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中學 何學林
用 “愛”破解 “問題學生”心靈的密碼
文/佛山市順德區(qū)容桂中學何學林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tài),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他們自身表現(xiàn)為沒有目標和理想,沒有學習的動力,思想偏激,對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產(chǎn)生逆反心理,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部分學生意志不堅定,經(jīng)受不了品行不良學生的誘惑和影響,逐步走向 “問題學生”的行列。
愛心是教育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全國勞模、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而且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圣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chǔ),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 “親其師”,從而 “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種,教育實踐了最基本的功能。如果教師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 “問題學生”他們一定能有所轉(zhuǎn)變。
“忍他”才能接近他,如果從一開始就忍不住,那他的問題就得不到解決?!皢栴}學生”不都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環(huán)境種形成的。看上去他們問題多多,表面還是一副對犯錯滿不在乎的樣子,其實 “問題學生”的心里特點是比較復雜矛盾的,他們內(nèi)心蘊藏著要求進步的愿望。正是因為他知行不能統(tǒng)一,才出問題,成了“問題學生”。例如,教師教育 “問題學生”不要說謊,但他們說謊可能是常態(tài)。并不是心里想說謊,有時是處于自我保護,不想讓別人接近他們;有時是不想說出心里的秘密,不敢輕易相信別人。所以教師要學會 “忍讓”他,但這種忍讓不是縱容,而是 “愛的表達”。因為真正的關(guān)愛是可以感化頑石的。
教師只有把學生當成朋友,他才能敞開心扉得說真話、說實話,教師才能從而真正地了解他得了什么“病”,然后對癥下藥,給他開一劑 “良方”。自尊、自信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在教育的過程中,應堅信 “人是可以改變的”。我們應滿懷期待,傾注耐心,尊重他的人格,用平等關(guān)心的方式對待他,不厭惡歧視,不當眾揭丑,不粗暴訓斥,不冷嘲熱諷,不虛情假意。當他有所改變時,我們要真切地表達出發(fā)自內(nèi)心的高興,讓他感到有人懂他,支持他,欣賞他,用人格的力量去啟迪他的心靈,用愛心去融化他的心理防線。實踐證明,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請多給學生一點贊美吧!因為他明天的成功就蘊藏在你的贊美之中。
“問題學生”的教育重在情感溝通。為人師者,再氣再急也別忘了靜下心來,傾聽他們的心聲,成為學生心事的傾聽者。當他們向教師敞開心扉時,教師就得到了他們的信任,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才能有轉(zhuǎn)變他的可能。
“人非賢者,孰能無過”,當他出問題是,要盡量地理解他的失誤,寬容他,力爭站在他的心理角度和他一起思考: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學會難得糊涂。在轉(zhuǎn)化過程中,面對他們出現(xiàn)的問題,也可適當采取“小事講靈活。大事講原則”的處理方法。
“問題學生”并非不清楚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是非的判斷能力也會增強,當問題發(fā)生是,其實他們就知道錯了。只是有時心理作怪,不愿承認而已。這是就需要我們耐心陪他冷靜地思考,幫他找出問題的原因,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教師應時常為 “問題學生”打打氣,幫其樹立自信心。教師要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他的 “閃光點”。問題特別嚴重的學生是很難發(fā)現(xiàn)其“閃光點”的,這時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如通過 “借分及格”,甚至是學生坐姿端正,都要給予肯定。在教育轉(zhuǎn)化中,我們要輕聲批評,大聲表揚??隙ㄐ〕煽儭⑿∵M步,讓他獲得 “成功體驗”,從而樹立起自信心,推動其前進。在他通過努力取得成績是除及時肯定以外,更重要的是還要乘勝追擊提出新的目標,讓他嚇一跳,夠得到。讓他看到希望,激發(fā)進步的內(nèi)在潛力,逐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有時一味地說教、一味地批評對 “問題學生”的轉(zhuǎn)化工作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國畫中有 “留白”的手法,在轉(zhuǎn)化過程中教師也不妨采用這一手法——什么都不說,給他思考的時間,讓他學會思考,從而使他慢慢懂得思考的重要性。
教是為了不教。中學階段的學生處于 “多事之秋”的叛逆期,轉(zhuǎn)化一個 “問題學生”可能比培養(yǎng)出10個優(yōu)秀學生還要更艱辛?!皢栴}學生”在面對他們排斥的人或事是,所表現(xiàn)出來的抵制情緒讓我想到:教他們學會變通的處事之道,比讓他們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更為重要。而有時我們所面對的 “問題學生”,他們除了書本上的知識還懂得很多,但有一些難免被表面現(xiàn)象所誤導。他們不理解的不一定正確,所以需要教師適時糾偏、點撥。
教師應該努力讓所有 “問題學生”都能成為一個知榮恥的人。一個知榮恥的人,才有健全的人格;一個知榮恥的人,才不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自我。要讓學生明白:學習雖然枯燥乏味,但我們依然要抱著 “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態(tài)度。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不辛勤耕耘,怎會有收獲?告訴他;“迷茫時,去讀一本好書,它可以是名著,是散文,是哲理故事,只要它有意義。因開卷自是有益,定會讓人有所感悟?!?/p>
教師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教師能引導他泛舟于知識的海洋,他自然會意識自身的問題,“問題”就會逐漸減少。當然這一過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師應該耐心陪伴他們左右,堅持關(guān)注,堅定地陪他們一起走。相信教育的路上定有收獲,教育的菩提終成正果。
總之,“問題學生”的確存在,而且為數(shù)不少。然而,即使是那些在行為、學習和身體方面存在障礙的特殊學生,教育專家也并不主張對他們進行差別教育。教師應該真正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 “問題學生”,他們也可以成才;用無私的愛溫暖 “問題學生”,他們也可以成功。我們要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他們能抬起頭做人。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