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華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土高中學 730723)
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究
?何國華
語文是我國教育中的基礎學科,語文教學中的文學鑒賞是語文學科中的專業(yè)教學內容,培養(yǎng)中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既是由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又是由素質教育對人的培養(yǎng)的全面性要求決定的。隨著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我國文學逐漸受到了世界的認可,這是更需要在對我國學生的教育中注重文學素質的培養(yǎng),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層出不窮,不斷更新,提高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成為國家基礎教育階段母語教育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學語文教學作為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在中學語文的教學中.對學生文學件桑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總結分析了中學語文文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進而對如何才能夠有效提高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進行了探討,旨在為中學語文教學方式的改進和產(chǎn)性產(chǎn)生推動作用。
中學;語文教學;文學鑒賞;培養(yǎng)策略;探究
文學,是人學,終極目標指向的是人的靈魂,其基本任務是喚起人們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一種想象力、一種浪漫主義精神。它以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命質量為核心,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傳承文化、了悟人生等方面有著任何藝術力量所無法替代的作用。文學鑒賞就是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對文學作品所產(chǎn)生的感受、體驗、感動、理解和判斷等一系列精神活動。語文課程的總目標之一就是在能使學生形成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見,培養(yǎng)中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已經(jīng)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文學作品的鑒賞其實包括很多方面,它在理解的基礎上產(chǎn)生又高于理解,它包括了很多方面的東西,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寫作手法、篇章結構還包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題主旨進行鑒賞和評價,鑒賞是高層次的對作品的理解欣賞,當然要完成鑒賞需要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配合,培養(yǎng)鑒賞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是老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過程。要完成鑒賞,應做到如下幾點:
文學作品本身是充滿趣味性的,因此,在鑒賞文學作品時也應該帶著欣賞和樂趣去鑒賞,除了必要的閱讀之外,老師還應該適當?shù)匾龑W生學習課外語文,讓學生在生活中多積累一些知識和材料,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多到課外去補充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閱讀量,在生活中老師給學生閱讀一些比較有名的文學作品、古籍名篇、現(xiàn)代文等文學作品,讓學生對現(xiàn)代文學有自己深刻的體驗和思考,通過閱讀,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思考,不斷增強自己對文學的興趣,同時輔之以必要的問答和討論,深化對作品的認識。如,《孔雀東南飛》原名為《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是我國古代最早也是最長的敘事詩,與北朝《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注意:《木蘭辭》不屬漢樂府民歌)課堂上可以簡單地對學生提問,讓學生通過填空問答的形式把內容掌握,現(xiàn)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朱自清的散文以“語言洗練”“文筆秀麗”著稱。以及毛澤東對朱自清的稱贊“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等這些文學常識的積累,通過對這些背景常識的了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儲備,讓學生學會把握課文所傳達出的內容,通過對作者生平背景的了解,豐富了文章的內涵,達到未讀其文,先解其意,最終實現(xiàn)融會貫通。
作品是作者與現(xiàn)實世界交相融匯的產(chǎn)物,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書寫離愁別緒的千古名篇,作者將他離開汴京與戀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凄婉動人。而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詞人李清照,年少時家境優(yōu)越,所以前期的詞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如,《如夢令》二首,李清照南渡后的詞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這與國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風險和個人生活的種種悲慘遭遇有關,因此她的詞作一變早年的清麗、明快,而充滿了凄涼、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fā)傷時念舊和懷鄉(xiāng)悼亡的情感。如,《菩薩蠻》寫的“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蝶戀花》寫的“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都流露出她對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懷戀,所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實就是在鑒賞文學作品本身,通過對文學作品背后作者情感世界的了解,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代表了作者情感世界的流露,我們應該通過文章結合時代背景,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學作品是作者優(yōu)秀思維智慧的結晶,要解讀它,就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揣摩體會,鑒賞文學作品應該結合其主題、背景、思想感情,還有不同的文學體裁所代表的主旨等多種角度去鑒賞,在鑒賞文章時,要相應的圍繞主題的中心思想對文章運用的表達手法進行分析。根據(jù)體裁特征,同時結合作者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來分析,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一句,則極言時當冷落凄涼的秋季,離情更甚于常時?!扒迩锕?jié)”一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敖裣比湎s聯(lián)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成為柳永光耀詞史的名句。所以結合文章體裁、關鍵字句的理解鑒賞,往往成為解讀一篇作品的精華所在,總之,在鑒賞文學作品時,應該結合文章的要點與中心思想,通過對關鍵的語句、中心主旨鑒賞文學作品。鑒賞文學作品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老師除去自身具備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以外,讓學生鑒賞文學作品應不僅局限于課內,應該引導、鼓勵學生多積累掌握文章背景知識,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背后的情感,從作者創(chuàng)作風格手法等角度理解文學作品,從題材角度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在此基礎上真正提高自己的文學鑒賞力。
對文學作品的鑒賞的第一步就是要對文學語言有感受力。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是由字、詞、句、段落組成的,能將文章中的字、詞、句讀懂是鑒賞文學作品最基本的要求。而在課本中選編了大量的文言文與白話文,而學生對于作品理解上難免會有困難。因此,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還需要老師對一些困難的詞句進行指導。特別是對于文言文,很多的字和現(xiàn)在的漢語有不同的意思,而且有的詞還有多種詞義和用法。在這方面,老師在講解的時候就要對詞句分析透徹,找出一些規(guī)律,或者是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教學,讓學生有更深刻的印象。學生只有將文章中的字、詞、句的意思掌握精確,才能運用的熟練,從而進一步加深理解。
除了讀懂文章之外,朗讀訓練也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自己所閱讀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這樣,就會使得文學作品變得鮮活、立體。多次對文章進行朗讀就能更多的去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從而也能加深對作品思想感情的體會。這樣,反復的進行閱讀訓練,不僅能提高語言感受力,還會因為更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從而慢慢的提高鑒賞能力。然而,讀文章也不能馬馬虎虎的去閱讀,在朗讀文章的時候,不僅要語音準確、語句清晰,還要做到聲情并茂。只有在朗讀時讀出文章的情感,才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因為,在朗讀出文章中的情感時必定是對文中的詞句進行了揣摩。而在揣摩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會對文章的理解更進一層。
文學作品的閱讀和欣賞是中學語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對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自我建構起著特殊的作用。中學語文文學作品鑒賞教學,是運用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藝術成果,借助符合藝術鑒賞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情感性的、審美性的人文培育??傊?,文學作品的鑒賞在語文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又能讓學生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閻秀萍.談談中學語文教學中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4(03):58-60.
[2]武峻峰.論高中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D].2007:17-27.
[3]桑志軍.語文教育與語言學的發(fā)展[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1(07).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土高中學 73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