”的巨大精神動力。比如:學生朗讀“圣僧恨逐美猴王”的一個片段,聲情并茂,感動全場。
課堂氣氛寬松和諧,學生身心解放,才能勇于求知,對文本的閱讀與學習才不會浮于表面,才能形成發(fā)自內(nèi)心的獨特體驗與感受,才會與作者同悲同喜。
語文課堂,有生命對生命的呼喚,學生才可以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各自受到啟迪,得到發(fā)展。
(作者為江蘇省淮安外國語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