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系統(tǒng)觀和標記論背景下的漢語方所范疇研究——評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

      2016-04-13 15:13:39黑龍江大學文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綏化學院學報 2016年3期

      王 旭(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

      系統(tǒng)觀和標記論背景下的漢語方所范疇研究——評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

      王旭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摘要:文章對史維國專著《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一書進行了評介,作者在“系統(tǒng)觀”和“標記理論”等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背景下,運用“斷代”與“專書”、“描寫”與“解釋”以及注重實證等研究方法對先秦漢語“方所標記”進行研究,在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上都有獨到之處。同時,全書注重語言理論與語言事實相結(jié)合,“聯(lián)系觀”貫穿研究過程始終,為先秦以后的漢語“方所范疇”研究提供了范式和參考。

      關(guān)鍵詞:《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斷代研究;專書研究;方所范疇;標記理論;系統(tǒng)觀

      《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1](史維國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是一部關(guān)于上古先秦漢語“方所范疇”研究的專著?!胺剿弊鳛橐粋€語法范疇的研究始于《馬氏文通》,至今研究主要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研究初期呂叔湘[2]等對“方位詞”的內(nèi)涵及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后來鄒韶華[3]、李佐豐[4]等學者分別對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方所”系統(tǒng)進行了研究。目前劉丹青[5]等又從類型學、文化闡釋等角度研究漢語“方所范疇”??v觀以往研究,對現(xiàn)代漢語“方所范疇”的研究較為系統(tǒng)、成熟,而對古代漢語“方所范疇”的研究相對薄弱。

      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處于當代漢語“方所”研究的新階段,作者引入“標記理論”,從新的視角對古代漢語“方所范疇”進行研究。全書內(nèi)容分為兩編,第一編是漢語“方所標記”的“斷代”研究,主要探討了“方所標記”的基本理論,以及先秦漢語表方所詞類、短語和句式等九個方面的問題,對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的整體面貌進行描寫,并對有關(guān)問題做出相應(yīng)的解釋;第二編是漢語“方所標記”的“專書”研究,主要對《左傳》表“方所”類詞進行探討,用“定量”研究的方法,歸納出某類詞的音義頻次對照表。綜觀全書,作者的研究思路是對先秦漢語“方所標記”進行宏觀的“斷代”研究后,再進行相對微觀的“專書”研究。研究中都遵循先界定、分類,再描寫、解釋的原則。對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的“斷代”研究由點成面,展現(xiàn)出橫向系統(tǒng)性研究的特點,以《左傳》“方所標記”的研究為切入點,使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的研究向縱深發(fā)展,橫向與縱向相結(jié)合的研究脈絡(luò)使該書邏輯框架清晰,有理有據(jù)?!断惹貪h語方所標記研究》一書研究特色鮮明,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把現(xiàn)代理論引入先秦漢語“方所范疇”研究

      最早把現(xiàn)代語言理論引入漢語研究的是馬建忠的《馬氏文通》,此后中外學者在此方面曾做過很多嘗試,比如,瑞典漢學家高本漢先生曾經(jīng)把“歷時比較法”用于研究中國的音韻,寫出著名的《中國音韻學研究》[6],王士元先生把中西語言的研究方法結(jié)合,提出“詞匯擴散理論”[6],徐通鏘先生也曾借鑒西方語言學理論,結(jié)合漢語實際,提出“疊置式音變理論”[6],并進一步探索漢語理論語法的研究?!断惹貪h語方所標記研究》在這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嘗試。

      首先是“標記理論”的引入。語言單位有一部分是基本的、負載中性義的成分,而另一部分在負載中性義的基礎(chǔ)上又有了某些“特征”義,研究這種“特征”分布不對稱現(xiàn)象的理論即“標記理論”。作者認為漢語的“方所范疇”是“在語法分布上受限制的、有具體方所語義特征的區(qū)別性符號標記?!闭J為漢語的“方所”具有語法意義上的三種“標記”特征,即形式上的區(qū)別性、分布上的限制性和語義上的具體性。因此,將漢語的“方所”表達稱為“方所標記”,進而將漢語的“方所標記”分為“體詞性方所標記”和“謂詞性方所標記”。“體詞性方所標記”包括處所詞、處所代詞、方位詞和方位短語;“謂詞性方所標記”包括處所動詞和由處所動詞虛化而來的處所介詞。作者認為上述“方所標記”還有典型性與否之分,典型的“方所標記”是處所詞和處所代詞以外的方所詞或詞組,而處所詞和處所代詞之所以是非典型的“方所標記”,原因在于它們?nèi)狈π问胶头植紭擞?,但是具有語義標記,體現(xiàn)了一部分語義特征?!皹擞洝崩碚摰囊胧埂胺剿懂牎钡难芯吭谡Z法、語義、語用三方面的作用都得以凸顯。

      其次是“語法化理論”的引入?!罢Z法化”這一概念最先由法國學者明確提出,其實中國很早就有了關(guān)于實詞虛化的研究,元朝的周伯琦在《六書證偽》中說:“大抵古人制字,皆從事物上起。今之虛字,皆古之實字?!盵7]而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也不自覺地運用了“語法化”理論,可見“語法化”理論對古代漢語詞匯、語法研究的科學性和重要性,這也是作者把“語法化理論”引入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的主要原因。作者認為“方所標記”的語法化方式有三種情況,即詞義的虛化、詞組的詞匯化和語義角色的語法化。詞義的虛化包括處所動詞虛化為處所介詞(如“自”)、兼詞虛化為語氣詞(如“諸”)、處所動詞虛化為動態(tài)助詞(如“著”);詞組的詞匯化包括處所介詞詞組詞匯化為代詞(如“在下”)、方位短語詞匯化為代詞(如“足下”);語義角色語法化指某一“方所標記”由一種語義角色重新分析為另外一種語義角色(如“安”)。

      二、“方所”作為“語法范疇”置于系統(tǒng)觀下研究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認為,語言是一種表達觀念的符號系統(tǒng)。任何語言都是由一個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對立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等語言單位以組合關(guān)系和聚合關(guān)系為綱組織運行的系統(tǒng)。因此,研究語言系統(tǒng)離不開對各個組成部分的認識;研究某一部分,自然也要有系統(tǒng)和全局觀念。如果缺乏“系統(tǒng)”觀念,只研究某一類或一個語言單位,則必然難窺語言全貌,研究易出現(xiàn)偏頗。《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把先秦漢語“方所”表達作為一個“語法范疇”來進行研究,這在語言觀和方法論上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系統(tǒng)的觀念。在具體的研究當中,“系統(tǒng)”研究觀念貫徹始終。作者先將“方所標記”按照詞性進行系統(tǒng)地分類,在前人研究基礎(chǔ)上增列了處所動詞和處所介詞;分類之后又系統(tǒng)地探討了各類詞的界定、細化和語法功能等問題;在詞類研究基礎(chǔ)上,作者還研究了三類方位短語[8]、十幾種方所句式[9]等。此外,作者還對個別詞、格式、句類的語法化等問題進行了個案研究[10]。研究廣泛且深入,既涉及到“方所標記”的組合關(guān)系,又延伸到“方所標記”的聚合關(guān)系,既有對“方所標記”共識的描寫,又有對其語法化過程的歷時探討,體現(xiàn)了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

      (一)“斷代”研究與“專書”研究相結(jié)合。作者運用了“斷代”和“專書”相結(jié)合的研究思路。該書以先秦這個代表上古漢語的時代為研究階段,并以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文獻《左傳》為重點考察對象,《左傳》是代表先秦漢語的一份語料,對《左傳》“方所標記”的研究屬于“專書”研究,在作者成文之前,還未有學者對《左傳》的“方所”標記進行專門的研究。據(jù)學者們的觀察,漢語“方所”表達發(fā)生明顯變化的第一個時期是西漢,先秦與西漢及其后期“方所”表達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先秦漢語中的名詞既可以表示實體也可以表示方所,不能根據(jù)是否有標記來判斷其表示“方所”還是表示“對象”,這體現(xiàn)了先秦漢語“方所”表達的特殊性;無論是先秦還是西漢等時期,它們都只是漢語發(fā)展的一個階段,漢語的“方所”表達形式在這些時期都未定型,在不同歷史時期會有不同形式,因此,用動態(tài)的眼光探索“方所”表達形式的演變將更有研究價值,“斷代”研究不能解決演變研究的全部問題,但能為其提供理論基礎(chǔ)。對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的研究無疑對先秦以后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參考和指導意義。

      (二)“描寫”與“解釋”相結(jié)合。以往古代漢語“方所標記”的研究描寫居多,解釋較少。在解釋語法現(xiàn)象這方面,作者做出了很多嘗試,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比如,“從先秦時期方位詞‘中’不受語法和語義雙重制約角度解釋特殊方位短語‘中+名詞’出現(xiàn)的原因,認為先秦時期方位詞‘中’語義上沒有實在的方位義,同時,這一時期方位詞與名詞構(gòu)成方位短語時語序十分靈活,其出現(xiàn)與否不是語法上的要求。”;認為“詢問處所的疑問代詞‘惡、安、焉’語法化為詢問方式,其條件是做狀語,即用在非處所動詞前”;“《詩經(jīng)》中詢問處所的‘于以’可用來詢問工具,原因是‘于以’語義上等于‘于何以何’,為滿足《詩經(jīng)》節(jié)律的需要,才縮略為‘于以’”。作者以客觀的語言事實為依據(jù),在充分考慮到時代、語體等諸多影響因素基礎(chǔ)上進行理論闡釋。

      三、注重實證研究與“聯(lián)系”的觀點

      縱覽全書,作者做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作,把“定量”和“定性”研究結(jié)合到一起,體現(xiàn)了“重實證、免臆斷”的寫作原則。書中先后統(tǒng)計出先秦漢語處所代詞、方位詞和特殊方位短語“中+名詞”等在先秦文獻中出現(xiàn)的頻次(如《“著”在先秦文獻出現(xiàn)頻次統(tǒng)計表》等),后又歸納出《先秦指示類處所代詞表》《先秦疑問類處所代詞表》《先秦漢語方位詞表》《<左傳>專名處所詞音義頻次對照表》和《<左傳>帶處所介詞詞組的處所動詞音義、類別、頻次對照表》等,對《左傳》“方所標記”研究的這兩個表統(tǒng)計面寬、信息量大,極具參考價值,足見作者在實證研究方面所下的功夫。另外,“聯(lián)系”的觀點無論在作者的語言觀還是方法論中均有體現(xiàn)。而這里的“聯(lián)系”更多表現(xiàn)為“結(jié)合”,中外理論的結(jié)合、研究方法的結(jié)合、理論與現(xiàn)實語料的結(jié)合等都體現(xiàn)出“聯(lián)系”的觀點。作者既看到對象或工具的差異性,又看到它們的統(tǒng)一性,從而使研究全面、深入。

      當然,書中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處,如對某些概念的界定(“處所詞”“處所動詞”),從多個角度進行限定,力求百密無疏,但是標準太多有時似乎等于沒有標準,難免產(chǎn)生矛盾。再如,對詞的同一性的認識上似乎前后矛盾,第一編將“于”和“於”看作是兩個不同的處所介詞,而第二編卻將“于”和“於”看作是一個處所介詞,統(tǒng)一寫作“于”等,這些問題可能與“專書”研究和“斷代”研究的不同有關(guān)。但瑕不掩瑜,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對先秦15部傳世文獻進行考察,還對《左傳》“方所標記”做出窮盡性的統(tǒng)計,并在此基礎(chǔ)上得出許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價值的結(jié)論。作者以上古先秦漢語為研究的第一階段,這就為后續(xù)的中古漢語、近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方所標記”的研究提供了一種范式和參考,如能把對“方所標記”的研究縱貫古今,形成一種歷時的打通,那么其學術(shù)價值將更大。另外,在標記理論視野下研究古代漢語“方所范疇”很有新意,這也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

      [1]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標記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1.

      [2]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291.

      [3]鄒韶華.求真集[M].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4:94.

      [4]李佐豐.先秦漢語實詞[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1.

      [5]劉丹青.語序類型學與介詞理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1.

      [6]戴昭銘,陸鏡光.語言學問題集刊[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

      [7]吳福祥.漢語語法化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1.

      [8]史維國.先秦漢語一種特殊的方位短語:中+名詞[J].求是學刊,2011(4):131.

      [9]史維國.先秦漢語方所類特殊句式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6):81.

      [10]史維國.說兩種不同的“NL+V+著+NM”結(jié)構(gòu)[J].長春大學學報,2008(2):25.

      [責任編輯王占峰]

      作者簡介:王旭(1984-),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2015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對比。

      收稿日期:2015-11-30

      中圖分類號:H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438(2016)03-0155-03

      依安县| 汽车| 梧州市| 惠州市| 成都市| 二连浩特市| 麦盖提县| 伊通| 德惠市| 龙门县| 腾冲县| 收藏| 呼玛县| 德阳市| 普洱| 和林格尔县| 贞丰县| 丰宁| 昌吉市| 辽宁省| 万年县| 湛江市| 田林县| 河东区| 新沂市| 图们市| 余江县| 山丹县| 敦化市| 永胜县| 双鸭山市| 晋江市| 神池县| 昌都县| 英山县| 鄂尔多斯市| 城市| 章丘市| 固原市| 娄烦县|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