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汶河小學 夏松琴
通過練習將“預設”“生成”——《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教后記
江蘇省揚州市汶河小學 夏松琴
“預設性學習”和“生成性學習”,也就是通過提綱預設、問題預設、練習預設等,在主體參與、交流探討的基礎上,教師針對性地予以點撥和訓練鞏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成”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種學習方式。
有時候,我們會更多地關注文本本身的內(nèi)容,或者是與考試有關系的內(nèi)容。因此,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往往只停留在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和理解上。忽略了隱含在文本深處的內(nèi)容,忽略了更有價值的因素。
我在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時,對這個問題有了一些想法: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可以通過課前預設的練習,達到讓學生生成對文本更深的理解和對自身發(fā)展有利的能力。
如:
師:那,小駱駝該不該感到自豪,又是什么值得他自豪呢?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的三、四小節(jié),劃出相關的句子。
生按要求自讀,思考。
師:找到支持自己觀點的句子了嗎?
該不該自豪?為什么?
(相機教學腳掌、睫毛和駝峰的作用。)
……
指導朗讀,反復扣住題目“自豪”。
師:現(xiàn)在,你能根據(jù)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完成這條填空嗎?
出示“雖然 ,但是 ,所以 ”。
生:雖然我的腳掌又大又厚,但是在沙漠中行走可以不陷進沙子里,所以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
《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是一篇生動形象而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這則故事很能引發(fā)學生的共鳴,因為絕大部分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過委屈、自卑,怎樣去克服,怎樣對待別人的嘲笑,這篇童話起到一個很好的啟發(fā)作用。所以,我抓主文中感情線,激起學生要為小駱駝“打抱不平”的想法。通過這樣的設計,以語言文字為根,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閱讀實踐中獲得答案:駱駝的腳掌、睫毛和駝峰各有各的用處,在反復的誦讀中,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了小駱駝感到自豪才對的原因,既發(fā)展了學生對文本中信息的搜集能力,又通過對句子進行轉(zhuǎn)換,整合了這些信息,鍛煉了學生的表達力,讓學生在預設的練習中逐步生成理解運用的能力。
盡管如此,廣州教育也面臨著時代發(fā)展與城市發(fā)展的雙重挑戰(zhàn),面臨著中國教育普遍問題和廣州教育特殊問題的雙重壓力,面臨著教育優(yōu)質(zhì)均衡發(fā)展和人才成長多樣化的雙重需求。為有效應對挑戰(zhàn)、充分滿足需求、穩(wěn)健發(fā)展教育,2011年以來,廣州以“好教育”作為教育的發(fā)展目標與前進方向,不斷挖掘其內(nèi)涵,不斷擴大其外延,不斷尋找好教育的突破口與創(chuàng)生點,不斷將對好教育的思考和實踐推向縱深,廣州教育由此邁上新的臺階,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交上了一份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學完故事后,我結(jié)合課后練習,啟發(fā)學生想象:
出示:
從沙漠回來,小駱駝又去溪邊照鏡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紅馬,小紅馬又噴著響鼻對小駱駝說:“瞧,你長得多難看,還照什么鏡子呀!快去美容院美美容吧!”這回,你們想象一下,小駱駝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生討論后,上臺表演。
生甲:你知道嗎,我的這些難看的地方在沙漠中能派上大用場,不信咱們到沙漠里走一趟?
生乙:走就走,誰怕誰?
生乙:你慢些走,我的腳拔不出來!你怎么能走那么快呢?
生甲:那是因為我的腳掌雖然又大又厚,但是可以不陷進沙子里,怎么樣,很厲害吧!
……
此時,學生已完全融入到故事中,早已化身為“小駱駝”,感情澎湃,不吐不快。在這個時候,我設計了該環(huán)節(jié),通過這樣一個續(xù)編故事的練習,讓學生暢所欲言,不但能進一步理解運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又進一步品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判斷事物必須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辨證對待的道理。
歌德說過,“經(jīng)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面?!闭\然,我們不能一味地追求文本中闡述的道理,將語文課上成品德課,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練習的預設,在“教”與“學”碰撞中,以感情為基調(diào),以訓練為手段,達到鞏固和生成新能力、新感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