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遠宏
?
以方圓文化建設詮釋教育公平
文/李遠宏
國家十二五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總體戰(zhàn)略目標指出:“公平的教育”就是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笆杖氩还绊懭艘粫r,教育不公影響人一生”。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把促進教育公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將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以法律法規(guī)、均等化服務來保障公平,以評估督導、幫貧扶弱來促進教育公平邁向新的水平。
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教育公平應包含教育起點的公平、教育過程的公平和教育結果的公平。教育起點的公平就是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教育過程的公平是使所有學生都能接受適合于自身發(fā)展的教育;教育結果的公平是使所有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校園文化是催生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生命發(fā)展的深厚土壤,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良好平臺。方圓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處處精準體現(xiàn)教育公平。
學校本著以為每個孩子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合適的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多方考察,深思熟慮,慎重確立方圓文化的核心概念。
2011年寒假前,學校確定以方圓文化為主題文化。當時,我們對方圓文化知之甚少,更不敢把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校園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如何破題呢?學校決定發(fā)揮集體智慧給教師們布置了七個題目的寒假作業(yè)。隨后,在2012年春派教師代表到北京、武漢等學校考察學習,同時又請多名專家親臨指導。
通過一年的學習、搜集、歸納、提煉,方圓文化的核心概念確立。這一階段的成果是總結出方、圓的內涵(方是方正、規(guī)則、制度,做人之本;圓是靈活、變通、圓滿,處事之道),“堅若磐石”象征著方,“上善若水”象征著圓;方圓文化追求人與自然、與社會、身心和諧相處、和諧共存;方圓文化可以通過智慧、禮儀、交際之道來踐行。
教育公平需要教育資源的整合均衡。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本校積極整合學校、家庭與社會資源,海納百川,達成共識,形成辦學理念。
核心概念確立之后,確立什么樣的辦學理念呢?學校向教師、家長、社會廣泛征集,然后教代會討論通過,形成“培行方志成民族脊梁,育思圓智達社會棟梁”這一辦學理念。大家一致認為這一辦學理念緊扣方圓文化,又跟國家育人方向一致,高端大氣。但實踐一年后發(fā)現(xiàn),學校實際教育教學工作很難和這一辦學理念融合到一起。2013年,學校再次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征集討論,最后確立新的辦學理念:“方正做人,圓潤人生”。通過同樣的方式,確定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徽等。
辦學理念確立后,怎樣踐行辦學理念,形成整個方圓文化體系呢?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踐行“方正做人”,應從規(guī)矩入手。首先要把學校做得好的,如將“每天鍛煉一小時”“上下樓梯靠右行”等列為學校規(guī)矩,所有教師參與,從本校學生大多來自下崗職工、進城務工等社會最底層的家庭背景著手,從如何彌補本校學生與條件好的學生在生活、教育環(huán)境差距入手,征集學校規(guī)矩。
通過一系列規(guī)矩的制定和踐行,力求給學生一個相對公平的教育,真正實現(xiàn)讓弱勢群體得到更多關懷和支持,讓他們將來能和一些優(yōu)質學校的學生一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比如,把“校園內講普通話”定為規(guī)矩,是因為學生在家里沒有講普通話的機會。他們大多來自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出生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的不公平,但這條規(guī)矩的確定和實施改變了這一不公平。再比如,把“見到老師問聲好,禮貌用語不可少”定為規(guī)矩,讓方圓學生都能懂禮儀。這不僅改變了他們生活環(huán)境中教育對他們造成的不公平,而且讓他們在這一方面超過了大多數(shù)同齡學生。根據(jù)力求給來自社會底層的孩子教育公平的思路,學校確立了方圓“九條規(guī)矩”,應該說明的是“九條規(guī)矩”中“九”代表最大,表示多的含義。
什么樣的教育能“圓潤人生”呢?暑期給所有的家長和教師布置了一道作業(yè)題:“從我自己成長的歷程、我對自己的孩子期望以及我對自己學生的期望三個角度,你認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成長歷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可以寫一篇文章,可以是一段話,也可以是幾個關鍵詞?!睂W校將征集的答卷進行歸納整理,提煉出頻率最高的三個詞“身心健康”(含生命安全)、“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含學習成績)、“會與人交往”。學校將此定位為方圓文化的“三大支撐”,用它來詮釋“圓潤人生”。
同時,又讓教師們總結這么多年來,方圓學校做的最具特色、最有影響的工作是哪些?在此基礎上,提煉出方圓學校的辦學特色“每天鍛煉一小時”和“科技創(chuàng)新”。
至此,方圓文化在所有家長、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下,借力于領導專家的指導,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多次討論,一個完整的體系形成:由“一個理念”總引領,“兩大特色”為依托,“三個重點”作支撐,“九條規(guī)矩”來護航的文化推進思路。方圓文化在推進實踐過程中,所有的教師參與思考、討論、制定、編寫、評價、考核。緊緊圍繞學生教育過程的公平,每一處細節(jié)都是全體老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激發(fā)了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教師自然融入到學校發(fā)展中來,讓老師覺得學校是歸屬于他們的。
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把促進教育公平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家將采取一系列重要舉措,以法律法規(guī)、均等化服務來保障公平,以評估督導、幫貧扶弱來促進教育公平邁向新的水平。教育起點的公平就是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機會;教育過程的公平是使所有學生都能接受適合于自身發(fā)展的教育;教育結果的公平是使所有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fā)。
那么方圓文化怎樣才能真正在引領學校師生教育教學活動中積淀和提升,讓教育成果推動學生更好地享受教育公平呢?
校本教材——積淀在規(guī)矩文化推行過程中,不斷積淀總結。老師們根據(jù)自己參與的工作,各自編寫校本教材,成熟一點編寫一點。學校對校本教材編寫的要求是:經驗的總結,進一步規(guī)范和發(fā)展,一定能作為指導師生的操行手冊。目前學校已經編寫出十多本校本教材小冊子,隨著方圓文化的踐行,今后學校還將圍繞“三大支撐”編寫校本教材叢書。本校提出:在教材中要有每一個老師的作品、圖片和名字;盡可能讓更多學生的作品、圖片、名字出現(xiàn)在校本教材里。所有校本教材編寫,都把學生享受教育公平的思想融入其中。將來,學校將圍繞“三大支撐”的構建來改變師生的評價體系。
課題研究——提升為更好引領學校文化的推進,提升教師的素質,今年學校成功申報了湖北省綜合課題《城市老工業(yè)區(qū)小學生享受教育公平創(chuàng)新與實踐的研究——以襄陽市方圓學校為例》(課題編號2015GB378)。圍繞這個綜合性課題,又下設了七個子課題,并全部申報為市級課題。課題緊緊圍繞辦學理念進行。每名中層以上干部牽頭負責一個市級子課題,全校教師人人參與課題研究。
促進教育公平是教育綜合改革的主題,也是教育發(fā)展的價值引領方向。在這一過程中,學校更應在辦學方向和日常管理中,促進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為實現(xiàn)“十二五”期間我國教育事業(yè)沿著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的內涵式發(fā)展道路穩(wěn)步前進,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使教育發(fā)展更協(xié)調,人民更滿意!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方圓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