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王興鎮(zhèn)初級中學 張憲柱
?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tǒng)文化
江蘇省淮安市王興鎮(zhèn)初級中學 張憲柱
【摘 要】
【關鍵詞】
高中 新課程 語文 課堂 傳統(tǒng)文化
每一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族文化就是需要文字來傳承記載,不論是民族英雄,還是民族文化都是需要文字來記載,才能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不僅博大精深,而且擁有濃郁的民族文化,以及各個民族之間的風俗習慣等等,都造就了中國偉大的歷史文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加快,我國教育更為現實化,對于傳統(tǒng)的文化的研究越來越少,特別是那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離學生越來越遠,中國一直信仰的道德理念也慢慢的被學生們所忽視,而高中生正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機,不僅擁有成熟的理性思維,同時還具備了成人的心態(tài),此時老師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是最有效的。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詩詞歌賦是中國最寶貴的文化之一,中華文化不僅影響著中國歷史,對世界文化的的影響也有著重要因素,例如;日本、韓國深受漢化影響。中國文化是需要不斷的傳承的,所以需要高中老師加大力度對我國民族文化進行傳播與教育。高中課本中,羅列了大量的詩詞,每一首詩詞都是中國歷史的見證,例如張志和的《漁歌子》,傳遞的是一種明快的意境的,春江秀麗,山河壯觀的美妙,漁翁休閑垂釣,喜獲豐收,懷抱大魚樂不可支的場景,躍然紙上。中國詩詞內容豐富,既可是一個故事,也可以是一幅畫??梢?,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力量多么強大。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當中,我國一直很崇尚孔子、孟子之說,而這些常說都是大智若寓之說,是中國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而這些文化不僅規(guī)范人們的道德、行為、思想,同時也規(guī)范了社會的規(guī)范。這些規(guī)范對于人類而言是一種理性的文化,是一種民族的美德。例如懷有壯志之憂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以及行萬里路,知萬卷書的情懷,還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悲嘆,每一種意境都代表著詩人的情懷。而這些情懷凝聚成為我國的民族文化,這種文化既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民族文化的傳承。正是這些文化讓我們了解到歷史,了解在不同歷史時期,出現的各色人物。而這些知識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學習,需要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生的去掌握去了解,從而從思想、行為等等上獲得一種規(guī)范。
傳統(tǒng)文化與學生思想相融合,古人認為,只有和諧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更容易的去接受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地位,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兩者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最害怕的就是安靜的課堂,沒有學生發(fā)言的課堂,所以,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更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踴躍的加入到學習當中。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不僅循規(guī)蹈矩,而是要打破傳統(tǒng),讓學生通過自己現代的思維去理解古化的意境。
時代在變化,學生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看法存在偏差,對于歷史文化的理解更是千差萬別,如果一直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者按照套路讓學生去了解課文,沒有進行拓展思維練習,只是一味的傳輸知識,那么學生對枯燥的學習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程度開始降低,這樣不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授。教師不應該局限于教材之中,更不應該局限學生的學習范圍,應該擴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去探索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讓學生真正的明白這其中的奧妙,這樣對于學生更深層次的去學習傳統(tǒng)文化是十分有幫助的。
中國經典的民族文化,是影響世代的精髓,是國家精神的延續(xù),也是國家道德規(guī)范的基礎。民族文化更是樹立正確三觀的依據。身為語文老師一定要熱愛祖國,熱愛傳統(tǒng)文化,熱愛教育事業(yè),這樣才能把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來,把傳統(tǒng)文化教育給下一代人。教師需要以身作則,成為一個擔當的人,一個有自信的人,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一個努力向上的人,教師需要塑造這樣的正面形象,讓學生深刻的意識到,教師的典范是他們所需要學習的。而這些美德都是傳統(tǒng)文化所傳承下來的。同時教師在進行傳統(tǒng)文化授課時,也要拓展思維,而不是不懂變通的老學究。這樣很不利于學生很好的進行學習。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語文教材的安排之中,傳統(tǒng)文化的安排是需要科學化合理的分布,一定要選擇精妙的,經典的,有深意,要讓學生從中獲得知識及思想的認識的。語文教育不僅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思想升華的保障,傳統(tǒng)文化的融入,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思想及行為,讓學生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有遠見,有深深的愛國之心的人,這正是語文課傳授傳統(tǒng)文化的依據。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是值得學子們努力去學習并吸收知識的寶藏。所以,高中語文老師在傳授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營造一個優(yōu)雅的意境是十分重的。
【參考文獻】
【1】林菊.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解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0(21)
【2】柯偉.高中語文教學要堅守閱讀和寫作兩塊陣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1)
【3】王麗莉.高中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6)
新課程的目標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同時也是樹立三觀的重要基礎。高中語文老師需要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必須要有穩(wěn)固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新形勢下的發(fā)展需求。正確了解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十分重要。