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筆
潤筆,原指使用毛筆時先用水泡一泡,把筆毛泡開、泡軟,以便更好地吸收墨汁。《隋書.卷三十八.鄭譯傳》記載,鄭譯是隋文帝的開國功臣之一,官至上柱國,后因貪贓納賄、疏于職守及不孝順母親遭彈劾。不久,隋文帝因感念鄭譯與自己同生共死建立隋朝,又想召回鄭譯,于是就命令內(nèi)史令李德林草擬詔書,恢復(fù)鄭譯的爵位,丞相高 戲謂鄭譯曰:“筆干了。”鄭譯則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后來,人們就將付給文人墨客撰文寫詩作畫的酬勞稱為“潤筆”。除銀兩外,還可以用糧食、布帛等物品來支付潤筆。有的文人則隨自己喜好收取潤筆,如王羲之愛鵝,李白要酒喝,而蘇東坡則羊肉也收。史上最貴的文章要算西漢時司馬相如所撰的《長門賦》,共633字,獲潤筆黃金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