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嘉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24)
?
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管理與服務崗位探索
——以山西省圖書館志愿者為例
□吳可嘉
(山西省圖書館,山西 太原 030024)
本文論述了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崗位的特點,從山西省圖書館實際出發(fā),提出構建基礎服務、興趣活動、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志愿服務體系,并對今后志愿者管理與服務的發(fā)展思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務崗位
文化志愿者越來越成為構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山西省圖書館累計共安排3158人次以高校大學生為主體的文化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這是一批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也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公共圖書館志愿者的管理可以形象地比喻成社會文化交通樞紐,我們要做的內容是修路,修高等級的道路,而在路上跑的則是志愿者本身。路修的越多,志愿者的選擇也就越豐富,對“全面建設書香社會”以及營造“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社會環(huán)境也就能提供更多的幫助。
1.1崗位多元化
我館志愿者堅持“面向社會”“面向大中專院校學生”的招募方向。面向社會招募的是在職、離退休、有知識、有特長、研究能力強的文化志愿者,激發(fā)社會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拿出自己所學,回饋社會,壯大文化事業(yè)建設的力量,達到公益文化人人參與,營建良好的文化氛圍。我館開始招募志愿者之始,接受在職、各類專業(yè)人士咨詢達300余人次,登記注冊達50余人次。
面向大中專院校,招募在校學生,吸引青年力量投入到文化建設中來,給圖書館事業(yè)增添活力。2013年初,與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山西醫(yī)科大學等駐并的高校團委展開合作,定期向山西省圖書館提供文化志愿者。一年來,成效顯著,在各高校有意愿參加山西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注冊備案人數(shù)達500余人。暑假期間,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更是成了文化志愿者的主體,共有100余名志愿者參與到了接待讀者、上架、順架、檢索咨詢等工作。在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營造了非常融洽的“公共圖書館大家去關愛”的良好氣氛。
崗位是志愿者服務的基礎、是方向,是志愿者走進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最基本的認知,設置科學與否決定著志愿者工作的可持續(xù)性開展。山西省圖書館志愿者管理在崗位設置上根據(jù)實際情況設置固定崗、興趣愛好崗、機動崗;根據(jù)服務內容的不同設置活動崗、特長崗等等。根據(jù)常態(tài)服務設置志愿者管理崗、文明引導崗、圖書整理崗、檢索咨詢崗、流通交換站崗。如此設置的崗位豐富了志愿者的選擇,也對志愿者管理工作有了可續(xù)的梳理。
1.2拓展各種渠道進行文化志愿者的招募與維護現(xiàn)有志愿者群體
山西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也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經過長期摸索志愿者管理經驗,我們積極拓展招募渠道,逐漸形成了五大宣傳渠道進行文化志愿者的招募工作。
(1)高校圖書館設點
利用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業(yè)務關系進行協(xié)同創(chuàng)新合作,在進館人群上做文章,長期在高校圖書館設置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招募站點,并且將省圖的館內活動、文化志愿者活動、文化志愿者崗位介紹等等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進行線上展示。同時我們將豐富的文化活動帶進校園,讓存放在省圖的資源活起來,吸納校園里以個人身份或者社團加入的志愿者。這樣的舉措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可言通過利用省圖這樣的公共資源走進學校,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社會資源,對于省圖也是延伸的陣地服務。至2016年3月份,省圖已經在中北大學圖書館、山西大學圖書館設置招募站點,咨詢人數(shù)達近千人次。
(2)社團宣傳
根據(jù)實際需要,精準選擇高校社團進行定向宣傳,2015年,初步組建了山西省圖書館志愿者新媒體中心,按照這個建制,就該服務中心的成員進行定向招募,如走進山西大學軟件學院,山西傳媒學院制作系、播音主持系等定向招募專業(yè)志愿者。這樣既給志愿者提供了一個實現(xiàn)自我學識的平臺,又滿足了文化志愿服務的需要。至今我們招募專業(yè)志愿者50余名,制作視頻、播音項目共60余條。
(3)合作媒體宣傳
宣傳工作是任何工作的先行者,省圖文化志愿者的宣傳不局限于單獨宣傳,而是與講座、展覽等圖書館相關服務性業(yè)務相結合,這樣以一個整體的形象出現(xiàn)在媒體面前,也滿足了媒體對文化信息的需求,是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合作。
(4)讀者活動宣傳
在圖書館推動的讀者活動中,加入志愿者宣傳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志愿者以工作人員的角色參與活動的策劃、主持以及表演等環(huán)節(jié),這樣來擴大活動影響本身的同時也達到了志愿者自身的價值體現(xiàn)。
(5)館內設點
在館內長期設置志愿者招募點,并由專門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展開館內招募互動,讓招募點成為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讀者認識和了解志愿者服務的窗口。
在日常志愿者管理中,志愿者本身存在流動性大、個性化突出、約束力弱等特點,圍繞這一特點,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初步摸索出一條“約束型自治管理模式”對志愿者予以管理。
所謂“約束型自治管理”就是在工作人員統(tǒng)一管理下的志愿者自己管理自己的模式。這樣的管理模式優(yōu)點在于把管理權作為志愿服務內容的一部分,將工作人員的管理權限弱化、分化,由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志愿者的管理權限滲透到招募、面試、培訓、日常考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便能夠及時了解志愿者的實際需求,減少工作人員在管理上與志愿者的鴻溝。
在由志愿者本身組成的管理團隊基礎上,分門別類,科學細分,將每一個志愿者放到最合適的崗位上。根據(jù)每個志愿者特點,依據(jù)不同的類別標準分門別類地納入到山西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數(shù)據(jù)庫中。山西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數(shù)據(jù)庫中有以文源講壇講師為主體的知識型數(shù)據(jù)庫,以在校學生為主體的實踐型數(shù)據(jù)庫,有在職、離退人員為主體的奉獻型數(shù)據(jù)庫。除此之外我們根據(jù)每個人的情況還制作了星級文化志愿者數(shù)據(jù)庫,根據(jù)打電話接聽情況、在崗工作時長、部主任給予評價等等指標將志愿者星級管理,確保文化志愿者可以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用,用有所長。
3.1精心設崗、人盡其才
根據(jù)我館的實際情況與工作安排,我館精心設計了長期崗、短期崗,把圖書館的日常工作與文化志愿者個人特點相結合,合理安排,有效管理。在2013年7、8兩個月里,我們共設置臨時崗位40余個,長期崗位近20個,涉及圖書的上架、順架、檢索、咨詢、讀者管理等工作。這樣安排不僅受到了志愿者的認可,也得到了讀者的贊許,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的氛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圖書館。如今走進圖書館的不僅是想飽讀書籍的讀者,還有想積極為讀者服務、投身到文化建設中的志愿者。
3.2關心生活,以館為家
針對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性質,我們對其給予更多的關心與幫助,讓每一個志愿者在工作生活中就像在自己家里的書房一樣溫馨。在生活上,我們會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免費午餐,有生病、受傷的志愿者我們積極給予關心幫助。在工作上,我們會根據(jù)志愿者個人的素質、特長,安排相關適合的崗位,讓志愿者充分發(fā)揮個人才能,舒心工作。除此之外,我們還為長期志愿者提供一定的生活補助,通過人性化管理,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3.3精神鼓勵,吸納正氣
在每一個志愿者志愿期滿,我們還會給予一定的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給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記錄證明,在志愿者中選出優(yōu)秀志愿者頒發(fā)榮譽證書等等,讓每個志愿者真正覺得在山西省圖書館的服務是一件惠民利己的榮譽性事業(yè)。
4.1兩個面向
繼續(xù)面向大中專院校學生與面向社會有專長、專業(yè)人員相結合的招募定位,豐富文化志愿者隊伍的結構層次,突出場館的教育功能。
4.2陣地服務
(1)合理規(guī)劃崗位設置,增強館內基礎服務的吸引力,通過培訓以及舉辦相關技能型大賽做到館內基礎志愿服務的專業(yè)化、標準化,為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補充有生力量。
(2)整合資源,依托社會資源發(fā)展專業(yè)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廣泛動員組織專家學者、藝術家、優(yōu)秀企業(yè)家等社會知名人士參加志愿服務,提高社會影響力,建立一支長效的專業(yè)的志愿者服務隊伍。
(3)突出文化志愿者的“文化服務”特色,拓展文化服務領域,形成館內基礎服務、實踐活動以及群體活動相結合的服務體系。
4.3實踐活動
(1)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志愿者服務與“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相結合,發(fā)揮公共圖書館在社會公共資源整合上的優(yōu)勢,釋放公共圖書館通過資源整合在引導創(chuàng)業(yè)、提供創(chuàng)業(yè)平臺上的新潛能,形成公共圖書館、高校、企業(yè)多方協(xié)同的新型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機制。
(2)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志愿服務與“精準扶貧”相結合,逐漸形成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的“文化幫扶”服務品牌。通過志愿者所提供的“新媒體數(shù)字平臺建設”以及圍繞地方特色農業(yè)、特色旅游資源進行的“視頻制作”“平面或包裝設計”“文化援助”等具體文化性服務,發(fā)掘貧困地區(qū)的內生動力,以文化促經濟。
4.4增強場館的教育功能,提升素質
(1)進一步發(fā)揮公共圖書館的場館教育功能,使志愿者既是社會教育的主體,也是社會教育的接受者、傳播者。
(2)發(fā)展網(wǎng)絡文化,依托志愿者資源對新媒體、朗誦團、悅讀匯、微講堂等活動的參與實現(xiàn)“閱讀推廣”弘揚傳統(tǒng)文化、引領主流文化,提升讀者的文化素養(yǎng)。
(3)在志愿者中間展開形式多樣、主題豐富的文化學習活動,通過志愿者與志愿者之間的點對點式傳播,形成以志愿者為核心,逐步向周邊群體輻射的點面式文化傳播。
4.5完善機制,規(guī)范管理
(1)探索符合我館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務模式。完善與規(guī)范文化志愿者招募、注冊、日??己恕⒎沼涗?、管理評價和激勵等保障機制。
(2)加強對基礎文化志愿隊伍的培訓,提升文化志愿者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3)繼續(xù)完善“志愿者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擴大社會在職人員在志愿者管理隊伍中的比例,加強志愿者管理團隊建設。
山西省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招募管理工作是對公共圖書館功能最好的社會推廣,也是公益文化事業(yè)極大的推動,讓更多的人能走進圖書館,不僅是來讀書,更是來奉獻,營造讀書學習服務的良好氛圍,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同時,文化志愿者也能進步成長,產生自豪感、成就感、作為感!
經過一年來的文化志愿者的組織實施,我們積累不少經驗,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問題,尤其在管理上,我們需要針對文化志愿者的靈活性制定相應更加靈活的管理辦法,制定更多符合志愿者的崗位。針對志愿者,我們還要組織相關文藝活動,充分發(fā)掘文化志愿者的內在潛力,加強文化志愿者的凝聚力,更好地為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于凝雨.國外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管理的經驗與啟示——以美國洛杉磯郡公共圖書館為例[J].新世紀圖書館,2013(11):79-82.
[2]謝海華,文紅峰.省級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調查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5):92-95.
[3]蘆帥.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合作開展志愿服務策略——以中山大學博雅班廣州圖書館社會研習計劃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4,34(2):57-59.
[4]馬春.公共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工作探析——以上海圖書館為例[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5(1):190-192.
[責任編輯:楊春艷]
2016-05-28
吳可嘉(1980-),男,山西太原人,現(xiàn)工作于山西省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圖書管理。
G251
A
1008-9101(2016)03-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